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82&run=13

〔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1987年10月
26日,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以下简称
“规定”) ,提出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
重点来抓。
《规定》分析了山东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畜牧业的指导思想和发
展目标。全省饲草饲料资源和畜禽良种比较丰富,有大量的农作物秸杆、饼粕和工业
废渣废液尚未利用;有2400万亩草场、草坡和草滩有待进一步开发;广大农民有比较
丰富的饲养经验,发展了一批畜牧专业户、专业村;畜产品加工、贮藏有了一定的基
础;已建立了一支畜牧兽医科技队伍。今后,发展畜牧业的指导思想是:继续贯彻以
广大农户和专业户饲养为主,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在不断增加畜禽数量
的同时,重点提高质量,增加商品量,在工作上要实现四个转变。由单纯抓生产转向
生产、加工、流通一起抓;由重点抓猪、鸡生产转向猪鸡和牛、羊、兔一起抓;由面
上一般抓转到重点抓商品基地建设;由单靠农牧部门抓转到各有关部门都来抓。山东
畜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199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力争达到6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比重由1986年的17.4%提高到18%, 到2000年提高到30%。为此,《规定》提出了9
条措施:(1)调动群众饲养畜禽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畜牧专业户。(2)加强畜牧业商品
生产基地建设。(3) 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4)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5)进一步放
开管好畜产品市场。(6)搞好畜禽良种选育推广工作。(7)大力搞好饲草饲料的开发利
用。(8)加强畜牧业科技教育和推广工作。(9)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

〔全省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会议〕 1987年4月4日至8日,山东省农业厅在菏泽召开了
全省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会议,分析研究了搞好畜禽结构调整的意见。
会议认为,近年来,山东草食牲畜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畜牧业结构仍然是猪鸡
型结构。整个畜牧业产值猪禽占85%。这种结构主要是依靠粮食,大量的农作物秸杆
得不到充分利用。今后,应立足资源优势,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调整畜牧业结构,
发展适销对路产品。首先,要抓好畜产品加工业,组织农民参与流通,以杀促养,加
速商品生产。其次,要抓好牲畜的配种繁殖。要求全省大牲畜的配种率、准胎率达到
80%,母畜的繁殖率达到60%。第三,大力抓好农作物秸杆开发利用。争取在两年内,
全省农作物秸杆开发利用25亿公斤, 增养100万头标准大牲畜。同时,要搞好草地的
改良和开发,抓好饲料工业的发展。第四,搞好各项服务。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
系,做好品种改良和推广工作。加强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办好兽药厂和各级兽药
站,制定防疫规划,限期消灭危害严重的畜禽流行疫病。

(张洪本 王本廷)
〔畜牧业生产除生猪外全面增长〕1987年,各地通过认真贯彻全省畜牧工作会议精神,
制定了有关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放开搞活了畜产品市场,调动了群众养畜
积极性,畜牧业生产除生猪外全面增长。1987年与1986年相比,生猪减少7.31%,大
牲畜增长12.21%, 牛增长17.8%,羊增长42.51%,家禽增长11.88%,兔增长5.17
%,蜜蜂增长0.64%,水貂增长80.5%。畜牧业产值达到44.9亿元,增加1.04亿元,
增长2.4%,创历史最高水平。

〔大牲畜存栏量达到539万头〕1987年,大牲畜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存栏量达到539万
头, 比1986年增加58.6万头,接近1955年存栏540万头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牛存
栏达到344.6万头, 比1986年增加52.1万头,占大牲畜增长数的88.9%。发展较快的
德州、 菏泽两地区存栏量已达到184.2万头,比1986年增加20.6万头,占全省存栏量
的34.2%。
1987年全省大牲畜发展较快的原因:一是目前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村实
行生产责任制后,大牲畜特别是牛仍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动力,农民饲养大牲畜既
使役,又提供肥料,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同时,各地奶牛、肉牛和黄牛改
奶牛等经济牛也有一定发展。二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牛肉的消费需求增加,养牛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故肉牛发展较快。1987年,全省
出栏商品肉牛49.8万头,比1986年增长54.3%,是建国以来出栏数量最多的一年。三
是各地狠抓了大牲畜的繁殖配种工作。 全省7处家畜冷冻精液站和各级配种站、改良
站都加强了整顿,充实了设备,普遍开展了技术培训。牲畜的配种、准胎、产仔成活
率大大提高。1987年全省大牲畜配种量达到156.9万头,占适龄母畜存栏数量的77%。

〔生猪存养量比1986年减少122万头〕 猪肉是山东人民的主要肉食品,其消费量约占
肉类消费的80%。近几年来,我省生猪存栏量比较稳定,出栏率逐年提高。但是,由
于连续两年饲料粮价偏高,生猪收购价格偏低,猪粮比价出现新的问题,养猪效益下
降,影响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大量的繁殖母猪、没成熟的克郎猪被宰杀,猪源遭到
破坏。 1986年底全省繁殖母猪存栏量只有116万头,比正常年景减少40多万头。由于
繁殖母猪减少, 猪源供应不足, 致使1987年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减少。
1987年,全省生猪存栏量1547万头,比1986年减少122万头。下降幅度较大的烟台市,
生猪存栏量只有88.4万头,比1986年减少65万头,减少42.4%。全省出栏肉猪1513.9
万头, 比1986年减少167.3万头,猪肉产量111.5万吨,减少8.7万吨。猪肉产量的减
少,直接影响了市场供应,济南、青岛、潍坊、烟台等大中城市重新实行了猪肉发票
限量供应,猪肉市场出现新的波动。

〔羊存栏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我省是小尾寒羊、青山羊、奶山羊的重点产区,发展养
羊生产有传统习惯和较好的物质基础。 1987年, 全省羊存栏量达到1404.1万只,比
1986年增加418.8万只, 出栏肉羊842.1万只,比1986年增加224.6万只,存栏和出栏
都创历史最高水平。 发展最快的菏泽地区,全区羊存养量达到433.3万只,比1986年
增加137万只,增长46.2%,占全省羊存栏量的30.8%。
养羊生产发展快的原因:一是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各级政府重视抓了养
羊生产,取消了各种限养、禁养规定,较好地解决了林牧矛盾,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养
羊生产的措施和政策。二是羊的肉、皮、毛价格较高,养羊经济效益好。1987年,羊
肉市场价格每公斤5.60元左右,比上年约提高80%。每张绵羊板皮22元左右,山羊板
皮16元左右。 每公斤绵羊毛10元左右。农民养一只绵羊可获利180元左右,养一只山
羊也可获利100元,刺激了农民养羊的积极性。

〔家禽生产稳定发展〕山东家禽生产主要有鸡、鸭、鹅等,以养鸡为主。饲养的蛋鸡
品种主要是京白鸡和星杂579, 肉鸡主要有引进的爱拔益加、罗斯和星布罗等。1987
年,饲养一只良种蛋鸡年可获利10元以上。由于饲养家禽效益较高,家禽生产稳定发
展。 全省家禽存栏量达到16916.3万只,比1986年的15120.7万只增加179.6万只。其
中,鸡存栏量15117.7万只,比1986年的13159万只增加1958.4万只,增长14.9%。肉
鸡生产发展较快, 存栏量达到994.2万只,比1986年的554.6万只增加439.6万只,增
长79.2%。

〔肉兔存栏量突破1000万只〕山东肉兔生产近两年发展较快。1985年前养兔生产以毛
兔为主,兔毛产量在全国名列第一,肉兔生产存栏数量较少,形不成批量生产。近几
年,肉兔在国内外市场走俏,养肉兔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刺激了生产,存栏量剧增。
1987年, 全省肉兔存栏量达到1044.5万只, 占兔存栏总量的55.9%, 比1986年的
589.6万只增加454.9万只,增长77.2%。肉兔生产已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一定位置。

〔水貂存养量比1986年增加70万只〕水貂是稀有珍贵经济动物。貂皮或皮制品主要是
销往国际市场,出口换汇。山东水貂生产主要集中在烟台、青岛、潍坊等沿海地区,
其他市地也有零星饲养。近几年来,水貂皮价格逐年上升,1980年每张水貂皮平均在
70元左右,1987年每张达到140元左右,高的180元以上。1987年,全省水貂存栏量达
到157.5万只, 比1986年的87.2万只增加70.2万只,增长80.5%。水貂皮及其产品已
成为山东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全省青贮饲料29.5万吨〕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稳定发展猪鸡生产,
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的方针,1987年,山东各地畜牧部门狠抓了饲料青贮技术的推广。
全省青贮饲料达到29.5万吨, 比1986年的2.1万吨增长13倍,是建国以来青贮数量最
多、质量最好的1年。青贮饲料搞得好的宁阳、东平、陵县、禹城、章丘5县达到了农
牧渔业部颁发的先进县标准。
在青贮饲料工作中,一是抓了技术培训,层层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青贮技术资
料, 宣传青贮技术。二是在资金、物资上给予扶持,全省各级共投入资金320万元,
购置铡草机2073台, 塑料薄膜14.9万公斤, 化肥457吨,柴油695吨,建水泥青贮窖
1146个,砖窖10071个,挖土窖53538个,青贮塑料袋6865个。三是抓综合服务,落实
了包宣传、包技术、包任务、包质量的经济、技术责任制。

〔山东5号病防治转入经常化、制度化〕山东牲畜5号病(口蹄疫)发生最严重的是1982
年冬季,先后在12个市(地) 、49个县(区)、235处公社、602个大队发生牲畜5号病,
累计病猪5128头,病牛39头,病羊19只。
疫情发生后,各级党政领导和业务部门十分重视,省农业厅于1983年1月6日发出
通知, 要求各地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尽快扑灭疫情。2月,接到国务院
《关于防治牲畜5号病的紧急通知》后,省政府立即转发各市地,并组建了由省农委、
经委、财委、进出口委、农业、商业、财政、卫生、交通、公安厅、济南铁路局、外
贸局、轻工、化工、工商管理和济南军区后勤部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山东省防治牲
畜5号病指挥部, 召开了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研究了搞好防治工作的
具体措施,下达了《紧急通知》。接着各市(地)、县(区)、社都按要求建立了相应的
组织。经过一冬春的普查和防治,特别是采取了不惜代价的扑杀深埋病畜的坚决措施,
到5月中旬全部根除了疫点, 控制了疫情。在此期间,全省先后共普查生猪1169.9万
头,占存养量1331.1万头的88%;普查牛173.4万头,占存养量211.9万头的82%;普
查羊73.7万只, 占存养量953.9万只的77%。投入人力64468人,其中业务人员25583
人, 其他38885人。从此以后,一年一度层层召开工作会议,总结、部署、检查、督
促防5号病工作, 做到“思想不松,机构不散,工作不停,常抓不懈”,到1987年,
全省未再发生5号病。至此,山东5号病防治工作转入经常化、制度化。

(王德志)
〔查处假劣兽药〕1987年,山东省兽药监察所认真贯彻执行《兽药管理暂行条例》和
《山东省兽药管理实施办法》,共查处违法制售兽医生物药品的药厂(单位)11个,其
中4个科研单位,4个大中专院校,2个兽医站,1个外贸公司。查处销售假劣兽药的个
体摊贩38个,处理假劣药品20余种,药品金额达6.97万元,减少了因使用假劣兽药造
成的损失。

(山东省兽药监察所)
〔山东省饲料监察所正式对外开展饲料监测〕山东省饲料监察所自1985年经省编委批
准成立以来, 经过1年的筹建,已购进原子吸收、荧光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等进口
仪器和常规实验设备,人员经过培训,于1987年正式对外开展饲料监测。
为搞好这项工作,山东省饲料监察所对全省饲料加工厂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从
调查情况看,山东饲料加工能力已初具规模,各行各业共建立饲料加工厂1700处,其
中: 年班产能力1000~3000吨的243个,3000~5000吨的77个,5000吨以上的10个。
同时,根据山东省标准计量局的计划和安排,1987年第三、第四季度,对全省18个年
班产能力千吨以上的饲料加工厂生产的蛋鸡配合饲料产品进行了抽检。结果表明,符
合国家标准的仅占41%。对社会上60份检验样品(大部分是鱼粉)进行检验的结果也表
明,大多数不符合农牧渔业部的规定,伪假鱼粉在市场上也时有发现。因此,总的看,
全省饲料产品的质量是比较差的,需要引起各级领导的注意,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官良仪)
〔农牧部门首次从美国引进爱拔益加祖代种鸡1.2万只〕 经农牧渔业部批准,山东省
农业厅首次直接引进了肉用鸡品种“爱拔益加”(简称AA) 祖代种鸡1.2万只,于1987
年12月10日由北京首都鸡场顺利运抵山东, 分别饲养在农牧系统的4个肉用种鸡场。
其中:泰安市种鸡场6000只,昌乐种鸡场、淄川区联办鸡场、省畜牧兽医总站联办鸡
场各2000只。 美国“AA”肉鸡是目前世界上有名的肉用鸡品种,饲养8周龄,体重可
达2.4公斤,增重1公斤体重只消耗2.07公斤饲料。这批鸡进入正常生产后,每年可提
供父母代种鸡30~35万只,每只父母代种鸡(母鸡) 年可提供100只商品代雏鸡,每年
共可提供商品代雏鸡3000万只,产肉6000万公斤,各方面的纯收益达5000多万元。

〔潍坊市发放贴息贷款发展畜牧业〕潍坊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988年起到1990年,
市、县两级每年拿出300万元(市、县各150万元),连续3年贴息贷款1.2亿元,在全市
12个县的70个乡镇建立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其中:建养牛基地18个,养羊基地26个,
养兔基地10个,养鹅基地16个。到1990年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养牛基地牛的存栏量
将由1986年的3.5万头达到5.8万头,提供商品牛3.73万头,牛奶59万公斤;养羊基地
羊的存栏量将由1986年的6.56万只发展到35万只, 提供商品羊16.32万只, 羊奶
3469.5万公斤,羊毛85万公斤;养兔基地兔的存栏量将由1986年的17.3万只增加到90
万只,年提供商品兔80万只;养鹅基地鹅的存栏量将由1986年的81.55万只增加到221
万只, 年提供商品鹅160万只。 到1990年70个基地畜牧生产产值达到12284万元,比
1986年增长3.5倍。

(张洪本)
〔曹县以加工促养殖,大牲畜存养量居全省之首〕曹县地处鲁西南部,黄河故道贯穿
南北,饲草资源丰富,农民有养牛的传统习惯,是鲁西黄牛重点县之一。近年来,这
个县在狠抓养牛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展了畜产品加工,以加工为龙头,带动了全县养
牛业的发展。 1987年全县大牲畜存栏量达到14.88万头,居全省之首。其中牛的存栏
量达到12.01万头。 在畜产品的加工上,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帮助农民传递信
息、进行技术咨询、联系产品销路、开拓市场,大力发展宰牛专业户和专业村,全县
宰牛专业村已发展到39个, 屠宰户发展到3000多个,全年宰牛3万多头。侯集镇的北
沙楼村共214户, 屠宰户就有190多户,占全村户数的88%,全年宰牛达1.6万多头。
他们与镇有关部门联合集资建了1个200吨的冷库,产品直接销往北京、上海、天津、
开封、济南等大城市,开辟了城乡产销直挂的新途径。

(张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