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0&rec=2&run=13

一、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1993年以来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五年;是围绕改革和
发展两大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最快
最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取得突破性成就,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
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奋斗,胜利前进,圆满完成了“八五”计划,顺
利实施着“九五” 计划,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了3番,经济综合实力由1993年全
国50强城市第38位进入到全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18强。(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
长从1993年到1997年,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100多亿元的速度迅速增加,
1997年达到732亿元, 是1992年的2.29倍, 年均递增18.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3399元, 按现汇率折算为1614美元。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五年普遍翻了一番,
年均递增都在16.5%以上。 1997年全市财政收入119.8亿元,是1992年的4.2倍,
年均递增33.3%;地方财政收入31.6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是1992年的4倍,年均
递增32%。五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村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6万公顷,治理荒山、荒地、荒滩、荒水面积5.5万公顷,建成
吨粮田10万公顷, 蔬菜基地5.4万公顷,果品基地4万公顷。粮食连续四年创历史最
高产量,肉类、奶类、水产品、蔬菜等连续五年创历史最高产量。1997年农业机械总
动力达到258.5万千瓦; 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5.3%;科技贡献率达到47%,提高10
个百分点; 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8713元, 是1992年的2.5倍;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1997年完成营业收入721.7亿元, 是1992年的5.3倍,l57家乡镇企业进入全国大中
型乡镇企业行列。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l992年的865元达到1997年的2600元。从1993年
起, 先后下派大批干部帮助济阳、商河两县发展经济,初步取得成效。1997年,4个
县(市)区财政收入过亿元,县(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上升为56%;地方财
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8.7%,比1992年提高了12.2个百分点。五
年来,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对工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全国率
先探索银企联手,扶持18个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
实施名牌战略、市场开拓战略和科技带动战略,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五年
投入技改资金137亿元,改造了50个较大工业项目;1997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91
亿元, 是1992年的2.3倍;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02亿元、利税70
.1亿元,均是1992年的3倍;18个重点企业集团完成工业增加值、实现销售收入和利
税分别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的53.1%、 54.7%和69.6%,规模经济的带动效应
日益突出。五年来,第三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建设、改造和扩展了北园路、
济泺路、 花园路、张庄路、经十西路5大市场群,新建了206个专业批发市场,343处
农产品市场,培育了74处大型农村集贸市场,市场总数达到768处,经营面积82l万平
方米;改造、新建了大观园、人民商场、华联、银座、贵和等11座商场或商业大厦,
发展连锁超市、便民连锁店3lO家,商业街189条,开始构筑起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
的省会大流通框架。199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亿元,是1992年的3.57倍;
市场商品成交额302亿元, 是1992年的13倍。交通运输业基本形成了铁路、航空、公
路为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 金融保险业新增驻济银行16家, 非银行金融机构43家,
1997年末存款余额633.6亿元,贷款余额519.2亿元,分别是1992年的3.5倍和2.9
倍。 邮电业进入繁盛时期,l997年长途交换机总容量达到9万路端,本地网电话交换
机总容量72.4万门, 邮电业务总收入13.2亿元,分别是l992年的l0倍、6倍和5.3
倍。旅游业从一个弱势产业迅速成长起来,朝着观光、商务、休闲、度假、购物旅游
和开发旅游产品等多结构的新旅游体系迈进, 1997年接待境外游客8.75万人次,国
内游客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五年增长了8倍。五年来,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先后启
动了金卡、金桥、金企、金农等“金”系列工程,信息业先导倍增功能不断增强,成
为最具优势的产业群。开通了国际互联网济南信息港、国际经贸信息网,开创了济南
与国际共享信息资源的新局面。在电信网不断扩大规模和质量升级的同时,有线电视
网、计算机网相继开通,形成了“三网开泰”的信息高速公路体系。人才信息网络管
理系统、公安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城市供水收费系统、液化气卡基收费系统居国内
领先水平。软件产业有了长足进步,齐鲁软件园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
成为全国4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 1997年,全市信息产业收入超过66亿元。五年来,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努力拓宽招商引资领域,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推进经济
与国际接轨,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济南开始迈步走向世界。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4.
52亿美元,是1992年的15.6倍,五年累计达到14.09亿美元,年均递增73.2%。年
末累计注册外商投资企业1561家,是1992年的2.5倍,一批著名的跨国大公司落户济
南。1997年,三资企业实现产值123亿元,实现利税6.04亿元,分别是1992年的10倍
和9.9倍。 自营进出口企业由1992年的4家发展到近百家。1997年出口创汇6.8亿美
元,是1992年的10倍,五年累计创汇19.9亿美元,年均递增58.4%,出口国家和地
区发展到104个, 贸易方式逐步由出口供货型向自营创汇型转变,由农产品、初级工
业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变,高精度成套机电设备打开了国际市场,在世界30多
个国家和地区兴办海外企业167家。 济南经济逐渐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投资环境逐
年改善,对外商的吸引力和接纳外商投资的能力逐步增强。五年来,“两区一园”建
设初具规模。 五年共投入“两区一园”建设资金23.8亿元,基本完成济南开发区的
地下设施和道路建设,高新农业开发区和济南民营科技园设施建设完成进度要求。济
南开发区的轻骑工业园、 小鸭工业园等项目已成规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4家,高
新技术产品355种, 实施各种科技计划项目419个,引进外资项目155个。高新农业开
发区建成了植物组培中心、良种包衣加工、现代化奶牛场和全自控智能温室等高科技
重点项目,建设了一批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济南民营科技产业园进园企业70多家,
形成了以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二)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五年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各项改革全
面推进,经济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继续
深入。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巩
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了良好开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很快,全市近百万
农民投保。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形式由初级向较高水平
转变。对大批荒山、荒地、荒滩、荒水实行了产权拍卖、租赁和承包。以国有大中型
企业为重点,全面落实“抓大放小”和“三改一加强”的方针,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列入国家、省市试点的33户企业,已经完成了改制任务。全市组建股份有限公司
30家, 有限责任公司317家,其中3户上市、5户上柜交易,募集资金20亿元;市属中
小企业改制面达到83.6%, 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做出有效的尝试。以落实优化资本
结构试点政策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通过联合、兼并、破产,
对144家企业进行了结构调整, 推动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1996、1997两年盘活
各类资产51.6亿元,冲销呆、坏账准备金9.36亿元。行业调整迈出坚实步子,一轻
国有资产公司正式挂牌,纺织、化工、建材、一商、二商等行业实施全行业重组,机
械、电子等行业改革正在积极运作,纺织行业已初步走出困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展开。中外合资经济、混合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得
到长足发展。 1997年年末注册个体私营企业达到25.9万户,销售收入153.8亿元,
分别是1992年的3.4倍和14.9倍,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了各类市场建设。
金融市场、科技市场、人才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市场、劳务市场、房地产市场
等市场建设迈出很大步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计划、物价财税、外
贸体制改革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
保险制度改革进展良好。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五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
年均递增34%,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全市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涨幅由1992年的9.3%,
下降为1997年的1.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10.4%下降到2.9%。政府机构改革
稳步进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实现了顺利过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
也都迈出了新的步伐。(三)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围绕建设国内一流
现代化省会城市,实施了基础工程、形象工程和便民工程“三大工程”,城市建设成
为建国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高起点地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全面构划出现代化
省会城市的蓝图。 投入重点工程建设资金115亿元,建成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形
象工程,使城市面貌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完成了济南火车站改造,建成济南
国际机场一期工程, 开工建设二期工程。拓宽改造了220、l04国道济南段,002省道
市区至仲宫段、038省道商河段、106省道济南段;建成济青高速公路济南段,新建和
拓宽改造了济南外环路、 北园路等50多条主次干道,拓宽改造了市区4大出入口,新
建了全福立交桥等40余座永久性桥梁, 扩建道路面积212万平方米,全市人均拥有道
路面积11.1平方米。 济南高速绕城公路、京福高速公路济南段、顺河街高架路也正
在加紧建设。 140多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展示出省会的雄姿;“灯亮”、“造绿”
工程的实施和名胜、风景区的整治,进一步塑造着现代化省会城市的新形象。五年中
恢复名泉12处, 建成“三街一团”霓虹灯街,植树211万株,1997年种植草坪60万平
方米, 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01平方米。新建扩建了一批
供热设施,集中联片供热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建成管道煤气工程和管道液化气一
期工程,城市气化率达到80%。加大了大气、水、噪音污染治理力度,建成了济南污
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一批环保设施,关停和搬迁了一批污染严重企业,完
成600多个污染项目治理, 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军民共同奋战,胜利完成了事关
济南百年大计的小清河济南段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加强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达到
35.36%。(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
实施“科教兴市” 战略,进一步密切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五年共投资l04亿元,实
施火炬计划项目400项、 星火项目449项、产学研项目649项,完成科技项目1328项,
其中国家级224项、省级604项,开发新产品2990项。民营科技企业达1400家。我市被
国家科委评为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市。10个县(市)区全部成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
各级各类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初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新体
制;全面完成了“双基”任务,特殊教育、幼儿教育明显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始
纳入法制轨道;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比例达72
.1%; 市属高校和师范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了新的提高,成人教育呈现可喜
局面。文艺事业进一步发展,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群众文化网络,编排演出了一
批优秀剧目。五年中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对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投入达到26
亿元,年均递增25%。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l0个县(市)区提前三年达到人人享有
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全市达到“爱婴市”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成效明显。广泛开
展全民健身活动,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五年完成省计划指标,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 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统计、审计、新闻出
版、广播电视、技术监督、民族宗教、社科研究、史志、地矿、地震、档案、外事、
侨务、台务、老龄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五)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丰硕成果把提高
省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明确提出
“增强省会意识、争创一流成绩”,从窗口行业突破,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活动、“行风万人评”活动和“社会承诺服务”活动,开展学习英模活动,创文明城
市、建文明行业、当文明市民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之题
词“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济南交警,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红旗;济南工
商银行文明用语服务、 济南民政系统为民解难服务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
“双拥模范城”实现了“三连冠”,荣获全国十佳卫生城市称号。廉政建设、反腐败
斗争有效推进,狠抓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大案要案查处,强化了社会、舆论监督,
不正之风得到遏制。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市全面展开。各级政府认真执
行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坚持同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制度。五年来,市政府系
统接办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4398件建议提案已全部办结。高度重
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较大的实际问题。加强了地方法规制度建
设,五年共提请人大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55件,制定发布行政规章96件,完成了“二
五”普法任务,“三五”普法正在实施,公民法制观念得到增强。重视维护社会稳定
工作, 加快了刑侦体制改革,建立了防暴支队、巡警支队,开通了110报警台,改善
了公安装备条件,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了各类犯罪活动和社会丑
恶现象, 全市社会秩序稳定,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五年全市新建住宅892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249万
平方米,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1997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1平方米,
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7.1平方米。 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在全国率先完成了住房特困户
的解困工作。 1997年,实施送温暖工程,全市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为市区107所中
小学一次性解决了冬季供暖问题,取暖面积近40万平方米。把实施再就业工程作为事
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大事,通过政府、部门、单位三结合,腾“笼”换业、优
二兴三和面向市场广开门路, 五年共安置下岗待业职工15.5万人次。1997年,城镇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8%以下。 1996年制定实施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
1997年又适当提高了标准,已发放保障救助金1883万元,16万城镇居民得到及时救助。
黄河滩区群众搬迁工作进展较快,几万户滩区群众过上安稳生活。城乡“菜篮子”、
“米袋子”供应充足,商品丰富,群众收入增加。五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均实际递增9.1%, 去年达到626l元。1997年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余额320亿元,是
1992年的3倍, 人均储蓄583l元,投资股票、债券的居民越来越多。有60个乡镇实现
了小康目标。人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积累
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集中起来主要有: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以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
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必须认真贯彻
省委对济南工作的指示,不断增强省会意识,打响省会牌子,高扬创一流的旗帜,鼓
舞和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振兴发展省会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硬道理,以改
革为根本动力,以开放为强市之路,咬定经济建设毫不放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推广时代典型,弘扬民族正气,提高市民素质,
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做好结合的文章,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积极
探索符合济南实际的发展路子;必须坚持群众观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务
实求实的工作作风,不尚空谈,团结实干,注重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些宝
贵经验,必将极大地鼓舞我们在向新世纪的迈进中,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去夺取新的
胜利。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工作中还有许多缺点与
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农业产业
化水平不高;国有企业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效益仍然不
够理想;困难企业较多,社会再就业压力很大;城市形象和功能与省会的地位仍不适
应,有代表性的形象工程不够多;政府和政府部门廉政勤政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
的地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下
大力气解决。

二、把省会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根据“九五”计划要求和20l0年规划纲
要,今后五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
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对济南工作的指示,面向新世纪,
把握新机遇,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逐步把济南建设成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较
强的经济中心;科技教育发达,文化事业繁荣的科技文化中心;金融市场完善,融资
能力较强的金融中心;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商贸中心;网络健全,信息畅通的信息
中心;泉城特色明显,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旅游中心,构建现代化省会城市框
架,为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任务,初步确
定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
增长12%,2000年突破lO00亿元,2002年达到1300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
长6%、12%和13%,2000年达到110亿元、465亿元、425亿元,2002年达到125亿元、
600亿元、5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
长16%,2000年分别达到280亿元和410亿元,2002年分别达到380亿元和540亿元;地
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000年达到48亿元,2002年达到64亿元,基本成为生产力
发达、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经济强市。城市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更加突出。农业产业
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农业新格局基本形成,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工业主导产业优势明
显,建立起市场发达、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社会保障比较健全的第三产
业体系。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比例达到10:46:44,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初步建
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分配制度、
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经
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活力。经济的外向度和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外贸出口年均增长
18%, 2000年达到11亿美元, 2002年达到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6%,
2000年达到7亿美元,2002年达到9亿美元,对外开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参与国际
经贸合作的领域更加广泛,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科教兴市”战略有效实施。企业
技术水平普遍上一个档次,主要工业产品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基本实现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农民人均
实际纯收入年均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物价指数
6%。 城乡居民的衣、食、住、用、行质量有较大改善,文化、体育、娱乐生活更加
丰富;卫生保健体系健全,生活、生态环境和质量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以内。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到新的水平。人民生活由小康向富裕型方向更
好更快地发展。实现五年大变样,关键是前三年。今后三年政府工作要突出重点,狠
抓落实,切切实实地迈出三大步,努力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为此,必须着力做
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全面推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改革的目标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
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抓好大
的,放活小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鼓励企业联
合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和减员增效。从多方面入手,支持优势企业;淘汰长期
亏损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大胆运
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加速改造国有、 集体企业。到2000年,市属226户大中型企业
80%改制为多元投资为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力争2002年全面完成改
制任务;加快放活市属中小企业步伐,2000年基本完成改制任务。积极鼓励发展多种
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引导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
关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为个体私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个体私
营经济参入国有经济的调整,通过兼并、收购、参股、股权转让等方式壮大实力,使
其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今后五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和上缴税金
年均分别增长15%和17%,到2000年,形成一批营业额过亿元的个体私营企业。继续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搞
好农村“四荒”的承包和产权拍卖,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业和
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调整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
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法收入。创造条件,
逐步对企业厂长、经理实行年薪制。大力培育发展市场体系。健全完善生产资料市场,
积极培育和规范金融、房地产、人才、劳动力、科技、信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
会计、审计、律师、咨询等社会中介组织。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生产要素
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继续深化计划、财税、物价改革。建立国有
资产管理委员会,构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三个层次的管理体系。2000年以前,
基本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
疗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和社险监督机构。
按照国家部署,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二)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围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加快农村奔小康步
伐这一目标,增加资金、政策、科技投入力度,使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得到长足
发展,切实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后劲增强、农村稳定。2000年,全
市农村全部实现小康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化。重点发展大型龙头企业,培植主导产业,
建设大基地,培育大市场。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
营销的新格局。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充分利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和省会
的地域、经济地理优势,引导组织农民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向
农村延伸。再造乡镇企业机制优势和产业优势,实现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加大科教
兴农力度。发挥高新农业开发区的示范作用,抓好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
用,特别要抓好良种工程和信息工程,实现良种生产专业化、农业信息网络化。增加
对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可持续高效农业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
两项跨世纪工程,抓好平原地区水利化建设、丘陵地区综合治理和沿黄涝洼及盐碱地
区的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是我市国民经
济的主体。工业的发展要认真解决好结构和布局两大矛盾,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
转变。 根据“九五” 计划和20l0年发展纲要的要求,大力培植主导产业,重点发展
“机、车、电、化”四大主导产业。实施名牌战略,集中力量扶持优势名牌产品。加
速企业技术进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改造传统产业和基础行业。加速质量体系与国
际接轨步伐,提高产品质量。把调整工业布局摆上重要日程,对市区黄金地段的企业
继续实施腾“笼”换业,有规划地外迁。外迁和新建企业主要落户东区西园。大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开发区。东区西园的规划建设注重合理性、科学化,统筹规
划,集中运作,防止出现新的布局混乱和重复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全
力推进18个重点企业集团的低成本扩张,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跨地区、跨行业、
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2000年,力争有10个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过50
亿元, 其中3—5个过100亿元,18个集团实现利税占乡及乡以上企业的65%以上。深
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重点抓好开拓市场、压库促销、扭亏增盈,企业领导班
子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2000年,力争将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控制在20%,
亏损额占实现利税比率控制在8%左右,企业负债率降到60%左右。(四) 进一步发展
繁荣第三产业发达的第三产业,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继续保持第三产业高于其
它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步建立起服务省会、面向全国、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体系。
商贸流通服务业重点实施“1156”工程,建设代表济南形象的中央商务区和中心商业
区,完善5个区域商业中心,发展6大专业批发市场。调整优化商贸流通服务业结构,
形成商贸大集团、商品专业街、连锁店、专卖店为一体的商贸流通网络。积极发展银
行金融业,完善间接融资机制。大力培育资本、证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范围和规
模。拓展保险业务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信息产业的先导倍增作用,加快实施和建设十
大“金”系列工程。大力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2000年信
息产业营业收入要突破100亿元。加快房地产业发展步伐,建设大型房地产交易市场,
发展房地产信息咨询业,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建立房地产抵押、拍卖、信用、保险
制度。把房地产业逐步培养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注重传统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
新旅游资源的开发。切实做好泉城文章、突出泉文化旅游特色。建设新世界游乐园、
太阳宫、开元寺、华山景区、龙洞景区、黄河公园等旅游项目,发展观光、商务、休
闲、度假、购物旅游,挖掘宗教文化、远古文化、传统文化和神话文化,开发民间艺
术。搞好旅游产业的延伸,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努力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五)
积极推进经济的国际化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也是我市的强市之路。坚定不移地实施
经济国际化战略,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大企业集团的优势,在提高经济外向度和国际
知名度上狠下功夫。更加积极、合理、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是吸引大公司、
大商社、大财团,引进大项目。引导外资投向支柱行业、基础产业、创汇农业、高新
技术产业和城市建设。把直接对外引资作为融资重点,加强企业股票境外上市的操作
和发行,加大BOT、TOT等多种融资形式的工作力度。突出抓好济南开发区的招商引资,
抓好外资企业“形象工程”。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在经济国际化战略中的主体优势,
鼓励大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办企业,实现“销地产”,增强占有国际市场的能
力。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发挥贸促会等组织的作用,建立与国外财团
和企业更广泛的业务联系,使济南经济同国际经济更好地融为一体。着力调整好出口
产品结构,外经、商贸、工业、农业、科技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大
力发展劳务输出,强化海外工程承包工作。继续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三资企业
的依法管理和有效服务,完善涉外监管、涉外服务、口岸建设三大体系,保障和促进
对外开放的发展。(六)加快省会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继续实
施四大工程,共同把省会济南建设得更宏伟、更美丽、更繁华、更具吸引力。基础设
施工程。完成“三纵三横”为重点的城区主干道拓宽改造,建成东北西线高速绕城公
路,建成京福高速公路济南段,扩建济南国际机场,形成大容量、立体化的现代化省
会城市快速交通体系。抓紧实施引黄调蓄水库工程,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节水保泉。
兴建兴济河污水处理厂。形象工程。加快城市广场和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建设。
重点是济南中心广场、城市大环境绿化、城市造绿工程、“灯亮”工程,继续搞好三
大名胜风景区的保护。便民工程。重点抓好旧城改造、居民小区配套完善和环境保护。
争取到2000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 城区基本普及燃气化,集中联片
供热率达到35%左右;城市环境质量有明显改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方便、快
捷的公交网络。管理工程。强化城市建设立法和严格执法,加强城市规划、土地、城
市占道、综合整治的管理,理顺城市房地产开发、地下水资源、客运、环境卫生、供
热管理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分工合理、权责明确、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使城市管理
逐步规范化、法制化。(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
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省会城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
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干部群众,提高执
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
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续广泛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
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推动“学
交警”活动扎实有效地发展。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质量。贯彻“科教兴市”战略。科技的重点放到加快产学研工程进展、加快成果转化、
加快两区一园建设、推进与驻济高等院校的全面合作、推进科技对经济的渗透上,提
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教育重点是着眼于实现教育现代化,着眼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格局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加大投入,合理调整结构布局,
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各
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化文化事业改革,坚持“双百”方针和“两为”方向,弘扬主旋
律,抓创作、出精品、出人才。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合作医
疗体系。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尽快建成全国体育先进市。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
业,为改革和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计划生
育、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加强
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报告制度,加强民主协商
制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维护社会安定。

三、开创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工作新局面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也是实现
济南“五年大变样”的第一年。在开局之年起好头、迈好步,对于省会以崭新的面貌
胜利地跨入21世纪意义重大。新一届政府应当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更有成效地
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创出新的业绩。今年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
一、 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3%、14%;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增长13
%,实现利税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12%,实际利
用外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品价
格涨幅分别控制在3%和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
.5%左右。(一)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按区域化种植的要求,
突出一乡一品的产业特点。城市近郊重点开发观光农业,发展精细菜、花卉、林果、
水产养殖,形成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融为一体的高值区。平原地区突出农田水利化
和农业综合开发, 80%的耕地达到“双千田”,2万公顷达到高值田。丘陵山区以发
展干杂果品为主,逐步形成按产业化组织生产经营的格局。荒滩低洼地区,进行农业
生态综合治理, 建成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生态区。全市主要培植6
大龙头企业, 10大农业主导产品,10大畜牧生产基地,建成8万公顷高产小麦、13万
公顷高产玉米、 2万公顷高产棉花基地,建设l万公顷无公害蔬菜和6万顷果品基地。
围绕产业化发展,积极组建各类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组织,拓展市场,提高农村商
品生产水平。 乡镇企业坚持以城带乡战略,重点抓好238个城区产品扩散项目。突出
抓好80家重点乡镇企业集团和300个重点企业的膨胀,今年建成2个产值过10亿元、10
个过5亿元、58个过亿元的企业和180个过亿元的村,形成乡镇企业的骨干群体。认真
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多渠道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抓好
绣江河、玉符河、巨野河、大沙河、浪溪河五大流域综合规划和治理,投资建设大寺
河、 徒骇河平原水库,建成1万项小型水利工程,新增灌溉面积5300公顷,发展节水
灌溉2.5万公顷。继续实行倾斜政策,抓好扶贫开发。支持济阳、商河两县加快经济
发展。(二)切实搞好企业改革和扭亏增盈今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改制50户。国有小
企业要突出产权制度改革,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出售等多种形式,
不拘一格地放开放活。认真抓好银企联手工作,进一步扶持18个重点企业集团壮大规
模,提高素质。积极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推进企业
兼并、 联合工作。稳妥运作好今年纺织行业压缩15.1万纱锭的任务,搞好机械、化
工、建材等行业的整体调整。加大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力度,力争今年冲销呆、坏帐准
备金比去年有所增加。增强重点企业融资能力,加紧作好小鸭A股、化纤H股的上市工
作。以18个企业集团为重点,适度强化技改资金投入。把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与传统
产业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提高“机、车、电、化”四大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
市技术进步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企业集团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市科技三项费用的
80%用于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搞好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企业技术
水平。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坚持和完善扭亏增盈责任制,
基本改变部分行业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工业企业亏损额下降30%以下。国有大中型企
业亏损面控制在28%,亏损额占利税的比重控制在8.2左右。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努力提高产品市
场占有率。(三)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搞好中央商业区、中心商业区和5个区域商业中
心的规划,抓好组织实施。进一步理顺堤口果品市场、泺口服装市场、西市场小商品
市场、国际物资交易中心、山东汽车城、东外环批发商城的管理体制,实施单体膨胀,
今年交易额达到l00亿元以上。 今年重点把各区的一条商业街建设和各街道办事处的
小市场建设摆上议程。以各区为单位,兴办十条名优特小吃一条街,吸引全国名优小
吃落户济南。 继续抓好商贸系统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壮大规模,提高6大集团的发展
能力和竞争能力。 培植2—3家拥有50个门店以上的连锁公司,规范完善蔬菜副食等8
大配送中心。同时,加强居民小区商业网点建设,加快退路进场步伐,逐步取消马路
市场。加快建设社区服务体系,逐步联成覆盖全社会的综合服务网络。积极发展租赁
业,逐步扩大租赁业务范围。发展和完善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物
业管理业务,加快发展会议展览业,争取更多的全国性、地区性大型经贸展览、展销
活动在济南举行。(四)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强化政府
调控下的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房地产开发用地,全面实行招标、
拍卖,采取多种形式,盘活兼并破产企业的土地资产。以旧城改造为突破口,带动新
区建设, 新建住宅250万平方米。出台房改实施方案,加快住房商品化步伐。结合房
改建设大型房地产交易市场,提供与房地产交易配套的一条龙服务,搞活房地产市场。
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政府投入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
对公交、自来水、煤气、热电等经营性项目,走多元化投资的路子,通过转让权益等
方式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外商投资建设;对桥梁、道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利用BOT、TOT等方式,盘活城建国有资产。把市场机制引进市政、公用、园林、环卫
事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顺河街高架路工程和小清河两岸道路建设,开工
建设经一路延长线工程,抓紧高速绕城路建设和机场扩建工程,同步改造南二环路。
实施引黄调蓄水库工程。加快济南中心广场建设步伐。更大面积实施城市造绿,突出
抓好小清河两岸绿化、外环路绿化带和五区广场绿化。完善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完
成小清河两岸干道和东泺河污水管网系统建设, 6月底投入使用。抓好灯亮工程,完
善“八街五团” ,新建5条明亮大街。搞好三大名胜风景区的保护和建设。加强城市
管理,继续抓好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完成管道液化石油气二期工程。本地电话网交换
机突破100万门。(五)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
电产品、成套设备以及农产品的出口。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市场。今年组建起以新
加坡和柬埔寨为中心的南亚两个贸易公司,进一步开拓独联体、东欧、南非、南美市
场。 加大对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30户重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用好国家在设备
进口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引进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采取多种形式搞活外贸
企业。鼓励三资企业扩大产品出口。组织好以北京、香港、厦门为重点的招商引资工
作。着力推进沃尔沃、己内酰胺等重大利用外资项目,搞好聚大纤维等一批利用外资
大项目的投产达产和增资扩股。(六)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
策扶持,营造与国有经济平等竞争的机制和环境。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3000家,个体
工商户3万户, 个体私营经济营业额达到200亿元,对财政贡献能力达到7亿元。鼓励
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资本运营,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方式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力争
今年产值、营业额过千万元的私营企业达到20个以上。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建设,
带动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形
成省会新的科技综合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强济南开发区和高等院校的
合作,以济南开发区为中心,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等高校为主体的一区多园建设
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8大重点科技工程,完成各类科技项目500项,使科技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达48%以上。继续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质量。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扩
大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开工建设艺术大厦和文联大厦等项目,做好市
电视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加强市区人口机械增长管理,抓好农村和流动
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今年是济南解放50周年,要广泛开展纪念活动,进一步弘扬革
命传统。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村镇)
活动,更加扎实地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八)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新一届政府担负着领
导全市人民全面完成“九五”计划,把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光荣历史使命。在
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各级政府要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树立
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邓
小平理论,学习十五大精神,不断加深对实现跨世纪战略任务的认识。既要善于总揽
全局,从整体上把握十五大的战略部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转变思维方式,树立
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强烈的发展观,敢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知难而进;又要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创造精神,有开创意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开拓加
快发展的新路子,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完成各自任务的工作实绩,实现济南五
年大变样的目标。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转变
政府职能,遵循市场机制的规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调控监督和服务,切实把政
府工作的着力点落实到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上,落实到加快经济发展上,保障经济健
康有序发展。要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强化综合管理部门
的职能,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各级政府机关工
作人员要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
的政治责任感,体察群众疾苦,认真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抓好再
就业工程、安居工程、解困工程、脱贫工程、温暖工程。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坚决
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深入持久地搞好反腐败斗争。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率先垂
范。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发扬敬业奉献精神,遵纪守
法,恪尽职守,勤政为民,使政府的廉政勤政建设不断有新的进步。要切实转变工作
作风,以勤奋有效的工作实绩树立政府形象。对事关全局的问题,事关群众重大利益
的问题,各级政府特别是政府领导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定要抓紧抓死,形
成鼓实劲、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浓厚风气。各级政府机关要力戒官僚主义、形
式主义,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集中精力抓大事,抓落实,解决
实际问题。各位代表! 这次人民代表大会赋予了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面向二
十一世纪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展示了光辉美好的前景。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与
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把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让
我们团结起来,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