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3&rec=59&run=13

工 业 概 况

2000年, 济南市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以下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 1038个。其中轻工业企业466个,重工业企业572个;
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435818人。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企业195个,集体企业
467个,股份合作企业41个,联营企业13个,有限责任公司79个,股份有限公司37个,
私营企业79个,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2个,外商投资企业75个;按隶属关系分:中央
属企业28个,省属企业20个,市属企业239个,县(市、区)属企业157个,乡镇及其
他企业594个;按企业类型分:特大型企业3个,大一型企业26个,大二型企业51个,中
一型企业52个, 中二型企业53个,小型企业853个。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年末固定
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301.46亿元,其中国有企业140.68亿元; 集体企业34.3亿元,有
限责任公司90.85亿元,股份有限公司21.25亿元,合作、合伙企业8.38亿元,外资企
业4.01亿元,私营独资企业1.22亿元,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0.78亿元; 工业流
动资产年平均余额414.95亿元,其中国有企业167.27亿元;集体企业55.09亿元,有限
责任公司131.07亿元,股份有限公司44.57亿元; 合作、合伙企业11.62亿元,外资企
业2.23亿元,私营独资企业2.25亿元,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0.83亿元。

2000年,市工交系统围绕国企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深化企业改革,积极调整结
构,推进技术进步,大力开拓市场,工业生产经营稳步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
显提高,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如期实现,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重工业生产增速加快。2000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工
业增加值219.19亿元, 比上年增长8.84%。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0.9亿元,
增长1.8%;重工业完成138.28亿元,增长13.4%,高于轻工业增幅11.6个百分点。全市
重点调度的50种工业产品中, 有32种增长, 占64%。 其中钢增长1.92%、 水泥增长
57.58%、原油加工增长28.59%、机床增长60.39%、锻压设备增长87.09%、电站锅炉增
长41.27%、 钛白粉增长60.21%、 改装汽车增长37.61%、棉纱增长13.08%、棉布增长
19.01%、微型计算机增长23.56%、电热水器增长122.47%、电冰柜增长312.89%。受各
种因素影响,部分重点产品产量下降较大,其中彩色电视机降低22.79%、洗衣机降低
22.66%、工业锅炉降低51.46%、汽车降低17.23%。

——市场销售状况良好,工业产品出口势头强劲。2000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
销售产值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2%,明显快于生产增长;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22%,
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完成出口交货值44.05亿元,增长37.61%,出口交货值占销售
产值的比重达到6.6%,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改善。2000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
销售收入629.7亿元,增长8.63%;实现利税64.6亿元,增长9.18%;实现利润21.68亿元,
增长31.32%。 各项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均有所改善。 其中,资本保值增值率同比提高
18.79个百分点, 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0.0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用率提高0.59个百
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3.78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1.95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年共对27户企业实施了结构调整,其中兼并企业7户,
破产8户,企业合并3户,实施停产整顿9户,共盘活存量资产4.1亿元,重新安置职工
8389人。 完成腾笼换业29户,置换土地80.53公顷,置换收益达4.98亿元。其中计划
内完成18户,置换土地60.73公顷,完成年计划的94%; 计划外完成11户,置换土地面
积19.8公顷。 4户拟实施债转股的企业通过国家经贸委的审核推荐,拟债转股额度为
43.7亿元,总额度在全省排第一位。

——认真落实安全、环保工作责任制,有效控制各类事故发生。市工交系统扎实
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强化对重点危险部位的管理和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年
内,市工交系统千人工亡率、千人重伤率分别为0.023‰和0.043‰,均在控制指标以
内,无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市区市属以上企业工业污染源COD排放量在控制标准以内,
全市共淘汰污染锅炉267台、专业设备905台,更新改造高耗能电机、风机、水泵等设
备1500余台。 600家工业污染源已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内设的
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处、矿山安全卫生监查处、市劳动保护
教育中心及人员编制交市经委管理。

——交通运输业继续增长,邮电业快速发展,电力运行质量提高。全年铁路货运
发送量完成5168万吨,比上年增长6.1%;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5亿元,电信业务总量完
成10.3亿元;售电量完成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

——降耗增效、推广散装水泥有新成绩。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
能耗比上年下降5%, 节约能源36万吨标准煤,价值4亿元,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
357万吨,调剂闲置设备2亿元。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支持了全市经济的较快增长。2000
年,全市推广散装水泥108.4万吨,完成省下达计划的135.63%,同比增长4.13个百分
点。 按每万吨散装水泥节约包装纸折合木材330立方米、节电7.5万度、节水1.5万立
方计算,实现社会综合效益4883万元。

(邹保平)

国企三年改革目标如期实现

①依法进行公司制改造。截至年底,全市189户国有企业已改制156户,改制面达
83%。其中85户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已改制70户,改制面达到82.3%,列入
计划的5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部完成改制。改制企业不断完善有股东会、董事会、监
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实现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加强企业
管理、分离办社会职能和分离富余人员等方面,实现重要突破。②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进行投
资主体多元化改制。在中小企业改制中,鼓励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入股,企业的
产权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机制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列入三年改制目标的58户市
属重点企业股本总额为50.13亿元,其中职工个人股和社会公众股达10.73亿元,占股
本比例由1997年的10.18%提高到20.29%, 国家股由80%下降到45.56%,企业法人股达
到34.15%。全市中小企业中非国有资本比例达到40%以上,多元投资的格局开始形成。
佳宝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本由95%下降到30%, 60%的国有股份已由经营者与职工出资购
买。济南冶金科研所、开关厂、木器一厂、电焊机厂、有机化工厂、化工机械厂等多
户集体企业净资产被全部或部分买断,组建起新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个体老板常起辉
出资106.2万元买断集体企业济南油墨厂全部净资产, 承担企业债务,接受安置职工
700余人。 ③严格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规范内部法人治理
结构, 已改制的企业70%以上实现了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不断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
构,初步形成了责任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构架。④着力转换经
营机制。全市有30多户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试行了年薪制,对科技人员、营销人员
按贡献分配,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开始参与收益分配。重点改制企业在管理
干部中普遍实行了公开竞聘制,全市国有工业企业职工全部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实现
了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新机制。

(邹保平)

扭亏脱困大见成效

2000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2.33%,比上年降低0.41个百分点; 亏
损企业亏损额9.96亿元, 同比下降0.52%。国有企业亏损面27.18%,下降1.54个百分
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6.43亿元,下降23.37%;实现利税29.2亿元,增长15.06%;实现利
润3.48亿元,扭转了上年盈不抵亏的局面。列入三年扭亏脱困目标的35户国有大中型
企业, 有30户实现了扭亏脱困,扭亏面为85.7%,如期完成三年扭亏脱困目标。①落
实扭亏脱困目标责任制。市经委与各企业主管部门签订扭亏脱困责任状,制定扭亏脱
困的目标和奖罚措施,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在扭亏过程
中,一方面抓微亏企业和新冒出的亏损企业,帮助理清思路,逐户制定措施,限期扭
亏;一方面抓亏损大户,对亏损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户,市经委及企业主管部门集中
调查研究,一厂一策,重点帮促,解决难题,加快扭亏脱困进度。②典型引路。全市
先后推出了山水集团、三塑集团、诚通纺织公司和铸材集团改革发展、扭亏脱困的经
验,加强经验交流。举办亏损企业厂长经理扭亏脱困培训班,帮助和引导企业实现扭
亏增盈。 诚通公司1997年亏损高达500万元,至2000年底,实现利税1000万元。铸材
集团1997年亏损2300万元, 至年底盈利311万元。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协调银行联
手为重汽集团、 一机床集团等企业解决封闭贷款3.2亿元。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
心,为一批企业提供担保贷款5000万元。为支持市属六大集团的发展,“银财企联手”
协议金额21.2亿元,已到位13.86亿元。

(邹保平)

外经外贸发展势头强劲

2000年,市工交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要求,积极利用外资嫁
接改造,加强三资企业的内部管理,开展境外建厂带料加工贸易,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大打出口翻身仗。至年底,工业企业自营出口实现4.2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85.5
%,同比增长75.8%。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嫁接改造利用外资有突破性进展。一是围
绕结构调整,加快国际化进程。全年工交企业共推出重点招商项目70多项,落实30项,
成功率明显提高。 合同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年内新批较大的合资
项目有: 济南合成纤维厂与香港天厉国际金融投资集团合作生产高档PU革项目、元首
公司与日本郡士株式会社合资生产袜子项目、济阳多元化实业公司与美联集团合资项
目、济南大正实业公司与西格利控股有限公司合资项目等。二是加强了对外招商。招
商企业分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次进行招商活动,与国外公司和商社建立了广泛
的联系; 通过参加北京经贸洽谈会、青交会、上海山东投资招商会等,形成了一批新
的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项目。2000年,接待了尼日利亚、苏丹、下诺夫歌罗德市、
俄罗斯索菲尼克、日本东芝、英国考文垂商会、华元国际投资公司、巴中工商总会、
巴西斯壮公司、加拿大金桥公司、德国菲亚特公司、德国国际贸易公司、意大利经贸
局、埃及经纬公司、科威特大使馆、奥地利欧洲中国咨询经贸公司、中国旅美科技协
会、美国亚洲汽车网、美国中龙贸易公司等21个国外团组。企业与这些公司就合资合
作项目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洽谈,签订了一批合资合作协议。三是组团“走出去”,
出国招商。组织有项目的企业赴英国、德国、美国、巴西、智利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经
济贸易考察和招商引资活动,初步达成一批合作项目意向。主要有: 小鸭集团与东芝
公司合作生产DD电机项目、济南万力实业公司与巴西依瓜苏经贸公司合资建立宝石加
工项目、建材集团引进德国技术生产建材制品项目、汽车改装厂引进美国多福集团垃
圾车生产技术项目等。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打好出口翻身仗。一是增强经济国际化
战略观念,提高外经贸人员素质。为迎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多次
举办有关WTO的知识讲座和短期培训班, 邀请山东大学、山东财政学院的留美博士和
专家、教授介绍WTO的运行规则和国际市场特点,印发了《WTO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
和对策》。市经委、市国税局、外企局、山东大学、山东财政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各
种类型的外经贸知识培训班4次,培训业务骨干700余人。二是加强对重点集团和出口
骨干企业的调度与服务。针对企业反映出的报关难、退税难、贷款难等具体问题,市
经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磋商。 海关、税务、商检、银行等4部门向企业做出“扩大工
业产品出口,提供优质服务”的承诺,解决了部分企业的问题。三是政策、资金支持,
鼓励出口创汇。银行为二机床、轻骑、铸材集团等因缺少流动资金而影响产品出口的
企业解决出口流动资金专项贷款8500万美元。山东松下映像有限公司“以进带出”,
争取到国家10万只彩色显像管的进口配额和减免800万元人民币税金的技改政策优惠,
该企业全年出口1819万美元,同比增长523%。在省经贸委支持下,小鸭集团一年两次
获得进口不锈钢板配额,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市经委针对轻骑出口订单大、
客户信用证信誉较低的情况,协调银行及时给打包贷款,全年共计2500万元人民币。
省政府有关领导到一机床、二机床等传统出口大户现场办公,并帮助企业申请财政专
项贷款。 2000年,二机床集团出口257万美元,同比增长295%。四是积极开展对外经
济技术合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市经委、工业局及重点企业组织人员多次赴京“叩
门招商”,拜会十几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和商社,共推出26个对外合作贸易项目。企业
通过小团组经贸考察,参加国内对外贸易展、济南金秋经贸洽谈会、广交会、青交会、
阿联酋沙迦轻工及机电产品展、厦门机电产品展、意大利医药产品展等活动,签订了
较大批量的定单,工业品出口和加工贸易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
值出口项目明显增多。 全年,机电产品出口1.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9%,占
全市出口比重的26.3%,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全市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工业企业
已由上年的5家,增加到11家。其中,出口额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6家;达到500万
~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5家。③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实效。一些有条件、有实力、
有能力的市属企业走向境外,兴办一些受当地欢迎的投资项目,企业开发利用国内外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了实质性进展。年内重点规划实施境外建厂带料加工项目10个,
取得明显进展的9个,其中: 泰山电器集团在柬埔寨独资设立电视机厂项目;一棉、仁
丰纺织公司分别在孟加拉和柬埔寨设立纺织厂项目; 塑料十厂在埃及建立塑料拖鞋和
凉鞋项目;灯泡厂在伊朗建立环形灯生产企业;制锁总厂在苏丹设立制锁公司等项目。
其中仁丰纺织公司在孟加拉国投资建厂、泰山电器集团在柬埔寨投资生产电视机等项
目已投产运营。

(邹保平)

强化市场营销工作

①主要工业产品市场销售形势看好。全市重点调度的50种工业产品中,有33种增
长, 占66%,其中,与投资拉动关联度较大的机床、改装车、锻压设备、电站锅炉、
水泥、钛白粉和微型计算机等重点骨干产品增长幅度均在五成以上,对全市工业起到
较强的拉动作用。②确立市场第一的观念。许多企业领导把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市场营
销机制列入重要议程,集中精力研究市场、狠抓促销。建材集团确立了“销售是龙头,
全力保销售”工作思路,全体员工自觉树立“用户第一”的思想,努力满足用户需求。
年内,市重点工程项目急需少量白水泥,但由于量小利微,组织生产困难。企业着眼
长远,专门拿出一条生产线及时生产,并与用户结成了长期合作关系。济钢集团在全
厂树立起“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企业经营理念,开展用户满意活动,强化售
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工作。③三大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工业企业把实施市场部、营销
网络、营销队伍三大建设工程作为适应市场要求、强化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全省重
点调度的11户企业和市18家重点集团采取不同形式建立了市场部,市场调研、营销策
划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 至年底,全市工业企业营销人员达41000人,占职工总数的
10%,营销人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受过专业培训的占70%以上。小鸭集团以市场三大
工程为重点,确立了市场部在企业经营决策、营销策划和产品开发上的“中心”地位。
企业根据洗衣机市场销售情况,一方面研制生产了电脑全自动和臭氧磁化超洁健康型
滚筒洗衣机及电冰柜、热水器等一系列新产品; 一方面向市场投放大量双缸型等经济
型洗衣机,满足城乡各个消费层次的需求,产品销售收入实现翻番。济南东风制药厂
实施“客户满意工程”,与客户建立起“鱼水”关系,市场逐步得到扩张,年销售收
入增长30%以上。④“大出走”促销活动取得新成果。为开拓、巩固和占领省外市场,
市经委有针对性地举办和组织企业参加全省、全国各种经贸促销活动。先后组织名优
新特产品参加了’2000天津全国商品交易会、哈尔滨山东商品交易会、乌鲁木齐山东
经贸洽谈会、第六届中国长春商品交易会和第九届上海商品交易会等一系列在国内具
有相当影响的大型展销活动,举办了济南-乌鲁木齐项目洽谈会,成立了济南驻上海
企业市场营销联谊会等, 共签订产品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60项,成交总金额达
到12亿元。⑤六大板块市场营销网络见成效。至年底,18家企业集团在华东、中南、
西南和“三北” (东北、华北、西北)六大地区的各类营销网点已达到13400个。轻
骑、将军、鲁宏等一批骨干企业按照大生产、大流通的要求,加快“销地产”发展步
伐,在省外建立销地产型企业30家,产品涉及机械、建材、医药、化工等五大行业,
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⑥直供配送营销方式有新进展。钢材、建材、机械、
化工等行业的生产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开展产品直供配送。为引导供需双方建立新型
营销关系,规范运作,市经委会同建委、物资、物价、公安等部门联合制发了关于钢
材、建材、炸药等产品直供配送和安全经营的文件。济钢、建材等企业在直供配送工
作中开展“四上三优”活动(即上门洽谈、上门送货、上门安装、上门跟踪服务,向
用户提供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优惠价格),受到施工单位的认可和欢迎。截至年底,
建材集团在济南地区水泥销量达到100多万吨, 济钢向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提供钢材
50多万吨,均创历史最好水平。⑦认真落实销售政策,调动营销人积极性。各工业局、
县(市)区及工业企业结合单位实际,形成各具特色的营销管理办法。济南化肥厂制
定以鼓励竞争为核心的营销政策,一是对营销岗位实行末位淘汰管理; 二是在分配政
策上向营销一线倾斜,营销人员平均收入达到全厂工资平均水平的1.7倍;三是坚持精
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企业每年评选“营销状元”、“营销标兵”,并用先进个
人名字进行命名。小鸭集团党委书记李淑敏春节亲自带队到车站、机场迎接驻外地营
销第一线人员回家过年,激发营销人员敬业精神。

(邹保平)

加快技术进步,推进产业创新

①加大投入, 拓宽技术进步融资渠道。全市全年共完成技改投资50.41亿元,同
比增长7.7%, 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投资37.06亿元, 占全市技改完成投资的
73.5%,同比增长18%。国有企业完成投资29.13亿元,占全市技改完成投资的58.1%,
同比增长19.6%; 集体企业完成投资21.28亿元, 占全市完成投资的41.9%,同比下降
4.6%。 18家集团完成投资10.33亿元,其中市属6大集团完成投资3.2亿元。全市全年
技改完工项目161项,完工项目完成投资24.14亿元。至年底,全市工业企业主要技术
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2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35%。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
司、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小鸭集团、金钟衡器公司、三
塑集团等12家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行业前5名。 一是改变过去技术进步偏重于依
靠金融部门解决资金的局面。通过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腾笼换业、资
本运营等形式筹集资金。二是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省技术改造财政贴息计划。全市共
有11个项目列入第四批国债专项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改项目贷款贴息计划,涉及总
投资7.2亿元。 争取国家“双高一优”计划项目5个,总投资4.04亿元。6个企业办理
了技改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确认,按政策可减免所得税5000万元。三是依据
国家产业政策,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发展潜力、能形成新的经济增
长点的项目推荐申报国家、省技术创新项目,其中列入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和国家新产
品试产计划14项,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165项,共争取到国家、省拨款资金1025万元,
项目数和获得的资金均为全省前列。②开展技术创新工程。一是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
设。至年底,全市共有企业技术中心及开发机构570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8家、省
级技术中心15家(其中海尔式技术中心5家)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轻骑集团、
小鸭集团、中创软件公司和浪潮集团建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轻骑集团被批准为国
家级技术创新试点企业。济钢年内投入2.12亿元加强中心建设,化纤集团聘请中科院
院士做企业顾问。 二机床购置国外先进的CAD设备,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小鸭
集团注重技术中心运行机制建设,完善两级研究机构。轻骑集团年内引进博士后2人,
研究生8人,企业共拥有专家17人,高中级人才871人,开发能力逐年提高。2000年国
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显示,济南市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平均得分82.45分,
轻骑、 一机床、浪潮、二机床4家中心得分进入全国前50名。至年底,全市共完成技
术创新项目759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60项,填补省内空白、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275项。投产660项,投产率86.9%,共实现新产品产值83.27亿元,
利税8.04亿元。③重点技改项目按期投产达产。2000年,全市确定30个技术含量高、
带动作用强、效益好的技改重点项目,总投资34.8亿元,贷款22.1亿元。其中,齐鲁
化纤集团熔体直纺涤纶短纤维生产线项目、泉城药业公司新型重组白介素-2项目、小
鸭集团套筒全自动洗衣机项目、建材集团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等10个当年竣工项目全
部按期投产。济南裕兴化工厂注重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专长和创造力,对“洋”设备
不但进行安装和调试,并且进行一系列重大变更和改造,在多项工艺技术方面填补了
国内空白,高档金红石钛白粉一次试产成功,整个工艺创造了国内投资最少、工期最
短、速度最快、转产最早的纪录。④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市工业企业与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全面的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联合,实现
“科企联姻”,联合开发新产品,共建中试基地,共同开拓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全市有50%以上的中小企业与省内外300余家院所建立紧密、半紧密型合作关系,与省
内外30余所高校签订合作项目123个, 其中高新技术项目79个,有数千名科技人员直
接进入济南市工交经济建设各领域, 实施的科技项目达500余项。有14家重点企业与
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中试基地,一些困难企业依靠产学研联
合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⑤质量管理工作上新台阶。一是大力宣传贯彻国务院颁发
的《质量振兴纲要》和国家有关质量法律法规,市经委与技术监督、工商、消协合作,
开展专项治理,加强打假力度,有效地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的蔓延; 二是进一步实施
“名牌战略”,至年底,有11个产品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使全市的山东名牌产品
达到54个; 三是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进一步深化,成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市获国
家优秀QC成果8个,省优秀QC成果63个,省信得过班组7个,省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54
名, 全年创经济效益6608万元。在5月召开的2000年度全市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经验
交流会上,对评出的90个市级优秀QC小组,18个信得过班组,60名优秀质量管理工作
者进行了表彰;四是ISO9000系列标准贯标认证工作有新进展,至年底,全市通过认证
的企业有50家,累计达到170家。

(邹保平)

企业管理上新台阶

①积极推进环境创新。市经委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四个创新”的要求及市政
府《关于全面清理行政审批行为的通知》精神,把环境创新作为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
保障,逐项研究审定行政审批项目,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在原有的20项审批项目
中, 取消了7个,取消率达到35%。全市累计取消针对企业的收费、基金项目217项,
涉及金额约4亿元; 各县(市)区累计取消98项、降低标准41项、暂停收费538项、涉
及金额8990万元。②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促进规范化管理。市经委开展以工商管
理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干部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决策水平和驾驭市场
的能力。明确规定企业厂长(经理)及其领导成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至年底,
全市已有1227人参加了培训, 90人参加了MBA硕士学位培训,培训数量、质量在全国
经贸系统居领先地位。 多次举办加入“WTO”与中国企业管理的专题报告会,引导企
业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③推行比价采购,强化基础管理。大力宣传推广潍坊“亚星”
的比价采购管理经验和优化物流管理法。按照《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规范
国有企业采购行为,把推行比价采购做为当年从严治企的突破口,加强物资的采购监
督管理。 至年底,企业节约采购费用3.4亿元。④现代化管理成果评审和推广应用。
全年通过对45项申报成果的评定, 有35项获市级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
奖9项、 三等奖21项,成果应用创经济效益1.66亿元。2000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共
实现管理效益5.1亿元, 同比增长6.3%。⑤典型引路,开创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新局
面。在学习推广全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书记大姐”李淑敏同志的模范事迹的
基础上,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7个媒体向全国推广“国企好
班长”张才奎同志事迹和山东水泥厂的先进经验,在全国树起济南工业企业新形象。
市工交系统还总结推广济南轻骑集团的“管理创新、轻骑腾飞的助推器”、济南化肥
厂“依靠产品结构创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建材集团“坚持两本管理深化国企改
革”等20多家企业的先进经验和管理创新成果。

(邹保平)

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建立完善服务体系

2000年,全市有乡及乡以上中小企业1691户,占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98.9%;固定
资产占57.7%; 完成工业增加值占58.9%;实现利税占52.1%;就业人员占87.8%。①制定
完善政策措施。济南市在贯彻“抓大放小”政策过程中,坚持把“放小”与“扶小”
相结合,先后制发《关于进一步推行和完善中小企业股份合作制的意见》、《关于进
一步放开搞活市属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意见》等30多个政策性文件,对中小企业利
用多种改制形式建立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及资产评估、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加强股权管
理、规范分配行为、维护出资人合法权益、妥善安置职工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规范。②
深化企业改革。 截至年底,在1691户中小企业中,采取多种形式改制的占85%以上。
已改制为股份公司、股份合作制的1278户,共募集资金36.8亿元,其中募集职工个人
股金12.3亿元, 吸收社会法人股金12.4亿元,合计占股金的72%。年内,有50余户国
有、集体企业被私营企业并购,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0多万户,私营企业2万多家。
全市有600多户小型企业与境外企业建立资产关系, 涉及资产30多亿元。通过兼并、
拍卖、破产等改革措施,先后淘汰劣势小型企业446户,盘活资产18.5亿元。2000年,
187户市属中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87亿元,同比增长19%; 完成销售收入99.68
亿元,同比增长18.1%; 实现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3.2%;上缴税金6.8亿元,同比
增长14.9%。③逐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一是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以来,
市政府先期投入7000万元资本金,发展会员100多户,为58户中小企业实行贷款担保,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状况。二是成立济南市中小企业联合会,
首期发展会员企业100户。 三是建立了由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和济南市经委共同主
管的《中国中小企业之窗》网站。至年底,网站上网企业已达100多户,市经委对300
余名工业企业厂长(经理)进行了网络知识培训。网站的建立对推动企业上网工程,
加快济南市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邹保平)

县(市)区属工业概况

2000年,全市共有县(市)区属工业企业748个,职工9.2万人。其中,工程技术
人员1.8万人。 全市县(市)区属工业固定资产(原值)42亿元。工业门类15个,主
要产品2000余种。按可比口径,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8.59亿元,同比增长8.4%;完
成工业增加值25.47亿元,同比增长12.3%;完成销售收入79.97亿元,同比增长10.3%;
实现利税8.1亿元,同比增长23.1%;实现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23.4%。

1.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至年底,全市380户县(市)区企业完成改制,
改制面占50.8%。其中,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143户、兼并企业49户、破产企业34户、
租赁企业41户、拍卖企业3户、托管企业5户。改制采取多种形式,企业多元化投资结
构初步形成,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据不完全统计,退出公有资本45.15
亿元。 新进资产56.11亿元,其中法人投资11.1亿元,职工投资11.6亿元,外商投资
3.5亿元, 安置下岗职工2.4万人,冲减债务2.4亿元。如历下区的群康食品厂、市中
区的印刷三厂、槐荫区豪达摩托车有限责任公司、天桥区的鲁风机械厂等,企业资产
由经营者和职工全部买断。一大批小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轨
道。

2.项目、资金向骨干企业集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县(市)区企业
技术改造项目96项,总投资14.6亿元,新增产值30.9亿元,利税7.8亿元,利润3.6亿
元。主要项目有:章丘市第二化肥厂新上9万吨尿素、鲁宏塑料型材扩产、海尔电机公
司引进空调电机生产线、华明集团新上30万吨旋窑水泥; 平阴玛钢厂扩建工程、化肥
厂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长清县泰山摩托车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能力;历城区含章印务公
司新上生产线,增产4600吨计算机用纸; 商河宏业集团提高精梳能力,增加产量2000
吨;历下区金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白细胞生长因子”、泉城生物研究所“白介素-2”;
市中区华飞产业公司“医用牵引床”、印刷五厂“双色胶印轮转机”; 天桥区鲁丰机
械厂“垃圾焚烧炉”等。2000年,章丘市上缴地方财政收入过百万的企业已达23户。
济阳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的一批投资大、见效快的项目已先后投产达产。如钕
铁硼稀土永磁材料项目,投资2000万元,达到年产120万吨的生产能力;济阳机械厂的
液压固定式登车桥项目,投资1000万元,2000年批量生产并通过省级鉴定; 济阳造纸
厂设备改造投资3000万元,新增能力1.8万吨,新增产值8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宋
元方便面生产线总投资2000万元,年产2.8万吨,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350万元。

3.构筑新的经济发展框架,为县区工业发展注入活力。各县(市)区近年相继建
立工业园、 民营科技工业园、开发区15个,进区(园)企业566个,形成各具特色的
经济发展模式。商河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工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上,提出了“三城两地
一园”的目标。即以三力集团、将军玻璃为主的“玻璃城”,以宏业集团、织布厂为
主的“纺织城”和以轻骑摩托车、山拖拖拉机为主的“机车城”; “两地”是指以美
冰淀粉、华信食品、民建面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以仿波斯地毯、明顺绗缝制
品为主的工艺品加工基地。“一园”即商河工业科技开发园。至年底,“三城两地一
园”已初步形成。以三力集团、宏业集团、美冰集团、商河宏运轻型车公司为代表的
骨干企业成为该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力军。特别是三力集团、宏业棉纺织集团在
国家、省、市同行业中已占一席之地。三力集团的三威玻璃制品公司、三力精细化工
公司的真空太阳能镀膜玻璃管、 医用安瓿,在国内市场占有60%的份额,跃居全国玻
璃行业三强。 宏业集团通过大规模的嫁接改造,形成了棉花收购-加工-纺纱-织布一
条龙的链状产业发展格局, 年内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2000万元,实缴税金1200
万元,在全市棉纺织行业中规模、效益名列前茅。

4.改革与强化管理相结合,推进管理科学化,强化县区企业财务管理。开展“三
高一降”活动,产销率、资金利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有明显提高,降低产品实物消
耗,实现管理效益1.55亿元。同时,全面推行成本控制法。长清县开展节约挖潜,降
低成本, 扭亏为盈等管理活动。实现管理效益500万元,平阴金汇公司抓成本管理,
实行比价采购,每台水泵降低成本70元。济南铸材集团有限公司加强企业管理,狠抓
扭亏工作,成为全市国有企业扭亏先进典型。

5.清理整顿“五小”工作成效显著。年内加快淘汰耗能大、污染重、产品质量低
劣的“五小”企业步伐。一是整顿小水泥厂工作。至年底,取缔关停水泥生产线15条,
全市累计减少水泥产量170万吨。 二是治理整顿小炼钢企业。全市共有56家小型钢铁
企业(其中县乡企业54家,市属企业1家,区街企业1家),年内全部关停。三是清理
整顿小炼油厂。 年内共取缔小炼油厂130多家,出动车辆1500多台(次),出动执法
人员近万人次,使油田开发生产处于良好有秩的环境中。四是关闭“小煤井”。全市
取缔小煤井27处,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爆炸物许可证》共26个,压产51.7万吨。
截至年底,全市累计关停“五小”企业230余处。

(邹保平)

典当行业焕发新生机

为适应经济和金融改革发展需要, 规范典当行业管理,2000年8月,中国人民银
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将济南市新融典当行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市银星典当行、章丘
市诚信典当行监管职责交给济南市经济委员会。同时,取消典当行的金融机构资格,
将其作为一类特殊的工商企业,由经委统一归口管理。

多年来,人民银行在典当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96年对典当行业进行清理
整顿,对一些不从事典当业务、规模不大、违规经营的企业进行坚决清退; 及时出台
《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使典当行由无章可循进入到有章可循。人民银行几年来的
监管,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和手段,使典当行得以平稳发展。鉴于
典当行业的特殊性,人民银行始终与公安、工商部门实施协同管理,在打击刑事犯罪
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1996年以来, 市人民银行按照《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对全市5家典
当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一是对典当机构进行改制,充实了资本金,按股份制企业
进行规范;二是统一了典当机构名称;三是对典当行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和股东单位
资格进行了严格审查; 四是完善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通过整顿,对下步实行规范化
管理奠定基础。 截至2000年底, 全市3家典当行注册资本合计2300万元, 实收资本
2300万元, 其中法人股占79%, 从业人员25人; 资产总额2805.39万元, 负债总额
186.67万元,所有者权益2618.72万元,实现利润124.97(税后)万元。

济南市典当行按照有关法规和监管部门要求,挂牌亮证经营,经营稳定,业务范
围逐步扩大,其典当范围广、典当期限短、资金流转快、死当物品处理及时、规避风
险机制等特点逐步体现。在企业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和城乡居民临时用款需求量大的情
况下,典当行利用其资金调节功能,为搞经济作出一定贡献。一是拓宽思路,稳健经
营,积极拓展典当业务。各典当行按照董事会确定的经营宗旨,拓宽经营思路,在开
展金银首饰、古玩字画等传统典当业务的同时,推出闲置设备、积压产品、原材料、
有价证券、家用电器、票据质押和房地产抵押等业务。积极开展以大众百姓为服务对
象、额小户多、风险较小的典当业务,通过热情服务和合理收费,满足了广大客户的
融资需求。二是依法经营,加强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各企业把增强从业人员法制念
观,提高队伍素质作为加强管理、依法经营的基础。依法制定业务、财务等管理制度
和奖惩措施,明确规定从总经理到员工的职责权限、业务运行程序,严格把关,注重
防范风险。三是面向市场,扩大对中小企业服务领域。各典当行在经营实践中注重了
解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服务要求和费率承受能力,弄清企业经营特点、可典当物品所
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界定和物品变现可能性等情况,据此设计服务品种,服务方式,
制定管理制度。章丘市诚信典当行针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化肥厂、酒厂、陶瓷
厂等企业产品生产周期和资金需求状况,推出产成品质押贷款业务,帮助企业融资。
2000年,该典当行累计发放此类贷款1440万元,占全年质押贷款额的68%。

(邹保平)

2000年度济南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