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4&rec=8&run=13

2001年,全市上下以中共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
围绕“十五”计划的实施,大力推进“四个创新”,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 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完成97.2亿元, 增长4%; 第二产业增加值442.7亿元, 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
526.3亿元, 增长15. 。 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44∶46调整为9.1∶41.5∶
49.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843元,增长11%。

一、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
农村稳定,以发展效益农业、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受播种面积减少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
239.1万吨,比上年下降0.5%。棉花总产3.1万吨,增长13.4%;蔬菜总产576.5万吨,
增长7.2%;肉类总产量33.2万吨,增长4.4%;水果产量37.4万吨,增长0.3%;蛋类、
奶类、水产品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经济作物生产规模继续扩大,粮经播种面积比例调整为
73:27。 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8.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1.1倍。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全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公顷,增长8%;温室、大棚等保
护地栽培面积3.9万公顷, 增长9.2%;建成无农药残毒放心农产品基地10个,全年引
进推广蔬菜(瓜、果)、食用菌新品种100余个。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09.1万千瓦,增长17.1%;
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万千瓦,增长24.4%。农用拖拉机7.1万台,实际增长5%;农用汽
车0.7万辆。 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建设各类水利工程8600多项,有效灌溉面积
达24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6.2万公顷。

二、 工交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56.7亿
元,增长11%。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以
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实现增加值252.6亿元,增长13.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完成增加值138亿元,增长9.7%;集体企业46.7亿元,增长1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
资企业增加值36亿元, 增长34.2%。工业企业扭亏工作有新的进展,亏损企业亏损额
比上年下降45.2%。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重点调度的35种主要工业品中,同
比增长的24种。 其中原材料、机电及通信类产品增长较快,重型汽车1.4倍,数控机
床73.4%,微机55.6%,化学纤维40%,彩电26.2%,水泥21.6%,钢材18.2%。经济运行
质量逐步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746.9亿元,增长18.7%;实
现利税77.8亿元,增长9.6%;产品销售率达到97.7%,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工业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4.4%, 总资产贡献率9.51%,资本保值增值率103.3%,资产负债
率62.5%。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增加值计算) 61144元/人,增长15.4%。重点企
业集团运行态势较好,支撑带动作用有所增强。全年重点企业集团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320.9亿元, 增长22.2%;增加值82.4亿元,增长8.4%;利税34.9亿元,增长40.7%。
以上三项指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3%、32.6%和44.9%。

交通邮电建设成效显著。京沪、胶济铁路济南段完成平改立交,运能运力进一步
提高,全年客、货运输周转量分别达到152.1亿人公里、549.4亿吨公里。绕城高速公
路南线重点桥涵、隧道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完成了一批国道和省道的改造任务,建设
党家庄分厂及药乡国家森林公园等专用公路;公路全年客、货运输周转量分别达37.1
亿人公里、39.6亿吨公里。民航营运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机场办公自动化系统工程,
启动济南航站区扩建工程,全年航空旅客发送量68万人,增长9.7%。邮电物流网建设
加快,利用邮政信息-金融-物流三网合一和实物传递,缩短了邮政全程时限,全年完
成邮电业务总收入26.6亿元,增长6.5%。市话本地网交换机容量进一步扩大,年末电
话交换机总容量176.8万门(含接入网设备) ,电话用户131.6万户,增长23.8%。因特
网工程快速发展,注册拨号上网用户12.9万户,增长11.2%。

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卓有成效。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1.49吨标煤,每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6.3吨标煤, 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2446千瓦小时。“三废”综
合利用方面,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50.4万吨,利用率达91.2%,废水排放达标率
为93.4%。 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1.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5%。节水
工作取得新进展, 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200立方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120立方米,分别下降9.5%和10%。

三、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市场物价低位运行。2001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397.5亿元,增长11.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57.4亿元,增长12.5%;
餐饮业零售额48.5亿元, 增长28.3%;制造业零售额23.8亿元,增长2.1%。各种经济
类型企业竞相发展,其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59.9亿元,增长14.8%;集体经济零售
额71.8亿元,增长3.9%。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完成零售额235.4亿元,增长16%,
占全社会零售额的比重达到59.2%。 工业生产资料市场平稳运行,重点产品供需基本
平衡。流通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建、扩建商业街253条,专业市场127处。全
市市场交易额完成528.5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3%。从影响居民消
费价格指数的主要因素看,食品类价格上涨0.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交通通讯工
具、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和个人服务类等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受政策性调价
因素影响,居住项目价格上升6.7%,娱乐教育及服务类价格上升1.7%。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3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45.7亿元,增长11.5%;集体
单位投资70.7亿元, 增长9%;个体投资27.8亿元,增长33.5%。在国有单位投资中,
基本建设115.8亿元,增长8.7%;更新改造59.2亿元,增长7.3%;房地产开发62.2亿元,
增长23.1%;国有其他8.5亿元,增长5.3%。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全年城镇集体及以上
单位固定资产投资257.9亿元, 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7亿元,第二产业投
资58.8亿元,第三产业196.4亿元,分别增长99.8%、12.6%和10.9%。第三产业的投资
比重达到76.2%。投资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3.8%。项目建成投产
率(不含房地产投资)58.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6%。

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全市3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7.5亿元。济
南引黄供水工程建成投产,日供水达20万立方米以上;兴济河污水处理厂土建、设备
安装和管网建设基本完成;城市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改造管网38.8余公里,新增天然
气用户4.6万户; 绕城高速公路南线开始路面施工;二环路整修改建工程投入使用,
泉城路道路拓宽工程基本完工;电信市话扩容完成17.5万门,宽带城域网工程完工;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城市电网改造正抓紧进行,城乡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明显提高;造绿工程成效显著,“一环九射”绿化工程全面铺开,全年新增公共绿地
面积30万平方米, 年末城市绿地覆盖率达36.1%。以住宅建设为重点的房地产开发投
资保持活跃, 住房消费形成以个人为主的格局。 全年商品住宅投资47.4亿元,增长
49.7%,商品住宅施工面积592万平方米,增长29.5%;实际销售面积117.3万平方米,
其中个人购买95.4万平方米,个人购买比例达81.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北园
地区成片开发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施工面积达36万平方米,阳光花园、卧龙花园、泉
星小区等一批成片开发项目全面铺开。工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城镇集体以上单
位完成工业投资57.2亿元, 增长11.9%。山水工业园、小鸭集团大型模具生产、锅炉
厂高效工业锅炉、二机床集团城市污水处理设备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五、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按海关口径,全年实现出口创汇
5.9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4%。按省考核口径出口创汇完成5.16亿美元,增长3.2%,其
中内资企业出口3.13亿美元, 下降4.1%;三资企业出口2.03亿美元,增长16.8%。出
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按地域海关统计,全市机电产品出口2.03亿美元,占总出口
比重的34%,增长17%。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2.5%,比重达到10%。市场多元化战略取
得新成绩, 对欧、美、非洲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7%、14%和35%;出口国家和地区由上
年的139个增至144个,出口额过200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达到38个,比上年增加5个。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25亿美元,增长33%,按省考核口径完
成2.8亿美元, 增长26.4%。合同外资金额4.5亿美元,增长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
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市签定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额3364万美元,增长20%;完成营
业额2576万美元, 增长15.4%。四建公司、三箭公司、一建公司、二机床集团分别在
波兰、加拿大、缅甸、新加坡、卡塔尔、阿联酋、泰国等国实施或洽谈工程项目。境
外办企业稳步推进。上报国家以及省外经贸厅10个境外办企业项目,小鸭集团在意大
利建办事处、 市纺织器材厂在印尼建厂、平阴金达橡塑厂在缅甸建厂等3个项目获得
国家批复。

六、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全市地域财政收入202.2亿元,
比上年增长19.1%,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96%,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其中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59.6亿元,增长21.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同比提高
0.4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控制较好,灶内财政支出70.37亿元,增长28.6%。金融业稳
定发展。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57.5亿元,比年初增长14.3%,其中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余额534.6亿元, 比年初增长15.5%; 各项贷款余额1292亿元,比年初增长
20.8%。 货币回笼继续增加,全年货币净回笼106.9亿元,比上年增加0.9亿元。证券
业交易有所萎缩, 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成交额1473.7亿元,下降10.7%。保险业稳定发
展,居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达2239.5亿元,增长3.3%。其中
家庭财产险增长6.4倍,货物运输险增长53.5%,养老金险下降73.7%,人身意外伤害险
下降25.1%。保险业务收入16.7亿元,增长57.1%。

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
年共安排各类科研计划342项, 其中国家级36项,省级78项。全年科技三项经费和科
学事业支出4790万元,增长18.6%。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46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
级14家。建立产学研基地累计达到12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加快,全年区内共
引进各类项目249项,项目总投资24.3亿元,增长4.8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
增长44%。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实现利税11.8亿
元, 分别增长54%、40%和41%。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加强,素质教育全
面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结合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中小
学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展开。2001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数达27814人,增长10.5%。全市
普通高考专科以上录取率达到7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成人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农民
扫盲工作巩固率达到99.7%。 社会力量办学逐步规范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社会力
量兴办学校300多所, 全年培训能力达12.5万人次以上。全市人口计划管理工作得到
进一步加强,人口总量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4‰,年末总人
口为569万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7元,增长12.9%;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3元,增长7.2%。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0.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9%。劳
动者就业观念进一步转变,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成为
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全市进一步加大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力度,制订和落实各项就
业再就业政策措施。 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城镇劳动力就业3.8万人,下岗职工分流
安置率达到3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1%。继续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严
格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控制,劳动力市场秩序得到规范,市场服务网络逐步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进展。保险体系进一步健全,覆盖面逐步扩大。截至2001年底,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事业单位7174户,参保职工74.6万人,全年共收缴养老保险
费16.4亿元, 为全市23.06万名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18.4亿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率达100%。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已扩展至机关以外各类企事业单位,全年征缴失业保险
费1.4亿元,支付全市4.02万名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

卫生、旅游、体育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卫生事业,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建立健全卫生服务新体系。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已达到覆盖城区的全部居委会和农
村96%的乡镇。 预防保健工作继续加强,主要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进一步下降,济
南市连续四次获全国“十佳”卫生城市。旅游事业,“节水保泉”成效显著,旅游景
区不断增加。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45.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9%;旅游
业务总收入61.3亿元, 增长22.2%,其中国内游客835.6万人次,增长14.2%。体育事
业,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同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纲
要》 第二期工程启动实施。竞技体育水平有新提高,济南市运动员在九运会上获得2
金、 4银的好成绩,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金牌12枚,银牌14枚;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
82.5枚,银牌74枚。全年承办了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等多项国家、省市级体育比赛。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围绕纪念建党80周年,
创作演出了一系列优秀剧(节)目,其中儿童剧《宝贝儿》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
选作品奖。洛庄汉王陵发掘成果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
新发现。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
生活。全市提前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和“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广播、电视混合
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96%和98.16%。新闻出版注重加强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济南出
版社新版图书100余种。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上下认真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市民精神文明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
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得到加强。信息市场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中心医院病房楼施
工进入收尾阶段;艺术大厦、市法院审判大楼主体基本完工。新建成和开发了红叶谷
等一批旅游景点,完成了济南射击培训活动中心二期工程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进展顺利,市球类综合训练馆、广播电视中心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总的看,全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是好的,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工业主导产业不突出,增长后劲有待增强;企业改制成本较高,深化改革的
任务仍很艰巨;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总量偏低;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就业和再就业的
压力依然较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