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rec=180&run=13

【概 貌】

槐荫区位于济南市区西南部。东临市中区,北、西、南分别与天桥区、齐河县、
长清县、 历城区相连,总面积148.8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2.91平方公里。地势南
高北低。南部多丘陵,西、北部平坦低洼。有黄河、小清河两条水系。槐荫区早年为
历城县乡区,1904年辟为商埠,1930年至1941年为第七区,1941年至1948年为商西区,
1948年至1951年为第七区, 1951年至1955年为第六区,1955年9月改称槐荫区,1960
年6月成立槐荫人民公社, 1966年更名东风区,1973年复称槐荫区至今。1988年区辖
l0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共108个居委会。总人口334649人 (男170568人,女164081
人),其中城区210379人,占总人口的63.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2248人。有汉、
回、满、蒙、布依、壮、苗、维吾尔、朝鲜、土家、白、仫佬、锡伯、彝、侗、京16
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96%,回族约占3%,其他民族约占1%。1988年出生4384人,
死亡19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

槐荫区南部丘陵盛产石灰石,是发展建材工业的重要原料。西北部地势平坦,面
积辽阔,水利资源丰富,适于发展粮食、蔬菜、林果和养殖业。辖区驻有中央、省、
市属企业87个,享有西南工业区之称;交通占有公路、铁路、航空优势,为经济发展
提供了条件。区街工业已初具规模,低压锅炉、机械、化工等产品在全市区街工业中
占有一定优势,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乡区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业发达,是济南市重要
的副食品基地。

1988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35681万元, 比上年增长28.98%。其中,工业总产
值3179l万元,比上年增长6.2%。两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7855万元,占全区工农业总
产值的50%。

中共区委
副主席 刘茂儒 李广杰 赵熙修 潘慎松 黄成烈

书 记 亓凤海* 张印峰
中共区纪委
副书记 董林洲 马洪泉 马广庆
书记 刘传印
区人大常委会
区人民法院
主 任 刘连成
院 长 张礼堂

副主任 于世德 牛琪玉 魏法文 冯 宏
区人民检察院
区人民政府
检察长 陈耀汉
区 长 张印峰* 马洪泉 区人民武装部
副区长 郉家应 韩芳云(女) 孙启胜 韩世香 曾天树
部 长 刘英亮

政协区委员会
政 委 孙金奎
主 席 董林洲

【工业·交通】

1988年全区有县以上独立核算的集体工业企业97个 (街办企业72个,乡镇直属企
业25个。其中重点企业20个),职工8761人。固定资产35298万元。拥有五金、机械、
化工、印刷、塑料、电子、纺织、玩具、食品、服装等重点行业12个。全年投资4606
万元,安排技术改造43项,已投产17项;计划开发新产品29种,已投产19种;实行租
赁风险抵押承包制的企业达92%。全年生产低压锅炉、高锰酸钾、剪切机、滑动水口
阀、起重设备等产品100余种,其中主要产品30种;完成工业总产值31791万元,比上
年增长32.5%; 实现利润218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5305
万元,比上年增长43%,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8.14%;实现利润39l4万元,比上年
增长41.6%。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0%,有3种产品创省、市优质(秀)产品,在全
市开展的“五比五赛”活动中,连续四个季度捧回质量杯。在重点企业中槐荫低压锅
炉厂、槐荫化工总厂被评为1988年省级先进企业,并被列为市首批特试企业;槐荫低
压锅炉厂、槐荫消烟锅炉厂、东风起重设备厂、济南市汽车低温起动装置厂、槐荫环
境保护设备厂被评为市先进企业;峨嵋滑动水口厂被评为市星火示范企业;济南市汽
车低温起动装置厂成为省内首家为上海大众汽车生产配套产品的厂家。1988年出口产
品10种,交货值537万元,比上年增长166%,主要产品有高锰酸钾、樱桃吊、工装架、
编织袋、剪切机、玻璃家具等。全年签订合资项目3项,立项出口产品7项,吸收外资
70万美元。

槐荫区交通便利, 城区有通车路线90条,长92.79公里;公共汽车线路8条,电
车线2条,行车总里程31.7公里。济齐、济兖、济微公路连接毗邻县区。西郊位里铁
路编组站担当京沪干线中转作业任务, 日编解能力达9000辆以上。西郊机场每周有
l5个航班飞往全国7个省、 12个市。区属运输公司辖11个经济实体,其中汽车队6个,
有干部、职工1508人,营运汽车212辆。全年完成货运量74.2万吨,货物周转量4354
.1万吨公里, 创利润82.3万元。其中货物周转量比上年提高2%,利润比上年增长
22.6%。质量、效率、消耗、利税创全省先进水平。

【农 业】

1988年全区有耕地69107亩。 其中,灌溉面积64600亩;粮食种植面积52000亩,
比上年减少1039亩。全年粮食产量达320.5万公斤,比上年增产34万公斤。

副食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1988年新扩建菜田1000亩,大棚面积发展到2020亩,
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5200亩, 初步形成近郊以保护栽培为主,中、远郊以果菜为主,
沿黄以水生菜、莲藕为主的新格局。全年总产量达825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1%,
占全市蔬菜上市量的25%。淡水养鱼有新突破,当年完成了干亩鱼池的开挖任务。全
区淡水养鱼水面达4200亩, 总产量7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倍。家禽、生猪饲养量分
别达65万只和2.3万头,比上年分别增长125%和21.2%。

农村生产专业组织进一步发展。共有各种专业户7009户,占农村总户数的31%。
其中,运输业932户,服务业700户,养鱼业195户,粮食、蔬菜业2860户,加工业923
户,畜禽业1014户。拥有镇村服务组织45个,每年经营120万元以上。

【商业·财税】

1988年槐萌区共有商业网点2400个 (国营154个,集体739个,个体户1492个,联
营15个) ,经营面积8.5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44万名。城区平均千名常住人口有
服务网点11.43个,服务人员68.5名。形成了以西市场商场为中心,商业街为骨干,
大、中、小网点组成的服务网络。其中区属网点420个(国营35个,集体385个),从业
人员6008人,全年营业额达48376万元,是年计划的130.6%;实现利润2074.6万元,
是年计划的135.5%。在区直商业中,有88个店(厂)实行了招标租赁,10个店实行了
风险承包,其中经营活跃、效益突出的企业20余个。

1988年全区有农贸市场23处, 总面积60750平方米,固定营业房6950平方米。其
中年内新建市场3处, 扩建2处,总投资505万元。全年农副产品上市量8600万公斤,
商品成交额1.18亿元。 其中农副产品上市量比上年增长23%。纬十一路市场是全市
最大的综合性贸易市场, 自1983年以来连续6年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88年在省内
首家采用闭路电视系统管理市场。全年农副产品上市量6176万公斤,成交额7108万元,
两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位。国家工商局授予“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称号。财政收支平
衡, 略有结余。 1988年正式确定一级财政。全区财政收入完成3784万元,区得财利
1669万元。

【城乡建设】

1978年至1988年, 全区建成住宅区7个, 新建、扩建公园2个,改造、拓宽道路
3ll条, 铺设沥青路面54.59万平方米、人行道14.39万平方米。其中1988年实施城
建、 市政重点工程8项;开发工作量5353.7万元,施工面积13.6万平方米,竣工面
积37780平方米;完成市政投资988.56万元。经二路西段商业街、张庄路拓宽等重点
工程进展快;区医院门诊楼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兴建中的槐荫公园,设计新颖,风
格独特,堪称一景;青年公园地下商场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筑面积3808平方米,
投资250万元, 是省内首家利用掘开方法建设的蛛网、支柱、钢筋混凝土式结构的地
下商场。1988年植树5904株,开辟绿地78处。全区绿化覆盖率达25%,人均占有绿地
0.7平方米。辛西路的垂直、平面绿化,营市东街的立体绿化,受到华东六省一市绿
化检查团的好评。1988年实行了区、街、居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新建水冲式厕所
30处,垃圾台5处,全区保洁面积达171万平方米。1988年完成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10
项,锅炉改造5项,查封火烧心茶水炉90台,改造炊灶59台。全区建成3个基本无黑烟
办事处,20个无黑烟单位,环境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开展,村镇逐步实行了规划建设。1988年段店、吴家堡两镇已
有40%的村实现了道路柏油化,30%的村吃上了自来水,20%的农家盖起了新房,部
分人家住上了楼房。其中段店镇28个村铺设沥青路61公里,整修、拓宽道路26公里,
旧村改造192.4万平方米。昔日“旱天一片土,雨天满街泥,走不进,出不去”的状
况得到基本治理。

【教育·科技】

1988年全区有普通中学26所(其中乡镇9所) ,小学77所(其中乡镇44所)。共有在
校学生48074人(中学生12410人,小学生26972人,幼儿生8692人) ;教职员工4257人
(中学1403人,小学1881人,幼儿园973人) 。有2158名教师评为各类专业技术职务,
其中高级教师l13名;小学超高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462名。教学改革取得了新成绩。
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十五年普教规划初步方案,组建了两镇教委,校长负责制试点
学校由8处扩大到10处。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小学毕业生入学率、巩固率、及格率、
升学率均达98%以上;全区涌现出市教育系统育人先进单位(集体)10个,小辛庄小学
被国家教委授予“德育先进学校”称号;成人教育、弱智儿童教育、社会办学先后被
评为省、 市先进单位。教学研究,有6个项目初见成效,18篇论文在省、市级学术讨
论会上获奖。其中,区少工委推出的“金星队员升级达标制”得到团省委的肯定,并
在全省进行推广。勤工俭学成绩显著,全年总收入188.3万元,继续在全市保持领先
地位,区校办工业公司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校舍改造进展迅速。
全区30个学校完成校改计划。共投资208.7万元,新建、翻建校舍4400平方米;两镇
98%的学校实现了“六配套”。全区校舍改造工作得到市政府高度评价,并荣获最高
奖金2.4万元。

1983年建立科研机构,并有计划的开展科研攻关。至1988年,共取得科研成果64
项。 其中,填补省内空白14项,国内空白20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6项,国内先进水
平14项; HKF40—2型滑动水口阀、DK09型冷起动装置、JR01型进气歧管加热器等8项
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8年有区属科研机构4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46名,科
技经济实体6个,科技学术团体23个。全年在135个企事业单位中进行了专业技术职务
评聘,共评聘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11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者838人。共鉴定投产
科技成果8项,推广应用率达50%,新增产值1116万元,利润260万元,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

【文化·卫生·体育】

全区文化网络逐步健全。1988年共有文化机构55个,其中区文化馆、图书室、少
年之家各1个, 文化站12个,文化室30个,街道图书室10个。有书画研究会、摄影学
会、业余京剧团各1个。全区举办文艺会演、展览等活动6次,其中,举办美术、摄影
展览10期, 展出作品870余件。区文化馆举办舞会、录像放映、电子游艺、台球、图
书阅览、文艺培训等活动,参加8万余人次。2月份,区老年体协发起了学跳中老年迪
斯科舞活动,全区先后举办培训班83期,组织比赛30余次,参加活动的1.6万余人,
推动了全市中老年健身活动。

1988年有区属医疗机构130个,其中区医院1所,乡镇医院2所,街道卫生院6所,
卫生室121个。 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30人,病床234张,家庭病床1000余张。全区
防疫工作跨入市先进行列。灭鼠工作通过了国家级考核鉴定。在全市率先制定了《爱
国卫生暂行条例》。区医院痔瘘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痔瘘病症,治愈率达99%
以上,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1988年,全区有公共体育设施5处(田径运动场、露天篮球场、游泳池、游泳馆、
乒乓球活动室)。传统体育项目学校25所(省属6所、市属4所、区属15所),业余体校1
所。全年多次参加市以上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其中, 纬十路小学女子篮球队参加在
天津举行的全国十城市“苗苗杯”篮球赛,获第二名;经七路第一小学女子篮球队参
加济南市小篮球比赛获第一名;区中学田径混合队首次参加济南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获高中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1988年全区有老年体育协会31个, 会员8500余人。自
1985年3月1日建立全省第一支门球队以来, 先后2次获省级比赛第一名,13次市级比
赛第一名。1988年组建门球队118个,组织比赛48次,参赛人数1573人次,获1次省级
比赛第一名,4次市级比赛第一名,受到省、市老年体协的表扬。

【人民生活】

农民生活不断改善。1988年人均收入达829元,比上年增加5%,个人储蓄总额比
上年增长32%。城市居民生活也有提高。1988年人均居住面积达7.5平方米。区属机
关、企事业单位工资总额达2897.6万元,比上年增长27.7%。1988年全区建成社会
保障服务八大网络,共有工作人员843名,服务网络1400多个,形成了一个老有所养,
残有所扶,幼有所育,难有所帮的良好社会环境。

(黄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