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0&rec=8&run=13

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1997年,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
彻落实中共十五大和山东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详见“政治·中共济南市委员会”分
目【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济南发展问题】条) 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
转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态势。全市完
成国内生产总值732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6%。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16.8%;第三
产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26.3%。1997年,济南市进入全国19个综合实力最强城市
行列。一、工交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通过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优化产
品结构,努力开拓市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91亿元,
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l94.4亿元,增长l3.1%。轻工
业高速增长, 重工业稳定发展,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6%和4.9%。国有
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增长3.7%。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其中集体企
业实现增加值55.2亿元,增长23.8%。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稳步增长,工业结构调
整取得显著成绩,其中轻骑摩托车完成161.3万辆,增长10.9%;彩色电视机26.8
万台,增长165.8%;洗衣机46.4万台,增长26.8%;电子计算机2.8万台,增长
66.7%;化学纤维5.65万吨,增长32.4%;钢237.5吨,增长15.6%。部分产品
由于市场等因素影响产量下降,其中金属切削机床0.3万台,下降35.6%;汽车0.
6万辆,下降20.6%。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
现销售收入602亿,增长12.2%;实现利税70.1亿元,增长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达到111.4%,比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8.2%,下降2.5个百分点。
规模经济继续扩大,18家重点企业集团全年完成工业增加103.1亿元,实现利税48.
8亿元, 分别占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的53.1%和69.6%。交通运输业有较
大发展。 1997年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482.7亿吨公里,增长8.2%;旅客周转量132
.9亿人公里,增长11.2%。航空运输航线增加,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全年共发送旅客51.5万人,增长3.4%;货物邮递发送量9794吨,增长44.3%。邮
电通讯业持续高速发展,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2.4万门,增长25.9%;电话机
64.3万部, 增长11.1%。其中市话机59.4万部,增长10%。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
14.5%, 提高3.6个百分点。全社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5亿元,增长22.2%。
二、农业生产战胜严重干旱获得好收成,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夏粮生产获得丰收,总
产量达125.4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秋粮因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有所减产,
全年粮食总产240.3万吨, 比上年减产一成。 其他农产品全面增长,其中蔬菜总产
435.4万吨,增长24.4%;水果27.8万吨,增长20.2%;棉花1.94万吨,与上年
持平;肉类24.75万吨,增长13%;水产品2.9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蛋32.4万吨,
增长达30%以上。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良种产业化有新的发展,良种繁育、
加工、供应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优质小麦良种化程度达到98%。农
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市优质小麦基地发展到66.7万公顷,高产玉米基地13.3
万公顷,水稻基地1.1万公顷。一批带动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
化的骨干“龙头企业”正在形成,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规
模和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已有l 57家企业进入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序列,全年乡镇企
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 比上年增长18.6%;实现利税15亿元,增长22.9%。农
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机械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到258.5万千瓦, 增长4.6%;排灌动力机械87万千瓦,增长3%;农用拖拉机4.3
万台,增长2.4%;农用汽车0.5万辆,增长3.8%;其他新式农机具也比上年有较
大增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市用于水利工程的总投入2.5亿元,完成各
类水利工程8000余项,石店水库除险加固、商河及济阳平原水库等重点建设水利工程
进展顺利。灌区配套建设成果显著,全年增加水浇地面积0.53万公顷,改善恢复2.
33万公顷,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公顷。三、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服务体系进一
步健全。 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4.3%。 其中城市完成193.7亿,增长13.1%;农村完成65.7亿元,增
长20.1%。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完成66亿元,增长5%;集体商业56亿元,增长14%;
其他经济140亿元,增长23.1%。主要消费品销售稳中趋旺,大屏幕彩电、家用洗衣
机、空调器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增幅均在20%以上。市场物价平稳回落,全年零售物价
上涨1.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分别比上年涨幅降低4.8和6.2个百分点,
是1985年以来物价涨幅最低的一年。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价格有升有降,粮
食价格上涨1.8%, 肉禽及制品上涨15.5%,鲜菜下降9.9%。居住服务类价格涨
幅仍然较大, 其中医疗保健上涨10.1%,居住上涨6.8%,其他服务项目上涨7.8
%。市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城乡各类商品市场已发展到768处;市场交易额达到302
亿元, 增长30.2%。大观园商场二期、贵和购物中心、国际物资博览中心等一批重
点商贸设施和市场建设项目相继竣工开业。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年末全市批
发零售贸易业、餐饮及服务网点达16.4万个,从业人员48.9万人。新兴服务业迅速
发展, 全市组建连锁公司20个,连锁超市和便民店270余个。社区服务业得到长足发
展,初步形成了老年人服务、婚丧服务等八大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全国的先
进典型。旅游业有较大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8%;
国际旅游业务总收入23亿元, 增长26.8%。四、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外向经济水
平进一步提高。 全市进出口总额达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直接出口
创汇6.75亿美元, 增长24.6%。在直接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3.63亿美元,增长
20.6%;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12亿美元,增长29.5%。出口创汇队伍继续扩大,
自营出口企业累计达到90家。外贸出口骨干膨胀战略取得明显成效,钢铁集团、轻骑
集团、聚大纤维公司等重点出口企业额占全市的70%以上。出口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优
化,在巩固纺织、钢材、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化纤、糠醛、玛钢管
件等优势产品出口,大力培植机械成套设备、彩电、摩托车等新兴产品出口,工业制
成品在创汇总值中所占比重达94%以上。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国别和地区已发
展到104个, 日本、香港、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济南市主要贸易伙伴。利
用外资水平有新的提高。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其中
轻骑集团成功发行B股, 融资1.05亿美元。全年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73个,合同利
用外资4.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2%。对外招商力度继续加大,招商重点由全方
位招商转向重点招商,协议利用外资额达14.98亿美元,增长284.6%。重点利用外
资“形象工程”进展顺利,松下映像、轻骑铃木、聚大纤维等项目相继投产达产。对
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的突破,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1180万美元,完
成营业额900万美元。 五、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2亿元, 同比增长20.2%。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19.1
亿元, 增长23%;集体单位投资50.9亿元,增长17.3%;个体投资11.2亿元,增
长6.7%。 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57.2亿元,增长30.9%,更新改造37.6
亿元,增长15.2%;房地产开发投资8.6亿元,增长19.2%。投资结构得到优化,
资金重点分别投向企业技术改造,市场好、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等“瓶颈”产业。济南炼油厂扩能改造、三塑集团宽幅压延
膜、长清发动机箱生产线、市通讯工程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轻骑集团
发动机扩产、小鸭集团增加40万台滚筒洗衣机、锻压集团的“双加”技术改造、八方
集团后6条生产线建设和裕兴化工厂1.5万吨金红石钛白粉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全
年共新增发电量2万千瓦, 电话交换机13.6万门,新建、扩建城市道路236公里。城
市建设成绩显著,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市建筑业共完成增加值49亿元,增长
31%。 工程质量优良率32.3%,提高1.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9亿元,增长
21.9%。 大明湖截污清淤工程完工,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干流全线贯通;高速绕城
路、顺河街高架路、机场二期、泉城广场等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的重点工程开工建
设。年末公共交通营运车辆1100标台(辆),同比增长9.2%;其中各类出租汽车1.5
万辆。公共汽车营运线路48条;年客运量2.9亿人次。年末煤气、液化石油气用气人
口150万人, 增长18.1%;城市供气气化率达80%,提高5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
1400万平方米,增长12%。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烟尘控制区达113.8平方
公里,噪声达标区81平方公里,小清河流域39家废水重点污染企业实现废水达标排放。
“明亮大街”和城市造绿工程成果显著,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建公共绿地面
积63万平方米,年末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1平方米。六、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形势比较稳定。通过积极巩固农业基础财源,发展壮大二
产支柱财源,大力培育三产新兴财源,强化税收征管,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全市地
域财政收入完成119.8亿元,同比增长47.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64亿元,
增长30%。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20.9亿元,增长26%;企业所得税4.53亿
元, 增长23.6%;农业四税完成0.76亿元,增长6.1%;基金收入1.78亿元,增
长29.3%。 财政支出控制较好,生产性建设支出和科技事业支出增长较快。全市财
政支出完成38.3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市级财政支出18.56亿元,增长29.
26%。在市级财政支出中,支农支出2.55亿元,增长3.26倍;教育支出2.12亿元,
增长30.2%; 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0.36亿元,增长48.6%。金融形势比较
稳定。 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33.6亿元,比年初增加71.4亿元,增长12
.7%。其中企业存款293亿元,增长1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29亿元,增长8.7
%。各项贷款余额519.2亿元,比年初增加71.5亿元,增长16%。其中工业贷款168
.09亿元, 增长35.3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287.2亿元,支出1221.3亿元,均
比上年增长32.2%; 货币回笼65.1亿元,增长30.7%。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投
保种类和范围有新的扩大。 全年各类保险承保总额1533.8亿元,增长37%;保费收
入11.3亿元,增长61.4%。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由于继续贯彻“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全年共完成科技成果280项,其中达到国际水
平的35项,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l02项。济南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204家,高新技术企业技工贸总收入110亿元,增长57.
1%;实现利税22亿元,增长84%。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市各类在校学生96.6
万人,增长2.1%;其中普通高校生6.2万人,增长6.9%。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为100%。人才培养和引
进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市属普通高校招生1859人,普通中专招生4015人,共接收大中
专毕业生1万余人,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共出版报纸6
.7亿份, 图书3.9亿册。全市共有6个无线电视台和7个广播电台,电视人口混合覆
盖率和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3%和99.3%。 年末市属卫生技术人员达
6143人,病床2.1万张,均比上年有所增长。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4.9‰,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49.2万人,增长1.1%。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力
度加大。市中心医院门诊楼、市立二院病房楼、司法培训中心、逸夫职业技术培训中
心等社会事业形象工程相继建成,市区中小学冬季取暖的“温暖工程”投入使用。精
神文明建设富有特色。由于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行风万人评”活动
和“承诺服务”活动,开展学习英模活动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创文明城市、
建文明行业、当文明市民逐步成为全市人民的行为规范。继交警、工行之后,民政、
卫生、工商等部门的便民服务受到全国好评。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居民道德水
准和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八、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全面推行了基本养老保
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85%。再就业工
程成绩显著,全市通过多种形式安置失业、待业人员5.6万人,失业职工再就业率达
62.8%, 城镇登记失业控制在3.4%。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制度,
人均月生活保障费达到120元, 保证了城市贫困居民家庭的基本生活。城乡居民生活
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210元,扣除价
格因素, 分别实际增长7.1%和15.3%。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
元, 人均生活费支出1800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实际增长9%和1.7%。城市居民人
均居住面积达8.1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1台,洗衣机101台,空调器33
台,电冰箱96.5台,摩托车29.5辆,电话机51部。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7.1平方米,
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38台,摩托车34辆,录音机39台,电风扇146台,
自行车190辆。 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抗灾能力不强,严重干
旱暴露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二是国有企业机制转换较慢,产品开发创
新能力较低,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第二产业投入不足,经济效益不理想。三
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上升,金融运行潜在风险较大。四是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对社会稳定构成较大压力。(王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