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4&rec=149&run=13


    王汉侯

    王汉侯(1912.5~2001.8.26)男,济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管委会原副主任。
山东省莒南县人。1932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
历任滨海地区区委委员、莒南县区长助理、副区长等职务。解放后,历任莱阳专区专
卖处副主任、山东省专卖公司监察室副主任、济南市烟酒糖业采供站经理、济南市历
下区商业科科长、济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管委会副主任、济南市工业品交易所副
主任等职务。1982年12月离休,享受地市级干部待遇。2001年8月26日病逝。

    (市委老干部局)

    王企华

    王企华(1912.6~2001.10.6) 男,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江苏省苏州市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为清朝举人,先祖王武、王会是清初的花鸟
画大家。在家庭环境熏陶下,王企华自幼学习诗文书画。1932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
学校,投师于颜元、吴子深等名画家,并曾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1935年赴日本留学,
考入东京图案专门学校。1937年毕业回国,先后在安徽学院艺术系、国立安徽大学艺
术系任教,教授图案学等工艺美术课程。1951年调至济南,历任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
讲师,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成为当代山东工艺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曾为
政协山东省第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兼任山东省文史馆馆员、省政协书画之友社
副社长、齐鲁书画研究院院长、山东画院艺术顾问等。一生从事书画艺术教育和研究
60余年,治学严谨,勤于创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专业人才,创作了大量的书
画艺术作品。其绘画艺术精湛,画路开阔,长于花鸟,亦工山水,尤以牡丹创作闻名
画坛,被誉为“牡丹王”。代表作《白牡丹》、《春艳》被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
门城楼。作品《霜叶红于二月花》、《牡丹》先后于1988、1989年参加中日美术交流
书画展,分获优秀作品奖、银牌奖。多幅作品被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作为佳品馈赠,其
中1991年应泰国国王邀请创制的《洛阳牡丹冠群芳》巨画陈列于泰王国皇宫淡浮院。
他勤学博览,艺术素养深厚,在书法、篆刻和文物鉴赏、仿古裱画方面亦有较深造诣。
先后有《图案》 、 《美术手册》、《王企华画选》、《王企华书法选》出版传世。
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10月6日在济南病逝。

    (史 之)

    王忠堂

    王忠堂(1929.11.4~2001.9.27)男,济南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
副主任、党组成员,济南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山东省海阳
市人。1945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先后任胶东公
安局特务队战士、文书,胶东公安局武工队文书,华东建大教导团一营部文书,济南
特别市市政府公安局秘书室文印员,十一分局侦保股侦讯干事。建国后,历任济南市
公安局十一分局第八派出所副所长,市公安局人事处科员,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秘书、副主任、主任、三科副科长、科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党组成员,中
共济南市人委机关党委常委,济南市槐荫区检察院检察长,中共济南市槐荫区监察组
委员,济南市槐荫区革委会文教组组长,济南市革委政法办公室工作员,济南市中级
人民法院副院长、 党组成员。 1983年4月任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党组书记,
1988年1月当选为济南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党组成员、法制委
员会主任委员,曾任济南市老龄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曾当选为济南市第九、十、
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济南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四届市委委员。2001年
9月27日于济南逝世。

    (市委老干部局)

    田昌五田昌五(1925.7.13~2001.10.6)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
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河南郾城人。1940年入本县私立召陵中学读
书,1943年考入河南安阳高中。翌年家乡被日军侵占,他流亡至西安,就读于陕西凤
翔战地失学青年辅导处主办的战时中学。1945年初投笔从戎,参加中国远征军赴印度
作战,任驾驶兵。日本投降后复员,转至河南开封高中继续学习。1947年考入北平大
学西语系,入学后改入历史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北京大学团委副书
记、学生会主席。1951年毕业,先入北京大学附属工农中学任历史教员、副教导主任,
翌年秋调回北京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任教员、党支部书记。1956年冬调入中国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等职,曾参加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的
编写和组织工作,是第一册的主要执笔人。1986年被评定为博士生导师。1987年应邀
至山东大学历史系主持博士点,任该校历史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还担任中国农
民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社会兼职。1991年起享受政府
特殊津贴。

    数十年来,广览博记,勤奋治学。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潜心
研究历史科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历史分期、土地制度和中国文明起源等研究领
域,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论和观点,创建起一套颇具特色的中国史学体系,为中国历史
科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所发表的百余篇论文,先后出版的
《中国古代农民革命史》、《古代社会形态研究》、《古代社会断代新论》、《华夏
文明起源》、《中国历史体系新论》、《孙子兵法全译》、《周秦社会结构研究》、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等近20部主要著作中。2001年10月6日在济南病逝。

    (史 之)

    任  远

    任  远 (1928.12~2001.11.21)  男,济南市文联顾问、编审、作家。原名任
振荣,山东省章丘市党家镇人。早年就读于山东省立第四临时中学、济南特别市立第
三中学。 194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历任
《济南青年文化报》、《济南工人报》、《济南晚报》、《济南日报》编辑,济南市
总工会文教部宣传干事,济南市文化局文艺科副科长,济南日报社文体部主任,《泉
城》文艺月刊主编,《当代小说》月刊主编,济南市文联副主席兼《当代小说》杂志
社编审、 主编。1994年5月离职休养。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新闻报道、文学创作
和新闻出版工作,发表了大量通讯、报道、人物特写、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等。80
年代以来,先后当选为济南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济南市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山东省散文家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第七届人大代表,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国家
新闻出版署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为出版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者”荣誉证书,
1988年被评为“济南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先后出版报告文学《骆淑芳和丁长
久的故事》,诗集《唱给泰山与黄河的歌》,散文集《雨濛濛》(与人合作)、《故
乡情》、《山水情》、《邻里情》、《北方的榆树》,评论集《济南文坛漫话》,编
辑出版散文集《现代名士话济南》、《我爱泉城风光美》、《文苑高手颂济南》等,
多部作品在全国和省、市获奖。2001年11月21日病逝于济南。

    (史 之)

    刘  曦

    刘  曦(1916.10—2001.7.21)女,中共济南市卫生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山
东省沂水县人。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
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至1941年,历任中共山东泰新泗蒙边区县委妇女部部长、费
县县委妇女书记、 峄县县委妇女书记、临沭县县委妇女书记。1941年12月至1945年5
月,  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后勤政治处宣传干事、民运科副科长,八路军一一五师滨
海军区鞋厂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东军区供给部家属大队政治指导员、山东
军区后勤部政治处副股长。1945年,曾当选为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滨海区代表团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青岛市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青岛市疗养区工委办公室主任,青
岛市医院党委宣传部代理部长,青岛市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青岛市医院党委副书记,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党支部书记,济南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济南市视察
室视察员等职。曾任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委。1983年5月离职休养。2001年7月
21日于北京病逝。

    (市委老干部局)

    刘灿军

    刘灿军(1919.2.12~2001.5.18)男,济南第一职业中专、济南艺术中学原党支
部书记。 山东省东平县人。 1936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后,历任中共东平县委党内情报站站长,东平县四区抗日政府区助理员、区长、
区中队长、武装大队第六中队长,东平县政府一科科长兼县政府党组成员,冀鲁豫二
专署支前司令部秘书、泰安地区联立师范学校支部副书记兼总务主任,泰安师范专科
学校总务主任、党委委员,历城第一中学校长兼支部书记,历城县文教部长兼党支部
书记,历城师范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济南第十七中学(现为济南第一职业中专、
济南艺术中学)党支部书记。1972年12月因病离职休养,1988年12月享受厅局(地专)
级待遇。2001年5月18日于济南病逝。

    (市委老干部局)

    吴富恒

    吴富恒 (1911.3.18~2001.6.25) 男,山东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河北省
滦县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和祖父都以教书为业。1929年吴富恒考入北平高
等师范学院(北师大前身) 预科,1931年升入北平师范大学英文系。1935年6月大学
毕业后,在北平师大附中任英语教师。其间,参加由英国著名学者瑞哈慈教授创办、
旨在推广英语教学的“正字学会” 。1937年7月北平沦陷后,出走天津,在工商学院
附中任教。1938年又辗转至云南昆明,在瑞云中学任英语教师。后与清华大学教授吴
可读等人创办云南省立英语专科学校,任教务长。1940年获“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学金”,
赴美国哈佛大学跟瑞哈慈教授进修语义学和文艺评论,同时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攻读
教育心理学。1941年12月获硕士学位。1942年初返回祖国。初仍在昆明英语专科学校
任教,翌年应聘至云南大学,担任英语教授。1944年该校设立英语系,他任系主任,
同时担任英国文学和文艺批评等课程的教学。他积极参与闻一多、楚图南、吴晗等民
主人士组织的“民社”活动。1946年4月,经吴晗、周新民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活动。同年离开昆明转经上海,经中共代表团介
绍,于1947年3月到达烟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初任解放区英文报纸《芝罘新闻》
副总编辑、 胶东行署外事组组员。1948年9月参加解放济南的接收工作,任济南军管
会文教组成员,负责接管山东省立师范学院。10月,华东大学迁至济南,他任该校校
务委员会委员,并先后任该校文学院教授,文艺系和文学系主任,兼任校文工团团长。
1951年初随学校迁青岛,学校与山东大学合并,他任合并后的山东大学教授、文学院
院长兼外语系主任。同年参与创办《文史哲》,并兼任该杂志社副社长。1952年高校
院系调整后, 任山东大学教务长。195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0月随校迁回
济南。1959年至1966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分管科研和师资培养工作,
为健全学校科研规划和科研体制,扶持建立晶体材料、美国文学的学科做出重要贡献。
其间于1963年起兼任所创设的美国文学研究室主任。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被污为
“反动学术权威”,受到冲击。十年动乱结束后,于1977年8月和1978年3月,相继出
席中共“十一大”和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6月,出任山东大学校长、校党委副书记,
为学校的拨乱反正、教学科研秩序的恢复建立、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
成效的工作。 1982年6月,被美国哈佛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
获此称号的学者。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50年后,吴富恒还曾任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第一、二、
三届山东省政协常务委员,第六、七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1988年1月至1997年9月),
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山东省人大代表,第五届山东省人大
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委、主委,1997年后任民盟山东
省委员会名誉主委(建国初期曾担任民盟济南市支部临时工委主任委员)。还曾担任
全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全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全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等多项社会职务。他学识渊博,长期从事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山东大学的发展
做出重大贡献。2001年6月25日病逝于济南。

    (史 之)

    吴捷东

    吴捷东  (1911.3~2001.11.17)男,济南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
副书记。 原名邓兰松,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
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掖县水音乡青救会主任、四区社会干事、
组织干事,村党支部书记、乡党总支委员,中共掖县县委组织干事、巡视团团长、县
委社会部科长,县公安局人事股长、代局长,中共西由镇委副书记、特派员,西海专
署公安局干部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行署公安局侦察科长。建国后,历任山东
省公安干部学校教务科长,济南市公安局侦保处处长。1954年12月起历任济南市公安
局副局长, 市司法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1958年2月后历任济南市人民法院副
院长、 院长、党组书记;1961年10月任中共济南市委政法工作部副部长。1962年7月
复任市法院院长至 “文化大革命” 。 1972年9月任济南市革委政法办公室副主任,
1975年5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副秘书长, 1978年8月至1980年2月任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检
察长、党组书记。1979年12月当选为济南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并任党组副书
记。曾当选为济南市第三、四、五、六、八、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12月离
休。2001年11月17日于济南逝世。

    (市委老干部局)

    张东木

    张东木 (1913.11~2001.12) 男,政协济南市委员会原副主席,济南市工商业
联合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会名誉会长,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名誉会长。
山东省桓台县人。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37年从北京辅仁大学肄业,至其父
张启垣创办的济南东元盛染织厂历任化学师、厂长、经理。解放后,作为济南工商界
知名人士,主动接受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组织工商业者复工复业,任济南支援前线
献金委员会委员、 济南市工商业资本登记委员会常委。1949年8月当选为济南市第一
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同年10月为济南市工商联筹委会主任委员。1950年11月
至1958年5月历任济南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委员会副市长。其间,还担任山东省人民
政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民建济南市第一、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济南市工商联第
一、二、三届执委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工商联第一、二届执委会副主任委员。抗美援
朝中,带头捐献钱物支援前线。1954年将自己的企业率先实行公私合营。1959年后任
政协济南市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委。1979年12月后任政协济南市第六、七、八届
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12月任市工商联第六届副主任委员,1984年12月起任市工商联
(总商会)第七、八、九届执委会主任委员(会长),市工商联第十届执委会名誉会
长。曾先后担任山东省工商联第八、第九届执委会名誉副会长、会长;曾当选为第一
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山东省第一至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政协山东省第二、三届委员会委员,第四至六届委员会常委;全国工商联第五次
代表大会代表、执委;民建中央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委员等职。2001年12月30日于济
南逝世。

    (市委老干部局)

    姚仲明

    姚仲明 (1914~1999.12.26)男,中共济南市委原第一副书记、济南市原市长。
曾名姚梦龄,山东省东阿县人。1930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校址济南北
园,简称济南乡师)。在进步师生的影响帮助下,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32年初
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济南乡师支部成员,积极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3年中共山
东省委机关遭敌破坏后,山东党组织与中共中央失掉联系,他同中共济南乡师支部成
员赵健民、 王文轩等人积极寻找上级党组织。同年7月,至家乡开展党的工作,发展
党员10余名,建立东阿县第一个中共支部。1936年7月,在济南郊区全福庄小学被捕,
关押至济南看守所。在狱中,同难友赵健民、理琪秘密组成狱内党支部,领导开展了
狱中斗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被释放出狱。当年10月底,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
赴长山县开展抗日武装起义工作。同年12月,与廖容标、赵明新、马耀南等人成功领
导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他任政委。1938年6月,
率第五军一部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四团,任团政委。1939年任八路
军山东纵队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后任八路军第一纵队联络部部长。同年秋当选为中共
“七大”代表。1940年至1945年在延安中央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并先后任中央
党校一部、 四部文教主任。1945年4月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中共“七大”。1946年先后
任华东解放区驻联合国鲁青分署代表、军调部驻青岛小组中共代表。同年10月任烟台
市市长、 中共烟台市委副书记。1948年4月潍县解放后,任潍坊市市长,中共潍坊特
别市委常委、代理书记。同年12月调任中共济南特别市委常委、济南特别市副市长,
主持市政府日常工作。 1949年5月任济南市市长。同年12月任中共济南市委第一副书
记、 济南市市长。1950年2月调至外交部工作,历任新中国驻缅甸首任大使、驻印度
尼西亚大使、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1972年任外交部国
际问题研究所筹备组组长。1978年7月任文化部副部长,1981年3月任对外文化联络委
员会副主任。1983年起历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
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著有话剧剧本《同志,
你走错了路》等。

    (史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