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78&run=13

〔医药工商业概况〕1987年,山东省医药行业共有1556个企事业单位。其中,省
公司3个(山东省医药公司、山东省医疗器械公司、山东省药材公司) ;市地医药公司
14个;科研所3个(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山东省海洋药物
科学研究所) ;学校3所(山东省医药工业学校、山东省医药技工学校、山东省药材技
工学校);工业企业108个,其中化学药品企业55个,中药企业25个,医疗器械企业28
个;商业企业1425个,其中二级站38个,县(区)公司109个,批发部214个,零售门市
部4 63个,经营组414个,饮片加工厂81个,药材种植场、饲养场7个,集体所有制零
售机构11个, 个体医药商店88个。全省医药行业共有职工56050人,其中省属企事业
单位职工4410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350人,占职工总数的5.3%;中专文化程度
的2 667人,占职工总数的6.1%;高中文化程度的9195人,占职工总数的20.8%;初
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9893人, 占职工总数的67.8%。在上述人员中有各类专业
技术人员6247人, 占职工总数的14.2%,其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714人。全省
医药工商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6654万元,净值36307万元。其中,工业企业固定资
产原值44617万元, 净值27963万元;商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2037万元,净值8344万
元。
1987年,全省医药行业坚持以深化企业改革和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为中心,
以提高质量、提高效益、增产适销对路产品为重点,努力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
流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原材料、能源供应十分紧张、药品货源紧缺的情况下,仍保
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基本保证了全省医疗保健和人民群
众用药的需要。 1987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完成9.63亿元,比1986年增长29.44%;
商业纯销售额11.1亿元, 比1986年增长21.85%;实现利税2.24亿元,比1986年增长
31.69%; 全员劳动生产率2.9万元。主要产品产量:化学原料药16775吨,医药中间
体6029吨, 中成药8209吨,手术器械59.2万件,X光机1202台。全省医药产品出口交
货值7646.8万元,创汇1820万美元。

〔西药生产〕 全省有西药生产厂家57个。职工2562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2081人。固定资产原值34667万元,净值21245万元。原料药180多个品种,制剂700多
个品种, 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20多个。原料药生产能力达2.1万吨,是国内化学药
品生产的重要省份之一。
1987年, 面临医药原料、 能源紧缺和提价的困难,各医药企业广泛深入开展了
“双增双节”运动,努力节约挖潜,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调整
产品结构,增产适销对路产品,重点抓了抗生素、解热药、磺胺类等25种化学原料药
和4大制剂的生产。 各企业新上了一批销路好、见效快、效益高的“短平快”项目,
既保证了医疗需要,也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各企业间还广泛开展横向联合。
山东新华制药厂联合了省内外26家企业成立了新华医药企业集团,济宁抗生素厂也组
织建立了有14个企业参加的鲁抗集团。两大医药集团的建立,促进了企业间在资金、
技术、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联合,对发挥全省医药原料药生产优势,增强在全国医药
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87年,全省化学药品总产值7.46亿元,比1986年增长25.2%;24大类化学原料
药产量16775吨,比1986年增长25.47%;医药中间体20445吨,比1986年增长26.43%;
化学药品4大制剂的片剂、 针剂、粉针和大输液,分别比1986年增长1.53%,15.5 1
%,31.99%,23.9%。
〔医疗器械生产〕全省医疗器械行业有生产企业26个,职工6350人,其中各类专
业技术人员542人。 固定资产原值4785万元,净值3063万元。生产医疗器械、卫生材
料、 制药机械等200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的产品,是全国医疗器械工业重要基地之
一。
1987年,全省医疗器械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调整产品结构,压缩长线产品,
增产适销对路产品,重点抓了手术器械、消毒设备、注射针、注射器、医用硅橡胶制
品和电子医疗仪器的生产。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662万元,比1986年增长18.5%,利
税1098万元。在质量管理、科研和新产品开发方面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国家医药管
理局考核的14个产品,主要指标计划完成率达93%,在国家和省质量监督抽查中均达
合格水平。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的心电图机获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称号;山东新
华医疗器械厂的手提高压蒸汽消毒器等4个产品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省医疗器械研究
所与山医大附院合作项目可显影硅橡胶肾动脉永久栓塞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年内投产新产品27个,新增产值516万元,利润55万元。

〔中成药生产〕全省现有中成药生产企业25家,生产品种520个,年产值达1亿多
元。 有省以上优质名牌产品47个,其中获国家金牌奖11个,国家银牌奖5个,国家医
药管理局优质产品14个。
1987年,各生产企业普遍增强了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注重市场信息,适时调整
产品结构,狠抓名、优、特产品,逐步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骨干产品。阿胶系列、
三鞭系列、复方大青叶系列、“两精”系列(海龙蛤蚧精、雏凤精)、及健脑补肾丸、
胃特灵等名优产品的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各企业还加强了新品种、新剂型的研制
开发。 一年来,投产新品种15个,新增产值596万元。1987年,全省中成药工业总产
值完成11598万元,比1986年增长34%;中成药总产量8265.87吨,比1986年增长28%。
〔中药材生产收购〕1987年是国务院提出“中药工作三年大见成效”的第二年,
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年。 我省各级政府和医药部门, 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
[1986] 8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工作的通知》,切实加强了中药材生
产收购工作。在工作中认真坚持了以生产为基础的指导思想,稳定发展大宗品种,重
点抓紧缺品种和3类小品种。 认真落实了黄芪、沙参、生地、白芍、大青叶、桔梗、
黄芩、丹参等地产主要品种的播种任务。同时还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小药材的生产、经
营, 采取广开渠道,搞活价格,广泛宣传的办法及定点定量收购等形式,使3类小药
材的收购有较大增长。各级药材部门还积极开辟收购渠道,采取二、三级联购联销、
产销地直接挂钩、发展集体和个体代购等措施组织中药材收购。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
了我省中药材的生产、收购。198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0万亩,种植品种68个,
总产量约计30万公担,收购12万公担。
1987年,在中药材引种、试种和变野生动植物为家种、家养等科研方面,也有了
新的进展。“组织培养技术在中药材地黄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西洋参
引种栽培技术”和“番红花引种栽培”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奖;“怀牛膝多倍体及
单体诱导育种”和“黄芩野生变家种栽培”两个研究课题也通过了鉴定。
历时四年多的中药材资源普查工作圆满结束。调查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基本
查清了我省中药资源的品种、蕴藏量及分布情况,为保护、开发、利用我省中药资源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普查成果已通过了国家级验收。
1987年10月国务院以国发[1987]96号文发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省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和《条例》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了《野生药材资
源保护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我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作了具体规定。并决定增
加全蝎、马兜铃、柴胡、徐长卿等为我省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

〔质量管理〕1987年,全省各医药工商企业,把质量目标、指标层层分解到每个
单位、职工,形成了全行业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各级质量管理机构逐步健全,质检队
伍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监测手段不断完善,省内已建立化学原料药及制剂、抗生素及
制剂、 中药、医疗器械等4个产品质量监测站,各企业从加强基础管理入手,建立工
序控制点,从原料采购入库、投料生产到产品出厂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检
查制度,由产品质量的事后把关转向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由于切实加强了质量
管理工作,全省医药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国家医药管理局考核的25个产品,稳定提高
率8 4%。 有14种化学原料药优级品率累计完成100%。国家监督抽查我省产品6种35
个批号, 合格率88.57%;卫生部、省卫生厅抽查45种产品312个批号,合格率84.93
%。山东新华制药厂、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淄博人民药厂等26家企业,在国家组织
的几次监督性抽验中, 合格率均为100%。山东新华制药厂的咖啡因、济宁抗生素厂
的青霉素钠、 潍坊中药厂的感冒冲剂、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的心电图机等4种产品获
国家医药管理局1987年优质产品称号; 氨基比林、麦迪霉素片、雏凤精、硅橡胶输
液管等30种产品获山东省1987年优质产品称号。 自1979年以来, 我省已有三个产品
(东阿阿胶厂的阿胶、 山东新华制药厂的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的
金属注射针)获国家金质奖;九个产品(山东新华制药厂的阿斯匹林、米妥尔、吡哌酸
片、济南中药厂的冠心苏合丸、石斛夜光丸、六味地黄丸、烟台中药厂的至宝三鞭丸、
青岛中药厂的利胆片、济南制药厂的呋喃氟脲嘧啶片) 获国家银质奖;37个产品获国
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奖;150个产品获省优质产品奖。

附:1987年山东省医药工业获奖项目表

┌──┬────────────┬────────┬────┬────┬───────────────────┐
│序号│项目名称 │奖励类别 │授奖部门│奖励等级│获奖部门 │
├──┼────────────┼────────┼────┼────┼───────────────────┤
│1 │组织培养技术在中药材地黄│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国家科委│二 │菏泽药材站、省药检所、中科院上海生化所│
│ │中的应用 │ │ │ │ │
├──┼────────────┼────────┼────┼────┼───────────────────┤
│2 │小儿消食片 │省科技进步奖 │省科委 │二 │济南中药厂 │
├──┼────────────┼────────┼────┼────┼───────────────────┤
│3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阿胶常年│省科技进步奖 │省科委 │ │东阿阿胶厂、青岛化工学院 │
│ │生产干燥新工艺 │ │ │ │ │
├──┼────────────┼────────┼────┼────┼───────────────────┤
│4 │西洋参引种栽培技术的研究│省科技进步奖 │省科委 │二 │省药材公司、烟台、潍坊药材站 │
├──┼────────────┼────────┼────┼────┼───────────────────┤
│5 │番红花引种栽培的研究 │省科技进步奖 │省科委 │三 │青岛药材站 │
├──┼────────────┼────────┼────┼────┼───────────────────┤
│6 │抗肿瘤新药优福定片 │省科技进步奖 │省科委 │三 │济南制药厂 │
├──┼────────────┼────────┼────┼────┼───────────────────┤
│7 │氧化淀粉 │省科技进步奖 │省科委 │三 │潍坊制药二厂 │
├──┼────────────┼────────┼────┼────┼───────────────────┤
│8 │复方大青叶合剂 │省优秀新产品奖 │省经委 │一 │淄博人民药厂 │
├──┼────────────┼────────┼────┼────┼───────────────────┤
│9 │麦迪霉素 │省优秀新产品奖 │省经委 │一 │济宁抗生素厂 │
├──┼────────────┼────────┼────┼────┼───────────────────┤
│10 │中性蛋白酶原料及片剂 │省优秀新产品奖 │省经委 │二 │沂蒙新华药厂 │
├──┼────────────┼────────┼────┼────┼───────────────────┤
│11 │硝酸甘油软膏 │省优秀新产品奖 │省经委 │二 │济南东风药厂 │
├──┼────────────┼────────┼────┼────┼───────────────────┤
│12 │甲硝唑G注射液 │省优秀新产品奖 │省经委 │二 │青岛制药厂 │
├──┼────────────┼────────┼────┼────┼───────────────────┤
│13 │长效消心痛片(硝酸异山梨 │省优秀新产品奖 │省经委 │二 │青岛黄海药厂 │
│ │酯缓释片) │ │ │ │ │
├──┼────────────┼────────┼────┼────┼───────────────────┤
│14 │牙科X线机(JYF10型) │省优秀新产品奖 │省经委 │二 │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 │
└──┴────────────┴────────┴────┴────┴───────────────────┘

〔科研、新产品开发〕省医药行业各科研所和工商企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
出的“科教兴鲁” 的战略思想, 加快了科研和新产品开发。1987年共完成科研项目
118项, 其中已鉴定37项,取得批准生产文号的81项。不少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有
的达到了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有36个科研项目获科技进步奖。其中,组织培养技术
在中药材地黄生产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小儿消食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阿胶
常年生产干燥新工艺等六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复方大青叶合剂等七个品种获省优秀新
产品奖。 藻酸双脂钠和DJ-Ⅰ、Ⅱ型电热药灸器分别在1987年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第
15届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和优秀发明奖。1987年试产新产品97项,创产值3990万元,
实现利润700万元。 1979年至1987年全省医药行业共投产新产品681个,创产值22110
万元,实现利润4981万元。
由于各医药企业普遍重视和加强了科研工作,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水平有了较大提
高。在全省重点考核的29个主要产品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全国平地水平以上的
产品由1986年的16个增加到20个, 其中保持和超过全国平均先进水平的产品由6个增
加到8个。 根据技术经济指标水平提高幅度计算,全省医药行业在不增加人、财、物
的情况下,增产原料药130吨,节粮100吨,增加经济效益510万元。

〔医药管理体制改革〕我省于1979年成立省医药管理局,对全省医药实行“人财
物、产供销”六统一管理体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六统一”管
理方式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些与形势变化不相适应的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简政放权、政企分开的原则和加强行业管理的要求,1987年11月,省政府发了《关于
下放省属医药企业、加强医药行业管理的通知》,决定将省医药总公司所属工商企业
下放到企业所在市、地管理。为调剂药品供应,保证疫情、灾情急需,济南、淄博医
药站和烟台、潍坊、临沂、济宁药材站暂不下放。《通知》指出:“企业下放后,省
医药总公司继续行使医药行业管理职能。”根据省政府《通知》精神,省医药总公司
立即组织力量到各市、地办理交接手续,并受省政府的委托起草了《山东省医药行业
管理办法》,按照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的要求,由原来的部门管理逐步转向全行业管
理。 3个省公司已开始由生产管理型逐步向经营服务型的经济实体过渡。鉴于现行的
国家医药管理机构的格局,3个省公司原来负有的行业管理职能目前仍保持不变。

〔山东新华制药厂〕该厂于1943年在胶东抗日根据地创建,1948年迁至张店。经
过4 0多年的建设, 已发展成为我国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 198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1.84亿元,在全国医药行业居第四位,实现利税4625万元,劳动生产率41376元/人·
年。 药品总量占全国8.9%,是国内解热镇痛药生产基地。1987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
业。 现有职工4749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30人。全厂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
筑面积27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原值10466.4万元,净值5218万元。主要产品为解热镇
痛、抗菌消炎类化学原料药品。现有23个品种,年生产能力5800吨,其中解热镇痛类
药物产量占全国的21%。 另有化工原料、中间体20种,年生产能力2万吨;针、片剂
年生产能力分别为1.2亿支和44.5亿片; 搪玻璃产品在我国是由该厂首先研制成功并
投产的, 目前年产600吨。该厂现有14种产品分别达到欧洲药典、德国药典等国际最
新版本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有21个产品分别获得省、部、国家优质产品称号。其中,
注射葡萄糖酸钙获国家金牌奖;阿斯匹林、米妥尔、吡哌酸片获国家银牌奖;口服葡
萄糖酸钙、阿米妥、吡哌酸、布洛芬、安乃近、咖啡因获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奖;
巴比妥、碳酸氢钠针、甲氧苄氨嘧啶、氨基比林、复方新诺明片、茶碱、布洛芬糖衣
片、氢化可的松、醋酸泼尼松、复方磺胺甲基异唑、硫酸卡那霉素针获山东省优质
产品奖。该厂产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远销美国、苏联、日本、英国、联邦德
国、法国以及东南亚、非洲、大洋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
美元, 创历史最高水平。自1986年底,组建了有6省26家企业参加的新华医药企业集
团。该厂充分发挥龙头厂优势,优化产品结构,大搞“三来一补”,扩大了名优产品
产量,增强了出口创汇能力。到1987年,集团创汇能力已达1300多万美元。
“七五”期间,国家经委把该厂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改造企业之一,现已安排五项
改造扩产项目,共需投资11752万元,全部投产后,可新增产值1.2亿元,利税4000万
元。

(张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