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rec=14&run=13

解放前,济南是一个以商业为主的消费性城市。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落
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解放后,济南市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1950年至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济南市的经济得到了较快恢复和发展。1952
年与1949年相比, 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年均递增21.4%。其中,工业总产
值增长1.4倍,农业总产值增长26.7%。基本建设3年完成投资4300万元,交通运输、
城市建设、 人民生活都有了较大改善, 为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五”时期,济南市认真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坚持实事求是和稳
步发展的方针,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规定的第一个五年计
划的各项任务,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重大比例关系趋于合理,人民生活水平显
著提高。五年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7.1%,农业总产值递增7%;重工业产
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14.7%上升到24.8%;五年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
资2.04亿元,新增固定资产1.96亿元。这一时期,按照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开
始建设黄台工业区、东郊工业区和白马山工业区,扩建了济南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
厂、柴油机厂、机车工厂等重点企业,还建成了一批文教卫生设施和职工住宅。与此
同时, 交通运输和市场供应基本上适应了生产、 生活的需要,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二五”时期,由于“大跃进”的影响,国民经济一度陷入困难境地。从1961年起,
济南市按照中央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了
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到1965年,济南市全面完成了各项调整任务,国民经
济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三五”和“四五”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
破坏,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济南市认真贯彻中央提出
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
靠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生产、分配、流通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在1980年基本完成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础上,又顺利地完成了“六五”和“七五”前两年的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到1987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15亿元,国民收入达到45.
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4.7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4.6
亿元, 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5.67亿元,提前三年实现了经济发展战略确定的
第一个翻番目标。

1988年,济南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和“稳定经济,深化改革”的方针,坚
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又
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分别完成71.3亿元和57.9亿元,主
要指标都超额完成了计划。

工业生产,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努力调整产品结构,
大力增产名优适销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增强竞争
能力,克服了电力、资金、原材料供应紧张等制约因素,生产持续增长,效益进一步
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乡镇以上工业完
成产值l02.92亿元,增长21.3%。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62.78亿元,增长21.
5%; 重工业65.38亿元,增长23.5%;中央省属工业23.35亿元,增长19.7%;
市属工业58.92亿元,增长18.1%;县属工业41.64亿元,增长29.8%。在县区工
业中, 乡镇工业8.66亿元,增长35.9%;村户工业25.25亿元,增长27.7%。主
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市考核的100种主要产品有69种比上年增产,其中,钢材、硫
酸、重型汽车、电站锅炉、石英钟、滚筒洗衣机、轻骑摩托车等40种产品产量增长15
%以上,有的成倍增长。经济效益有新的提高。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1
.48亿元, 增长34.6%;实现利税6.27亿元,增长26.8%;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加
快15天。中央省属工业、市属集体工业和县区工业的主要效益指标也好于上年。全民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6.5%,全市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1.5%。全
年获省以上优质品奖牌189枚,其中获国优产品金、银牌5枚,优质品率达到19%。全
年开发新产品700种, 新产品产值率达到80%以上。国营大中型企业由于引入竞争机
制,优化劳动组合,企业活力明显增强,改变了多年来发展较慢的情况,产值和效益
普遍好于国营小企业和集体企业。

农业生产,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城郊型、贸工农型农业的路子,注重运用经济手
段指导生产,逐年增加投入,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稳定发展种植业,突出抓好粮食、
蔬菜生产,放手发展林牧副渔业,并引导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增强抗灾能力,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l0.69亿元,
比上年增长5.3%。其中,种植业6.41亿元,增长0.7%;林牧副渔业4.28亿元,
增长13.2%。 粮食生产在遭受严重干旱、冰雹等多种灾害的情况下,由于积极采取
增产措施,秋粮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49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6%,
创历史最高水平。农副产品商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恢复和新增菜田面积8000
亩,蔬菜上市量2.5亿公斤。新增造林面积20.13万亩,果品产量6007万公斤,增长
1%。 生猪生产跨出三月份“低谷”,从第二季度开始逐月回升,年末存栏量达到71
.47万头,增长17.3%;肉类总产量6507万公斤,增长25.5%。禽蛋生产持续兴旺,
潘村、彭庄两处国营养鸡场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集体养鸡场、养鸡专业大户和群众
家庭饲养量稳步发展,全市蛋鸡、肉食鸡存养量突破1200万只,禽蛋总产量达到5420
万公斤, 增长52.8%。全年新开挖渔池4000亩,鱼类总产量418.1万公斤,增长34
.1%。 农副产品商品率达到62%。扶贫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全市15个山区贫困乡
镇已基本脱贫。

外向型经济,通过认真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出口创汇为中心,努
力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在搞好外贸改革的同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出
口产品结构,大力开发新产品出口,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工贸双方积极性,推动了
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年完成出口商品收购总值8.1亿元,比上年增长42.4%。
出口渠道拓宽,闯出了多口岸出口的新路子。通过代理、补偿贸易和多口岸出口1.6
亿元, 占出口总值的19.8%。出口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农副产品的出口比重由上年
的l9%下降到12.2%, 工业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有了大幅度提高。利用外资也有
较大发展, 全年与外商签订利用外资合同35项,金额61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5.7
%。 实际利用外资2212万美元,增长56.5%。新批准“三资”企业13家,当年新开
业5家。 外汇资源有所增加,通过出口和其它渠道共取得外汇4200万美元。外汇投向
比较合理,用于名优适销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的外汇占实际用汇总额的80%以上。

城乡市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商品可供量增加,整个市场购销两旺。尽管
8月底曾出现市场波动, 由于及时采取疏导措施,并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市场秩序
很快平稳。人民生活必需品特别是副食品供应比较稳定,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
4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9%。市场机制的作用明显增强,物资市场进一步开放,物
资调节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市场调节的煤炭、钢铁、木材等主要物资已占到全市消费
总量的60%以上。金融市场全年融资34.4亿元,从市外调剂外汇850万美元,大大缓
解了工商企业资金、外汇等供应不足的矛盾。此外,科技市场、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
等都取得了好的成绩。

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列入国家“七五”计划的大中型项目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都
已开工建设,任务繁重。为了保证重点项目建设,在计划安排和管理工作中,比较注
重控制投资规模。但是,由于投资建设需求过旺,计划外工程较多,致使全社会投资
总规模超过了财力、物力的实际承受能力。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全市认真
贯彻国务院关于清理在建项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所有在建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
先后停建、 缓建92个项目,压缩投资1.72亿元,使持续多年的投资膨胀势头得到初
步控制,从而保证了重点建设,促进了投资结构的调整。市属投资全年完成12.12亿
元, 比上年实际增长31.7%。其中,基本建设完成3.95亿元,技术改造完成6.33
亿元, 城镇集体完成1.84亿元。一批建设项目陆续竣工,合成纤维厂的7500吨短纤
维、轴承厂的机车轴承、百货大楼扩建工程,以及章丘、历城两个芦笋罐头厂,长清、
平阴两个化肥厂改造,天桥丝绸印染厂改造等项目按期建成投产。造纸东厂薄页纸、
化肥厂热电站等项目基本竣工,涤纶、纸浆、北郊热电厂等项目建设都达到了计划进
度,盖家沟污水处理厂、天然气、飞机场等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也都实现了计划要求。

城市建设,建成了八一立交桥,拓宽改造了纬二路北段、历山路南段、英雄山路
南段和舜耕路、和平路等一批交通干道。南郊水厂、黄河水厂已经并网供水,管道煤
气一期工程也已开始供气。 1987年“8.26”水灾后决定抢建改造的工人新村、东关
等棚户低洼区改造一期工程都已按期交付使用,4300多户居民迁入新居。全年竣工住
宅面积100.6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36.8%。建筑工程质量明显提高,燕子山试验
住宅小区被城乡建设部评为全国优良工程群。

财政,由于生产发展,流通扩大和双增双节运动的深入开展,以及财税征收管理
工作的加强,全市财政收入在各种政策性增支减收因素增加较多的情况下,有了较大
增加。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1.16%。财政支
出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银行信贷,通过组织存款,扩
大储蓄,加快资金周转等措施,保证了信贷计划的实施,基本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16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增加11.65亿元,全年货币
回笼4.43亿元,比上年增长0.5%。

各项社会事业,坚持立足实际,面向经济建设的服务方向,在促进科技进步,繁
荣文体生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方面取得了好的成绩。市属科研单位完成科研成果
260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165项,全年实施“星火计划”项目
30项,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率达到80%。市属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发展到2919人,比上
年增长30.9%, 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4331人,比上年降低4.8%。群众性的文化、
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专业竞技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全国城运会上,济南市共获金银牌
12枚, 《龙腾虎跃》团体操受到好评。全年安排就业人员2.3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9.52‰。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等方面都
取得了好的成绩。各项社会事业的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职业大学教学楼、市结核
病防治所、济南医院病房楼、营市东街小学、制锦市小学等建设项目,都已按期交付
使用或基本竣工。全年增加中小学席位5820个,医院病床8503张。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改善。全市职工
人均年货币工资1822元, 比上年增长27.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3.8%。农民
人均收入达到705元,比上年净增78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提高1.3%.城市人均居住
面积由上年末的7.3平方米增加到7.5平方米,农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乡居民年
末储蓄存款余额2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9%。

总的看1988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是好的。但是,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着
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的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全年零售物价指数上
升23.4%,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28%。物价上涨已经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二是农业发展后劲不足。1984年以来,尽管比较注重增加农业投入,但
是就全市来说,农业投入仍然不足,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抗灾能力薄弱,务农比
较利益偏低,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和人
民生活的需要。三是工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般加工工业发展过快,基础工业发
展缓慢。在加工工业内部,初加工产品和一般加工产品比例过大,深加工产品和高附
加值产品发展过慢,致使电力、资金、原材料供应更加紧张,制约了工业生产的进一
步发展。四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由于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比较混乱,宏观管理失
控,计划外工程上得过多,导致全社会投资规模膨胀,超过了实际承受能力。五是科
技、教育、文化和其他社会事业,近几年随着投资的增加,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仍
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上述问题,已经引起市委、市政府和各有
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张延平 阎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