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历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7&rec=6&run=13

地理概况

1.位置面积。 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
要的交通枢纽。 四周与德州、 滨州、淄博、莱芜、泰安、聊城等地市相邻。总面积
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0.11平方公里。
2.自然条件。 ①地质。北部为济阳拗陷、淄博—茌平拗陷,南部为鲁中隆起。
地层南老北新,南部以古生界灰岩为主,北部以新生界黄土及砂砾沉积为主。岩层呈
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三组断裂切成块状,奠定了济南的构造基础。②地形。地势南
高北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③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
区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3℃,多年平均降水总量665.7毫米。④水文。
济南市河流分属黄河、小清河、海河三大水系。山区北麓有众多泉群出露。
3.自然资源。 ①土地资源。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
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
砂土6个土类。 ②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铁和建筑材料等。③当地水
资源15.9亿立方米, 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④生物资源。有植物149科,1175种和
变种。陆栖野生动物211种。

历史概况

济南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
所据)之南而得名。据考古发掘资料,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先民在
此繁衍生息。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便是1928年首
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而被命名。夏代,龙山镇城子崖一带建有较大规模的城市。
商周时代,济南为古谭国地(谭国,东方方国,都城在今城子崖、平陵城一带)。春
秋战国时代,济南属齐国,称“泺”、“鞍”、“历下”等邑,为齐国西南边陲重镇。
秦代,地属济北郡(郡治博阳,即今泰安)。
西汉始置济南郡, 郡治东平陵(今济南市章丘平陵城)。汉文帝十六年(前164
年) ,设济南国,首府东平陵。前154年,废济南国,复置济南郡。汉武帝时,济南
郡辖东平陵、历城等14县,属青州刺史部。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济南郡复称济
南国,辖14县,后改辖10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屡屡更替,济南先后为魏、西晋、后赵、前燕、前秦、后
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境,置郡置国,变化频繁。其间,
济南郡治于西晋永嘉末年(313年前) 从平陵(即东平陵)迁至历城。从此,今济南
市区成为历代郡国、州府的行政中心。北魏皇兴三年(469年),设齐州,辖6郡35县,
州治历城,济南又成为州、郡两级治所。
隋开皇三年(583年)济南郡改为齐州,辖历城等10县。大业三年(607年)又改
称齐郡。 唐朝建立后,复称齐州,辖历城、章丘、长清等6县。唐中叶天宝年间,齐
州曾一度改称临淄郡、济南郡。五代时期,仍称齐州,先后为梁、唐、晋、汉、周国
的辖境。
北宋,齐州先后属京东路和京东东路。政和六年(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
辖历城、章丘、长清等5县。建炎二年(1128年)后,被金朝所据,仍为济南府,辖7
县,属山东东路。其间,曾一度为原济南知府刘豫建立的伪齐辖境。元初,改为济南
路, 直隶于中央中书省。至元二年(1265年),辖棣州、滨州2州及历城、章丘、济
阳、商河等11县。金元时期,济南先后为金山东东西路提刑司、元山东东西道肃政廉
访司治所,是山东地区的监察中心。
明初,复称济南府,辖泰安、德州、武定、滨州4州及历城、章丘、长清、济阳、
商河等26县。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最高行政机关“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迁至
济南,济南成为山东省会,全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之一。清初,沿明朝建置。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年(1734年)调整区划,济南
府改辖德州和历城、章丘、长清、济阳等1州15县。
民国初年,撤销济南府,置岱北道,辖27县。1914年岱北道改称济南道,辖县未
变。 1925年改辖历城、章丘、长清、济阳等10县。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厢及其四
郊,正式设立济南市。时济南市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1948年9月,中国人
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设立济南特别市。1949年5月复称济南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奴隶、封建社会的济南,开始进入
社会主义新时代。1958年,历城县划归济南市。其后,章丘、长清县于1978年,平阴
县于1985年, 济阳、商河县于1990年陆续划归济南市管辖。1994年2月,济南市被正
式确定为副省级城市,现辖6区4县(市)。
济南历史悠长,人才辈出。属今济南市籍的历史名人主要有:中国传统医学的杰
出代表、战国时代神医“扁鹊”(本名秦越人),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创始人、
战国思想家邹衍,口授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于世的汉代学者伏生,请缨出使南越、
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贡献的汉代外交家终军,隋末农民大起义的起义军领袖杜伏威、
辅公祏,唐朝开国功臣、一代名相房玄龄、名将秦琼,中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之一的
唐人义净(俗名张文明),中华词坛“婉约派”“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宋代文学家
李清照、辛弃疾,金元散曲家张养浩、杜仁杰,宋、辽、金三部正史的总裁官张起岩,
明代文坛前后“七子”边贡、李攀龙,明《宝剑记》等剧的作者、戏曲家李开先,明
万历年间文学为一时之冠的内阁大学士于慎行,清经学家张尔岐,清《四库全书》的
主要编纂人、藏书家周永年,古文献学家、清《玉函山房辑佚书》的纂辑人马国翰,
近代民族实业家、“祥”字号商业的代表人物孟洛川等。 (朱佩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