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7&rec=8&run=13

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6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
值完成118.7亿元, 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742.4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
增加值757.8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3∶45.9∶46.8。人均生产总值
27610元,可比增长14.1%。
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
204.4亿元。 粮食播种面积增加3.3%,总产量242.7万吨,比上年增长10.1%。棉花
总产3.9万吨,增长23.1%;蔬菜总产682.6万吨,增长2.1%;肉类总产量39.2万吨,
增长6.2%;禽蛋总产量49万吨,增长4.4%。奶类、水产品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
长。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 2004年底,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达到151个, 比上年增加42家,认证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
头20家。 全市无公害农产品68个,绿色食品22个,1个有机食品得到农业部认证。发
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55个,建立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51家。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18.5万千瓦,增长
0.3%; 农用排灌机械动力110.1万千瓦,减少1.6%。农用拖拉机和拖拉机田间作业
配套机械拥有量分别为5.8万台和8.5万台,农用运输车11.2万辆。农业投入进一步加
大, 全年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410项,各类投资4.5亿元,新增灌溉面积3000公顷,发
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000公顷,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平方公里,解决391个村、26.2
万人的用水困难。
2.工交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16.8亿元,
增长22%。 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以下
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56.8亿元,增长26.9%,增幅比上年提高4.5个
百分点。 其中中央企业增长7.5%,省属企业增长40.8%,市本级增长16.4%,高新
区增长36.4%, 县(市)区增长24.5%。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234.2亿元,增长28.4
%, 占规模以上比重42.1%,提高3.1个百分点。产品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在重
点统计的20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 增长的达107种, 占52.2%。其中,发电设备增长
104.3%、载重汽车114.8%、水泥47.2%、钢35.9%。“2133”工程顺利实施。全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630.2亿元,增长3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
定资产投资260.5亿元,增长6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510家,净增加191
家。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71亿元,增长28.1%;产品销
售率达到97.62%,较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4.4%,同比
提高28.8个百分点。 资本保值增值率120.3%,资产负债率64.1%。全员劳动生产率
达到139862元/人。产业链稳步发展,年产50万吨PTA国产化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
批复立项。 济钢集团、重汽集团、中石化济南分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对规模
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贡献率达38.8%, 比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浪潮集团销售收入超
过50亿元,黑色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设备、电子计算机及通信设备三大支柱行业销售
收入达610.1亿元,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4.1%。
能源、 交通、邮电建设取得新进展。电力,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32.2亿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工业用电量88.88亿千瓦时,增长11%。新架110千伏及以上
线路158.6公里,投运主变容量851.5MVA。建设改造完成220KV美里湖输变电、平阴变
扩建、 韩仓变增容改造及110KV机场输变电、城南输变电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公路,
全年客、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229.2亿人公里和794.1亿吨公里。全年航空旅客发送量
120万人, 比上年增长37.9%。完成了一批国道和省道的改造任务,建设改造农村公
路2056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37.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年末电话交换
机总容量235.3万门(含接入网设备),增长11%;年末全市电话用户252.1万户,增
长24%; 注册拨号及宽带网用户82.8万户,增长5.9%,其中宽带网用户34.5万户,
增长28.3%。
3.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市场物价平稳运行。2004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621亿元,增长15.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03.6亿元,增长15.1%;餐
饮业零售额87.9亿元,增长19.8%。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实现增加值604.3亿元,
增长19.6%,占GDP的比重达到37.3%,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实现
生产总值453.1亿元,增长18.8%;实现零售额369.5亿元,增长19.9%。亿元以上商
品交易市场45个,成交额245.5亿元。限额以上连锁商店商品销售总额189.6亿元,增
长42.7%。
市场物价呈现上升势头。 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5%。从影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主要因素看,食品类价格上涨7.4%;居住类上涨3.7%;烟酒及
用品类上涨4.6%; 医疗保健和个人服务类上涨0.8%;衣着类上涨0.2%;家庭设备
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7%。 交通通讯工具下降2.4%,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
%。
4.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651.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城镇及以上单位投资547.6亿元,增长28.8
%。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一产业37.2亿元,第二产业
267.2亿元, 第三产业346.9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5.7%、41%和53.3%。投资率达
40.2%,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精心深化各项规划设计、严格执行六项建设制度
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全年十大工程完成投资201亿元。经十路、
经一路、济泺路、工业南路综合改造和舜耕路道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植物园改造、
体育中心及周边环境整治、燕山健身广场、玉绣河综合整治一期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旅游路西段道路、西区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及部分高校新校区项目正积极推进。房
地产开发。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10.2亿元,增长22.8%,商品房施工面积901.4万平
方米,增长10.1%。阳光一百、伟东新都等成片开发项目及明珠国际商务港等设施建
设项目进展顺利。 工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 全年共完成工业投资260.5亿元, 增长
61.7%,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济南佳宝工业园
二期、 山东松下年产6万台液晶电视、浪潮集团防信息泄露计算机高技术产业化、锅
炉集团碱回收国债专项等项目基本竣工投产。
5. 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0.47亿
美元, 比上年增长51.2%。其中出口1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3%。机电产品和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 分别增长76.6%和101.2%。内资企业和三资企业分别
增长75.7%和38.2%。 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0。4亿美元,增长56.3%;加工贸易方式
出口2.4亿美元, 增长42.1%。骨干出口企业膨胀带动作用明显,列为全市出口上台
阶的百家重点企业实现出口1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85.8%,其中71家企业实现
增长。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52项,按新统计口径,合同利用外资7亿
美元,增长46.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84亿美元,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3.17亿
美元, 增长21.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亿美元,增长69.6%。县(市)区仍是利用
外资的主导。 新批外资项目、 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到全市的70.4%、
56.3%和62.8%。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 全市共完成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
2.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6亿美元。
6.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全市地域财政收入377.8亿元,比上
年增长18.9%。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89.04亿元,可比增长20.9%。财政支
出得到控制,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1.51亿元,增长14.75%。其中农业支出增长
39.55%, 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12.9%。金融业稳定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
额2991.3亿元, 比年初增长22.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0.5亿元,比年初
增长14.8%;各项贷款余额2830亿元,增长10.8%。贷款结构发生变化,中长期贷款
持续增长,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新增49.6亿元。保险业,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达
4856亿元,增长27.5%。其中企业财产保险增长19%,运输工具及责任险增长25.1%,
养老金险增长88.9%, 人身意外伤害险下降11.8%。 保险业务收入29.8亿元,下降
14.2%,保险业务支出7.4亿元,下降18.6%。
7.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
科技三项经费支出4273万元, 共实施各类科研计划项目710项。全年新认定省级高新
技术企业5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9家,高新技术产品182个。目前,全市企业技术
中心累计达到57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451家,高新技术产品515项。高新技术开发区
建设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10亿元,增长33%;工业增加值124.3亿元,
增长30%。新引进项目962项,项目总投资7亿元,分别增长63.6%和40%。完成固定
资产投资30亿元, 新开工项目70项,新开工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实施各类科技计
划项目89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0项。
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加强,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升级和规模扩充。
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快实施, 完成项目竣工学校211处。全市普通高中招生3.68万
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5%,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8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成
人教育大力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社会力量办学逐步规范发展,全
市人口计划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人口总量维持均衡发展。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为3.8‰, 年末常住总人口为590.08万人。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全年城市市区居民
(非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5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4116.7元,增长13.7
%。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市进一步加大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落
实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全年通过各种渠道
安置城镇就业再就业11.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9%。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达14615家, 参保职工
93.5万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76万人。征缴当期基本养老保险费18.4亿元,收缴率95
%,保证了22.5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3.1
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达62.5万人,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参保户43.12万户,参保农民107.1万人。截至2004年底,全市有6.56万城镇
人口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492万元。
卫生、旅游、体育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卫生事业,进一步深化城镇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卫生服务新体系,提高医
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了城乡疾病监测点规范化管理,逐步完善市、县(区)、
乡镇(街道)和村(居)四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旅游事业,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亚
洲杯足球赛、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全年共接待
旅游者121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1亿元,分别增长27.6%和30.7%。坚持竞
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同发展, 在洲际比赛中获金牌12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8枚,
在全省比赛中获金牌114枚。 积极组织全民健身运动,全市开展了10余次大型群众健
身活动,参与人数达到十余万人次,以健身路径为主的群众活动场所建设得到推进。
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体育彩票收入达5000多万元。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文化艺术创作精品不断推出,舞
蹈诗《沂蒙风情画》获第四届全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诗铜奖,儿童剧《宝贝儿》被
文化部授予“文化荣誉奖”。新闻出版的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广
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步伐加快。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全市上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反邪教活动,净化文化、音像、图书
出版物市场。社会救助工作全面升级,进一步加强优抚工作,开展了双拥模范城创建
活动,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五连冠,市民精神文明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
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市疾控中心等社会事
业项目进展顺利,历下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等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正抓紧进行。
总的看,全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是好的,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工业主导产业不突出,增长后劲有待增强;支撑投资持续增长的大项目特别
是产业项目少;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两个确保”和劳动就业的压力依然较
大等。(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