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3&rec=92&run=13


    金融业概况

    2000年,济南市银行系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化解金
融风险并重,增加贷款投入,优化信贷结构,改进金融服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保持了金融平稳运行。

    1.存、贷款总量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继1999年人民币存款总量突破千亿元后,
人民币贷款总额也突破千亿元大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5亿元,较
年初增加213.7亿元,增长20.1%; 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069.3亿元,较年初增加
191.8亿元,增长21.9%。其中,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余额624亿元,较年初增加365.5亿
元,增长141.4%;中长期贷款余额231.4亿元,较年初增加93.9亿元,增长68.3%。

    2.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增多,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更趋合理。2000年,结合辖区
实际,围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相继
制定了支持农村经济、对外贸易、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一
系列工作意见,进一步强化了窗口指导作用,加大了信贷政策工具操作力度,年内累
计发放再贷款、 再贴现116.1亿元,同比增加71.2亿元。基础货币投放增长较快,货
币政策传导时效性增强。

    3. 货币回笼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累计净回笼现金106亿元,比上年多回笼24亿
元, 增长29%。这一方面表明济南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表明国家启动内
需的政策效果明显。 据统计,作为主要回笼渠道的商品销售收入累计实现327亿元,
同比增长22%;服务业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17%。

    4.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风险意识显著增强。国有商业银行以实现“两个根本
转变” 为目标,机构改革力度明显加大。截至年末,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共撤销机
构106家,其中,支行3家,办事处4家,分理处1家,营业所10家,储蓄所88家。针对
机构撤销工作政策性强,对区域经济和金融影响较大的实际情况,各家银行以维护存
款人合法权益、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为出发点,加强组织领导和相互协调,制定了周
密的撤并方案、债权债务移交方案和风险处置预案,确保了机构改革过程中的金融稳
定。在加快改革与发展的同时,各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增强,普
遍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加快了基础防范设施建设,并认真贯彻“防查并举、标本兼
治、重在预防”的方针,加强了“三防一保”工作。(张广泽)

    稳步发展消费信贷

    2000年济南市金融机构将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通过强化
组织管理,完善服务措施,健全服务机构,使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健康发展。全市消
费贷款24.6亿元,较年初增加14.7亿元,增长151%。

    1.加强领导,积极帮助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人民
银行济南分行连续下发了有关助学、旅游、住房等一系列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济南市
多次召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各行充分认识到发展消费
信贷既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完善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
制,优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调整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促使济
南的消费信贷业务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健全消费信贷业务的组织机构,完善服务机制。针对消费信贷业务客户散、金
额小、业务量大、操作程序复杂的特点,2000年济南市各家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专门
办理消费信贷业务的“零售业务部”,从组织结构上对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给予了保
证。同时,从完善服务措施入手,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贷款手续,缩
短贷款时间。其中,建行房贷部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按揭事务中心,使贷款审批、代
办房屋抵押等等手续实行一条龙服务,办理一笔业务仅用10天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
效率。

    3.积极开拓消费信贷市场,加大消费信贷创新力度。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和
居民对消费贷款接受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消费信贷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为适应
这一需要,济南市各商业银行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一些适合人们需要的消费信贷品种。
一是抓住住房改革这一契机,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其中建行房贷部推出了二手房
贷款、个人置换房贷款等个人住房贷款品种达12项之多; 中国银行济南分行推出了个
人住房贷款“零首付”业务,有力地促进了济南市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发展,截至年
末, 全市个人住房贷款14.7亿元,其中,当年新增8.7亿元,占全市消费信贷贷款额
的60%。 二是抓住个人购车及更换出租车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汽车消费贷款。2000
年全市汽车消费贷款2.9亿元,较年初增加1.5亿元,增长109.8%,占全市消费信贷贷
款额的12%。三是综合性消费贷款蓬勃发展。2000年各商业银行在原耐用消费品贷款、
小额质押贷款、房屋装修贷款等9项贷款品种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个人综合消费信贷、
短期小额信用贷款、 小康家庭综合贷款等品种,其中工商银行自2000年4月份开办个
人综合性消费贷款以来, 客户贷款十分踊跃,仅8个月即为1700余人办理了个人综合
消费贷款,贷款额近8000万元,占该行消费贷款的18%。(赵培诚)

    济南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0年,济南市农村信用社系统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内部管理为
保障,以调整信贷结构为动力,全面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各项业务稳健协调发展,
取得明显成效。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0.43亿元,比年初增加8.43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
62.21亿元,比年初增加11.21亿元。

    调整网点布局,改进金融服务。针对本市农村信用社网点布局比较分散、多在城
郊乡镇边沿,且服务功能单一的实际情况,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市网点调整
规划。共撤销21个信用分社,对位置偏僻的网点进行了迁址和更名,对46个网点进行
了规范化装修,全市60%以上的营业网点安装了电视监控,实现了与110联网,服务形
象进一步改观; 79个储蓄所经人民银行批准全部改名为可办理综合业务的信用分社,
扩大了网点业务服务范围。组织各县(市、区)农村信用联社统一规化,统一安排,
选择市区显要位置和繁华地带做灯箱、标语牌等广告,实施了“灯亮工程”,所有地
处城郊及乡镇的信用社、联社办公楼上都安装了有中国信合标志的霓虹灯,使大的营
业网点晚上都亮了起来。同时,陆续采写了一批反映信用社经营改革和新气象的新闻
稿件, 刊发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农村信用社社会知名度明显提高。9月份,实施了综
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中心机房于年内装修完毕并正式运行,为实现全市农村信用社
系统内的存款通存通兑打下了基础。

    优化信贷投向,提高资金运用效益。配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
规划,建立存款二级准备金制度,加强了资金头寸管理,适当提高了各级信用社的存
贷比例, 努力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放。全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58.39亿元,年末农业
贷款余额48.05亿元, 比年初增加8.65亿元,新增农业贷款比例占新增各项贷款的比
例达到59.56%。为切实支持好“三农”,全系统实施了贷款上柜台工程,对农户在营
业柜台直接发放小额农贷,并重拾“挎包银行”的老传统,农忙季节组织信贷人员深
入村户,及时摸清农户贷款需求,积极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按照“一次核实、
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发放办法,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办贷时间。据统
计,年内全市申请农户贷款证的农户达21万户,经审核复核贷款条件的农户14.7万户,
实际发放贷款12.2万户、金额5.1亿元。农户贷款证的贷款本金收回率达98%以上,利
息收回率100%,有效控制了新增贷款的信贷风险。举办了信贷人员业务培训班,聘请
了信贷、房地产、法律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有效提高了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此基础上,对全市信贷人员进行了信贷资格考试,核发信贷人员上岗证,考试不合
格的,不准继续从事信贷工作,信贷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积极争取支农再贷款。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总行安排给农村信用社,由农村信
用社专项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贷款。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办公室在及时汇总全市
支农贷款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与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协调,努力争取再贷款
指标额度。在再贷款到位后,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全市各级农村信用社加强对再贷
款的管理,建立再贷款台账,专款专用,及时将支农再贷款发放到了农民手中,使支
农再贷款全部投向了农业生产。年内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4亿多元。

    积极拓展新业务。市区农村信用联社加入了全国货币市场,开始办理全国银行间
同业拆借市场现券买卖、债券回购、信用拆借等新兴业务,初步形成了以市区联社为
龙头,带动辖内各县(市)区联社货币市场业务全面发展的局面。随着业务的开展,
货币市场的交易量稳步上升,年内全市农村信用社在全国货币市场回购业务量累计已
达到30多亿元,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国债0.7亿元,债券分销1.8亿元,实现净
收益近200万元。 债券逆回购业务量在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中名列第六位,在全省列
第一位。(李  毅  魏吉锋)

    典当行业监管职责移交

    为适应经济和金融改革发展需要, 规范典当行业管理,2000年8月,中国人民银
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将济南市新融典当行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市银星典当行、章丘
市诚信典当行监管职责交给济南市经济委员会。同时,取消典当行的金融机构资格,
将其作为一类特殊的工商企业, 由经委统一归口管理。 (参见“工业·综述”分目
【典当行业焕发新生机】条)(李  毅  魏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