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作概况]1989年,山东省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共 同努力,排除春夏之交北京政治风波带来的严重干扰,在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通过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 出的任务和要求,紧紧抓住强化环境管理这一中心环节,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 表现是: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在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的政治 风波中,全省广大环保干部职工,经受住了考验。大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 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反对动乱。整个环保系统工作正常,队伍稳定。动乱平息后, 各级环保部门认真开展了清理清查工作,在干部职工中深入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广大干部职工通过认真学 习中央文件和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领导同志的讲话,联系实际反思,总结经验教 训,思想觉悟有了显著提高。一年来,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始终把政治学习与转变机关 作风、惩治腐败结合起来,制定了机关干部廉洁勤政守则和清正廉洁的规定,查处了 各类违纪案件。在1989年8 月召开的第五次全省环境保护会议上又注意加强了系统的 思想政治工作,突出了两手抓,即一手抓强化环境管理、综合整治环境污染,一手抓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精神污染。从而把全省的环境保护工作与系统的思想政治工 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各级人大、政协加强了对环保工 作的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加大了环保措施。这是1989年全省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特 点。1989年省委五届三次扩大会议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对环 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政府领导同志多次听取环境保护工作的汇报,省政 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环境保护工作。赵志浩省长与全省15个市地的市长、专员签定了 环境目标责任书。 省人大召开主任扩大会听取了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两个决议 (即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议》和《关于加强小清河污染防治工作的决议》)的汇 报,并进行了实地考察。省人大城乡委的负责同志还多次参加省环委会的工作会议, 与省环委会成员一起对省市长环境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省政协也 听取了环境保护的工作汇报。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1989年 4月, 省政府调整充实了省环委会,成员单位增加到33个委、办、厅、局,进一步加 强了对全省环保工作的领导。一年来,政府各有关部门,各行各业,密切配合,通力 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形成了“大家动手,分工负责”的局面。许多部门加强了 对环保工作的领导,狠抓了行业污染防治工作,加强了与监督管理部门的合作与联系, 为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年初和年终,共有20多个部门参加了省市长环境目标 责任制的考核工作。省计委、经委、建委等部门优先安排落实了一批重大环境建设和 治理项目。 省财政拿出500万元专款,用于解决小清河、南四湖流域部分严重污染地 区的群众饮水问题,省4大银行承诺了6千万元的治理专项贷款。省经委、劳动局与环 保部门紧密配合,开展了锅炉房检查、评比、定级活动;省物资局、燃料公司等部门 积极推广了先进的型煤炉具。省农业厅开展了生态农业试点,已在全省建立了28个不 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示范基地,改善了一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各级 公安部门大力协助搞好城市交通噪声的管制工作,使噪声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省化工厅成立了环委会,厅长任主任,召开了全省化工系统环保会议,下达了“关于 认真落实省环境目标责任书中化工污染治理项目的通知”;组建了50人编制的化工环 保监测站;成立了“全省农药废水处理协作组”;举办了“小化肥两水闭路循环水质 稳定技术学习班”,加快了行业污染治理步伐。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年初召开了全系统 的安全环保工作会议,向各直属企业和各市地冶金公司转发了山东省环境目标责任书 中冶金污染治理项目的通知,并在26个直属单位中,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安全环保演 讲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治理整顿中,冶金系统加快了治理污染工作的步伐, 取得了很大成效。省农业厅、一轻厅等工农业主管部门,都分别召开了全省性的环保 工作会议,对省市长环境目标责任制中的有关治理任务做了具体的布置。第五次全省 环境保护会议后,各市地普遍加强了环保工作。绝大多数的市(地)召开了全市(地) 环保会议,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加大了措施。 三、 省市长环境目标责任制促进了环保部门的自身建设。在总结1988年济南等4 市试行省市长环境目标责任制经验的基础上, 1989年在全省15 个市地全面推行了省 市长(专员)环境目标责任制。一年来,各市地加强了领导,狠抓责任制的落实,较 好地完成了1989年度责任书的工作任务。许多市(地)的环保机构得到进一步充实加 强。截止到1989年底,全省16个市(地)中,有14个市(地)的环保部门为一级局; 134个县(市、区)中的环保部门,有107个被列入政府序列。1989年升格的环保单位 共33个。各级环保部门都加强了自身建设,初步理顺了内部工作关系,完善了运行机 制,提高了管理水平。 四、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①环境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开展 了全省环境保护执法大检查, 强化了环境执法工作。 在地方立法方面,编制上报了 《山东省小清河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等5个法规,各市地制定了63 个地方性法 规和管理规章。②与省乡镇企业局一起完成了全省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通过对15个 市地、134个县(市、区)、2460个乡镇、6.4万多家企业的调查,获得了山东省第一 套比较完整的乡镇工业污染源情况的基础资料,基本掌握了乡镇工业污染状况和分布 规律。各地按照“边调查、边整治”的原则,对乡镇工业污染源进行了初步整治。据 统计,全省各市地关停并转了679个污染严重、又没有条件治理的乡镇企业,对239个 重点污染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 对919个耗能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提出了调 整、整顿意见。③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进一步加强。全省11项大中型建设项目有 10项执行了“三同时”规定。小型基建、技改项目的“三同时”执行率比上年提高了 10个百分点。④征收排污费工作又迈出新的一步。全省征收排污费的管理队伍进一步 加强,工作关系进一步理顺,加强了财务管理,推行了环保补助资金有偿使用办法, 提高了投资效益。⑤环境监测与科研取得新成绩。全省环保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 监测技术新规范;全面完成了各项例行监测任务和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任务;按时汇 总、 编报了监测年鉴、 年报,初步建立了与八项管理制度相配套的环境监测制度。 1989年省和各市地共安排了26项重点研究课题,完成的项目中有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 ⑥环境规划、统计工作有了新发展。先后完成了全省国土规划的环保专题规划,海河、 南四湖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安排布置并开展了环境保护“八五”计划的编制;按时 上报了统计年报,并在总结10年来环境统计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环 境业务统计报表制度,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打下了基础。⑦环境宣传、教育成 效显著。 省环保局编写了《山东省环境保护事业(1973-1988)》一书;拍摄了《希 望与忧患》专题片;编印了《山东省环境保护15周年画册》;按期出版了《山东环境》 杂志;举办了《我与蓝色地球》少儿绘画展览和少儿环境书法比赛;加强了与省报、 省电视台、省电台的合作,环保专版、专栏、“环保之声”和“环保之窗”等栏目的 开办,扩大环保工作的影响,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省环保干校举办了第三届环保 干部中专班,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省举办了100多期环境管理和监测培训班,提高 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⑧对环保产业的管理有所加强。根据国家环保局的要求对全 省100 多个环保企业、公司和环保科技开发实体以及环保产品、环境工程质量进行了 摸底调查,初步掌握了全省环保产业的基本情况。 1989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存在问题和困难还很多,环 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日愈突出,城市大气质量没有 明显改善。由于压缩基建项目和投资,使一些环境建设项目受到影响,特别是综合治 理项目,资金缺口较大。有些企业由于经济滑坡,市场疲软,治理资金不足,污染治 理进度放慢。环境治理力量不足,环境法制不健全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保护 工作的发展。 [省市长环境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行省市长(专员)环境目标责任制是落实环境 保护这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 是1989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7月22日,省长 赵志浩在济南市同15个市地的市长、专员签定了1989年—1990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书。1989年全省在推行环保责任制的工作中,主要抓了3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1988年度济南等5市的环境目标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考核和总结。3月 份,省里组成了以省长赵志浩为组长的环境目标责任制考评领导小组。4月10 日至27 日, 省政府特邀顾问宋一民带领14位有关方面的专家,赴5市实地考核。从总的考核 情况看,各市在实施环境目标责任制中,态度积极、工作扎实,各项任务和指标都完 成的比较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济南等5市的考评成绩均为优秀,具体得分结果是: 潍坊963分,淄博925分,青岛907分,济南901分,烟台975 分(满分为1000分)。根 据《省市长环境保护责任书考核奖惩办法》和考核结果,经省环委会研究和省政府领 导同志同意, 对济南等5市政府和市长予以奖励,并登报表扬,通过全面考核和总结 1988年试行环境目标责任制的工作,为1989年在全省全面推行环境目标责任制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二、按照“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本届政府环境保护的奋 斗目标的要求, 组织制定了全省15个市地1989-1990年度环境目标责任书。这次责任 书的特点是,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限期治理、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排污许 可证等制度和措施与环境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一并实施,充分发挥环境目标责任制的 龙头作用。责任书的指标体系也更加完善,在定量化、规范化管理方面又向前迈出了 一步。责任书具体内容先由各市地提出,经上下多次磋商和专家论证,最后经省环委 会第十一次会议讨论、审核。 三、抓好责任制的落实。省和各市地加强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意 见和措施。①是认真分解落实指标,从市(地)到县(市、区)、乡(镇)层层落实 任务,从上到下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责任制体系。②是建立责任书执行档案制度,对每 一项任务的执行情况实行动态档案化管理。③是定期检查调度工作情况,掌握进度,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年底,省里组织了责任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并重点抽查了济南、青岛、淄博 3市。 从检查的情况看,大多数市地克服了种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1989年的工作任务,使 全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主要体现在①各级领导普遍增强了环境意 识和国策观念,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②调动了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使环 境保护工作初步形成“大家动手、分工负责”的局面;③促进了流域、区域的环境综 合整治; ④加快了企(事)业污染防治的步伐,全年投入治理资金3.1亿多元;⑤强 化了环境监督管理。 [贯彻省人大关于加强环保工作两个决议情况]1989年10月13日省人大召开主任 (扩大)会议听取了张瑞凤副省长和省环保局关于贯彻省人大两个决议情况的汇报。 几年来,省人大一直关心、支持全省环保事业的发展,经常指导监督环保工作。1987 年10月31日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议》, 1988年5月24 日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小清河污染防治工作 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主任、副主任和许多委员多次深入实际,到基 层视察、了解情况,检查、督促、指导各级政府认真执行环保法,对全省的环保工作 推动很大。近两年来在贯彻省人大两个决议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各级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领导,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省政府及时转发了省人大的两个决议,要求各市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两年来, 省政府先后8次召集市长、专员开会研究环保工作,并先后成立了南四湖和 小清河两个环境管理委员会。1989年,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调整充实了省环境保护 委员会。省政府在推行省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过程中,还先后审定了小清河、南 四湖、 罗山河3个重点流域污染防治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发展民用型煤的有关政 策规定。1989年省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十个重点专题之一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八五”规划。各市(地)、县(市、区)人大和政府也都普遍重视对两个决议 的学习贯彻,并结合当地实际,加强了对环境的监督管理。 二、开展了环保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活动。按照省人大决议的精神,全省 环境宣传走上了专业化宣传与社会化宣传相结合的道路。省环保局与大众日报、省电 台、省电视台密切配合,开辟了环保专版、专栏、环保之声和环保之窗节目,扩大了 宣传范围,取得较好的效果。各地把环保法规的学习纳入普法教育之中,并发动群众 对环境污染进行监督,也收到了一定效果。在国家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之后,省 里及时组织了宣传学习活动。每逢“六·五”世界环境日,省政府领导都发表电视讲 话和文章,带头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方针。为了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的环 境意识和法制观念,省里还举办了领导干部环境法制学习班。随着宣传学习的不断深 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国策观念和环境法制观念有了进一步提高。1988年10 月至1989年3月, 根据省人大《关于在全省进行执法大检查的决定》,全省认真开展 了环保法规执法情况大检查。省人大副主任徐建春和省政府特邀顾问宋一民多次到省 环保局和各市(地)听取了环保执法情况的汇报,并提出了不少指导性意见。通过检 查,省和各市地分别总结了经验,找出了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强化了环境法制建 设。 三、 认真检查“三同时” 的执行情况。根据省人大决议的精神,在全省进行了 “三同时” 执行情况大检查。 总的看,大中型建设项目把关比较好,基本上执行了 “三同时”规定;小型基建和技措项目的“三同时”执行率也从75%上升到85%;乡 镇企业的执行情况比较差,执行“三同时”的只有40%左右。根据检查结果,对自省 人大决议公布以来,仍严重违反“三同时”规定的39个单位进行了严肃处理,维护了 法律的尊严。 四、严格执行《征收排污费实施办法》。根据决议精神,加强了对排污收费工作 的领导和监督检查,紧紧抓住“收、管、用”三个环节,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目 前,全省已有12个市地成立了排污收费监理站,初步形成了一支征收排污费的专职队 伍。全省排污收费的开征面、开征项目逐渐扩大,收费额也有较大提高。1989年全省 各市地,县属以上企事业单位的排污费开征面在71-100%之间,乡镇企业的开征面在 25%以上。 在执行《征收排污费实施办法》 的过程中,各市地普遍开展了三查一核 (即查瞒报、查低报、查漏报、复核数据)活动。全省征收的排污费主要用于污染点 源的治理。截止到1989年底,全省累计安排环保补助资金治理项目5889个,对控制污 染发展,改善局部环境面貌,起到了一定作用。 五、强化了对污染点源的监督管理。自“决议”发布之后,全省各级环保部门依 法对污染源加强了监督管理。两年来,全省关、停、并、转、迁了137 个污染严重又 没有条件治理的企业,对污染大户实行了限期治理。许多市地还加强了对污染防治设 施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了设施的运转率。 六、 进行了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1、小清河污染防治的进展情况:在省人大 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小清河污染防治工作基本上 按计划进行,取得了一定进展。(1)是建立了污染治理责任制,把任务落实到基层。 (2) 是济南、淄博两个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1990年春季 正式动工兴建。(3)是31个重点污染源企业都制定了治理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论证, 大部分治理项目已经立项, 开始实施。(4 )是省政府连续两年分别拨出500万元专 款, 解决了一部分严重污染区的人畜饮水问题。2、南四湖水污染防治情况:省与有 关市地重点抓了重点污染企业的污染防治,对这些污染大户分三批进行限期治理。第 一批13个企业的治理项目已初见成效,第二批22个企业的治理项目,有9个已经完成。 3、 罗山河流域污染防治工程正在按计划进行,整个工程可望在1990年底全部竣工。 [环境质量状况]1989年山东省城市大气污染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其它方面污 染有加重趋势,总的形势仍很严峻。 大气环境质量。总悬浮颗粒物指标:聊城、济南、德州、菏泽、泰安、淄博、临 沂、青岛、济宁等市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烟台、潍坊比上年有所增加。氮氧 化物指标各城市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指标:济南、聊城、潍坊、青岛比 上年分别下降了27.4%、17.8%、17.7%和2.9%;德州、菏泽、淄博、滨州、济宁、 临沂、泰安、烟台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德州增加了102. 8%。降尘指标: 除菏泽、济宁两地比上年增加外,其它城市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地面水。1989年全省地面水污染呈加重趋势。省控22条河流中的20条和省控 4个 湖泊的主要水质指标均超过国家地面水四类标准。小清河的还乡店、淄河的白兔丘、 朱龙河的河口等断面均呈无氧状态;淄河、朱龙河、孝妇河的化学耗氧量最大年均值 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5.3%、 71.2%和118.9%,小清河、淄河、朱龙河、孝妇河的五 日生化需氧量最大年均值比上年分别增加了54.1%、 52.9%、63. 6 %和125.9%, 小清河、 朱龙河、淄河的挥发性酚最大年均值比上年分别增加了20.7%、187.5%和 180.6%。 环境噪声。全省城市交通噪声污染仍很严重,有77.6%的路段超标。 酸雨。1989年全省有8个城市降了酸雨,其中滨州、东营两市第一次出现酸雨。 重点污染源。 全省15个市地的135个重点污染源废水污染物超标严重,其中超标 最严重的为化学耗氧量, 其次为悬浮物。 [“三废”排放、处理及综合利用情况]1989年山东省“三废”排放、处理及综 合利用情况见附表。从废水情况看,废水排放总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均比上年有所减 少。工业废水占废水总量的66.6%,工业废水的处理率、符合标准排放率和经过处理 达标率分别为32.8%、37.7%和47.1%,前两项分别比上年提高了4.5和2.0个百分点, 后一项比上年下降了5.1个百分点。 工业废水中9种主要污染物质的总排放量为58.77 万吨, 比上年减少了15.7%。从废气情况看,燃烧废气占废气总量的85. 4%,燃烧 废气消烟除尘率和工艺废气净化率分别达到了60.6%和63.5%。工业粉尘回收率达到 了80%,比上年增加了13.2个百分点。从工业固体废弃物情况看,其处理率、处置率、 综合利用率分别为19.9%、44.9%和30.9%。从总的情况看,通过治理整顿,“三废” 排放量比上年有所减少,处理及综合利用能力稳步上升。 1989年山东省“三废”排放、处理及综合利用情况表 ┌────────────┬─────┬─────┐ │项目 │单位 │数量 │ ├────────────┼─────┼─────┤ │一、废水排放总量 │万吨 │137165 │ ├────────────┼─────┼─────┤ │其中:工业废水 │万吨 │91360 │ ├────────────┼─────┼─────┤ │其中经过处理的 │万吨 │30002 │ ├────────────┼─────┼─────┤ │符合排放标准的 │万吨 │34429 │ ├────────────┼─────┼─────┤ │其中经过处理达标的 │万吨 │14123 │ ├────────────┼─────┼─────┤ │工业废水中: │ │ │ ├────────────┼─────┼─────┤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按 │吨 │0.87 │ │Hg计) │ │ │ ├────────────┼─────┼─────┤ │镉及其无机化合物(按 │吨 │4.16 │ │Cd计) │ │ │ ├────────────┼─────┼─────┤ │六价铬化合物(按CY+6 │吨 │99.22 │ │计) │ │ │ ├────────────┼─────┼─────┤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按 │吨 │72.73 │ │As计) │ │ │ ├────────────┼─────┼─────┤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按 │吨 │8.23 │ │Pb计) │ │ │ ├────────────┼─────┼─────┤ │酚(挥发酚) │吨 │582.09 │ ├────────────┼─────┼─────┤ │氰化物(以游离氰根计) │吨 │195.48 │ ├────────────┼─────┼─────┤ │石油类 │吨 │3883.54 │ ├────────────┼─────┼─────┤ │化学耗氧量(COD) │吨 │582898.55 │ ├────────────┼─────┼─────┤ │二、废气排放总量 │万标立方米│64177202 │ ├────────────┼─────┼─────┤ │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废 │万标立方米│51308292 │ │气排放量 │ │ │ ├────────────┼─────┼─────┤ │其中:经过消烟除尘的 │万标立方米│33195829 │ ├────────────┼─────┼─────┤ │其中:生产工艺过程中废 │万标立方米│12868710 │ │气排放量 │ │ │ ├────────────┼─────┼─────┤ │其中:经过净化处理的 │万标立方米│8170008 │ ├────────────┼─────┼─────┤ │废气中:二氧化硫 │吨 │1891519 │ ├────────────┼─────┼─────┤ │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排 │吨 │1772078 │ │放的 │ │ │ ├────────────┼─────┼─────┤ │废气中:烟尘 │吨 │1295590 │ ├────────────┼─────┼─────┤ │三、工业粉尘排放量 │万吨 │54 │ ├────────────┼─────┼─────┤ │工业粉尘回收量 │万吨 │132 │ ├────────────┼─────┼─────┤ │四、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 │ │ │ │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 │ │ ├────────────┼─────┼─────┤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万吨 │3610 │ ├────────────┼─────┼─────┤ │其中:冶炼废渣 │万吨 │210 │ ├────────────┼─────┼─────┤ │粉煤灰 │万吨 │508 │ ├────────────┼─────┼─────┤ │炉渣 │万吨 │465 │ ├────────────┼─────┼─────┤ │煤矸石 │吨 │1285 │ ├────────────┼─────┼─────┤ │化工废渣 │万吨 │86 │ ├────────────┼─────┼─────┤ │尾矿(包括赤泥) │万吨 │606 │ ├────────────┼─────┼─────┤ │放射性废渣 │万吨 │4.00 │ ├────────────┼─────┼─────┤ │其它 │万吨 │446 │ ├────────────┼─────┼─────┤ │2.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量 │万吨 │720 │ ├────────────┼─────┼─────┤ │3.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万吨 │1622 │ ├────────────┼─────┼─────┤ │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 │1117 │ ├────────────┼─────┼─────┤ │其中:冶炼废渣 │万吨 │151 │ ├────────────┼─────┼─────┤ │粉煤灰 │万吨 │138 │ ├────────────┼─────┼─────┤ │炉渣 │万吨 │255 │ ├────────────┼─────┼─────┤ │煤矸石 │万吨 │359 │ ├────────────┼─────┼─────┤ │其它 │万吨 │214 │ ├────────────┼─────┼─────┤ │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万吨 │182.00 │ ├────────────┼─────┼─────┤ │其中:冶炼废渣 │万吨 │6.00 │ ├────────────┼─────┼─────┤ │粉煤灰 │吨 │30.00 │ ├────────────┼─────┼─────┤ │炉渣 │万吨 │32.00 │ ├────────────┼─────┼─────┤ │煤矸石 │万吨 │49.00 │ ├────────────┼─────┼─────┤ │化工废渣 │万吨 │8.00 │ ├────────────┼─────┼─────┤ │尾矿(包括赤泥) │万吨 │41.00 │ ├────────────┼─────┼─────┤ │放射性废渣 │万吨 │0.00 │ ├────────────┼─────┼─────┤ │其它 │万吨 │16.00 │ ├────────────┼─────┼─────┤ │其中:排入江河湖海 │万吨 │8 │ ├────────────┼─────┼─────┤ │五、“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万元 │47486 │ │产值 │ │ │ ├────────────┼─────┼─────┤ │2.“三废”综合利用利润 │万元 │15865 │ └────────────┴─────┴─────┘ (张家琪 彭振华 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