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rec=43&run=13

【计划工作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济南的计划工作,依据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
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注重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较好
地实现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从1950年到1957年,济南的计划工作依据国家
的有关政策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要求,对国民经济实行直接计划和间
接计划相结合的计划管理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和稳步发展的方针,经济发展速度确定
得比较符合实际,国民经济发展较快。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济南的计划工作
受“左”的错误的影响,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计划和高指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
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61年至1965年,计划工作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边调整,边建设,各年度计划确定得比较切合实际。
到1965年底,国民经济又重新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文革”十年,济南的计划工
作制度被打乱,经济建设再度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济南的计划工作开始突破把计划经济与商品
经济相对立的传统观念,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
基本思想,使济南的计划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下放了计划管理权限。在生产、
建设、流通等领域,逐步缩小了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
围;二是加强了对外汇、利用外资、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计划管理;三是加强了对各种
经济杠杆的综合运用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四是逐步建立起以中期计划为主,中、
长、短期计划相结合,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相结合的计划体系。计划工作的重点开始
由过去的以年度计划为主转向以中长期计划为主,先后制定了十年规划,2000年设想,
“六五”、“七五”计划,并加强了战略研究和国土整治规划工作。同时,围绕党的
十三大提出的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逐步加强
了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调控,注意发挥计划工作在管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中的
宏观调控、平衡、协调、服务职能。

1988年,济南的计划工作按照中央确定的“经济要进一步稳定,改革要进一步深
入”经济工作的总方针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围绕年度计划的编制实施、中长期计划的编制、实施沿海地
区经济发展战略等内容,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宏观调控、协调服务,积极实施计划
工作职能转变,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稳定协调发展。

1.认真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全市计划会议结束后,为了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
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改
革,进一步搞活企业;继续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扩大出口创
汇,确保完成出口收购计划;加强协调服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等四条措施意见。
与此同时,还根据经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名优适销产品增产计划、纱
布计划管理、市场供应、黄淮海平原开发年度计划、外经外贸、物资调剂等问题进行
了协调安排。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治理整顿的要求,认真进行了固定资产
投资在建项目的清理工作。通过清理压缩,投资规模得到控制,重点工程得到加强,
需求过旺、通货膨胀的势头得到控制。年初确定的各项主要计划指标大都完成和超额
完成。

2.狠抓协调服务。 首先,针对原材料短缺、资金供应紧张等矛盾,多次召开经
济协调会,较好地为企业解决了缺煤少电、原材料不足等困难,并为涤纶、纸浆、北
郊热电厂等重点工程发行债券1900万元。其次,积极进行建设项目的立项和资金、材
料的筹集工作。在年初计划的基础上,新增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项目13个,争取上级
拨款500多万元及部分物资。 再次,信息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继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以来,又先后在上海、广州、青岛等城市设立办事机构,加强了与上述城市的横向联
合和信息交流。1988年还编印《济南经济信息》29期,《计划信息》16期,《信息资
料》18期,提供信息480余条。

3.加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中长期规划的编制。 一年来,先后编制《2000年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纲要》 、 《1988—199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七五”后三年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2000年全市农村能源建设和节能规划》
和《全市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规划》。为做好“八五”计划的编制准备工作,还会同
有关部门对“八五”期间的建设项目做了酝酿,有些项目已咨询论证,有些正在申请
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立项。与此同时,加强了国土总体规划及专题规划的编制和论证。

4.进行计划体制改革。 一是改革统配钢材分配体制,制定了《济南市钢材市场
管理办法》;二是加强对出口货源的管理,成立了出口货源管理办公室,对28种出口
商品作出明确规定;三是对外汇外债情况、投资结构、出口商品结构、换汇结构、人
口结构和主要物资消费结构等5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并写出专题报告,为今后调整
经济结构,制定中长期规划奠定了基础。

(阎怀冰)

【全市计划会议出台四项改革方案】

1988年全市计划会议于2月6日在济南宾馆召开。会议安排落实了济南市1988年各
项计划,讨论并出台了四项改革方案。

1.建立市基本建设基金。 把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超收分成部分、电力基金返
还部分、预算内(包括中央、省拨款)用于还本付息项目的投资以及用于基本建设的其
他资金,作为市基本建设基金,并拟成立投资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基本建设资金实行
有偿使用、收回再贷、滚雪球式发展,以保证重点建设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2.建立地方电力建设基金。对使用地方小火电、小热电(不包括企业自备自发自
用的发电及居民用电),在现有收费标准的基础上,按实际用电量每度电加收2分钱,
作为市电力建设基金。加收的电价与电费一并收交,企业可列入成本,行政事业单位
要通过厉行节约自行消化。

3.改革现有的外汇管理办法, 取消外汇使用指标。今后,按照从紧安排,从严
掌握,创汇企业优先用汇的原则,加强对外汇调剂市场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平衡,防止
无计划外流。

4.实行计划内外物资“同一销价, 价差返还,逐步放开,扩大市场”的办法。
1988年首先从统配钢材做起,国家和省的统配钢材全部进入生产资料市场,由过去的
分配钢材指标改为返还价差。

(阎怀冰)

【“扶优限劣”发展名优适销产品】

1988年4月, 市计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方案,重点扶持90
种质量好、品种对路、竞争力强、出口创汇多和经济效益好的产品,限制40种技术落
后、消耗高、效益差、市场滞销和国家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对重点扶持的产品,市
计委多次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原材料、资金、燃料、外汇和供水供电等
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据年终统计,这90种产品共实现产值32.8亿元,比上年增长29
.6%, 占全市乡镇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左右,实现利税5.3亿元,比上年增长27
.4%, 均超过增产计划的目标要求。其中,轻骑摩托车、石英钟、罐头、啤酒、滚
筒洗衣机、电站锅炉、试验机、汽车配件、改装汽车、通信整机、彩电、硫酸、氟产
品、扑热息痛粉、庆大霉素等24种产品比上年增长20%以上。同时,对限制的产品从
各个方面限制其生产要素的供应。 据统计,有16种机电产品、9种化工建材产品和18
种电子产品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一些滞销的轻纺产品也通过增加花色品种,改变式样,
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叶厚培 阎怀冰)

【经济协调会议】

1986年4月, 市政府建立了全市经济协调会议制度。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协调各经
济部门的联系,研究处理部门之间的经济矛盾,发挥媒介、协调、仲裁作用,使各方
面工作紧密配合,共同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协调会议由分
管市长主持,计委、经委、建委、体改委、财办、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物资、劳
动、物价、审计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会议成员,日常工作由市计委负责。1988年,
经济协调会议紧紧围绕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及时分析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形势,认真研
究对策措施,积极发挥协调作用,解决了许多生产建设和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全年先
后协调解决了建立济南市生产资料市场,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
资料专营,重点建设债券发放,征收地方电力建设基金,火柴、皮革制品等人民生活
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等问题,并对济南无线电十三厂关闭后的遗留问题及其他事项进
行了协调。

(王延厚 孟繁银)

【国土规划工作】

济南市国土规划工作始于1985年8月。到1987年9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
出《济南市国土总体规划纲要》。《纲要》对济南地区开发建设的方向、重点、规模
和布局作了初步规划,勾画了合理利用和开发济南地区国土资源,搞好全市产业布局
和产业规划,治理、保护和改善济南生态环境的轮廓。在这个基础上,开始着手编制
《济南市国土总体规划》 。全市45个单位225名专业人员参加了编制工作。到1988年
底,已完成有关工业、农业、林业、财贸金融、商业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人口、
环保、旅游等方面的专题国土规划32个,完成有关县区综合国土规划和山区发展规划
7个。其中20个专题国土规划、6个县区综合规划和山区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评审,并
得到较高的评价。1988年11月,《济南市国土总体规划》的框架结构初步完成,开发
的战略构想,各类产业的布局、发展规划和比例关系,城镇规模和各类基础设施的建
设,人口构成和流向、流量的预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
设想,均已形成较成熟的思路。这些思路基本与济南的优势和实际相吻合。

(杨德福 王 健)

【经济信息计算中心】

1985年5月, 市政府批准成立济南市经济信息计算中心,归属市计委管理。该中
心自成立以来,先后完成“济南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库”、“建国以来固定资产
投资数据库”等十多个项目数据库的基础工作。1988年,该中心与市计委共同研究拟
定了“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移植了“全国国民经济宏观指标数据库”,
为市政府办公厅完成“文书管理系统”,并参与了市委组织部关于“区县党政领导干
部任选方法及制度”的研究。在数据处理方面,先后完成全市工业普查和省公安厅百
万人口信息的数据录入和处理任务,差错率仅为万分之零点四,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
差错率不得超过万分之一的标准。与此同时,该中心还加入全国省会及部分中心城市
经济信息网,创办了《济南经济信息》和《信息参考》两个刊物。1987年至1988年,
根据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利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编制完成了《济南市
经济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孙媛玲 阎怀冰)

【经济技术协作概况】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82年以来,济南市经济技术协作工作不断向全
方位、 高层次、 大跨度推进。至1988年,全市有关部门已与28个省、市、自治区的
2000多个单位和企业建立了长期、 稳定的协作关系;与全国18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
单位和近百个大型军工企业进行经济技术协作往来; 与300多个市、地、县开展了协
作信息交流。全市80%以上的企业参加了横向经济联合。

1988年, 落实经济技术协作项目600项,其中经济联合396项、技术协作204项,
全部项目可新增产值10.01亿元、利税1.93亿元,为济南市新增产值4.59亿元、利
税9095万元; 引进资金2304万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新组建企业集团6个,总
计已达16个;新成立经济联合体15个,总计已达91个;物资协作总额逐年增加,协进
协出钢材、棉花、煤炭、化工原料等多种物资和原材料,建立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
品基地25个; 与外地市达成技术协作项目126项,本市的78项,引进技术80项;对口
支援协作项目45项;全年收到各种信息3000余条,可向有关企业和单位提供协作项目
信息10000多条。 全市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对济南市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谢永振 张 彦)

【济南市1988年横向经济联合洽谈会】

济南市1988年横向经济联合洽谈会于8月2日至4日在济南举行。 会议由市经委、
市经协办、市农委筹办。市委书记贺国强、市长翟永浡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出席
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济南地区城乡企业代表1000多人及9个省市2l所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和军工部门的代表40多人参加了大会。会上,共签订各种协议351项。其中,
技术转让和引进65项, 产品扩散122项,联营办厂78项,设备调剂68项,物资调剂14
项,人才交流4项。累计产值48584万元,利润4900万元。市经协办与北京、上海、辽
宁等省市有关部门和单位达成协作项目105项,可新增产值8500万元,利润1000万元。
这次洽谈会的特点是:①巩固了原有协作关系,扩大了联合范围。济南市与核工业部
科技咨询公司、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协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同时与天
津商学院、中国纺织大学等单位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②引进了先进技术,促进了济
南市企业的技术进步。如航空航天部七○一所与济南塑料八厂联合开发的真空镀膜产
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参加大会的外省市专家、 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展出和交流了
8000多项先进的科技成果,并举办了协作信息发布会,介绍各自的科技优势和协作意
向,当场达成一批技术协作协议。③促进了城乡经济的联合发展。乡镇企业在新产品
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科研单位签订了一批技术协作协议,为乡镇经济
再上一个新台阶打下了基础。

(谢永振 张 彦)

【六大企业对口支援蒙阴、费县】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对口支援沂蒙山区的部署,1984年底济南市与蒙
阴、费县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1985年双方正式签署建立对口支援关系的协议书。四
年来,济南市为振兴沂蒙山区经济,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做了大量工作。1988年济
南为两县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3人, 招收合同工148人;支援各类设备46台、物资
457吨,提供贷款143万元;签订协作项目17项,实施后可新增产值670万元,利税110
万元。济南钢铁厂、济南机车工厂、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济南柴油机厂、济南石化公
司、山东化工厂等六大企业对口支援蒙阴、费县的六个乡镇,充分发挥人、财、物综
合优势, 千方百计为受援地区排忧解难, 增强其自身发展能力,使对口支援工作由
“输血型”转向“造血型”。具体做法:一是提供贷款,帮助开发建设。如济南钢铁
厂在本厂资金紧张情况下, 向蒙阴县垛庄镇提供无息贷款130万元,使该镇造纸厂形
成2000吨有光纸的生产能力, 新增产值500万元,利税75万元。二是增加技术投入,
提高产品质量。济南柴油机厂帮助蒙阴镇金属回收加工厂开发耐磨球产品,实现产值
40多万元, 利税6万元;同时帮助该镇农机修配厂改进转向犁工艺,使产品通过省级
鉴定,被省农机公司定为全省唯一转向犁生产定点厂。三是支援紧缺物资,保证生产
发展。1988年六大企业共支援两县机床、锅炉等机电设备46台,提供各种钢材、化肥、
汽油、柴油等物资457吨,为受援地区解决了实际困难。

(谢永振 张 彦)

【经济协作信息网络】

至1988年,济南市经济协作信息网络已初步形成。市经协办与全国2000多个单位
建立了横向经济联系,与省内外300多个市、地、县的经协部门进行了协作信息交流。
1988年市经协办共编发《济南经协》 8期、 《经协简报》 20期;收到外地各种信息
3000余条; 向有关企业和单位提供协作项目信息l0000多条。随着信息工作的发展,
信息员队伍逐渐壮大,全市各级经协部门均有专人负责信息工作,各单位还聘请了兼
职信息员。信息渠道进一步拓宽,信息传输量日益增加。在收集信息时,既注重大中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生产和市场信息,又注意不发达地区资源、财力、技术
状况。从济南实际出发,围绕全市经济发展计划的需要,对物资、技术、资金、人才
等方面的信息,认真分析、筛选,综合加工整理,有选择、有重点、及时、迅速地反
馈到有关企业和部门,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谢永振 张 彦)

【济南市经济技术协作公司成立】

随着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深入发展,济南市于1985年9月、1988年2月先后成立
了物资协作服务公司和经济技术联合发展公司。两公司隶属于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
领导。其宗旨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积极开展
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物资协作和技术协作。1988年,物资协作服务公司协进
协出生铁4000吨,各类钢材1360吨,化工原料1200吨,汽车8部,纺织机械6台,原煤
20000吨, 弥补了济南市部分能源、原材料缺口,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促进了生产
的发展。经济技术联合发展公司注重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配套服务,帮助乡镇
企业开发短、 平、 快项目,联系各类协作项目300多项,其中已签订合同的有8项。
1988年12月,根据国务院和山东省有关政策规定,济南市物资协作服务公司和经济技
术联合发展公司合并成立济南市经济技术协作公司,下设物资协作部、技术协作部、
边境贸易部和财务科。增加了公司的职能范围,扩大了经营领域,为济南市横向经济
联合与协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谢永振 张 彦)

【企业兼并】

到1988年,全市有38户优势企业兼并了57户企业,其中市属企业34户兼并47户。
按所有制划分: 国营3户兼并国营7户;国营8户兼并集体18户;集体30户兼并集体30
户;集体1户兼并国营l户;国营1户兼并个体1户。按行业、部门和地区划分:属于行
业内部兼并49户;跨行业、部门兼并7户;跨地区兼并1户。企业兼并的类型、方式和
做法呈多样性。从企业兼并的行为动机看,主要分三种类型:①以占有被兼并企业的
土地、厂房、设备为手段,扩大生产规模为目的扩张型的兼并企业有28户,在兼并企
业中占73.68%。②以对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结构的兼容并蓄、优势互补,实现一业
为主多种经营复合发展型的兼并企业有7户, 占兼并企业的18.42%。③以促进企业
主导产品系列化, 成龙配套型的兼并企业有3户,占兼并企业的7.9%。产权转让方
式有四种:①出资购买式。主要是在不同所有制性质或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业间,按照
双方需要、 工艺相近或生产要素互补的原则进行。采用这种方式的有7户,占兼并企
业的18.42%。②以承担被兼并一方全部债权债务为条件,实现资产转移、经营权集
中。 全市57户被兼并企业属于此种类型的有37户,占被兼并企业总数的64.9%。③
无偿渐进结合式兼并的有9户,占兼并企业的23.7%。这种兼并开始多由政府主管部
门牵线搭桥,并加有行政干预成份,随着企业间技术、管理、资金、产品、人才等的
交流和输出,从而获取对被兼并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逐步实现产权一体化。④包租过
渡式兼并的有7家, 占兼并企业的18.42%。这种方式主要发生在企业承包、租赁企
业之间。

济南的企业兼并基本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转移和集中,使社会生产要素开始
从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流动,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收到了显
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①吸收消化了一批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的企
业,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据对被兼并企业调查,46户亏损企业被兼并后,已全部
消灭了经营性亏损,产值、利润和上交利税比兼并前分别增长43%、73.87%和29.
06%。②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化,迅速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收到了投入
少见效快的效果。③盘活了存量资产和呆滞资金,提高了设备、资金的利用率。被兼
并的57户企业中, 有近1.35亿元的固定资产长期不能给社会提供积累,亏损企业的
债务和银行贷款长年不能偿还。兼并实现后,债务有人偿还,资产得以利用,把长期
呆滞的资金变成了现实可用的要素。④兼并企业接收和合理安置被兼并企业的干部和
职工,消除了企业因亏损倒闭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据对48户被兼并企业统计,
16962名在职职工和3372名退休职工全部接受和合理安置, 使其享受兼并企业的同等
待遇,职工人心安定。

(曹启松 杜贻河 赵洪轩)

【股份制试点企业】

济南市企业试行股份制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在开放、 搞活经济中,从
1985年开始进行的。 至1988年, 全市股份制试点企业已发展到4l家,共计发行股票
1950万元。济南的股份制企业大体上有三种情况。①自发地通过发行股票、招股集资
建立的股份企业。这样的企业,一般为商业企业,为了筹集资金,通过发行股票建立
起来的。全市共12家,先后发行股票1210万元。②经主管部门确定,把原企业改为股
份制试点企业。 它们一般都是在本企业内部向职工发行股票。这样的企业有3家,向
职工个人发行股票85万元。③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股权式企业。这类企业主要
是由企业集团形成。如华氟集团、制锁集团等都分别有入股企业,相互参股,实现生
产要素优化组合,发展规模经济。

试行股份制的企业全部采取了保息分红的做法,股息总和一般控制在股金总额的
15%。

自试行股份制至1988年,全市股份制试点企业,已经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第
一,筹集了部份闲散资金。据对试行股份制的15家工商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共发行股
票1295万元,不同程度地弥补了各自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第二,有利于企业建立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华厦五金交电公司和渤海
公司, 自1985年开始组建以来,完全依靠发行股票做流动资金,不仅解决了200名职
工的就业问题,而且向国家交纳税金500多万元,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折合近200万元,
向股东分红付息近100万元。 第三,调动了职工关心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1987年
试行股份制管理的济南印刷三厂,全厂600名职工中有561人购买了企业股票,职工关
心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形势越来越好,当年实现产值、利润分别比
上年增长34%和42.9%,职工的劳动报酬也相应增加。第四,加强了横向经济联合。
股份经营的试行,打破了地区封锁、部门分割以及行业、所有制的界限,扩大了企业
集团的群体优势,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使横向经济联合按照社会化大
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

(杨金泉)

【特试企业】

按照《企业法》 精神,1988年8月,经市政府决定,通过招标竞争,全市选择了
51家企业作为“特试企业” 。51家企业中,大中型企业42户,小型企业9户;按所有
制形式划分, 全民所有制企业44户,集体所有制企业7户;按行业划分,工业企业38
户, 城建企业2户,商品流通企业11户。市政府赋予了“特试企业”更加充分的经营
自主权和更加放宽的政策。经4个月的试验,“特试企业”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 1988年,试点企业根据生产资料价格
上涨幅度大,资金、能源、原材料紧缺,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运用“特试企业”的
优势,及时采取了应变措施。强化企业管理,增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企业经济效益
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据统计,5l家特试企业1988年与1987年相比,实现利润增长38.
3%,上缴利润增长10.3%,两项指标大大高于非特试企业。

2.企业内部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 试点企业普遍从企业内部改革入手,研究制
定了全面配套改革措施。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对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层层实行招聘;
二是完善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打破“铁饭碗”、“铁交椅”;三是改革劳动用
工制度,实行劳动优化组合,逐步推行合同制和厂内职工待业制;四是加强企业管理,
推行成本控制法、满负荷工作法、厂内银行等有效管理方法;五是部分试点企业研究
制定了试行股份制、资金分帐、兼并企业、发展企业集团等多种形式的改革方案、章
程及措施。

3.挖掘了企业潜力, 提高了经济效益。 据对参加“特试” 的51家企业统计,
1988年实现利润比承包合同指标增长36.8%,比特试企业投标指标增长17.8%;上
缴利润比承包合同增长15.8%, 比特试企业投标指标增长7.8%。两项指标的增长
幅度均高于全市企业的增长幅度。

(滕红梅)

【企业集团】

至1988年底,济南市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导或依托的企业集团已发展到16个,
其中, 1988年新组建的5个。这些企业集团主要分布在机械、轻工、化工、食品等行
业。参加集团的企事业单位近700家,职工26.5万人。企业集团涉及的范围遍及全国
23个省、 市、自治区。据对l 4个工业企业集团统计,1988年共完成产值50亿元,实
现利税9.8亿元;集团主导企业的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市的18%和18.5%。
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些集团经济规模不同,生产经营方式亦不同。按其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产品幅射
型、产供销一条龙型、资金联合开发型和成套制造综合服务型四种类型。

企业集团的兴起,对全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一是使名优拳头
产品的产量迅速扩大,经济实力大大加强。济南洗衣机厂通过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建
立企业集团, 使小鸭牌洗衣机生产能力增加了1倍多,工业产值由1984年的3778万元
提高到1988年的11300万元,增长2倍。二是促进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
构的合理化。 济南第一机床厂通过组建集团,发展专业化协作生产,建立了7个分厂
和40多个协作厂点,基本上做到一件一厂,形成专业化协作网络,扩大专件批量,提
高零件质量,效益大大提高,使优质车床由年产2500台提高到6000台,主导厂的产值
和利润在五年里翻了两番,而且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发展。三是促进了乡镇工业的发
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于大力促进城乡之间的联合,近几年全市乡镇工业产值
连续三年增长40%以上。 据统计,全市有800多家乡镇企业参加了各种经济和企业集
团,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已有9种产品被评为省以上优质产品。
四是扩大了出口, 发展了外向型经济。据统计,l 4个工业集团1988年创汇5200万美
元,约占全市创汇总额的30%。有8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销往50个国家和地区。
五是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综合功能大大增强。企业集团一般都具有生产、科研、开
发、经营服务等多种功能,有更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综合配套能力和网络服务能力,
这都是一般联合体难以做到的。另外,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冲破了条块分割,地
区封锁,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发展生产力。同时有利于促进政府经济管理部门
职能的转变,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加快改革深化。

1988年济南市企业集团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一是通过企业承包(租赁)、
兼并企业、企业间互相参股等方式,企业联合开始突破“三不变” (隶属关系不变、
所有制形式不变、财政上交渠道不变)的格局,促进了企业集团核心层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企业集团功能不断扩展,日益趋向多样化和综合化;三是集团股份化发展的趋势
日趋明显;四是有的集团开始向外向型发展,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李美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