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4&rec=110&run=13

科技工作概况

2001年,市科技局进一步理清科技工作思路,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
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1.改革和创新科技发展环境。

——深入调研考察,完善工作思路。市科技局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开展全社会R&
D资源调查(详见“经济综合与管理·统计工作”分目〔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
资源清查〕条),了解科技发展的基础和现状,征求企业、科技人员的意见和要求,
为科技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同时还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济南科技工作
实际,确定了具有济南特色的科技工作思路。即:改革传统的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创
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加快建设科技示
范园区和科技产业培训基地,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带动全市科技进步。

——加强科技宣传, 营造舆论环境。5月,举办了山东省暨济南市首届“科技活
动周”。8月,全市科技进步奖励大会召开,表彰奖励了127个获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
个人。9月,市科技局承办了高新技术产业论坛,邀请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等8位院士、
专家来济南授课。

——规范科技法律法规, 优化政策环境。市科技局对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科技
法规和政府规章进行清理,废除了3个地方法规和一个政府规章,对5个规范性文件进
行修改完善,撤消两项行政审批行为,简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审批程序。出
台《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规定》,制定实施《济南市高新技术产
品认定暂行办法》、《济南市技术产权交易暂行办法》和《济南市专利申请补助经费
管理暂行办法》 等4部科技政策文件,科技法规体系逐步健全,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大科技投入, 优化投融资环境。全年新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42项,省级
以上项目达114项, 全市政府直接科技投入达5646万元,列全省首位;其中科技三项
经费2557万元,科技园区建设经费1000万元。成功组建了济南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市政府斥资6000万元设立了科技风险投资专项资金,拓宽了科技投融资渠道。争取省
级以上项目无偿拨款3089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51%,创历史最好水平;争取国家级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375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54%。企业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市大中型企业R&D经费约达到4.3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左右。部分高新技术企
业科研开发经费达到当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优化创业环境。开通了济南高层次人才网,宣传介
绍人才环境、政策法规及需求信息等内容,是济南市第一个以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服务
内容的专业网站。 积极落实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专项经费,在2000年到位200万
元的基础上, 又落实资金258万元,加紧筹建济南市专家公寓,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
良好环境。组织了第三批青年科技明星计划的评审,确定27人入选该计划,青年科技
明星累计达到77人。 投入专项资金450多万元扶持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了大量技术骨
干和学科带头人。

——改革传统的科技管理方式,优化服务环境。推行重大科技项目专家评审制度、
招标制度、公示制度,先后在《济南日报》上对重大科技成果和“三一○工程”示范
企业进行公示,保证了科技立项的客观公正性,增强了透明度。加强科技计划的集成,
年内确定20项作为重点项目,集中近1000万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在全市评选出2001年
度十大科技新闻、十大科技成果、十大专利技术,增强了科技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社
会影响力;在管理中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转变管理职能,改进服务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2.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步伐大大加快。济南市把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
领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政策、资金、人才上全力倾斜,重点
扶持。 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2家;在全省率先进
行了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工作,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49个,近300项高新技术成果进入
了产业化; 实现高新技术产值达155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8%,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 5月,全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
会信息化工作研讨会召开,邀请30多家IT企业和驻济大专院校专家参加,对信息产业
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进行了研讨。 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40亿元,税金13亿元,
营业利润33亿元。济南市信息化网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以中创软件、积成电子、鲁
能软件、浪潮通用软件等为骨干的电子信息企业,已跨入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大屏
幕背投彩电、数字电视、高清晰度彩电、等离子电视、信息家电和网络软件控制系统
等产品产值达到40亿元, 48家政府机关、650多家企业建立了局域网,据统计,全市
软件企业达300多家,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经省认定的软件企业19家,占全省73.1%;
软件产品114种,占全省80.3%。齐鲁软件园被认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规划面积从
40公顷扩大到667公顷,入园企业100多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亿元,软件骨干企业
产值达到14亿元,与山东大学联合组建的齐鲁软件学院被批准为国家试点学院,招收
本科新生500人。

——生物技术展现出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国内现有的20多种基因工程药品,济南
市有8种,其中6种已获国家生物药品新药证书。一批基因药物生产企业建成投产,常
乐康、白介素-2、新介素、基因重组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纳米对撞机等一批基因工
程药品及设备已投入市场, 并初步形成了效益。全市医药新产品产值约5亿元,利税
1.1亿元, 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达11家。先后引进名优特动植物良种180余个,建立甘
薯脱毒四级繁育基地,建立工厂化试管育苗培育基地,甘薯脱毒、无菌栽培、试管育
苗等技术得到快速推广,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形成一批新材料拳头产品。在新材料领域,我市已形成近10亿元的年生产规
模,年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蒋民华院士引进的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俄罗斯应用化
学科学中心在我国独家转让的聚四氢呋喃及新开发的纳米材料等将实现规模生产,进
一步提高济南市新材料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

——以先进技术嫁接提升传统产业初见成效。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
术对传统的工业企业进行嫁接改造,机床二厂、试金集团、齐鲁化纤集团等企业集团
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在传统产业中推
广应用,带动了产业技术的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3.全力构建和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立足济南实际,围绕推进科技创新和高新
技术产业化,分层次、全方位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市已建立各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其
中国家级8个,省级14个;85%以上的市属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大中型企业R&
D经费约达4.3亿元,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00项;获得
省科技进步奖的26项, 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127项; 截至年底, 全市专利申请量达
1471件,比上年增加168件,创历史最高水平;累计申请专利总量达12554件,连续17
年保持全省第一。小鸭集团被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民营科技企业成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生力军。在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
上,表彰了全市十佳民营科技企业和十佳民营科技企业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已
达1800家, 从业人员6万人;其中,千万元以上规模的就有50多家,亿元以上规模的
企业达15家。 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达12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近二分之一,创新能力
日益增强。

——建立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知名专家为依托的知识创新体系。市政府与清
华、北航、山大、浙大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后,近百家企业先后与大学院
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聘请了包括蒋民华、姚福生、季国标院士在内的
20多名专家为政府科技顾问,新增客座拔尖人才11名,总数达到80人。来济南市工作
的客座拔尖人才超过600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50多个,举行专题报告、培训4000余
次。齐鲁考格尔集团与武汉理工大学、齐鲁化纤集团与山东大学和北京服装学院、鲁
得贝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建立了3处试验室中试基地, 中试基地累计达12处,企业与
高校联合建立重点实验室8个, 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有力支撑。与兄弟部门一起举办
了海外学人联谊会,向近百名学有成就的留学人员发布高科技项目千余项;达成合作
意向120个,签订协议8项,签订正式合同4项,5名留学生被评为客座专家和顾问。举
办了产学研项目洽谈会,来自全国25家大学院所与千余家企业进行了项目洽谈,达成
合作意向200多项,签订合同协议19项。市科技局连续3年组织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研
究生来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清华大学的12名博士、17名硕士研究生分别到小鸭
集团、试金集团等企业搞产品开发、难题攻关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建立以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科研院所改革,
部分开发型院所已转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成为行业技术开发与服务的排头兵。为加
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市政府组建了济南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济
南市技术产权交易所,促进科技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结合,搭建了技术成果转化
的平台。全市新增技贸机构115家,累计达1890家;新建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全市拥
有科技交流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20多家,初步形成技术开发、转让
和技术咨询与服务于一体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

——构建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技术支撑体系。深入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筛选
联合攻关项目、 技术难题200多项,两次组织专门团组赴俄罗斯、乌克兰进行科技合
作考察,寻求合作项目与技术。建立了中乌国际科技合作园,与乌克兰两家企业达成
合作意向; 组织了中俄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新闻发布会,发布合作项目233项。加强
与日本政府的合作,在济阳县实施了利民工程,争取日本援助资金1000万日元,初步
构建起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的平台。

4.加快科技园区和科技载体建设。集成科技资源,突出发展重点,加强科技载体
和科技基地建设是济南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高新区、农高区、民营
园、山大路科技商务中心区等五区多园的格局初步形成;科技创新“三一○”工程的
实施和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有力地增强了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达160亿元, 利税11.8亿元,同比增长54%和41%;拥有
各类企业达2326家,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52家,产值过亿元的有25家,实现出口创汇
6500万美元, 增长14%。高新区与瑞典科学园、德国海德堡科技园、印度班加罗尔软
件园结为姊妹园区;山大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和齐鲁软件园、山东省科学
院中试园等9家科技园已进区建设。 山东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
家级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在孵企业230家,毕业企业44家,技工贸总收入5.6亿
元,创利税5200万元;留学生创业园已入驻企业40多家,并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
人事部认定为“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基地”。

——农业高新区累计投入达1.52亿元, 实现产值13亿元,利税1.2亿元,先后与
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山东省农科院科技园、山东农业大学科技
园也初具规模,农业科技示范园、精品示范园、良种繁育基地、组培快繁中心成为推
进良种产业化和先进技术推广的基地。建立了30余处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示范基地,社
会效益约6亿多元,大大促进了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民营科技产业园全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7.2亿元, 利税3200多万,比上年增
长35.6%;出口创汇1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约达1500万元,
新建成民营科技孵化基地11000平方米, 新入驻企业47家,园内已初步形成三个民营
科技企业的密集区。

——山大路科技商务中心区新增市场5处, 累计大型科技市场达12个,新增营业
面积4万平方米, 累计达到11万平方米,入驻业户达1500户,实现技术商品交易额50
亿元, 解决全市5万人的社会就业问题。银座科技数码广场、济南数码港21万平方米
科技基地已开工建设。山大路科技商务区的规模和交易额名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
一,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子科技市场。

——启动实施了“三一○”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为加强科技形象和示范工程建设,
增强科技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三一○”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即重点培育和塑
造1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企业、10个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示范企业、10个
科技兴农示范园。通过精心培育和大力塑造,这些示范样板必将对全市的科技进步产
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为强化科技服务手段,10月中旬开工建
设了市科技局培训产业基地。基地集科技培训、科技孵化、科研开发、技术产权交易
和科技风险投资为一体, 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分二期工程。一期工程8300平方
米, 2002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23000多平方米,力争2003年10月竣工并
投入使用。5.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实施重大科技计划。市科技局不断改革传
统的科技管理方式,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计划,较好地发挥了科技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市科技局制定了《济南市市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实施方
案》和配套措施,方案“允许科技人员购买国有科研机构”,实现了科研院所改革政
策上的新突破。济南市建筑设计院、冶金科研所在全市率先进行试点,并在较短的时
间内取得了成功,济南市科研院所改革的探索和成功经验,受到国家科技部领导的高
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全市科研院所实
现科工贸总收入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上缴税金200万元,创汇达300万美元,
初步显现出生机和活力。

——实施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各个项目已全面启动,并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共获得国家、省级扶持资金700万元。济南环保所、东风锅炉厂
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实验基地,该基地已被正式列为山东省与清
华大学合作项目。《机动车排放污染影响及综合防治措施研究》通过鉴定;燃煤设施
除尘脱硫技术设备研究开发项目已完成了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并在省内推广应用;
《燃气汽车技术的应用与示范》项目推动了燃气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全市燃气汽车已
发展到4000辆,其中天然气公交车150多辆;车用加气站20余座,其中天然气加气站1
座,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促进了能源结构的调整,受到了国家科技部及有关部门的
高度评价。

——实施智能交通示范工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
系框架》 和济南市地方特点,编制完成了《济南市ITS体系框架》和《济南市智能运
输系统(ITS)总体规划》,作为今后济南市ITS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并组织有关部门
积极进行项目的招标准备工作,编制了《实施方案》。

——顺利实施清洁能源示范工程。编制了《国家空气净化工程——“清洁能源行
动”济南市工作实施计划》。10月,济南市被批准列入全国首批清洁能源行动试点示
范城市,已获得国家扶持资金100万元。

——科技康健工程成效显著。实施科技兴医,特色医疗构成明显的区域优势,市
中心医院中心试验室被确定为中国免疫学会山东中心,市传染病医院加强科研与临床
的结合,投资1000万建设中心试验室,肝病治疗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注重高层次
人才的引进培养,中青年骨干已成为科研的主力军。

2001年,市科技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被省科
技厅评为“省科技系统火炬计划统计先进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处被国家科技部、人
事部授予“全国科技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陈启璋 李月明)

设立20项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5月29日济南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评估会举行。 工程院院士艾兴教授和来自山东
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13个单位的30名专家对2001年科技项目进行了全面评审。经过
严格的考察筛选, 从全市申报的近150个项目中,确定20项作为全市重点项目,集中
800万资金予以重点支持, 平均每项支持资金额达40万元。在20个重点项目中,电子
信息技术6项,生物医药技术3项,新材料技术4项,先进制造技术4项,现代农业技术
3项。 同时市科技局推行重大科技项目公示制度,在《济南日报》上对20项重点项目
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增强了科技立项的透明度和客观公正性,深受社会
各界称赞。

(杨克济)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是一项专门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
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政府专项基金,对于缓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匮乏,优化我国产
品和产业整体结构,扩大内需,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
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度济南市共争取国家创新基金支持项目15项,争取无
偿拨款1125万元, 争取山东省创新基金项目12项,无偿拨款250万元。首次认定科技
型中小企业15家,进一步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王西申)

济南市知识产权局成立

9月7日,济南市知识产权局在索菲特银座会议厅举行隆重的成立发布仪式。该局
为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副局级事业单位,隶属市科技局管理,下设办公室、法律事务
处和专利实施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及省知识产权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
法规,编制并实施本地区知识产权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制定知识产
权工作的规章制度,统筹协调知识产权方面的涉外事务;协调指导各县(市)区、企
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利工作;指导全市专利技术的实施。它的成立为适应加
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 新任务,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开发,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素刚/关 军)

《济南市专利申请补助暂行办法》出台

为优化技术创新政策环境,提高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市财政局、市科技局设
立了专利申请补助专项资金,济南市知识产权局制定了《济南市专利申请补助暂行办
法》 ,在全省率先设立了200多万元的专利申请和专利实施补助经费,优化了专利工
作开展的资金条件和政策环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全民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马素刚)

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申报专利鼓励政策

11月7日,为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创新能力,
济南市教育局、济南市知识产权局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申报专利鼓励政策》,济南市
知识产权局为广大中小学生申报专利提供服务,并对中小学生专利申请的费用给予全
部补助;凡被授予专利权的中小学生,在中考升学时享受特殊考生政策待遇,大大提
高了广大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马素刚)

全市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保持全省首位

全市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提升速度强劲。全市累计申请
专利总量达12554项,连续17年保持全省首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沈阳、广州、
哈尔滨、武汉和西安之后,位居第六。2001年,全年专利申请增至1471项,比上年增
长12%,增长势头强劲。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29项,列全省第一,比上年提高28.65%。
发明专利申请在三种专利申请中所占比例由13.56%提升到15.57%,三种专利申请的构
成更加趋于合理,专利申请的质量明显提高。全市累计授权专利8409项,发明专利授
权390项,专利授权量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位于全省前列。

(关 军)

济南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成立

8月16日, 济南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市委副书记、市长谢玉堂,省科技
厅副厅长翟鲁宁为公司揭牌。 这是济南市首家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为
7000万元,计划5年内注册资本增加到5亿元,运营资本达到10亿元。该公司主要目标
是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坚持市场化运作机制,多渠道融资,实现资本、知本和现代企
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努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业务范围是以高新技术项
目为主的股权投资为主,投资对象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瞄准电子信息、生物
工程、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领域以及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提升的传统产品项目。

(陈启璋/李月明)

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绩显著

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于1999年9月26日正式成立。2000年5月被认定为省级生产力
促进中心。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是背靠政府、面向社会,运用政府行为,实现社会服
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技术支持的公益性社会中介机构。以高校院所为技术依托,
已组织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的1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到济南市30余个企业开展实
践活动,解决技术难题70多项。通过这项活动,试金集团和方信集团分别建立了清华
大学、浙江大学在校外的第一个联合实验室。开展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宣传、培训、
咨询和申报工作, 共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540余万元;协助14家企业进行了股份制
改造;结合企业需求和中心业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
参与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工作; 组织8家企业的18种产品参加了
第四届亚太经合组织技术展示交易会。

(周光前)

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主力军,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在新认定的25家企业中,技术人员的数量、
层次明显上升, 有的大专以上科技人员的比例高达80%,企业创新能力大大增强。二
是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如济南东港安全印务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产品,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三是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的企业已达35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6家。高新技术企业
的快速成长,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张振敏)

与浙江大学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

在科技局的协调下, 方信集团与浙江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于4月份正式签定合作
协议,共建高分子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济南市在浙江大学建立的第一个联合实验
室,也是浙江大学在校外建立的第一个实验室。

(周光前)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工程成效显著

作为全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该项工程取得较大进展。①探索空气污
染分布规律,实现空气质量预报。“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总体规划”是示范工程的重中
之重,与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合作,完成了济南市空气污染扩散模式的研究和大气质量
预报模式系统的开发,进行了大量的实例预报和实际验证。②实现实时监控。重点进
行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先后建立完善了大气自动检测系统、重点
污染源监控系统、交通废气监控系统预警预报系统。③燃煤设施除尘脱硫技术、设备
研究开发示范进入推广阶段。重点是热电厂烟气流化床脱硫除尘一体化净化技术、设
备的研究开发和35吨/小时工业锅炉脱硫除尘系统研究。二氧化硫在线监测装置安装
运行后可方便地实现污染源的实时监控,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④燃气汽车技术的
应用与示范转入示范推广阶段。 LPG加气示范站建设研究已完成鉴定,天然气母站已
建成投入使用。 累计改装公交车已达700多辆,新建加气站10座,公交车燃气率将达
到40%以上, 燃气汽车总量将达到4000辆。⑤《济南市城市绿化工程空气环境效应的
研究与示范》工作将全面完成。四季花园屋顶绿化已经完成,玉函南区生态绿化工程
建设使小区绿化群落化和植物材料多样性研究得以实现,为全市居住小区生态绿化提
供了示范。

(孙富忠)

《济南市智能运输系统规划》通过鉴定

为加快智能运输系统(ITS) 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的应用,根据《国家智能交通
系统体系框架》的总体要求和济南市地方特点,在国家科技部的指导支持下,2001年
上半年,组织济南市有关单位与国家智能交通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等专家共
同编制《济南市智能运输系统(ITS)体系框架》和《济南市智能运输系统(ITS)总
体规划》,在吸收各方面专家意见后,进行修改。该规划已通过国家专家组的审定,
成为济南市ITS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孙富忠)

科技康健工程成效显著

科技康健工程自实施以来,通过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把“工程”建设与实施
单位的整体发展规划、人才的培养、重点专业建设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医疗卫生
科技水平向“三重、两高、一特”(即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疾病防治,高层
次人才的培养、高技术的应用,特色医疗)的发展。①“科技兴医”已成为促进医疗
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特色医疗已形成明显的区域优势。市中心医院中心试验室
被确定为中国免疫学会山东中心,市传染病医院加强科研与临床的结合,投资1000万
元进行中心试验室的建设,其肝病治疗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市中医充分发挥中医
特色成立全省首家中医康复保健治疗中心,现已形成规模。②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培
养,中青年骨干已成为医学科研的主力军。市中心医院采取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研究
生和院内自己培养研究生等形式,进一步加快人才的培养。市中医医院聘请了我国惟
一的中医院士为名誉院长,实行名医定期坐诊,并通过不同方式引进人才,不但培养
了大批的科研骨干,也为医疗机构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孙富忠)

济南市技术产权交易所成立

11月11日,济南市技术产权交易所在山大路科技商务中心区正式挂牌营业,这也
是全省首家技术产权交易所。该所的目标是成为立足山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专
业性权益性资本市场。主要任务是为现有企业存量资产、股权转让、登记、过户及高
新技术成果、科技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等提供产权交易和股权转让、融资等项服务。该
所的成立可以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利用高新技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
过技术产权交易所实现资本运作,积极参与交易活动和中介服务。

(陈启璋/李月明)

新建产学研中试基地3处

7月28日, 上海理工大学、济南鲁得贝车灯公司中试基地在上海揭牌。济南鲁得
贝车灯公司以生产汽车灯后视镜为主,其产品覆盖重型汽车、轻型汽车、微型汽车及
家庭汽车等多个领域,而且正向智能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上海理工大学则在我国光
科学技术及工程技术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双方共同建立灯具设计工作室,联合开发
“智能多曲面汽车照明系统”等多项科研课题,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后劲,又为高
校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试验基地。2001年,新建该类中试基地的还有:
齐鲁考格尔集团与武汉理工大学建立的“专用汽车中试基地”,齐鲁化纤集团与北京
服装学院建立的“纤维新材料联合研究开发中试基地”。

(王宁宁)

评出第三批青年科技明星

9月28日, 经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评审委员会评审,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领导小
组审定,27名青年科技人员正式入选第三批青年科技明星计划。此批入选人员有以下
几个特点:①年龄小,平均年龄35岁,最低仅27岁;②职称高,具有高级职称的21人,
占总人数的78%;③学位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6人,占59%;④项目的技术含量
高。入选项目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符合济南市科技产
业发展方向。科技明星计划是由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事局联合组织实施的,
主要是通过资助优秀青年科技骨干独立开展的科研工作,促其脱颖而出,培养成为新
世纪能够担负重任的科技带头人。

(于修永/李海波)

济南市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工作启动

4月17日, 《济南市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暂行办法》颁布实施。本办法共12条,包
括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工作的管理部门、高新技术产品的标准、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产品
要提报的文件资料、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程序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可享受的优惠政策等
内容。 经济南市科技局初审和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当年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49项,并
在《济南日报》进行了公告。这批产品按高新技术领域分:电子信息37项、生物医药
18项、新材料25项、光机电一体化51项、高效节能13项、环境保护3项、现代农业2项。

(岑裕国)

《济南市地震行政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实施

5月16日, 《济南市地震行政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开始实施。方案确定了地震行
政执法检查的指导思想、队伍、范围、内容、要求和程度,同时制定出全市地震行政
执法的各项制度,完善地震行政执法规定,明确执法依据和执法负责人,做到分工明
确、权责相应、责任到人、执法到位。建立健全全市的地震行政法制监督检查制度,
主要是地震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地震行政处罚案件统计制度、地震行政处罚违法
案件受理制度等,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合理性。同时加大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
检查,对济南市广电综合楼等9项重大工程进行执法检查。

(杨 捷/马桂仁)

修订《地震应急工作预案》

该预案主要包括地震应急机构及职责、地震速报规程和震后快速反应工作程序三
个部分,进一步明确了各环节的应急工作任务。根据任务要求,组成应急指挥、震情
监测、震灾调查、社会宣传通讯联络和后勤保障四个小组,确定岗位职责,强化了地
震应急规范用语、解答社会询问要点等应急工作措施,提高了市地震局机关的快速反
应能力。

(徐 波/高善银)

谢立信、张运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2月1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01年新增选的院士名单,驻济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谢立信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教授榜上有名。至此,驻济的中国科学院或中国
工程院院士达到4人(另2人为山东大学教授蒋民华、艾兴)。

谢立信,男,山东莱州人,1942年12月生。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兼任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省医科院眼科医院院长、省科协副主席,博士生导师。1965
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在眼科角膜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多项创造性成果。在国内首先
研制成功适合中国国情的角膜活性保存液。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论证了角膜植片内皮
细胞功能失代偿的临界诊断标准, 对提高角膜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该成果于
198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功实施了4500余例角膜移植复明手术和7000余例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手术方式上有多项创新,是我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拓者
之一。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71篇,撰写出版了我国首部《角膜移植学》,主编、参编
专著16部。此次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全国眼科界的第一位院士。

张运, 男,山东聊城人,1952年9月生。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兼
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是博士生导师。1976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
系,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5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常年坚持门诊、
急症和病房工作,在危重症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应用多普勒
超声心动技术定量诊断瓣膜性心脏病的四个全新模式和计算公式, 被国际上公认为
“张氏模式”。在国际上较早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多普勒超声
心动图、心导管与多普勒同步血流动力检查、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动态三维超
声心动图、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等多项技术,显著提高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
率。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29篇,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学》和《介入
性超声心动图学》,参编专著13部。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次应邀出
席在日本、美国等地召开的国际医学界权威学术会议,所作报告博得国际同行的高度
评价。

(史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