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2&rec=77&run=13

【农业概况】1999年济南农村按照市委七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要求,紧紧围
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在自然条件和发展环
境制约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内,全市粮经
种植比例为79∶21,经济作物总产出占种植业的60%。按统计局调整后的数字,全市
农村经济总收入为835.6亿元,其中非农经济收入698.8亿元。农业增加值92.5亿元。
粮食生产:年内,战胜了严重干旱、病虫等灾害,粮食总产达279万吨,再创历史最
好水平。棉花总产1.89万吨。蔬菜生产:继续开发名、优、新、特及出口创汇品种,
蔬菜总产485.88万吨。大棚樱桃、大棚草莓、小型西瓜、哈密瓜、以色列番茄、人参
果等稀有品种大面积推广。全市蔬菜出口企业20余家,年出口蔬菜近万吨,创汇100
0多万美元。林业生产:大搞科技兴林,利用林场、苗圃,发展生态旅游业,使林业
生产由一个独立的产业转化为一项综合事业。全市经济林达3.79万公顷,果品产量3
3.81万吨,用材林1.18万公顷,防护林5.81万公顷,年接待游客达500万人次。畜牧
业生产:肉类总产29.89万吨,禽蛋总产39.87万吨,奶类总产6.36万吨。渔业生产:
水产品总产量3.36万吨。农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2944元,比上年增长
118元,增长4.18%。年底,全市4752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镇企业完成增加
值250亿元,创利税93亿元,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46亿元。
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市场化、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特征日趋明显。从
规模化、区域化看,由于实施了“南北抓开发,中部促发展”战略,全市农村经济初
步形成了近郊、中郊、远郊3个经济圈和山区、平原、黄河北、近郊4个农业经济区。
黄河北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万多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6%;中部平原地区经济作物
面积4.8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3%;南部山区经济作物面积已达3.3万公顷,占耕地
面积的64%。从专业化程度看,全市重点抓了一批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形
成一批专业化生产基地,一批多形式、多成分龙头企业,一批农副产品流通市场,一
批以流通和服务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
二是城乡关联度越来越强。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初见成效,小城镇建设进程有所加
快。全市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61.5亿元,拥有国家级企业集团17家,省级集
团22家,大中型企业157家。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一批小城镇迅速崛起。全
市重点规划建设了一批或以工为主、或以商为主、或以旅游为主等各具特色、与大城
市相配套的小城镇。这些小城镇近几年主要以“三个一”建设为重点,初步形成了一
定的规模,逐步成为城乡经济联系的桥梁,乡镇企业的载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蓄水池”。至1999年,全市共设建制镇68个,镇区驻地居住人口增加到44.34万人
,占镇域人口的比重由1994年的17.1%,发展到23%。小城镇迅速崛起促进了城乡一
体化的发展。
三是产业化组织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已建成各类农业龙头企业700多处,各类养
殖小区680处。组建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1900多个,带动近3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
经营范围。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
基础上,蔬菜、畜牧、林果、水产等各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年内,蔬菜产值占农业
总产值的比重达20%以上,畜牧业占40%以上。蔬菜、畜牧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支
柱产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较快。全市农村个体私营经营大户达到6.8万家,
从业人员40余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四是科技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日益显现出来。市农业高新技术
开发区、市农校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综合功能增强,逐步起到了科教兴农的龙头作用
。各县(市)区、乡镇普遍重视两个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现代化建设园区)建设
,共创办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00多个。一大批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走出机关,
深入第一线,积极领办科技示范园,变“讲给农民听”为“干给农民看”,通过科技
示范园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促进了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全
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复种指数提高到1.84,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
,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8%以上。
(张礼轩)
【扶贫开发项目】年内,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开发的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落实扶贫措施和重点。在继续抓好12个贫困乡镇扶贫开发项目的同时,重
点抓了高而、沙河、辛集、店子4个贫困乡和龙桑寺镇4个省级贫困村的扶贫项目开发
。协调落实无偿扶贫开发资金220多万元。加大对少数民族乡扶贫开发力度。按照市
政府1999年1月4日现场会议精神,对辛集、店子两个少数民族乡进行了重点扶持。落
实了100万元的无偿扶贫开发资金和200万元的开发贷款,重点扶持了两个开发项目、
两个企业及两个市场建设。1999年,全市贫困乡、村人均增收280多元,乡级财政收
入增长25%,高于全市平均增长幅度。
(张礼轩)
【农村能源】年内,全市新建庭院“四位一体”沼气池4400个,塑料大棚“四位一体
”沼气池近100处,办培训班20余期,培训技术人员1700多人次。完善和验收了4座秸
秆气化站。正在建设两片一站气化点的共7个行政村。
(张礼轩)
【科技兴农竞赛】1999年,是济南市开展科技兴农竞赛活动第四年,主要抓了以下几
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以项目化管理为重点的科技兴农竞赛活动。制定下发了科技
兴农竞赛活动项目计划。本着项目控制面积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技术组装
配套的原则,从市直农口各部门、各县(市)区上报的200多个项目中反复筛选,确定
了市直接管理的大项目40项,对各县(市)区管理的156个项目也分别进行了检查验收
。为基层解决项目实施、管理经费120万元,为全市科技兴农起到了催化作用。二是
在农技推广工作中重视和加强了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植
物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转基因“抗虫棉”进行了大面积繁育推广;
生物激素控制、试管冻精生产使用、犊牛性别控制、无特定病原鸡控制等技术已广泛
应用于畜牧业;智能温室的引进、植物工厂化生产,扩大和延长了农业生产的空间和
时间,提高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环境的调控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装备,促
进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并进行了农业现代化
建设试点工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市里重点抓了章丘、济阳两个县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市直农业部
门及各县(市)区、乡镇、村也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建设了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专业示范
园区。年底,全市科技示范园区已发展到301个,已成为科技推广的载体,经济发展
的实体。农业现代化试点工作逐步展开,制定了指标体系,明确了任务目标,试点乡
镇分别制定了规划措施。四是把科技教育和培训作为科教兴农的基础,全面提高农村
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全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640期,发放各类技术资料75万
份,培训人员26万人次,有近万名青壮年农民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有1400多
名农民接受了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同时,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全年培训绿
证人员1.2万人,颁发绿色证书7000本。年底,全市有近3万名农民做到了持证上岗,
初步形成了一支农民技术骨干队伍。
(张礼轩)

【农业综合开发】1999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又取得新成效。一是二期世行项目取得
较大进展。二期世行项目’98年度计划开发面积1.5万公顷,’99年度计划面积
1.8万公顷。截至1999年底除由国际招标的PVC管道外,’98年度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
,’99年度项目也已全面铺开。共完成开挖渠道595.1万立方米,渠道防渗127公里,
桥涵闸等建筑物1661座,新打机电井1290眼,整修生产路562公里,改良土壤1.6万公
顷,植树182万株。共完成投资1.43亿元,其中,1998年世行报账资金全部完成,省
市配套资金全部到位,1999年配套资金也大部分到位。4月份、10月份世行和省开发
检查团进行了两次检查,对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98年度实施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133
3公顷,实现投资1258.5万元,新打机井36眼,发展喷灌933公顷,建桥涵551座,植
树25万株。省批立项的3个多种经营项目,投资640万元,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以上项
目全部通过省级验收。’99年度黄淮海开发项目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000公顷,投资4
62万元,多种经营项目4个,投资593万元,项目正在建设中。
(张礼轩)
【农业产业化经营】1999年,济南农村以“菜篮子”工程建设为重点,按照培植大龙
头,建设大基地,开拓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建成大产业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农业
产业化经营。重点抓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突出特色调整结构,大力培植主导产业。
以发展高效农业为目标,围绕“菜篮子”生产,不断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培植专
业化商品基地。南部山区突出林、果、畜牧生产,中部平原以培植高值田为重点,黄
河北部以粮、棉、畜牧、蔬菜生产为重点,近郊以精种、特养农业为重点,大力培植
区域主导产业和产品。二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坚持国家、集体、个人、私营、合资
、外资一齐上,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对市场潜力大的农副产品
深加工、高科技、外向型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有计划地发展了一批生产加工型
、农工商一体型的龙头企业。三是积极发展产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完善运行机制为重
点,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
入股,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在工作上,
围绕已形成的主导产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坚持纵抓产业性合作社,实行系列延
伸;横抓以乡(镇)村为主的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全方位扩展,努力提高农民的产
业组织化程度,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
(张礼轩)
【制订《济南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乡镇参考指标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济南市农业委员会根据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参考指标体系,借鉴外地经验,结
合济南实际情况,制订出济南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指标体系(参见下表)。
(张礼轩)
【农业机械化概况】1999年,全市农业机械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有大幅度提高。截至年底,全市农业机械原值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5.50%。农业
机械总动力297.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90%。农业机械经营总收入12.30亿元,比
上年减少4.40%;农业机械经营纯收入4.93亿元,比上年增长0.50%。农用拖拉机拥
有量47179台,比上年增长7.60%。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4432台,比上年增长
16.50%。柴油机拥有量76066台,比上年增长4.80%。电动机拥有量100015台,比上
年增长1.20%。小麦联合收获机拥有量达到1708台,比上年增长78.80%。其中,自
走式小麦联合收获机拥有量339台,比上年增长175.60%。玉米联合收获机拥有量44
台,比上年增长214.30%。农用汽车拥有量6088辆,比上年增长7.40%。农用运输车
拥有量2126辆,比上年增长20.30%。农用机动三轮车拥有量52004辆,比上年增

济南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参考指标体系
┌─────────┬────────────────────────────────────────────┐
│总体指标 │群体指标 │
├─────────┼──┬──┬──────────────────────────┬───┬────┬──┤
│分类 │权数│序号│项目 │单位 │指标值 │权数│
├─────────┼──┼──┼──────────────────────────┼───┼────┼──┤
│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45 │1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6000 │7.5 │
│水平 │ ├──┼──────────────────────────┼───┼────┼──┤
│ │ │2 │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比重 │% │≤30 │4.5 │
│ │ │ ├──────────────────────────┼───┼────┼──┤
│ │ │ │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 │% │≥70 │4.0 │
│ │ ├──┼──────────────────────────┼───┼────┼──┤
│ │ │3 │农村劳均增加值 │元 │≥20000 │3.0 │
│ │ ├──┼──────────────────────────┼───┼────┼──┤
│ │ │4 │粮食播亩单产 │公斤 │≥500 │6.0 │
│ │ │ ├──────────────────────────┼───┼────┼──┤
│ │ │ │亩均种植业增加值 │元 │≥1500 │4.0 │
│ │ ├──┼──────────────────────────┼───┼────┼──┤
│ │ │5 │农副产品商品率 │% │≥85 │3.0 │
│ │ ├──┼──────────────────────────┼───┼────┼──┤
│ │ │6 │出口创汇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30 │2.5 │
│ │ ├──┼──────────────────────────┼───┼────┼──┤
│ │ │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20000 │3.0 │
│ │ │ ├──────────────────────────┼───┼────┼──┤
│ │ │ │人均财政收入 │元 │≥500 │7.5 │
├─────────┼──┼──┼──────────────────────────┼───┼────┼──┤
│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15 │8 │亩均农机总动力 │千瓦 │≥0.7 │2.7 │
│水平 │ │ ├──────────────────────────┼───┼────┼──┤
│ │ │ │综合机械化程度 │% │≥90 │2.5 │
│ │ ├──┼──────────────────────────┼───┼────┼──┤
│ │ │9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 │≥90 │3.0 │
│ │ │ ├──────────────────────────┼───┼────┼──┤
│ │ │ │节水灌溉率 │% │≥70 │3.0 │
│ │ ├──┼──────────────────────────┼───┼────┼──┤
│ │ │10 │乡村人均年用电量 │千瓦时│≥700 │3.8 │
├─────────┼──┼──┼──────────────────────────┼───┼────┼──┤
│农业科技与教育水平│15 │11 │农业科技贡献率 │% │≥65 │6.0 │
│ │ ├──┼──────────────────────────┼───┼────┼──┤
│ │ │12 │万亩耕地中级以上技术人数 │人 │≥10 │3.7 │
│ │ ├──┼──────────────────────────┼───┼────┼──┤
│ │ │13 │实现九年义务制教育 │% │≥95 │5.3 │
├─────────┼──┼──┼──────────────────────────┼───┼────┼──┤
│农业经营与服务水平│7 │14 │实行区域化种植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 │≥90 │3.0 │
│ │ ├──┼──────────────────────────┼───┼────┼──┤
│ │ │15 │县、乡、村服务组织健全率 │% │≥95 │2.0 │
│ │ │ ├──────────────────────────┼───┼────┼──┤
│ │ │ │统一经营与服务功能完善的行政村占总行政村的比重 │% │≥80 │2.0 │
├─────────┼──┼──┼──────────────────────────┼───┼────┼──┤
│农民生活质量与农业│14 │16 │稳定进入一体化经营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 │% │≥70 │3.0 │
│环境保护水平 │ ├──┼──────────────────────────┼───┼────┼──┤
│ │ │17 │人口自然增长率 │‰ │≤5 │1.5 │
│ │ │ ├──────────────────────────┼───┼────┼──┤
│ │ │ │农村人口城镇化率 │% │≥50 │2.0 │
│ │ ├──┼──────────────────────────┼───┼────┼──┤
│ │ │18 │平均每千人病床 │张 │≥5 │2.5 │
│ │ ├──┼──────────────────────────┼───┼────┼──┤
│ │ │19 │森林覆盖率:平原地区 │% │≥20 │1.0 │
│ │ │ ├──────────────────────────┼───┼────┼──┤
│ │ │ │山区 │% │≥40 │2.0 │
│ │ ├──┼──────────────────────────┼───┼────┼──┤
│ │ │20 │农用水质合格率:饮用水 │% │≥95 │1.0 │
│ │ │ ├──────────────────────────┼───┼────┼──┤
│ │ │ │灌溉水 │% │≥80 │1.0 │
├─────────┼──┼──┼──────────────────────────┼───┼────┼──┤
│民主法制建设 │4 │21 │健全三项制度的行政村比重 │% │≥90 │2.0 │
│ │ ├──┼──────────────────────────┼───┼────┼──┤
│ │ │22 │实行依法建制、以制治村的行政村比重 │% │≥85 │2.0 │
└─────────┴──┴──┴──────────────────────────┴───┴────┴──┘

(张礼轩)
长19.80%。工程机械拥有量565台,比上年增长31.40%。机引田间作业机械拥有量
72715台,比上年增长7.39%。其中,大中型机引田间作业机械拥有量10422台,比上
年增长42.60%;割晒机拥有量8501台,比上年增长5.80%;旋耕机拥有量4198台,
比上年增长27.10%;秸秆粉碎还田机拥有量180台,比上年增长109.30%。脱粒机拥
有量28983台,农产品加工机械拥有量12477台,渔业机械550台,林业机械2台,牧业
机械6153台。排灌机械拥有量110912台,比上年增长2.90%,其中,喷灌机械拥有量
238套,比上年增长49.69%。蜜蜂-3C(D)型农用轻型飞机4架。全市每万亩(666.7公
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944千瓦,比上年增长8.74%。每万亩耕地拥有排灌机
械动力1782千瓦,比上年增长2.24%;每万亩小麦拥有联合收割机4.95台,比上年增
长76.79%。
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又上新台阶,小麦生产全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生产机
械化水平又有新突破。完成机耕地面积26.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15%,机耕作业
面积3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0%,其中,深耕深松作业面积15.18万公顷。机械播
种面积20.6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0%;机械植保面积13.3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
3.90%;机械收获面积18.7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70%,其中,联合收获面积9.8
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90%,又其中,小麦联合收获面积9.7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23.60%,玉米联合收获面积0.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6.30%。机械脱粒225.84万
吨,比上年增长20.80%。农副产品加工281.42万吨,比上年减少1%。参加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的各类农业机械完成土石方392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7%,占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土石方总工程量的62%。
农用飞机完成林业飞防和农业植保面积1.3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6.67%。收割机
跨区收割小麦面积3.8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8.50%。
乡村农业机械从业人员22.72万人,比上年增长7.10%。全年审验农业机械供应
和维修网点1221个,年度审验率为95%;检验拖拉机25842台,检验率95%;审验驾
驶员20228人,审验率81%;检验脱粒机20856台,年度检验率达到96%;农机事故率
在3‰以下。完成农业机械商品销售总额1.7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254.90
万元。
(李启诚)
【气象事业概况】1999年,济南市气象事业,按照“打基础、树形象、上台阶、争先
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夯实基础业务,努力做好汛期服务,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服
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提高。一是基础业务年内有新起色。通过对市台和各县业务达标
检查和省气象局业务部门的验收,业务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平阴、长清、商河、章
丘4县(市)气象局’99年度继续保持业务上的好成绩。济阳县气象局,通过强化内部
管理,加大工作力度,摆脱了业务滞后于全市的被动局面。全市基础业务三项指标达
到建局以来最好水平。在省气象局组织的达标验收中,全市综合目标考核(预报、测
报、农气、通讯和现代化建设五项综合)平均91.1分,达一级目标,取得了市局建立
以来最好成绩。二是气象服务工作发生新变化。结合省会城市的特点,市气象局完善
了《气象业务目标管理办法》,制定了《市台气象业务目标管理办法》等12项规章制
度,明确了岗位职责,明确了业务流程和指标。为较好的完成年内气象服务工作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在气象服务方面,坚持把为领导机关做好决策服务放在首位,决策服
务、公益服务、专业服务有机结合,受到领导机关、广大市民和有关单位的赞许。
(李笃海)
【气象服务】自1999年1月1日零时起,市气象台正式对外开展业务,公开发布天气预
报。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圆满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年内,强化气象服务功能,拓宽
服务领域,建立了与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气象服务终端,及时提供各种天
气预报、天气信息及雨情情况。每天定时发送短期天气预报,全年共发送365期,13
60余份;每旬(月)末向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发送旬(月)天气趋势预报,全年共发送3
1期、128份;提供寒潮警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低温预报、重要天气预报等21次;为
领导机关制作重要、重大活动期间天气保障预报22期;制作麦收期间天气预报25期;
及时向领导机关提供适时气象资料和信息52次;农气服务方面,及时制作发布《春播
适宜期预报》、《墒雨情简报》、《农气旬(月)报》、《小麦产量预报》及专题服务
材料48期。同时,通过市广播电台、电视台、省交通台、各主要报刊等传播媒体,及
时发布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天气预报,与市经济台联合开辟了《气象万千》栏
目;全年接受媒体采访60余次,见报30余篇;《齐鲁晚报》、《济南时报》每周定期
刊登一周天气回顾及下周天气展望。通过加强业务基本建设,实现了市台与省台、五
县(市)局的微机联网,并开通了甚高频电话网络,增加了卫星通信单向接收站。年内
,根据济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在春播、三夏和秋播期,为有关部门提供了中、长期天
气趋势预报和农业生产建议50余篇;准确预报两次灾害性天气,避免经济损失8000多
万元。
(李笃海)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年内,把防灾减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进一步完善提高的
基础上,首先,搞好作业前培训,全年参加培训人员170人次;其二,进一步完善人
工降雨防雹体系,炮点已扩大到28处,电台增到24部,提高了降雨防雹的监测控制能
力;其三,积极实施作业,年内进行人工防雹作业11次,发射炮弹1500多发,防护面
积8万公顷,有效地避免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确保了农业增产增收。
(李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