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7&rec=46&run=13

统计工作概况

2004年,济南市统计工作,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作用,事业持续、快
速发展。年内被人事部、国家统计局授予“全国统计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经济普查工作。第一次经济普查是国务院部署开展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综合
性普查, 是全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
“普查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四个落实到位的要求,及时成立市、县、乡镇、
街道普查机构,落实普查工作人员、普查经费和办公场所。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
在新闻媒体、统计网站开展宣传的同时,全市设置大型经济普查公益广告牌11块,设
置滚动荧光屏63处,印刷、张贴、悬挂宣传品4万余份、《全国经济普查条例》3万册、
《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 20万张;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与省统计局在泉城
广场举办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统计”为主题的大型统计法制宣传活动。认真
抓好普查试点。积极协同省普查办在历城区进行综合试点工作,为全省和全市经济普
查的全面展开积累经验。制定《普查方案》、《第一次经济普查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
《第一次经济普查质量控制和审核验收实施细则》等十几项具体的工作细则和规定,
及时设计、印发“小灵通”资料等;精心做好普查小区的划分和编码工作,全市划分
5560个普查小区; 认真选调配备普查员、普查指导员11000余人,并进行系统培训,
提高普查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开展清查摸底及查遗补漏工作,基本摸清全市基本单
位底数,为2005年1月1日正式入户登记调查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统计数据质量。坚持“四不一实”的数据质量理念(即坚持“不惟表、不惟上、
不攀比、不跟风、只惟实”),强化各种监控措施,严把数据质量关。加强统计职业
道德建设,进一步强化全系统数据质量意识。认真建章立制,完善一系列数据质量控
制措施,坚持实行数据质量下管一级制度,特别是对“热点指标数据”重点监测,并
实行责任追究制,分级负责,层层把关。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做好统计教育和统
计培训工作,对全市146个乡镇(办)的170余名统计站长和部分专职统计人员集中进
行5天培训;组织统计上岗培训700人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近3000人次。指导基层建
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及综合统计负责人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为保证源头统计
数据的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全面启动工业“2133工程”(参见“工业·综述”分目
[概况]条)监测体系,及时对济南市“工业强市”战略跟踪监测;针对“6521”农民
增收工程(参见“农业·综述”分目[实施“6521”农民增收工程]条)的实施,认真
制定《济南市农民收入监测方案》、《济南市“6521”农村居民增收工程监测实施方
案》;为及时反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重大工程建设情况,建立“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
重点监测制度,对每一个重大项目实行现场动态监测;为保障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
贸易餐饮企业单位统计的全面性,及时把接近限额标准的企业纳入报表跟踪体系,提
前实施监测。为改变经济统计指标多、社会统计指标少的状况,建立“济南市社会综
合统计定期报表制度”;为配合制定好济南市文化产业“十五”发展规划,依据国家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建立文化产业统计制度;积极探索实施《济南市非公有制
经济核算制度》;为满足县、市、省三级抽样推算的需要,对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
工作进行重要调整,建立新的国家样本调查制度,进一步强化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
基础工作建设;按照上级部署,实施用工业品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改
革;根据发展第三产业的需求,于10月份以市政府的名义正式推出第三产业统计调查
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相对完善的第三产业统计调查指标体系,为济南市的第三产业
核算提供较为系统、详细的统计调查数据。另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在地
统计改革”方案,并对2004年的数据进行试测算。
4.统计服务。全市统计系统进一步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
要务”的思想,围绕济南经济结构调整、“五个统筹”、“三农”问题、宏观调控对
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多方面、多层次问题,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强化统计信
息收集和综合分析工作,及时监测、预警经济运行情况。组织力量撰写《济南市经济
十大结构系列分析》、《对济南市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考》、《发挥优势,加快
调整,全面促进农民增收》等专题文章,为领导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决策参考依据。年
内市统计局及时编发、 呈报各类统计信息、分析文章200余篇次。及时开展季度、半
年及全年的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为领导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走势、研究解决经
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制定发展规划和措施发挥积极的参考、咨询作用。围绕
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快速反应,先后开展禽流感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状况等十几项调查,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的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强化统计信息发布
工作,健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发布会制度,拓宽社会各界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情况的渠道。
5.统计法制建设。加大对基层统计单位和全社会的统计普法宣传,举办各种形式
的统计普法培训班23期,培训基层统计人员1588名,发放普法合格证2696个;并专门
针对2100名小单位、企业班组、车间等最基层的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知识培训和考试。
坚持依法登记、强化管理,市以上单位管理登记率达到95%。深入开展经常性、针对
性的统计执法检查,制定《统计报表送达制度》、《统计报表催报制度》、《统计违
法案件查处工作制度》等12项工作制度,全年依法检查723个单位,对127个违法单位
进行立案处理,对发生统计违法行为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
统计工作环境得到有效的治理,全社会依法统计意识得到增强。
6. 统计信息化建设。全年投入近6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建成异地容灾备份系
统,有效地保证统计数据的安全。全市统计数据宏观经济(元)数据库立项建设。适
应建立“济南市社情民意调查网”的需要,在全省第一个建立计算机电话辅助访问系
统(CAIT),运用本系统及时进行社会公众安全感、群众对背街小巷治理工作满意度
等项调查,形成一条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新的信息渠道。对全市统计系统OA办公系
统进行升级改造,在全市统计系统内大力推行网上办公。(刘伯臣)

实施在地统计

“在地统计”是根据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各类统计调查对象按县(市)
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地原则进行统计调查,并实行区域管理的统计调查制度。
实施“在地统计”是济南市继政府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实行资金结算改革后的
又一项重要的改革。
1.实施在地统计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国民经济按地域核算的原则。在认真执行国
家统计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地方实际,以与全市财税体制改革相适应为基本要求,强
化区域统计工作,实现统计信息共享,满足各级政府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②
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分工的原则。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各有关职能部门合理分工、理
顺关系,形成有序、严密、顺畅的统计工作系统。③坚持循序渐进、配套改革、服务
基层的原则。完善统计调查方法,规范采集统计数据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负
担。④坚持推进信息化的原则。加快统计信息化步伐,以信息化促进统计制度的改革
和统计现代化。⑤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的原则。提供详实可靠的统计数据。
⑥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按照条件成熟一批,移交一批,逐步实现统计事权下移。
2.实施在地统计的方法步骤。在地统计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其要求是:所有
机构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居民户都必须按照属地原则界定清楚,由所在县(市)区
统计机构进行规范统计。
3.济南市在地统计工作开展现状。济南市在地统计改革工作拟分两步实现:第一
步:现行统计事权不变,专业统计数据由市统计局按原统计渠道、统计方法进行调查
统计,依据市财政体制改革对税源单位的界定原则和范围,补充非纳税单位后,按统
计调查单位在地码,对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统计数据进行分割,反馈各县(市)
区公布和使用。第二步:积极创造条件,充实加强县(市)区统计队伍,提高业务和
技术装备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普遍实行网上报表或企业直报,进行统计事权下移,
实现所有专业在地统计。 自6月份,市统计局即着手进行在地统计工作的准备工作,
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特别是副省级城市在地统计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济南市实际,
进行可行性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制定《济南市在地统计改革方案(试行)》和《济
南在地统计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在地统计的基本原则、方式的选择、对象范围、
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时间安排、组织领导及工作保障、指标体系及分割原则、职责分
工等工作内容。同时加快在地统计必需的《济南市第三产业统计方法制度》的推行和
与政府职能部门、各县(市)区的协调与沟通。依据《方案》,在地统计工作时间安
排:2004年10月份对全市1~3季度和2003年数据进行试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论证、
调整和完善。年末利用快报数据对2004年全年济南市GDP数据按照11个区域进行测算。
(吕历源)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04年至2006年将进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各
项准备工作于2004年初在济南市全面展开。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将因受“非典”影
响,将原定于2003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推迟,与计划在2005年开展的第
四次全国工业普查和2006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
普查范围,而进行的综合国情国力调查。第一次经济普查是建国以来调查范围最广、
调查内容最多、技术难度最高、工作难度最大的一次普查。此次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
济南市辖区内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普查
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标志、从业人员、财务收支、资产状况,主要生产活动,以及
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主要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及科技活动等。普查标准时点是
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乔 森)

济南市率先在全国实施第三产业统计调查制度

为及时反映济南市第三产业经济运行状况,加强和规范第三产业统计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济南市政府办公厅下发《济
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济南市第三产业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 (济政办字
〔2004〕65号),同意建立济南市第三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市统计局在充分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研制出《济南市第三产业统计调查制度》,该统计调查制度是现行国家统计
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新建政府统计调查制度的集合,共涉及国民经济行业
15个门类、 47个大类、180个中类、329个小类,涉及统计表种125种,统计指标3424
个。建立这样全面、系统的第三产业统计制度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次。这套制度,
以产业活动单位为统计对象,可以清晰地反映47个第三产业行业大类的经济流量和就
业情况。同时,对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赋予相应统计事权,以满足其分门别类地监测
和规划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各级党委、政府研究第三产业结构、适时制定相应的
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客观翔实的基础性资料。(宋 磊)

失(就)业情况调查

为了解济南市失(就)业状况,提高就业率、控制失业率,市统计局参照国际劳
工组织及世界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衡量失业的标准(即将失业人员定义为:16岁以上,
有劳动能力, 在调查周内从事有收入劳动时间不足1小时或零小时,当前有就业可能
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职位的人员),以2004年9月2日零时为调查时点,在市区(历
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范围内开展2004年济南市城镇失(就)业情况调查。
该调查采用多阶段、 整群概率抽样;样本量按照允许误差不超过2%、可信度为95%
设计;调查方式为入户实地调查,共抽取了38个办事处、76个调查小区、4075户居民
家庭。
1.主要调查数据。在4075个样本户中,共有家庭人口11463人,平均每户2.81人。
其中:16岁以上9979人;经济活动人口5760人,其中男性占55.49%,女性占44.51%;
非经济活动人口3691人,其中男性占39.77%,女性占60.03%;就业人口5527人,其
中男性占55.94%,女性占44.06%;失业人口为233人,其中男性占44.64%,女性占
55.36%。
2.对主要调查数据的评估分析。①经济形势好转,调查失业率明显回落。该项调
查自1997年起,济南市的调查失业率一直在1.88%~5.38%之间波动,现己经度过上
升期,正处于下降周期。这一走势与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相吻合的。②非经济活动
人口增加,劳动力参与率下降。调查资料显示,在4075户居民家庭中,非经济活动人
口3691人, 比2003年增5.13%, 比2001年增13.33%。劳动力参与率为57.72%,比
2003年下降3.73个百分点,比2001年下降7.02个百分点。
3. 对失业群体的结构分析。从233名失业人员的分布情况来看,济南市失业群体
具有以下特征:①在年龄结构上,仍以中年失业者为主,但有低龄化趋势。调查资料
显示,济南市失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6.87岁,比上年年轻1.1岁。其中25岁以下的有
51人, 占21.8%,比上年增4.6个百分点;25~34岁的有47人,占20.2%,比上年增
0.1个百分点; 35~55岁的有126人,占54.1%,比上年减6.6个百分点。②在文化程
度上,以中等学历为主,高学历化趋势明显。从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上来看,小学
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9人,占3.86%,与2001年基本持平;初中68人,占29.18%,比
2001年下降4.15个百分点;高中106人,占45.49%,比2001年下降5.14个百分点;大
专40人, 占17.17%,比2001年增6.16个百分点;本科10人,占4.29%,比2001年增
3.03个百分点。③从失业时间长短上来看,以长期失业者为主,短期失业者猛增。在
233名失业者中, 连续失业时间超过半年的长期失业者有132名,占56.65%,比2001
年下降14.7个百分点;连续失业不足半年的短期失业者有101名,占43.35%,比2001
年上升14.7个百分点。④从失业原因上来看,以下岗或内退为主,毕业后未工作失业
者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在233名失业者中,因下岗或内退而失业的占38.63%,比2001
年下降7个百分点;因单位破产、辞职、辞退等原因而失业的占34.76%,比2001年上
升2.7个百分点;毕业后未工作的占21.03%,比2001年上升11个百分点。可见,尽管
目前济南市的失业者,仍以下岗或内退失业者为主,但所占比重明显下降,毕业后未
工作者所占比重则大幅上升。⑤制造业失业人员最多,所占比重下降幅度最大。从失
业者失业前所从事的行业来看,制造业的失业人员最多,占全市失业人员总数的34.3
%; 居民服务业次之,占14.2%;批零贸易业居第三位,占8.6%。虽然制造业的失
业人数居19大行业之首,但与前几年相比,失业人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所占比重也大
幅度下降。失业人数比2003年减少33.3%、比2001年减少43.7%,比重比2003年下降
4.5个百分点、比2001年下降10.4个百分点。(邢良海)

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

2004年, 统计信息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投入近500万元资金,新建设两大系
统:统计数据异地容灾系统和济南市宏观数据库系统;完善两大系统:OA网上办公系
统和网上电子报表应用软件系统。 统计数据异地容灾系统于2004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
用,为统计数据的安全存放和下一步的综合开发,提供保障,是全国统计系统第一个
统计数据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济南市宏观数据库系统经过前期的论证,在下半年完成
硬件设备的招标采购任务,预计2005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对OA网上办公系统的部分功
能的增加和完善,使其使用更加符合办公流程,更加方便和实用,为彻底实现无纸化
办公创造条件。网上电子报表应用软件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已经在部分专业全
面展开,极大地方便统计报表对象,有效地排除中间环节干预、干扰统计数字问题,
对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统计工作效率提供重要保证。统计设备进行周期性更新,奔
腾4系列计算机已成为主流工作用机,人均拥有计算机1.3台套。将统计专网市局和省
局之间的带宽速度提高到2MB,改变统计专网带宽过低的状况。(卜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