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6&rec=8&run=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
增加值105亿元, 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599.6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
663.2亿元, 增长13%。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7∶43.8∶4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3632元,可比增长13.2%。
1.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全年粮食总产量220.6万吨,比上年
增长16.2%; 棉花总产量3.2万吨,增长13%;蔬菜总产量668.7万吨,增长5.5%;
肉类总产量36.9万吨,增长4.5%;禽蛋总产量46.9万吨,增长3.8%。奶类、水产品
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年底,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09
个, 其中过亿元企业12家。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生产面积132万亩,获国家
和省认证的“绿色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达到88个。在农业部确定的37个重
点城市无公害农产品药残抽检中,济南市合格率连续4次获得第一名。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17.4万千瓦,增长1.8
%;农用排灌机械动力111.9万千瓦,减少0.4%。农用拖拉机5.96万台,农用运输车
11.06万辆。 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建设各类水利工程1800多项,有效灌溉面积
23.8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7.3万公顷,增长7.3%。
2.工交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94.6亿元,
增长21.8%。 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以
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实现增加值426.6亿元, 增长22.4%。 其中,国有企业
56.4亿元, 增长20.1%;集体企业43.3亿元,增长17.1%;股份制企业183.8亿元,
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4.2亿元,增长10.6%。产品结构调整取得积
极成效。在重点统计的281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达198种,占70.5%。其中,
机电、原材料及部分名优消费品增长较快,发电设备增长75.4%、数控机床56.8%、
载重汽车64.5%、水泥19.7%、钢28.7%、微机2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19
家, 增加194家; 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223.1亿元, 增长33.3%;固定资产投资
93.8亿元,增长44.1%;实现利税133.5亿元,增长42.4%;产品销售率97.84%,较
上年增加0.0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8.8%,同比提高13.8个百分点;
资本保值增值率113.9%,资产负债率66.45%。全员劳动生产率105691元。重点企业
集团稳步发展。 全市16家重点企业集团 (济南地区工业部分) 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555.5亿元,增长27.9%;完成工业增加值156.8亿元,增长19.4%;实现利税65.9亿
元,增长48.2%;实现利润18.5亿元,增长1.6倍。以上4项指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的比重分别为45.2%、36.8%、9.4%、33.7%。
能源、 交通、邮电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3.4亿元的第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
工程结束,建设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4座,35千伏变电站19座,10千伏线路1105公里;
有2208个村、43.5万户低压线路得到改造。投资5.14亿元的县城电网建设改造工程业
已启动。城市电网改造完成投资1.1亿元,建设改造完成110千伏城南变电站及配套项
目等。 全市全年用电量119.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4%。进一步调整优化了东部
新城和产业带集中供热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铁路运输第五次调图提速顺利实施;京
沪高速铁路济南站场及线路走向方案已确定。 全年客、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185.4亿
人公里和726.4亿吨公里。 总投资16亿元的济南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全年
航空旅客发送量87.3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8.8%。完成一批国道和省道的改造任务,
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719.6公里, 其中国债项目329.3公里。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
34.7亿元, 比上年增长16.4%。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12万门(含接入网设备),
增长16.1%; 全市电话用户203.3万户,增长29.6%;注册拨号及宽带网用户78.2万
户,增长22%,其中宽带网用户26.9万户,增长110.2%。
3. 消费品市场交易活跃,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 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33.2亿元,增长15.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33.2亿元,增长15.7%;餐饮
业零售额74.4亿元, 增长15.4%。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实现增加值482.7亿元,
增长22.8%,占GDP的比重达到35.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增加
值348.6亿元,增长18.5%;实现零售额302.6亿元,增长19.6%。工业生产资料市场
平稳运行,重点产品供需基本平衡。全市市场总数740处,实现市场交易额475.9亿元,
年交易额过亿元市场49个,商业服务网点18.5万个。
市场物价走势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9%。从影响居民消费价
格指数的主要因素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6%,居住类上涨2.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
0.9%, 衣着类下降4.3%,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下降3.7%。交通通讯工具、医疗
保健和个人服务类等价格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4.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
成504.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国有及其他单位投资353.5亿元,增长17.4%;
集体单位投资89.9亿元,增长28.4%;个体投资61.5亿元,增长82.5%。在城镇集体
及以上单位投资中, 基本建设投资180.1亿元,增长31%;更新改造61.6亿元,下降
15.2%;房地产开发89.8亿元,增长17.4%;其他22亿元,增长51.7%。投资结构继
续改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用于第一产业29.2亿元,第二产业170.4亿元,第三产
业305.3亿元, 分别增长6%、55.4%和14.1%。工业投资161.1亿元,增长58.7%,
占全部投资的31.9%。商品房开发投资活跃,全市商品房屋竣工面积295.4万平方米,
增长12.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54.3万平方米,增长5.3%。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
全市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4.7%,项目建成投产率(不含房地产
投资)36%。
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一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开始实施,确定了“东拓、
西进、中疏、南控、北跨”的发展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
进” 的基本思路,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增长25%。燕山立交、顺河高架
路北延建成通车,纬六路道桥和经六路延长线跨铁路桥工程主桥合龙。农村公路完成
改造里程1676公里,对外辐射能力增强。市区供水管网和加压站建设积极推进,济南
东湖供水工程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房地产开发,阳光壹佰国际新城、中润世纪城、
三箭平安苑等成片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工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共完成工业投资
161.1亿元, 增长58.7%。 济南佳宝工业园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山水集团平阴日产
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百事可乐10万吨碳酸饮料项目土建基本完工,设备到货开始
安装,济钢、黄台发电厂、济南卷烟厂等一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
5.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200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0.2亿美
元, 比上年增长35%。其中出口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出口主体发展势头
良好, 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350家,市场开拓取得新成效。对亚、欧、美、非四大
洲出口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70个,合同利用外资7.1亿美元,增
长40.2%;实际利用外资6.53亿美元,增长20.6%,按省考核口径完成4.47亿美元,
增长20.6%。县(市)区成为利用外资的主导,新批外资项目、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利
用外资分别占全市的68.8%、54.4%和5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
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额8000万美元, 增长28.3%;完成营业额1.1亿美元,
增长22.2%。
6.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全市地域财政收入264.2亿元,比上
年增长12.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76.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9.6%。财
政支出控制较好,灶内财政支出94.0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77%。金融业稳定发
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49.5亿元,比年初增长2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
存款余额758.3亿元, 比年初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2475.1亿元,增长18.3%。
消费贷款持续增加, 全年消费贷款余额122.4亿元,比年初增加54.4亿元。个人住房
贷款新增36.8亿元, 增长72.6%;汽车消费贷款新增7.1亿元,增长85.5%。保险业
持续发展,居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达3810亿元,增长17.8%。
其中企业财产保险增长9.8%, 运输工具及责任险增长81%,养老金险下降33.3%,
人身意外伤害险增长79.7%。 保险业务收入34.7亿元, 增长64.4%;保险业务支出
9.2亿元,增长74.5%。
7.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
科技三项经费支出3000万元,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25项,其中国家级53项,省级148项。
全市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56家,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累计达到248家。高新
技术开发区建设快速发展, 全年新引进各类项目508个,项目总投资55.5亿元,分别
增长43.1%和5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增长52.9%。全年实施各类科技
计划项目103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2项。
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加强,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升级和规模扩充。
结合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 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全市普通高中招生3.6万
人,增长10.4%;高考升学率84.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各级
各类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社会力量办学逐步规范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社会
力量兴办学校438所。 全市人口计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总量维持均衡发展。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2.08‰, 年末常住总人口582.6万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
城市市区居民 (非农业) 人均可支配收入11013元, 增长9.1%; 农民人均纯收入
3619.3元,增长7.9%。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加大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落实各
项促进就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安置
城镇就业再就业9.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2%。全市“4050”(女40岁,男50岁)
人员3.26万人,安置9700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8.2万人,全年共征缴保险
费16.3亿元,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8.4亿元。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年
失业保险参保单位9602户, 参保人员59.5万人,收缴失业保险费1.6亿元,支付失业
保险金1.2亿元。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30万人,征缴医保基金4536万元。
卫生、旅游、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卫生事业,进一步深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
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卫生服务新体系,提高医疗卫
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针对“非典”疫情,全市设立160余处发热门诊,留验站消毒车
辆3万辆次,检查17万余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17000余人,保证了全市人
民的健康。旅游系统针对“非典”影响,先后开展了“济南人游泉城”、“百万市民
健康之旅” 等活动,旅游业得到恢复与振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54.7万人次,
旅游业收入7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6%和8.5%。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同发展,
在第五届城运会上取得较好成绩, 共获金牌4枚。积极组织全民健身运动,全市开展
了10余次大型群众健身活动,以健身路径为主的群众活动场所建设得到推进。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稳步发展。文化艺术工作者创作出一批优秀文艺
作品,杂技《空中彩绸》荣获巴西第二届世界杂技艺术节“空中节目”一等奖和“评
委与观众奖”两项大奖,歌舞剧《鹤飞》和舞蹈诗《齐鲁风情画—沂蒙篇》双获“中
国人口文化奖”金奖。新闻出版加强了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力度。广播电视积极
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全市上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反邪教活动,净化文化、音像、图书出版物
市场。社会救助工作全面升级,进一步加强优抚工作,开展了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
市民精神文明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
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
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投资1.2亿元的济南世纪英华实验学校建成
招生,广播电视中心、数字电视等社会事业项目进展顺利,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等
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正抓紧进行。
总的看,全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是好的,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工业主导产业不突出,增长后劲有待增强;水资源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外贸
出口和利用外资总量偏低;劳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等。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