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协调测绘生产,提供测绘成果]1989年山东省测绘局组织协调行业测绘力 量,为土地资源详查、城市规划、油田开发、煤炭、水利和公路建设等提供了准确, 适时的测绘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测绘行业完成三角测量204点,水准测量3278 公里,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2725幅,编制地图2218幅。 1989年,省测绘局的测绘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完成测绘产值689.3 万元,比 1988年提高14.7%; 完成工作量10.5万工日,比1988年提高2.1%。其主要实物工作 量为:四等三角测量37点,四等水准测量205公里,平面高程控制702幅,像片图测图 492幅,平板仪测图181幅,立体测图394幅,编制像片平面图772幅,正射影像平面图 317幅, 地形图清绘627幅,编制各种地图1220幅,地图印刷1485色令,航空摄影217 平方公里。测绘任务涉及德州、平阴、日照、临邑、滨州、沂南、枣庄、聊城、临沂、 临清、临朐、沂水12个测区,成图面积1.7万平方公里。 省测绘局在生产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地向社会提供服务。1989年共提供各种比例 尺地形图1.74万幅4.99万张,各种挂图1251幅,航空摄影像片3.02万张,大地测量成 果2862点。 (曲荣鹏) [山东省土地利用现状详查测图任务全面完成]国务院国发[1984]70号文件部 署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详查要求在1990年完成,国家指令省测绘局在1984至1989年期间, 完成山东省详查工作所需6379幅1:1万地形图的测制提供任务。按省测绘局1984年实 有生产能力计算,完成该项任务需要10年时间。面对困难,省测绘局积极争取省政府 及省财政的支持,集中主要测绘力量和几乎全部事业经费投入到该项工作中去,千方 百计扩大生产能力。外业职工缩短了夏休和冬训时间,冒酷暑、抗严寒,大干苦干; 内业职工常年加班,有些工序的作业员经常几天几夜不离岗。全局生产和技术人员普 遍年年超国家定额完成任务。正是凭着这种急国家所急的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拼搏精 神,适时地拿出了地图资料,分期分批的供应了土地详查需要。 1989年,是详查供图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菏泽、长清等42个县(市、 区)要领取图件展开工作,另有60多个县(市、区)要补充图件完善工作。由于物价 上涨,原材料供应紧张,使测绘生产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广大测绘职工再接再厉,善 始善终, 在第3季度末测制完成了1:1万地形图249幅,影像平面图487幅,提供1:1 万比例尺地形图和影像平面图1.32万张, 航摄像片2.2万张,提前3 个月完成年度计 划和详查供图5年计划。5年时间实际成图7167幅,超国家下达计划的12.35 %,共提 供1:1万和1:5千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平面图4.5万张,各种规格的航摄像片13.85万 张, 保证了全省134个县(市、区)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工作的顺利展 开,同时也标志着山东省15.3万平方公里土地,首次全面覆盖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 图或影像图。 (应剑鸣) [《山东省地图册》出版发行]由山东省测绘局、山东省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 《山东省地图册》于建国40周年前夕面世。 《山东省地图册》由序图、城市平面图、分县(市)图及各图附文4 个部分组成。 图幅部分较详细地表示了居民地、交通网、水系及行政区划等地理要素;文字说明简 要介绍了全省及各地的自然地理和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概况。 《图册》为32开本,分精、简两种装帧。版式设计图文相间,基本以政区为单元, 兼顾了同级政区成图比例尺的一致性。《图册》可作为各级机关部门、科研教育和企 事业单位及广大读者了解山东各地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的重要参考图书。 (施惠泉) [光电测距仪检定]山东省测绘仪器检定站为开展光电测距仪器的检定工作,建 立了彩电付载波测频系统、周期误差测试平台长度基准、相位均匀性和分辨率测定装 置、 济南飞机场1.5公里标准基线检定场和窑头测程检定基线,并通过了专家鉴定和 山东省计量局的考核,具备了面向社会开展计量检定工作的条件。山东省标准计量局 于1989年12月26日授权该站建立的光电测距标准装置作为社会共用计量标准,承担全 省光电测距仪的检定工作。《中短程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试行)》业经批准列入山 东省地方计量检定规定。 (赵兰阁) [遥感设备基本配套] 1989年山东省遥感技术应用中心从美国引进的1nterpro- 340计算机及Optronics4040图像输入输出系统在济南安装调试成功。Interpro-340系 超级微机工作站,具有图像处理、计算机制图、图像数字化、电子分色制版等多种功 能。Optronics4040扫描幅面为40×40Square inch(平方英寸)。整套设备价值35.2 万美元,在国内系首家引进。 至此,山东遥感设备主体基本配套。省遥感中心利用已有设备正在实施省科委下 达的“遥感技术在鲁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研究”课题。 (李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