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62&run=13

〔物资购销〕 1987年,全省县以上物资企业购进额达155.4亿元,比1986年增长
82.3%; 物资销售额达164.6亿元,增长77.9%,增长幅度继续保持全国首位,购销
额首次超过上海, 次于江苏, 跃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43个县市销售额过亿元,比
1986年增加30个, 其中青州、荣成超过3亿元;文登、胶南、掖县、高密、芝罘、牟
平、诸城超过2亿元。
〔主要物资供应〕全省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基本落实,市场调节的物资大量增加。
1 987年,各级物资部门从市场购进(从系统外组织资源)钢材124万吨,比1986年增长
7 8.2%;木材178万立方米,增长40.2%;水泥102万吨,增长24%;煤炭1291万吨,
增长69.8%; 汽车2.7万辆, 增长128.8%。全省物资部门供应钢材263.5万吨,比
1986年增长52.8%;木材311.8万立方米,增长15.9%;水泥313.1万吨,增长45.5%;
煤炭3612万吨,增长33.6%;汽车70632辆,增加1.6倍。为保证重点生产建设,各级
物资部门扩大了配套承包供应,省物资部门承包供应的国家和省重点工程31个,由于
物资供应比较及时,缩短了工期,保证了质量,提前发挥投资效益。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各级物资部门把发展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体系作为深化物
资流通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市场设施的建设,不断
完善市场功能。一是经国家批准在部分大中城市建立了11处钢材市场。二是积极筹措
资金,新建和改建了一批不同形式、不同规模、各具特点的生产资料交易场所。其中
较大型的主体建筑已投入使用的有济宁、潍坊、淄博、济南和青州;青岛、烟台、德
州、 枣庄、泰安、临沂等市地正在筹建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物资交易设施。三是
各地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和探索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的路子。济宁市把物
资贸易中心办成管理服务型的物资交易场所,广泛吸引生产企业、供销企业和用户参
加交易,邀请工商、银行、交通、邮电、法律公证等部门进驻市场,共同参与管理和
服务。四是在潍坊、淄博、泰安、临沂、济南等市地试行了石家庄计划内外物资“同
一销价、差价返还、逐步放开、扩大市场”的办法。通过价值补偿取代实物分配,促
进了计划内物资的市场化,扩大了企业自由采购物资的选择权。五是主动与各部门协
调,争取支持,在城市规划、建设资金、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方面,为生产资料市
场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到1987年底,全省物资贸易中心、专业市场和物资综
合商场由1986年的69处增加到126处,总成交额达40.49亿元。
〔深化物资企业改革〕1987年,各级物资部门按照国务院(86) 103号文件精神,
简政放权,政企分开,逐步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有步骤地推行了经理、厂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并结合物资部门的特点,探索
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物资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经验,进一步健全了企业经营
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到1987年底,市地物资企业已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有60个,
占5 5%;县市物资企业有780个,占72%。潍坊、淄博、烟台、青岛、泰安等市地的
部分物资企业,把竞争机制引入承包经营,在企业或系统内部实行招标承包,从而加
快了物资的购销,提高了经济效益。
〔农村物资市场〕经过加强对县级物资工作的分类指导,开展“东西对话”,农
村物资市场有了较快发展,各级物资部门在支持乡镇企业、抗旱救灾、扶持贫困地区、
支援海岛湖区开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到1987年底,全省乡镇物资供应网点已
达2000多处, 供应农村钢材33.78万吨,木材86.21万立方米,水泥63.28万吨,煤炭
69 5万吨,供应物资总额达22.45亿元,比1986年增长37%。
〔山东钢材市场开业〕 自1987年4~12月,山东、青岛、烟台、潍坊、淄博、济
宁、泰安、枣庄、德州、临沂、济南等11个钢材市场陆续开业。这些钢材市场以城市
为中心,发挥专业市场的特点,积极组织钢材资源。1987年全省钢材市场销售总额达
8.1亿元,共销售钢材49.4万吨,其中计划转市场3.9万吨,占7.84%;钢厂自销17.5
万吨, 占35.4%;使用钢材单位销售的库存多余钢材2.1万吨,占4.31%;其他单位
进入市场销售的钢材4.3万吨, 占8.63%;物资部门自行组织销售21.7万吨,占43.8
%。
(省物资局)
〔机械设备成套工作〕山东省机械设备成套局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87
年继续深化设备成套工作改革,坚持以服务为主、以重点项目为主、以社会效益为主,
为建设项目服务,为生产企业服务。实现了由以往的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由以往
的单纯管理型服务转向技术效益型服务,由以往单一的设备供应服务转向为项目建设
全过程的综合服务,保证了按质、按量、按时为项目提供技术先进、价格合理的成套
设备,为建设单位节省了大量投资,完成了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的设备成套任务。
同时,多渠道地开拓了一些新的地方项目,进一步扩大了设备成套的覆盖面。
1987年列入山东省机械设备成套局的设备成套建设项目共93个,占山东省机械设
备成套局自1959年组建至1986年28年间的全部成套项目数的10.2%,其中国家重点项
目和省重点项目31个,涉及石油、化工、纺织、机械等10多个行业。为建设项目提供
设备23068台、套,占1959~1986年提供设备台、套总数的11%;提供设备10735吨,
占自1959~1986年提供设备总吨数的34%;提供电线电缆5715公里,占1959~1986年
提供电线电缆总公里数的23%;向外省提供设备价值为7041万元,占1959~1986年外
供设备总价值的17.1%;向省内外提供设备总金额2.85亿元,占1959~1986年提供设
备总金额的10%。1987年成套项目投资额为33亿元,成套项目的设备订货率达到98.3
%, 外供设备交货率达到98.8%。此外,还完成了3项招标、5项租赁和4项非标设备
成套任务。
山东省机械设备成套局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出发,重视项目投资效益,择优安排
设备。对一些“啃骨头”项目和难度较大的问题,不推诿,不敷衍,千方百计为建设
项目落实关键设备,为生产企业排忧解难。山东省机械设备成套局为响应中共山东省
委关于支援贫困山区、发展全省“小火电”项目的号召,总承包了沂源电厂,积极认
真地开展工作,从质量、交货期和价格等方面均满足了沂源电厂的要求。
为使机械设备成套工作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得以发展,山东省机械设备成套局在
1987年开辟了一些新的业务工作领域,采取了一些新的工作形式。为向两头延伸,拓
宽设备成套工作的内容,服务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成立了山东省机械设备成套工程
承包公司。为在设备成套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成立了山东省机电设备招标公司。为
加强与地市的直接联系,在全省各地市计、经委设置了设备成套工作联络员,并召开
了联络员工作会议。为发挥集团行业的优势,参加了上海经济区设备成套联合承包公
司。山东省机械设备成套局采用新的工作形式改革设备成套工作。一是组织招标、投
标。 特别是对烟台煤气工程非标设备进行的两次招标,安排非标设备计1088吨、468
台(件)、价值557万元,为该工程节约投资100余万元。二是改变承包形式。由过去较
单一的委托承包转为设备费总承包、运杂费总包以及工程总包等11种承包形式。承包
形式的改变,提高了设备成套工作的水平。三是跨省联合,扩大工作领域。山东省机
械设备成套局与浙江省机械设备成套局联合对宁波阀门有限公司铸造车间砂处理工序
进行工程承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刘凯志)
〔国家物资储备〕1987年省国家物资储备部门的工作概况:
一、物资管理。国家储备物资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按照国家的合同、指令,
进行物资的接转和出入库。 1987年,接转、出入库物资吞吐总量为96650.0吨,做到
了质精、量准、手续完备;二是对库存物资进行的日常安全、数量、质量的保管、保
养。年终,按国家储备物资管理标准检查,库存储备物资达到保质、保量、保安全、
保急需的“四保”要求。
二、基本建设。根据国家储备局下达的计划,山东储备部门完成基本建设、更新
改造、设备维修等项目投资631万元。重点建设项目八三二工程正在施工中。
三、开展“双增双节”运动,超额完成预算外收入计划。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
于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通知精神,山东省储备部门局、处两级成立了“双增双
节”领导小组,在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教育,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储备部门实
际,提出实施意见,各单位都围绕管好储备物资,避免国家财产受损就是最大的节约
这个重点开展“双增双节”运动,除加强物资管理外,一方面努力节支、减少浪费,
压缩预算包干经费3.2万元; 另一方面,充分挖掘仓库内部潜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经
营活动,增加预算外收入,全年预算外收入73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四、 坚持目标管理办法, 并为仓库管理升级和逐步实行处长负责制作了准备。
1987年,山东省储备部门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办法,即把全年业务工作任务分为:物资
吞吐, 基本建设,红旗库率,预算外收入,车辆、设备完好率,安全保卫6大项,向
各单位下达指标,年终按完成指标情况核定奖惩,以此促进各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1987年3月国家储备局成都会议后, 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加强
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家局有关文件,提高对抓管理上等级重要性的认
识。省局确定三三四处为管理升级试点单位,局、处两级上下结合,从改革领导体制、
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入手,草拟了具体办法,狠抓仓库管理的基础工作,收到了
成效,为深化储备仓库内部改革、实行处长负责制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准备。
(张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