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摘要)(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3&rec=3&run=13

——2001年2月27日济南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五、“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对产业结构进
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产业创新,到2005年,初步完成阶段性产业结构调整任务,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8∶44∶48。

1.着力营造工业经济新优势。坚持突出重点,培育骨干,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和名
牌产品,全面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照有限目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大力发
展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产业的同时,争取在新材料和环保设备等领域取得较大进展,
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在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高分子、光电子、结构陶瓷材料和稀
土应用、 能源及环保材料。加快超高亮度发光二级管和玻璃微珠两项863计划项目的
产业化进程,扩大钯碳催化剂、新型发光和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规模。研究开发新型
电子基础复合材料、高分子聚合产品深加工、硼化镧等稀土材料,无污染高能电池、
生态建材及环境降解材料。在环保设备制造领域,以机床二厂、锅炉厂、机车工厂、
试金集团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先进的废水、废气、垃圾处理等环保设备和环
保检测仪器等产品,推进产业化进程。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
提高到25%。

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按照改造重组一批、培植壮大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的总体思
路,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注重提高产
品质量,增强发展后劲。纺织工业,以齐鲁化纤、元首针织、金冠毛纺等骨干企业为
依托,以服装生产为龙头,改造提高化纤、针复织、毛纺、棉纺和印染业,提高纺织
业整体水平。医药工业,加快开发生产新药特药,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大力发展化学
医药、中成药和保健产品。轻工业,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新型塑料、新型家电、高档
用纸、特种印刷等市场潜力大的产品。冶金工业,钢的生产能力控制在300万吨左右,
转移淘汰不适宜在城区发展的生产能力,扩大宽厚板、电解铝、优质铸材等生产规模,
开发专用优质结构钢和薄板系列产品。石油化工,努力提高石油加工深度,推进相关
企业的技术改造,形成全国重要的铬盐、钛白粉、硝酸、一碳化学等产品生产基地。
建材工业,大力发展节能、节土、利废及新型建材产品,调整水泥生产结构,提高水
泥散装率。把握城乡大规模建设改造的机遇,以重点工程、居民住宅、城镇公用设施
为重点,积极开拓建筑市场,壮大建筑产业规模。

培植壮大主导产业。继续把电子信息、交通设备、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生物工
程等五大主导产业作为培植发展的重点,实行政策倾斜和集约化投入,加快规模膨胀,
带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2005年,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限额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
60%。

——电子信息制造业。依托浪潮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密切跟踪数字化、多媒体、
网络化等前沿技术,强化引进技术的本土化开发,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技术水平
和产品档次。发展壮大信息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微机和服务器、智能卡和读卡器、
网络配套设备和通信产品、微电子和新型元器件等产品,着力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培
植软件产业,加强齐鲁软件园建设,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和系统集成配套、结构合
理的软件产业基地。

——交通设备制造业。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的合资合作,引进开发先进技术,提高
产品档次水平。以重汽、轻骑、齐鲁考格尔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重型汽车、
摩托车、专用改装车等系列产品。加快与沃尔沃公司合资项目建设,引进生产新型大
马力重型车,巩固全国重型车生产基地地位。发展冷藏保温车、厢式车等传统优势产
品,开发生产市政环卫、大型工程建设、特殊运输等领域的专用汽车,开发生产豪华
客车,完善产品系列,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与铃木公司的合作,重点发展绿色
环保型、经济型、大功率等多种类型摩托车,适度扩大农用车生产,逐步拓宽合作领
域,争取合作生产轻、微型家庭轿车。

——家用电器制造业。适应并引导城乡居民需求,大力开发多功能、环保型家电
产品。以小鸭、泰山电器集团为龙头,发挥规模优势,放大名牌效应,逐步扩大市场
占有率。提高“小鸭”牌家用洗衣机、商用洗涤设备、制冷制热产品、厨房用具等产
品的集约化生产水平,积极开发新型家电产品。加大泰山电器集团与松下公司合资力
度, 以大屏幕、高清晰度、数字化为发展方向,搞好生产线建设,形成年产300万台
彩电生产能力。

——机械制造业。以光机电一体化为方向,依托机床一厂、机床二厂、锅炉厂等
重点企业,加快技术引进消化与自主开发相结合,提高机械装备的数字化、成套化水
平。数控机床向精密化、高速化、工序复合化方向发展,开发生产替代进口产品。锻
压设备重点开发成线成套设备,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外向型的基础机械装备生产基地。
开发生产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扩大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热、电、
煤气“三联产”装置和节能低噪声免维护变压器。促进电子衡器、试验机、制版印刷
一体机等系列产品上规模,巩固特色优势,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加快提升气动
元件、液压件等机械基础件质量档次,不断提高基础配套水平。

——生物工程产业。以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为基础,以齐鲁
制药、金泰集团、格兰百克、泉城生物、科兴药业等企业为骨干,加快发展新介素、
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人红细胞生成素等产品,尽快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争取基因针、
白介素-11、 人源单克隆抗体、舒康凝胶剂等产品尽快投产。同时,加强生物医药新
品种的研制开发,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2.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加强产业支撑、增强聚集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能力为目标,
规范发展传统服务业,高标准发展新兴服务业,以五大行业为重点,带动整个服务业
快速发展。

现代物流业。发挥信息交通枢纽的优势,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为目标,培
育引进一批物流代理企业,规划建设货运枢纽和配送中心型物流园区,突出业态创新,
合理布局、有序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加快传统商业向现代物
流业的转变。 继续实施“1156”工程〔注5〕,按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完善中心商
业区和五个商业中心功能,提高六大市场的集聚扩散能力,培育发展绕城高速路市场
群体。在城市建设中,预留商贸饮食经营场所,新建一批室内农副产品市场,为逐步
取消“马路”市场创造条件。

金融保险业。以建设跨省域金融中心为目标,着力加强金融产业中心和金融市场
中心建设。强化金融中心建设的经济基础,坚持以好的项目、好的效益和信用,扩大
间接融资规模。努力搞好资本运营,做好股票、债券发行的争取工作,探索建立产业
投资基金等新的金融品种,积极发展证券、期货交易,活跃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保险
业,不断拓展新险种。配合搞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一步办好市商业银行,规范发
展城乡信用社。争取国内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健全
完善我市金融组织体系。切实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和水平。

旅游业。 按照建设“山水圣人旅游区” 的要求,突出发挥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和
“泉”优势,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开发,搞好景区景点建设,努力形成六大旅游区。
加大“三大名胜”的整治改造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泉城广场周边建筑,开发建设开
元寺等一批新景点,形成泉城特色突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旅游区;加快华山、
鹊山、匡山景区建设,进一步开发黄河旅游资源,逐步形成黄河风景旅游区; 抓好龙
洞山体植被和浆水泉水库及周围地区的保护开发,形成龙洞旅游区; 延伸开发龙山文
化、洛庄汉墓等古文化资源,搞好白云湖整治和百脉泉群的保护,形成龙山文化旅游
区; 完善野生动物世界、七星台万亩植物园景区的配套建设,加快药乡森林公园的保
护与开发,抓好四门塔、九顶塔景点建设,形成四门塔旅游区; 继续搞好灵岩寺、五
峰山、大峰山和卧龙峪、小娄峪建设,保护开发齐长城、孝堂山等历史人文景观,形
成以山川古迹景观为主体的长清旅游区。开发保护洪范池、浪溪河等旅游资源,搞好
玫瑰园区建设,使之逐步成为新的旅游景区。加快旅游沿线的综合整治和设施建设,
沟通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构筑起泉优势与泰山和曲阜旅游优势高效融合、相互补充
的旅游大框架,延长游客在我市的逗留时间。开发民俗、体育等专项旅游产品,大力
发展会议、贸易博览业,兴办济南“泉水节”,发展都市风貌、现代工业、休闲农业
等观光旅游项目。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搞好旅游线路设计,积极发展旅行社等旅游企
业,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房地产业。强化土地总量控制,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扩大土地有偿使用及土地使
用权招标、拍卖范围,建立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规范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搞好
开发项目的设施配套。运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规划设计等手段,加强对楼房体量
规模的调控,逐步改变建设单位各自为政的封闭式建设格局,促进城市面貌的改善。
加快旧城改造和住宅建设,按规划要求,争取完成内环路内及周围旧城区、棚户区、
低洼区和旧村居改造任务,建设阳光、东方红等一批居住小区,在远郊区建设部分高
档住宅。结合腾笼换业工程的实施,开发建设一批商务商住设施。“十五”期间计划
安排住宅建设投资320亿元, 建成住宅2000万平方米。规范发展物业管理和住房租赁
市场。继续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廉租房为补充的
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居民对住房的需求。

社区服务业。按照便民利民、服务全面的原则,合理布局服务网点,积极开拓服
务领域,推进企业化经营,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加快发展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清
洁卫生、保养维护等家政服务,规范发展文化娱乐、安全保卫等公共服务,加快搞好
社会福利、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安定安全的社区治安秩序,优美舒适的生活
环境,便民利民的网络化服务体系。

3.推进农业现代化。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以富裕农民为目标,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现代农业新体系。

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坚持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
求进行生产。重点抓好农产品品种的引进和改良,发展精品农业和绿色食品,提高农
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调整种植业生产格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
着力发展经济作物,适度发展饲料作物,促进种植业向三元结构加快转变。围绕居民
膳食结构改善和发展创汇农业的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比重达到50%以上。 积极开发宜渔水面,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以退耕还林、改善生态
为重点,加强山区、平原、城市大环境三大防护林和经济林、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
加快调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布局,结合耕地保护,突出旅游、休闲和绿化美化功能,
建设一批观光休闲和设施农业基地,逐步形成田园风光型都市农业区。

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的基地生产、加工增值、规模营销为主攻方向,积
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植农工商、蔬菜副食
品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新建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中心,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大
力推广“净菜”进城,搞好初级产品的净化加工,兼顾农业和城市环境双重效益。引
导农民自愿出资建立合作组织,通过合同契约等形式完善利益调节机制,提高农产品
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继续深化农村供销社改革,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
服务。进一步加强高新农业开发区和各级各类示范区建设,使其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的
孵化器,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水资源供给条件和增强调蓄能力为中心,突出抓
好水源开发、节水灌溉、人畜吃水等工程建设。积极配合搞好黄河济南堰工程的前期
工作,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尽快建成防洪指挥中心。完善玉符河、绣江河等河道治
理,新建沙河平原水库,搞好田山、陈孟圈、邢家渡等引黄灌区配套工程建设,努力
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继续搞好世行农业灌溉二期项目,建设好垛
庄水库示范区和平阴示范县, 到2005年,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35万亩,比2000年
增加146万亩。 实施农村饮用水改水工程,提高饮用水质量,争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达到75%。 切实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完成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进一步推进黄
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改造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健全农业发展保护体系。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
极性。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十五”期间,全市耕地
面积保持在500万亩以上。 在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经营制度的
基础上,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村
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革命,抓好农业品种更新、农技人员和农民素质
教育、科技成果推广、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等六个环节,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速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水平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
发展的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快速
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努力把信息产业培植成为支柱产业,促进生产力的
跨越式发展。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全市高速综合信息网络。以公用电信和数字通信
网、有线电视网为基本骨架,加快建设集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大容
量、高可靠、覆盖广的宽带多媒体数字传输网络。合理布局发展电信、广电、三联等
光纤骨干网,采用高速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建设宽带用户接入网,加强专用局域网和城
域网建设。加快整合各类传输网络,实现电信网、广电网、计算机网的互联互通。完
善济南信息市场功能,形成全市的信息网络传输平台。

2.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加强“网上济南”工程建
设,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
务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计算机和网络普及应用程度。进一步完善政府上网,发展电子政
务,提高行政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水平。有效开发公共信息资源,建成政策法规、社会
安全等十大地方数据库〔注6〕 。继续实施信息应用工程,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推动农业、金融、税务、外贸和海关等领域的信息化,开拓网络教育、网络医疗、网
络娱乐、网络社区服务等信息增值服务新领域。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功能配套的
安全认证系统、网上支付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形成全市统一的虚拟商品市场。引导
企业建设计算机经营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生产和服务的自动化、
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发挥我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基础较好的优
势,大幅度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信息产业再上一个新的更大的台
阶。

3.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全面提高市民的信息化意识,
加快培养信息化应用和高层次的技术开发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开展计算机和网
络知识教育,“十五”期间,争取全市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普及信
息应用终端,到2005年,市区30%以上的家庭拥有计算机,计算机上网率达到80%以上。
规范发展各类综合性、专业性信息咨询机构,着力提高公正执业水平,形成结构合理、
功能齐全的会计、审计、广告、律师、公证、资信和项目评估、市场调查等信息咨询
服务体系。

(三)加快科教兴市战略实施步伐,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高效融合。

坚持以人才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切实把经济建设转
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以增强城市竞争力为目标,坚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与运用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并举、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
主研究开发并举的原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面向经济建设,围绕结构调整,建立健
全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发展活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
能力。大中型企业要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建立健全技术开发中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增加技术储备,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以驻济高校和科研院所为
基础,选择一批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搞好研发基地
建设。发展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政策、资金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
的产业化。

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开发。围绕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市
场前景好以及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技术和领域,集中力量进行
技术开发和攻关,重点争取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导产业培植、传统产业改造、农
业科技推广、城市建设和环保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科技园区建设步伐。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为目标,加快推进
“四区多园一市场” 〔注7〕建设步伐,营造吸引凝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以
及留学人员、技术专家进区创业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
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抓好大学科技园、齐鲁软件园、高科技企业孵化园、
留学生创业园、省科学院中试园、出口加工园等园区建设,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真正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
业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撑力量。经济开发区,重点结合长清辅城的发展,加强基础设
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发展鲁能工业园、高科技电子工业园等园区,加大招商引资
力度,高起点引进企业,尽快形成规模效应。高新农业开发区,重点引进和发展生物
工程、优质种苗工厂化繁育等农业高新技术,抓好示范和推广,推进农业良种的产业
化,发展示范型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民营科技产业园,以环保节能、精细化工和新
材料为发展重点,建设好南开大学中试基地等园区,培育形成新的高新技术生长点。
加强山大路科技市场群体建设,发展科技信息、咨询、评估、交易和技术服务,使其
成为高新技术成果及其商品集散的标志性区域。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配置等手段,打破科研机构之间、
企业之间以及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界限,优化组合科技和产业资源,推动应用型科
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向企业化转变,在市场竞争中转化科技成果。按照我市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的需要,重点组建3~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继续增加科技经费支出,鼓励企业
增加研究开发资金,提高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力开展科技
普及工作,健全科技法规体系,促进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2.构建高素质大教育格局。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加快建
立与省会城市地位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快速增长的教育需求。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继续巩固“普九”成果,夯实教育奠基工程。加快调整高中
阶段教育结构,到2005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市区基本普及普通高中教育,
争取使80%的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 为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能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
创造条件。全面把握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健康的心理素质、
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积极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各类新就业人员
进行时限和形式不同的职业教育培训。以满足初中毕业生分流和高考落榜生的需求为
目标,适度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兴办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层次,形成职
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教育体系。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深化职工教育,
加快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人教育,健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优化成人教育资源,规划实施“21世纪战略性人才培训工程”,到2005年受教育年限
普遍提高1~2年。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布局。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方便学
生就近入学。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和发展任务,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加强普通高中
学校建设,实施名校膨胀战略,努力扩大名校规模。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实行更加开
放的政策,支持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和外商等,投资兴办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以上
教育和成人教育。加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依托名牌高中,探
索建立网上学校。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办好市属高校和各级党校,加强与驻济高校的
联合办学, 配合搞好“211”工程〔注8〕、“三项重点建设”〔注9〕工程和“全国
一流大学”工程建设,增强济南高等教育能力。努力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教育经
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健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育制度,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强化教师考核工作,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教师聘任
制。继续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实行校长职级制,鼓励优
秀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

3.强化人才资源开发。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
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尽快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度重视企业家队
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金融、信息、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
的培养和引进,采取特殊政策,加紧培养和引进两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
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注10〕人员等高层次人才群体。继续实行客座制度,全
面引进优秀人才和智力。搞好人才市场建设,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进一步完善人
才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实施鼓励人才创业
的扶持政策,尽快形成有利于人才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软环境创新,健全完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秩序,为经
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1.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的方针,收缩国有经济战线,降低国有
资本在竞争性领域的比重,集中国有资本培植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产业、大型骨干企
业集团和名牌产品,保持国有资本在给排水、公共交通等公益性行业的控制力,扶持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重点地培育外贸、批发零售等流通领域的大型国有控
股企业集团。

2.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明确出资人制度,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
和机制。加快规范股份制公司运行机制,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股东会、
董事会、监事会在企业经营、人事管理、重大问题决策和企业内部监督中的主导作用。
对国有中小企业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放开搞活。面向市场着力推进企业经营机制
的转换,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3.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
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证社会保险
资金来源,并逐步使基本社会保障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养老、失业保险,要覆盖
城镇所有职工和个体劳动者,推动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建立完善工伤、生育保险
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加强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在加强城镇社会保障体
系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基本保险体系的建设。

4.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按劳分配和
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健全收入
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企业领导人和科技骨干探索试行股权、期权和年薪制。规
范企业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加强对垄断性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保护合法收入,整
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

5.健全完善市场体系。以确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为目标,打破资源、
要素流动的行政、观念壁垒,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发展和规范产
权交易市场,鼓励企业产权和资产合理流动,推动企业资产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
制重组整合。大力发展技术和信息市场,健全完善市场信息网络,为技术转化和信息
传递提供良好条件。加快培育和规范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自由有序流动。改
革服务价格管理体制,提高价格形成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透明度。强化质量技术监督,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1.以抓好产品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
化战略,进一步巩固亚洲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欧美和非洲市场,
逐步形成出口产品多渠道、市场多元化的新格局。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围绕工业五
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快培植和引进一批出口创汇型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巩固发
展纺织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扩大机械装备等机电产品出口。同时,争取在高技术产
品出口方面取得突破。鼓励发展以生产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的工贸结合的企业
集团和以贸易为龙头的综合商社,扶持济钢、轻骑、浪潮、泰山、机床二厂、小鸭、
元首、玛钢、进出口公司等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年创汇能力5000万美元以上的骨干企
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积极发展加工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
加快贸易方式与国际接轨,尽快形成出口创汇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

2.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大中小并举,面
向大公司、大财团、大商社和其他外资机构,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继续把利用
外资的重点放在直接利用外资上, 采取BOT、项目融资、股权投资、企业并购等多种
形式,吸引外资投向大型企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和创汇农业。积
极引进先进适用型技术,推动中小企业的改造升级。扩大商业、科技、教育、医疗、
旅游等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的规模。引导和加强民营企业的对外招商,形成多种经济
成分利用外资的新格局。积极稳妥地利用国外贷款,强化偿债意识,促进“借、用、
还”的良性循环。

3.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使外资进得来、留得住。在进一步改善硬环境的基础上,
突出抓好软环境建设,重点在健全法制、改善管理、优化服务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按
照国际惯例和规则,配套完善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涉外政务公开制度,形成公平竞
争、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经济运行机制。努力办好已有外资项目,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
国民待遇,依法保护中外投资者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树立招商引资的良好形象。不断
完善涉外监管、涉外服务和口岸建设三大体系,加快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的
外商投资环境。

4.稳步推进跨国经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
加快经济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把“走出去”和“引进来”、产业结构调整和
市场开拓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建立全球采
购、全球生产、全球营销、全球服务的经营思想和发展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
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到境外投资办厂,建立境外资源、生产、销售和研发基地,逐步实
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本土化。努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中医中药与服务业输出,扩
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六)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到2005年,县域经济占全市的比
重提高到55%以上,县区级财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1.着力营造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按照“科技、产业、制度、环境”四
个创新的总体要求,在环境创新上狠下工夫,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进一步加强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加
强用人制度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吸引人才创业,逐步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技术不足、
人才缺乏等问题。以推进农业科技革命为重点,加快建立具有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
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体
系。加大县域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运用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积极引导农民
从事个体私营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切实加强生态建设,构筑中心城市环境
的绿色屏障,提高整个市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工业立县、工业强乡,走有特色的
工业化道路,壮大县域工业实力,提高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加强工业小区的规
划建设,合理引导工业企业的集中发展,提高土地和基础设施使用的集约化水平。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吸引内资企业到县域安家落
户。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市域大中型企业立足本市,面向广大乡镇企业,对需要配套
加工、扩大生产能力、实施腾笼换业的项目,在市内进行转移。加快乡镇企业二次创
业步伐,高起点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品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着
力培育骨干企业集团,重点抓好大正、水龙王、圣泉、三力、华诚、玫德等一批县乡
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增强县域工业发展后劲。强化欠发达乡镇的工业基础,促进乡
镇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和嫁接改造区街企业。扶持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县乡企业根植农村的优势,立足当地资源,
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特别是食品加工业,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
连接起来,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城市二、三产业向农业
和农村的延伸发展,加强与城市大企业的合作,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提高产
品档次水平。切实搞好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
营提供条件。继续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产地交易市场建设,重点抓好吴家堡农
贸市场、枣园蔬菜批发市场、长清肉类批发市场、山东畜牧大世界等市场的设施配套,
改善交易条件,增加交易品种,增强市场辐射力。

4.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领域。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在县域经济的重要位置和农村
经济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方式,提高农民
素质,为农民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打好基础。引导农户面向市场调整农产品生产结
构,发展多种经营,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机械化,
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更多地向农产品流通、加工和
其他非农产业转移,进入城镇务工经商。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精简乡镇工作人员,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面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
服务。

(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全市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扶持与引导相结合,努力使我市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争取到2005年,民营
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33%。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尽快清理不利于
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经济杠杆部门,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
消除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法律地位、资金融通等方面的政策性障碍,加快形成各种
经济成分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发展环境。鼓励引导农村劳动力、城镇下岗失业职工
和机关分流人员等兴办个体私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2.放开投资领域,扶持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金融机构要完善社会信用和风
险管理制度,扩大对民营经济的贷款规模。建立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积极发展中小企
业贷款担保机构,为民营经济融通资金创造条件。放宽行业准入范围,支持民营经济
进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创办高科技型企业; 投资经营能源、交通等基础
设施;兴办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和资产重组。加大对科
技型、外向型和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提高产品档次,
扩大经营规模。引导民营业户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增加投入,不断扩大再
生产,积极培植三株药业、三力集团、光明机器等大户企业,使其成为民营经济发展
的重要支撑力量。支持民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实现资产重组
和优势互补,全面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3.加强载体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城市化发展的总体布局,抓好民营经济园
区的规划建设,统筹规划安排好基础设施,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个体
私营业户进区发展,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规范发展各类市场,改善交易条
件,兼顾业户经营和城镇形象的双重效益。减轻民营业户负担,减少审批事项,简化
办事程序。保护民营业户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引导民营企业建立规范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创新机制、信用机制和约束机制,建
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制度。

(八)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把控制人口自然增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突出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逐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三者的高效统一。

1.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落实人
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重点做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搞好宣传
教育,促进婚育观念的转变,坚持“三为主”工作方针〔注11〕,实现规范化管理。
搞好优生优育技术服务和基层管理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合理
控制人口机械增长,调整优化主城区人口迁入结构。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趋势,努力
解决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和精神文化生活问题,加强政策支持和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加
快发展老龄事业。

2.加强国土资源整治保护,提高有效利用率。切实加强国土资源开发的统一规划,
贯彻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依法保护和开发利用土地、矿产资源。认真贯彻落
实《土地管理法》,严格保护耕地,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控制好建设用地规模,逐步
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市场化、产业化。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运用市场机
制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产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集约使用效益。加强矿产资源
的管理保护,严禁乱采滥挖,推进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禁止对山体进行破
坏性开采,对已开采山体要加快修复整理,重新绿化,恢复植被。

3.强化综合治理,提高环境质量。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强化全民环保意识,
力争我市环境质量再上新水平。大气污染治理,重点是继续实施“蓝天工程”,加快
天然气在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推行清洁生产,突出搞好电
厂、热电厂和水泥厂等污染大户治理,严格控制建筑粉尘,到2005年,大气质量基本
达到二级标准。水污染治理,要按标准保护好饮用水源地,继续推行和完善水污染物
总量控制,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 加强小清河、大明湖、白云湖等重点水域的综合
防治;建成兴济河污水处理厂和盖家沟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
以上;新建长清、平阴、章丘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
重点是搞好综合利用,加强对危险废弃物的管理; 搞好环卫设施建设,改造完善垃圾
收运系统,实现全封闭收运; 扩建、新建第一、第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粪便无
害化处理厂,到2005年,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率达到100%,分类收集率达到40%以上。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源,防治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带
来的农村化学污染。采取综合措施,保证噪声功能区达标。

(九)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塑造泉城新形象

以建设跨省域的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泉城为目标,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
强城市规划管理,全力改善城市形象。

1.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根据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强化交通枢纽功能。
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机场为目标, 扩建候机楼及配套设施,使年客运能力达到350万人
次, 货运能力达到8万吨。配合国家和省搞好京沪高速铁路和德烟铁路济南段建设,
新建改造一批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国道主干线及与其相连的高等级公路,搞好济菏
一级路济南段、 国道220线济南至滨州界、省道103线柳埠至泰安界和248线济阳至商
河等路段的建设改造,到2005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600公里。加快城区道路网改造,
按照快速路标准改造内环路,建设解放桥、济泺路、市立五院、甸柳等一批立交桥,
拓宽改造经一路、经四路、纬六路等主次干路,完善市区“三纵三横”道路网〔注12〕。
加快二环路的配套改造,建成顺河高架路北延长线和绕城高速路南线工程,完成工业
北路的拓宽改造。开工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形成城区内外便捷畅通的交通体
系。合理控制出租车数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

2.建设以电力、燃气、供热为重点的能源系统。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新建
500千伏长清变电站, 扩建500千伏济南变电站,城区增加220千伏变电站布点,农村
电网逐步实现110千伏系统供电, 建设改造中低压线路1400公里,提高济南电网受供
电能力。搞好章丘电厂建设。加快城市气化工程建设,完善输气管网和配套设施,形
成以天然气为主的城市供气格局。建设金鸡岭等热源厂,逐步实现区域联网供热,采
用电、气转换热能技术,扩大供热面积。

3.建设防灾、抗灾与救灾相结合的防灾系统。以防洪、防震、防火为重点,加强
防灾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气象、地震等预测预警体系和灾害救援体系,确保城市和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实施腊山分洪道工程,加快玉符河、兴济河、
工商河等河段的疏浚治理,提高市区防洪能力。加强综合治理,严防黄河水患。严把
各类建设工程质量关,提高抗震能力。增强全民消防意识,合理布局公共消防设施,
强化各类建筑物的消防配套设施建设,减少灾害损失。

4.努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切实加强城市管理。严格实施《城市规划法》,配套
完善地方性法规,使城市建设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切实加强城市建设的宏
观调控和管理,坚持民主决策,严格建设程序,科学解决规划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
建筑造型、色彩等方面,加强对城市轮廓线、城市出入口、标志性建筑、普通建筑、
街道、广场、公用设施以及商业广告的控制,形成单体美和整体美的和谐统一,进一
步突出泉城特色。对拟新开发的地区及早控制,高起点做好规划。放开规划设计市场,
把竞争机制引入城市规划建设,对重点区域和永久性、标志性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实
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方案。界定区域,适当集中建设高层建筑群体。提高市区道路
等市政设施的建设质量,加强对各类管线建设的统一管理,在城区主干道等地段建设
地下综合管沟。探索市政建设和公用事业改革模式,引进竞争机制,逐步实现产业化、
市场化经营,提高城市公用设施使用效益。加强交通的科学管理,确保道路畅通。完
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决取缔“马路”市场,加快形成现代化
城市风貌。

(十)切实搞好泉水保护,努力实现泉水常年喷涌

众多泉水是大自然赋予济南的宝贵财富,也是济南十分珍贵的独特优势资源。恢
复泉水喷涌,对提升济南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预
测到2005年, 城市用水每日约需158万吨。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补源与回用并举的
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水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争取利用客水90万吨,地
表水12万吨,污水处理回用30万吨,逐步实现泉水先观后用26万吨,恢复正常年景降
水(650毫米)条件下的泉水常年喷涌。

1.建立以客水、地表水为主的城市供水体系,为恢复泉水喷涌提供基础条件。最
大限度地利用客水、地表水,完善鹊山、玉清湖水库配套设施,扩建改造黄河一水厂、
搞好锦绣川、卧虎山水库的加坝扩容和挖库增容,利用狼猫山水库新建雪山水厂,加
快建设“五纵五横”城市供水管网〔注13〕,实现西水东调、北水南输,增加客水和
地表水的供应能力。

2.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回用,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建设中水道工程,利用盖家
沟和兴济河两个污水处理厂,供应用水大户企业和绿化、道路清洁、消防用水。对现
有和新建的成片住宅小区、大型宾馆饭店和机关学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系统,
实施分质供水,实现区域污水处理循环使用。

3.改变地下水取水方式,实施泉水先观后用工程。在充分发挥客水、地表水供水
能力,并实施污水处理回用的情况下,主城区对地下水的需求量可降至每日26万吨。
从提高泉水综合利用效益出发,按照先实现旅游观赏价值,再用于城市供水的思路,
改变取水方式,逐步全部关停主城区内的560眼企事业单位自备水井和108眼自来水公
司水井,全面实施泉水先观后用工程,改地下取水为地上引水,建设泉水观后处理水
厂,在力争保证城市供水的同时,实现市区四大泉群常年喷涌,恢复“天下第一泉”
的声誉。

4.加强泉水涵养区的生态保护,搞好城市环境绿化。完善强渗漏地段拦蓄水保护
设施,建设一批拦蓄水坝,增加泉水源头补给。大力推行喷灌、滴灌和微灌等农业节
水灌溉,减少农业灌溉对泉域地下水的影响。继续实施大环境绿化,提高泉水补给的
持续能力。搞好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建设,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使森林覆盖率提
高到50%以上;大力开展城市绿化,继续抓好“一环九射”绿化工程〔注14〕,改造新
建中山、大舜等一批城区绿地广场和公园,加强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减少城区硬化面
积;建立城市功能区之间缓冲绿化带、城区边缘防护绿化环带和河道绿化带;加强荒山
荒滩、城镇和村庄绿化,建设好沿黄防风固沙林和平原农田林网,大范围提高城市绿
化覆盖率,增加区域降水量和城区渗透面积,使泉域地下水的日补给量逐步达到40万
吨以上。

5.切实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把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
尽快实行统一管理,确保水的供求平衡和突出泉城特色的需要。强化水危机意识和市
民节水观念,切实搞好市域名泉的管理和保护。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
运用经济杠杆加强调节,实施计划用水与超计划用水分开计价的调控措施,广泛推广
应用节水技术, 抓好节水技术改造,努力使人均日生活用水不超过200升,万元工业
产值耗水由目前的48吨降至38吨。

(十一)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1.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目标,实行就业导向的发展策略,在高度重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同时,积
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剩
余劳动力转移。引导城镇富余劳动力从事社区服务、市容市貌整治和城市绿化等公共
服务,鼓励自谋职业,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
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能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保障劳动者生产安全。

2.繁荣文化、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事业,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坚持“二为”方向
和“双百”方针,努力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和剧目,争取创作一批文化精品。弘
扬优秀历史文化,加强文物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更好地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
色。大力发展广场、社区等群众文化,营造都市文化氛围。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文化交
流,举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艺术节、文化节,宣传济南,提高济南知名度。重视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高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水平。继续加强广播电视传输网建设,
尽快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的目标。进一步办好《济南日报》等报刊,加快出版业发展,
搞好市志编纂和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建设。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促进文化市场
健康有序发展。

3.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中心,大力发展卫生和体育事业。以预防保健、疾病诊
治、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为重点,搞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防疫,大力普及健康教育,
巩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切实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疾病
诊治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鼓励中小医院挂靠大医院或向专业特色医院方
向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严格医疗资格审查和执业许可审批,
依法管理整治医疗市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实施全
民健身计划,“十五”期间,争取每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节”。进一步加强学校体
育工作,抓好体育专业队伍建设并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推动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4.以改革促发展,加快形成社会事业发展运行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
调节互为补充的综合作用,加快建立政府、社会和个人对社会事业成本的分担机制,
逐步形成社会事业的多元化投入、产业化经营,组建广电、报业等一批文化产业集团。
对文化、体育事业,政府加强公益性服务投入,同时对少数非赢利示范性的高雅艺术
节目和部分体育强项进行支持。对医疗卫生事业,政府加强卫生防疫、重大疾病控制、
计划生育服务和公共卫生等工作,搞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十二)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文明、公正、健康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城市文明程度、维
护社会稳定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
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市
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
育,弘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
齐抓共管。根据新的形势和时代特点,研究探索提高市民素质的新方法,在加强教育
的同时,强化对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的管理,综合运用教育、舆论、行政、经济等手段,
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约束和处罚力度,加快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2.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
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以城区街道为依托,力争把每个社区建成环境
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的现代城市社区。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广
泛开展文明村、镇、户创建活动,大幅度提高文明村、镇、户的比例。以开展“行风
万人评”为抓手,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把服务业、垄断性行业和执法管
理部门建成职业理想高尚、职业道德良好、职业技术精湛、职业纪律严格的规范化服
务达标行业。巩固发展双拥共建成果,发扬济南交警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着
力把“典型效应”转化为“社会效应”,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新的飞跃。

3.坚持不懈地加强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对行政机关和各
级干部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
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
和蔓延。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精干、高
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4.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及
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决策
的科学化、民主化。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政策,进一步发挥工会、
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
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使人民
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的程序,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坚持依法治市,组织实施依法治市规划,
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改善司法、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冤案错案责任追究
制度、行政赔偿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
法制观念,提高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5.努力保持社会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严
惩贪污贿赂、商业诈骗、骗税逃税等严重经济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打击各种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势力。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
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 加强国防战备及人民防空建设。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深入贯彻《国防法》、
《兵役法》和《人民防空法》。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着
眼国家安全大局,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将国防战备和人民防空纳入依法建
设和管理的轨道,使之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建立起统一高效、灵敏
可靠的战备防空指挥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国防防护工程体系。健全完善
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加大民兵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的力度,努力提高快速反应和应付
突发事件的能力。

7.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搞好社会事业设施建设,是加强精神文明、提高市民
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要提高社会事业设施建设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努力使社会事业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根据需要与可能,重点抓好一批中小学
的扩建改造,新建3~5所高标准的普通高中,完成中心医院病房楼扩建和医疗预防监
督中心建设,扩建改造市青少年宫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新建济南艺术大厦、艺术学
校、体育城、广播电视技术中心、新闻出版大厦、市党校综合楼、方志馆、计划生育
科技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审判大楼和山东科技大厦,规划建设济南会展中心、
大剧院、音乐厅等一批项目。同时,发挥我市作为省会城市的优势,增强属地发展观
念,搞好省、市、区三级的配套衔接,尽力避免重复建设,继续主动争取省里支持,
联合建设形象工程,促进城市面貌的改善,增强服务功能。

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全力实施“四个创新”

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创新观念,坚持以“科技、产业、制度、环境”四个创新
总揽全局,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
为契机,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努力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
管理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彻底转变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思维观念
和管理模式,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加快实施政企分开,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
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尽快实现对经济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

努力简化办事程序。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本着有利于经济发
展和方便基层、方便群众的原则,界定工作职能,实现政务公开,减少办事环节,精
简审批程序,取消对企业、基层不必要的检查和达标活动,杜绝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活动的干扰,逐步实现对经济活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树立行政机关廉洁、勤政、
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清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要求的政策规定和地方法规,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的政
策法规体系。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任用企业领导人。按照国家的统一
部署和我市实际,坚决清理取消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对各种所有制经济成
分实行国民待遇,建立起公平竞争的新机制。

(二)培育壮大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

加快培植一批名牌产品,发展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集团,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
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以现有产
品为基础,加大培植力度,努力使“轻骑”、“小鸭”、“浪潮”等成为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世界级品牌; 在交通设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领域,发掘和培
育一批新的名牌产品。继续把重汽、浪潮、轻骑、小鸭、泰山、考格尔等18个企业集
团作为培植壮大的重点,充分发挥品牌、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支持
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收购、参股等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创造倍增效益,切实把
企业集团做大、做优、做强,使之成为五大主导产业的主力军,促进全市工业结构的
优化升级,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
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三)推进对外开放

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全市经济的
国际化水平,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新突破。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精通
国际贸易的人才队伍。尽快掌握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形成符合国际贸易要求的政策
体系。努力抓好开放型经济的载体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经济基础雄厚的比较优势,引
导企业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管理运行机制,构筑对外开放的微观基础。抓住我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出口、利用外资渐趋扩大的有利机遇,规划建设跨国公司工业园
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和特殊政策,使之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的支撑点。增强涉外经济
法规政策的透明度,为扩大开放创造优良环境。

(四)继续改善消费环境

贯彻落实国家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增强消费需求对
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住房、养老、医疗保险等各项制度改革步伐,加强信息发
布和舆论宣传,提高改革措施的透明度,改善居民心理预期。搞好农村道路、通信、
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针对不同的消费层次和区域,开发
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健全营销网络,搞好售后服务,努力扩
大市场空间。继续清理抑制消费的政策规定,鼓励居民增加用电、买房、购车和通信
等方面的消费。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重点发展住宅、汽车、
教育、旅游等消费信贷,促进消费模式由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发挥价格杠
杆作用,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和标准,坚决查处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促进居民消
费稳定增长。

(五)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牢固树立加大投入、促进发展的观念,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方位开展招商
引资,尽快形成多元化筹融资格局。

积极有效地拓展筹融资渠道。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在充分论证、做好项目储
备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投资计划,抓好地方配套资金的筹
措,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努力扩大间接融资,按照产业和产
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建立项目筛选优化机制,以良好的预期效益争取信贷资金
支持。大力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实施招商引资的鼓励政策,提高利用外资在全社会投
资中的比重。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强化资本运营,推进股份制改造,促进投资主体多
元化,努力扩大股票债券融资。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鼓励
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领域,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教育、卫生、文化等设
施的投入。

切实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重点建设
项目62项, “十五”期间投资88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项目19项,投资
555亿元;社会事业项目8项,投资24亿元;商贸及旅游设施项目5项,投资74亿元;工业
项目23项,投资179亿元;农业项目7项,投资48亿元。在全部重点项目中,信息产业、
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项目34个(含大项目子项),“十五”期间投资94亿元,
占全部重点项目“十五” 总投资的11%。要全面落实重点项目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
奖惩制度,完善协调制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积极探索市级调控的有效方式。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发展战略、调控目标和发
展重点,搞好经济预测监测,规划重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国土整治和重点建设,
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计划、财税、价格、金融等经济杠杆部门要围绕全市发展
目标,配套联动,形成合力,提高宏观调控的权威性、统一性和有效性。

逐步转变政府投资行为。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对投资总量和结构的调
控,严格按项目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概算约束,努力提
高投资效益。逐步减少政府对竞争性领域的投入,增加对公益性事业、重大科技攻关
和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

强化资金的使用管理。根据我市发展需要和国家政策,加强筹融资政策研究,加
快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产品结构调整基金、企业债券贴息基金、外债偿债基
金等,增强市级调控能力。加强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加快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体
制,围绕计划的实施,统筹安排各类财政性建设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代建机
构,负责社会事业项目的统一建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跨进新世纪,全市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
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
斗!

〔注1〕 四个创新 1999年, 市委、 市政府为加快济南改革发展,提出了加强
“科技、 产业、制度、环境”四个创新的要求;2000年7月28日,市委七届四次全体
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入实施“四个创新”加快改革发展的决议》。

〔注2〕第三个翻番 指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三番。

〔注3〕五大主导产业 1999年,市政府根据《济南市工业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
研究》的成果,确定把电子信息、交通设备、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生物工程作为重
点培育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

〔注4〕 三年两个目标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力争
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注5〕 1156工程 在商贸流通领域的总体布局上,建设一个中心商业区(泉城
广场和泉城路周围地区),一个中央商务区(顺河街、经七路、纬六路、经一路围合
地区) , 五个商业中心(清河、西市场、英雄山、洪家楼和段店),六大批发市场
(泺口服装城、经十西路批发市场、张庄路批发市场、北园路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山
大路科技市场和燕山批发市场)。

〔注6〕 信息化建设十大地方数据库 全市统一规划开发的地区性公共服务数据
库,由政策法规、社会安全、企业、价格及规费、社区服务、农业产品、地理和自然
环境、社会保险、科技信息及人才、教育和文化等十大数据库构成。

〔注7〕 四区多园一市场 “四区”,指济南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农
业开发区、民营科技产业园和经济开发区;“多园”,是指在各开发区内开发建设的
一系列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科技园;“一市场”,是指在山大路及其周围区域形成的科
技市场群体。

〔注8〕211工程 1994年国务院在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中指出, 面向21世纪,分期分批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院校和一批重点学科,成
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

〔注9〕 高等教育三项重点建设 在全国高校中建设一批重点学科、一批重点实
验室、一批重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注10〕 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5年12月,国家7部门联合启动的人才培养工程,
重点是培育100名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 在世界科技界有较大影响的青年科学家;
1000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保持学科优势的学科和技术带头人;10000名在各学科领
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带头人后备人选。

〔注11〕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方针 国家提出计划生育工作,要实行以宣传
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

〔注12〕三纵三横道路网 城区一环路内交通干线框架。“三纵”,指纬六路、
纬二路、顺河高架路;“三横”,指经七路、经四路、经一路。

〔注13〕五纵五横供水管网 城区供水主干管网框架。“五纵”,指二环东路、
历山路、顺河路—生产路、纬二路、纬十二路;“五横”,指小清河北路、北园路—
堤口路、经七路、经十路、二环南路。

〔注14〕一环九射绿化工程 “一环”,指沿二环路两侧的绿化带;“九射”,
指经十西路和流兖路段、济微路、英雄山南路及省道103路段、经十东路和济王路段、
工业南路、工业北路、大桥路、济泺路、济齐路等等城区九大出入口沿线的绿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