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rec=182&run=13

【概 貌】

章丘县位于济南市东部, 北纬36°25′至37°09′、 东经117°10′至117°35
′之间。西邻历城,东连淄博,南交泰安、莱芜,东北与邹平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济
阳相望,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37公里,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

商代, 东部、 北部为蒲姑国。商末西部为谭国,都城今龙山镇城子崖。公元前
153年(汉景帝四年) 始,名阳丘县。后历经变迁至北齐置高唐县。596年(隋开皇十六
年) 县治由回村移至于章丘山(女郎山)前建城,因县治北有章丘山改高唐为章丘县,
属齐郡。唐代属齐州,宋代以后属济南府(路) 。1945年8月,解放区山东省政府划章
丘、章历两县,属泰安专区。1946年6月,章历县划为渤海行署清河专区。1950年4月,
两县划归淄博专区。1953年3月,章历并入章丘,划归泰安专区。1958年8月,县治由
旧章丘城(今绣惠镇) 迁明水。同年11月,泰安专区撤销,届济南市。1961年5月,泰
安专区恢复,属泰安专区。1978年11月又属济南市至今。

章丘县南部位于鲁西隆起,北部位于济阳坳陷,属旋扭性构造鲁西系的外旋层部
位,南北向与北西向压扭性断层发育。山区自南而北分布着变质岩、石灰岩、页岩、
煤层、火山喷出岩等。丘陵河谷与冲积平原下部为灰岩,上部为砂砾岩层及第四纪沉
积物。地处泰沂山区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长城岭绵延于南,长白山矗立于东,地
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最高为南部的鸡爪顶,海拔924米;最低为北部辛寨乡朱家洼
一带,海拔15米。山脉分布于南部、中部。东部丘陵起伏,分布着大小岗丘。全境山
地569.5平方公里, 占30.7%;丘陵480.4平方公里,占25.9%;平原569.5平方
公里,占30.7%;洼地235.6平方公里,占12.7%。河流南北流向的有绣江,发源
于明水诸泉,往北流经明水镇,至绣惠镇金盘村汇西巴漏河,再流经绣惠、刁镇,从
水寨淯口村入小清河。西巴漏河发源于垛庄镇岳滋村,流经文祖、埠村、枣园、明水
等乡(镇),至绣惠金盘村注入绣江河。绣江河与西巴漏河为一水域,全长87.7公里,
流域面积667.9平方公里。漯河,上游称东巴漏河,发源于阎家峪乡胡山,流经普集、
明水、相公庄、绣惠、刁镇等乡(镇) ,入芽庄湖,全长67公里,流域面积464平方公
里。东西流向的有小清河,从历城县北、柴家村东北入境,至水寨小贾庄入邹平县,
流经境内18.8公里,流域面积为1651.6平方公里。黄河从历城县大沙滩入境,至黄
河乡常家庄入邹平县,流经本县27.08公里,与济阳县交界。主要湖泊有白云湖、芽
庄湖。

章丘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l957~1983年平均气温12.9℃。7月份平均气
温26.8℃;1月份平均气温—3.5℃。历年极端最低温度—24.5℃(1959年12月21日),
极端最高温度41.1℃(1960年6月21日) 。无霜期192天,年平均降雨量627.9毫米。
降雨量最多的1964年为l121.6毫米, 最少的1965年为313.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
2639小时,年平均日照率60%。冬春少雨雪,7、8月雨量集中。1957~1980年平均相
对湿度65%。 全县土壤共分4个土类、11个亚类、20个土属、87个土种。棕壤集中分
布在垛庄官营一带, 共38955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1.4%。褐土分布在中部平原和
山区, 共1446900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2%。水稻土集中在明水泉北,共612l亩,
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2%。 潮土集中在北部沿黄沿清地带, 共567630亩 (含盐碱土
135063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0.4%。

章丘县土地资源总面积为2782500亩。已开发利用1836450亩,占66%;还可开发
利用278250亩,占10%。水资源年平均可利用量为5.25亿立方米。其中地上水1.55
亿立方米,地下水3.7亿立方米。现已利用2.77亿立方米,占可利用量的53%(其中
地上水利用0.9亿立方米,地下水利用1.87亿立方米)。生物资源主要有松、柏、杨、
柳、榆、桐、刺槐、枣树等林木,野兔、山鸡、狐狸、刺猥、黄鼠狼等陆生动物和鱼、
鳖、虾、蟹等水生动物。药材主要有酸枣、丹参、郁李、野菊、远志、茵陈、香附、
百里香等200多种。矿产主要有煤、铁、铝土(粘土) 、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等,煤
埋藏量为17500万吨, 主要分布在埠村、旭升、文祖、官庄、阎家峪、普集、明水、
枣园一带。粘土储量丰富,分布在赭山、桃花山、王白庄、文祖、普集等地,年产30
万吨。明水铝土矿浅井矿区特级铝土占90%。

全县辖22个乡(镇) ,1035个自然村、891个村委会。1988年全县国民经济总值为
174441万元。年末总人口945742人,其中男性为468726人,女性477016人。平均每平
方公里510人。 农业人口为818611人,占总人口的87%;非农业人口为127131人,占
总人口的13%。境内有汉、回、满、蒙、苗等16个民族。其中回族5913人,占总人口
的0.6%;其他少数民族491人,占总人口的0.05%,余为汉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
在埠村、普集、明水、枣园、垛庄镇一带。

中共县委 中共县纪委

书 记 赵正平 书 记 杲传安

副书记 李华理 刘海亭 王传玉 李树山 县人民法院

县人大常委会 院 长 石泽厚

主 任 张锡芝
县人民检察院

副主任 张庆禄 于俊峰 刘子笃 赵 纲
检察长 王祥兴
县人民政府 县人民武装部
县 长 李华理 部 长 刘家和
副县长 苏友先 潘惟风 刘尊芝(女) 王春源 梁积铸 政 委 李在歧
政协县委员会
主 席 赵若昌
副主席 车敬仑 赵延铸 周志杰

【农 业】

农村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战胜严重自然灾害获得丰收,并建立起八大商品基地。
农业总产值完成355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1988年全县实有耕地l15.87万亩,
其中水浇面积59.72万亩。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189.5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156
.43万亩,单产260公斤,总产量为407880吨,比上年增加17854吨,增长4.6%,创
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播种15.8l万亩,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单产42公斤,
总产量6620吨,比上年减产29.1%;花生产量6887吨,比上年减产10.1%;蔬菜总
产量184203吨, 比上年增产0.7%;水果总产量8165吨,比上年减产20.2%;猪肉
总产量1271吨,比上年减产0.9%;水产品总产量600吨,比上年增加46.3%;畜蛋
总产量27946吨,比上年增加66.1%。同时建起了肉、蛋、奶、鱼、菜、果、粮、芦
笋等八大商品基地,为发展商品经济奠定了基础。农田灌溉条件得以恢复和发展。全
县拥有中、小型水库66座,塘坝405座,总库容9463立方米。机井13611眼。配套农田
排灌机械19266台,136168千瓦。农用水泵16882台。农田机械化有较快的发展,全县
农业总动力达467483千瓦。 拥有农用拖拉机8826台,农用载重汽车679辆。在耕地、
播种、运输、脱粒、粉碎等方面基本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林业正在按照规划逐步实
现绿化。 全县共有宜林面积72112亩,已造林509037亩,四旁植树1426万株,林网化
面积52.8万亩。共有经济林109917亩,林木蓄积量399490立方米。1988年共育苗2093
亩,造林46354亩,森林覆盖率为20%。全县林业总产值1366万元。畜牧业发展较快,
境内有牛、马、骡、驴、猪、羊、鸡、鸭、鹅、兔、鹿、豹、蜂13个主要品种。年末
共有大家畜7.89万头,比上年增加28.5%。生猪存养量23.35万头,比上年增加44
.1%。 家禽存养量为336.42万只,比上年增长47.9%。新开发水产基地,在白云
湖建万亩养鱼池,年底已建成8100亩。全县养鱼水面累计达9000多亩。在农产品中,
“章丘大葱”、“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绣水苹果”为远近闻名的土特产品。

【工 业】

境内地下资源丰富,是闻名遐迩的“铁匠之乡”,能工巧匠较多,工业发展较快。
共有工业企业10686个,其中县属50个,乡(镇)属243个,村办1818个,户办8575个。
县属工业企业职工16154人,其中全民所有制10386人,集体所有制5768人。全年共完
成工业总产值136355万元,比上年增长29%。县乡工业利润总额4035万元,比上年度
增长78%。 全年完成技术改革68项,投资11475万元。开发新产品33种,有10种达到
80年代国际水平, 4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1种分别填补国内和省内空白。新上济南
市第十一棉纺厂、济南市食品罐头厂章丘分厂和章丘县明水热电厂二期工程,都按时
竣工投产发挥效益。全县工业产品有机械加工、纺织、建材、煤炭、化工、造纸、冶
金14个门类。 1988年产原煤102.9万吨,钢0.57万吨,耐火熟料29.66万吨,合成
氨3.31万吨,化肥4.93万吨(其中磷肥2.52万吨),水泥21.49万吨,砖1022亿块,
瓦0.48亿块,麻袋196万条,机制纸1.14万吨,棉布139万米,饮料酒0.6万吨,服
装325万件, 玻璃制品2.25万吨,交流电动机1.31万千瓦,皮鞋12万双,中小农具
60.7万件, 食用植物油0.33万吨,发电量7400千瓦小时。名牌产品L系列罗次鼓风
机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炊具已形成系列生产线,C型卷烟包装镶铝原纸填补丁国内
空白, 195汽缸套、风板机、汽车前桥、气体输送装置、抱钳、双葫芦菜刀、徘徊镰
刀、玛钢扣件均为部优产品。省优产品由6种增加到9种,市优产品由6种增加到15种。
县缸套厂、 邮电局、运输公司、造纸厂和刁镇炊具厂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有7个企
业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事业在改革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年末全县通车里程已达563.7公里。沥
青路面320.1公里,其中1988年新修公路19条,达到了村村有公路,乡镇通班车。全
县拥有大小客车123部,每日发出班车74个班次,客运量2200人次。载货汽车1638部、
船9只, 年运货量375万吨,年货物周转量7247.6万吨公里。公路养护、车辆管理都
取得了好成绩。邮政、电信事业稳步发展。1988年,新开长途直拨电话。枣园支局开
通自动电话1000门, 旭升支局自动电话增容200门。新安装12路、3路载波电话6套,
新架明水至枣园、 旭升、 普集电缆27皮长公里。使全县电话线路达48条、杆公里长
1374公里。 拥有电话机6036部,其中自动电话1958部。426个自然村通了电话,占总
村数的41.16%。邮政投递线路达2487公里,实现了村村通邮。

【商业·财税·金融】

198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5996.5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略有节余。全县商品零售总额达50694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全县各类商业网点
共907个(国营36个,集体318个,个体553个) ,共完成利税4682万元。全县共有饮食
网点52个, 城乡集市121个。集市贸易成交额14710万元,比上年增加22.1%。全县
扩大市场面积48万平方米,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659户。粮油收购全年共完成26750吨,
占任务的136.5%。 粮油加工共完成2 2952吨,全年供应粮油24510吨。议价收购粮
油19146吨,议价销售粮油13510吨,加工食品4045吨,均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发展
外向型经济,拓宽外贸出口渠道取得可喜的成果。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思想指导下,
规划和建设了五大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和七大工业出口产业。全县外贸出口收购值完成
4656万元, 比上年度增长53.5%。其中工业品出口收购值完成3384万元,占出口总
值的72.7%, 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引进外资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出现了良好的势
头。 通过与外商洽谈,签订意向书和协议书17个项目。有5项中外合资、合作和“三
来一补” 的项目签订协议, 签约后可引进外资492万美元。 全县城乡储蓄余额达到
30297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农村储蓄16389万元,占总储蓄余额的54.1%,
比上年增长10.8%。全年发放各项贷款42093万元,比上年增长23.4%,促进了经济
发展。

【村镇建设】

自实施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以来,已开始走向有序建设的轨道。1988年,城镇建设
加快步伐,古镇明水已初具经济繁荣、市容整洁的文明县城的新貌。县城新开拓街道
l 9条, 铺筑沥青路面33.5公里,修筑防污排水沟管23.8公里。形成南北为街,东
西为路,街道宽阔,绿树成荫,楼房林立的现代化城镇。扩建明水火车站候车室1620
平方米, 投资50万元。扩建火车站广场面积13300平方米,投资70万元。新建章丘第
二水厂,投资42万元,日供水能力8000吨。桃花山住宅小区初见规模,共占地10公顷,
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 总投资1439万元,改善了职工居住条件。新建生产资料、
蔬菜、小百货三个市场,大大方便了群众,促进了经济繁荣。完成了百脉泉公园的建
设, 园内设有游乐场、游艇、假山、荷花亭等。共投资200多万元。底已开始接待游
客,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乡镇建设以绣惠、普集、刁镇、埠村为试点,进行住宅
开发初见成效。通向农村的交通、通信、电力等建设事业也迈出了新步伐。完成了明
刁公路改线,枣徐公路干线翻修,水胡公路铺油和小清河大桥、梨珩大桥、普集立交
桥的续建工程,为形成全县公路网络奠定丁基础。并加强了农电建设,投资30万元帮
助20个山区贫困村通了电。

【教育·科技】

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全县共有全日制中小学886处,教职员工9191人,在
校学生141355人。 其中,普通中学100处,在校学生50580人;各类职业中学4处,在
校学生966人。共有幼儿园598所,在园幼儿18982名,教职工1001名。聋哑学校1处。
1988年普通中小学和职业中学招收新生33912名。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为98.4%,中
学升学率初中为83%, 高中为14.1%。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考入大、中专院校的
共1210名,比上年增加51%,是1978年的4倍多。全县中、小学校舍改造又上新台阶,
“六配套”达标率超过95%,被省政府授予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先进单位称号。为发
展成人教育,8月建立县成人教育中心,已招生两个班。全县22个乡(镇) 也全部建立
了成人教育中心。

全县共有县属科技人员9000人,其中乡(镇)企业科技人员2100人。全年评聘15个
系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253人, 其中副高级130人,中级1274人,初级3851人。已与
86个大中专学校、 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引进聘用外地技术人才600人,下乡承包乡
(镇) 企业的40人,承包农业的60人,下乡下厂服务和咨询的380人。全县共实施科技
星火项目31项, 其中取得科技成果的共22项。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水平的5项;
填补省内空白,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11项;省内先进水平的6项。参加全国星火计划
展交会的5个项目全部获奖,其中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1个。县科委获1988年省科
技先进流动奖杯。

【文化·卫生·体育】

城乡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全县有文化馆、博物馆、美术
馆各l处。22个乡(镇)普遍建有文化站。有596个村建立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占全县行
政村总数的67%。 促进了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全县有新华书店5处,电
影公司1处,电影院8处。电视差转台2处,广播站1处,放大站22处。还建有书法、美
术协会。全年共举办各类展览4次,全县文明村庄、文明单位已发展到544个,“五好
家庭”78375户,占全县总户数的35%。有771个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一代社会主义
新风正在形成。

全县共有医疗机构30个, 病床650张,各级医护人员3701名。基层行政村卫生室
覆盖率达到100%, 创造甲级卫生室达72%。全年改良水井2000眼,饮用安全水普及
率达74%,饮用自来水达43.6%。全年完成计划免疫接种59.6万人次,四苗接种率
达到99.05%,获省颁发“提前实现国家普及儿童免疫第一个目标”先进县称号。疟
疾防治居全市第一。 结核病人初、复治规则服药率均为100%。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
万分之一以下。经中央爱卫会考察鉴定,已达到“无鼠害县”的标准。疾病防治全年
完成门诊130万人次,收住病人3万人次。门诊病人诊断符合率达98%,危重病人抢救
成功率达98. 8%。县医院被卫生部命名为“先进集体”单位。计划生育成绩显著。
1988年全县出生人口13427人,人口出生率为14.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7‰,
计划生育率为99.6%, 女性晚婚率为93%,被省授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88年参
加亚洲计划生育、寄生虫防治年会的共19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来县考察,对中日计划
生育“三结合项目”给予高度评价。在卫生科研中,“立体观片灯”已获得国家专利。

体育方面,全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30多万人。学校体育达标率83%。全年共有
17名运动员代表市参加了全国和省级比赛,共获国家级银牌2枚,铜牌l枚;省级比赛
金牌6枚,银牌12枚,铜牌3枚。在市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金牌7枚,银牌11枚,
铜牌16枚。推广青少年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并建立了县气功协会、明水镇武术协
会等。

【人民生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1988年全县农村年人均纯收
入695元,比上年增长8.3%;城市职工人均年工资1514.4元,比上年增长23.73%。
人均占有粮食432公斤,比上年增长3.9%。城乡储蓄余额人均321元,比上年增长23
.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537.1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县有787个村通了电,
有43%的人口用上自来水。 全县有自行车22万辆,平均每户1辆。有半数居民住上了
新房。

(宋继彦 王世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