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地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180&run=13

┌───────────────────┬───────────────┐
│中共地委书记 刘明祖 │副专员 曹正寅 王家政 高广田│
│副书记 王渭田 刘兴武 牛耀宗年内离职│张守业 冯登善 康祖玉 │
│辛云岩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刘泽才 │
│地区行政公署专员 王渭田 │人民检察分院检察长 杨浩盛 │
└───────────────────┴───────────────┘

临沂地区辖2市11县,共84个镇,233个乡,4个办事处。总面积2277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83.84万亩。人口1111.9万人,1987年出生人口181059人,出生率为16.38
‰,自然增长率11.22‰,较1986年回升0.54‰。
经济概况 1987年临沂地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使全区经济
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
财政金融状况进一步好转,流通工作得到加强,对外经济贸易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有所提高。
1987年, 全区社会总产值14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1986年增长22.1%,国民收入
66.3亿元, 按可比口径比1986年增长15.1%。 工农业总产值90亿元,比1986年增长
22.75%。农业总产值完成40.72亿元;工业总产值(新口径) 完成49.28亿元,首次超
过农业总产值。
农业 自197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登上20亿元的台阶以后,连续八年持续稳定增长。
1987年, 农业总产值40.72亿元,比1986年增长2.15%。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减
少,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总产达到459.5万吨,比1986年增长3.4%。农村社会总
产值103.53亿元,占全区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73.4%。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为
27.04亿元, 比1986年增长4.8%;林业产值1.31亿元,比1986年增长1.1%;牧业产
值8.02亿元, 比1986年下降1.44%;副业产值为3.54亿元,比1986年下降11.09%;
渔业产值为0.8亿元,比1986年增长25.79%。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年末拥有量为219.68万千瓦, 比
1986年增长3.21%。 农用拖拉机6.77万台, 比1986年增长13.25%。 农村用电量达
38542.4万千瓦小时,比1986年增长14.39%。农村化肥用量(折纯) 达19.56万吨,比
1986年增长3.21%。但是,由于水利建设新修和恢复配套工程仍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
果,年末有效灌溉面积比1986年减少6.62万亩,为665.82万亩。
乡镇企业1987年又上新台阶,已成为全区经济的支柱。全区乡镇企业四级总收入
达到38亿元, 比1978年增长8.6倍。乡镇企业总收入与农业总收入的比率,由1978年
的21∶100发展到87∶100。 全区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0万处,从业人员突破100万人,
分别比1986年增加3.5万处和15万人。农业人口从乡镇企业中得到的纯收入8.97亿元,
人均85.8元。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
达902元,比1986年增长6.7%。
工业 1987年,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9.28亿元,比1986年增长47.3%。其中,
乡镇办工业产值为7.11亿元, 村及村以下办工业产值为16.33亿元。增长速度在全省
名列前茅。
轻工业产值(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办工业) 22.42亿元,比1986年增长30%。其中,
食品、纺织、饮料制造分别比1986年增长13.1%、51.8%、26.5%。重工业产值 (不
包括村及村以下办工业)10.53亿元,比1986年增长28.1%,其中原材料工业和制造工
业分别增长16.7%和32.4%。 全区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不变价)
31.04亿元,较1986年增长27.7%;销售收入34.82亿元,比1986年增长33.9%;实现
利税4.11亿元,比1986年增长32.2%;实现了产值、收入、利税同步增长。流动资金
周转天数由1986年的107.5天缩短为93.6天,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
1.48万元,比1986年提高18.4%。
全区已有480多个企业以各种形式与省、市企业实行了横向经济联合和技术协作,
达成经济技术协作项目900余项, 引进技术人员5000余人,引进资金4500多万元。已
成立“沂蒙标准件联合公司”、“陶瓷生产企业集团”、“工程机械联合公司”等企
业联合体。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业企业2907个,在承包企业中,实行公开招标、招聘的
占75%以上。
商业贸易 1987年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33.87亿元, 比1986年增长
19.4%, 比全省增长16%的速度加快了3.4个百分点。其中社会商品零售额实现26.8
亿元,比1986年增长16.4%。农业生产资料销售7.01亿元,增长32%。按经济类型分:
全民单位实现12.79亿元, 比1986年增长16.9%;集体单位实现13亿元,比1986年增
长15.3%;个体经营(含合营)实现6.75亿元,比1986年增长36.9%;农民对非农业居
民销售额实现1.2亿元, 增长22.5%。生产资料增长速度快于消费品销售,个体经营
快于全民和集体单位。全区农副产品收购总额达20.9亿元,比1986年增长11.5%。
1987年全区城乡集市贸易场所发展到843处, 成交额9.67亿元,较上年增长27.5
%, 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0.2万户,37万人,分别比1986年增长77.1%和117%。专
业批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也相继发展起来。专业批发市场发
展到54处,占全省专业批发市场总数的1/5。
全区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已发展到261家, 以村户为主的出口加工点发展到2000多
个,出口工业品收购额达4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8%,比1986年上升9%。1987年全区
外贸出口收购总额6.17亿元, 提前110天完成全年计划, 比1986年增长28.5%, 由
1986年的全省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增长速度居全省之首。全区15类出口商品,抽纱
和粮油突破了亿元大关,丝绸、机械、食品增长幅度在30%以上,纺织、服装、抽纱
增长一倍以上。
基本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 非生产性建设继续得到控制。
1987年,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3亿元, 为年投资计划的94.7%,比1986年增加
1.7亿元, 增长51.2%。 在投资完成额中, 生产性建设为4.13亿元,比1986年增长
52.7%;生产性建设总投资完成额的比重,由1986年的83.1%提高到1987年的83.7%;
全民所有制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由1986年的0.93亿元, 一跃而为1.9亿元,比1986年
增加1.04倍。更新改造投资占投资比重由1986年的28.5%上升为38.3%。
1987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923万元,新铺设水泥、沥青路面28.66公里,计26.18
万平方米。 新修沙土路18.5公里,新建桥梁10座,新安路灯806盏,自来水新增日供
水能力3.44万吨,新铺管道34公里,城镇居民用水普及率67.9%。新动工兴建城市公
园5个,城市绿化覆盖率22.7%,比1986年增长4.2%。全区95%以上的村镇总体规划
已完成。1987年全区有10万户农民建起了新房,农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86年的16平方
米增加到17平方米。有900个村庄新通了电,新修乡村公路4000公里,有250个村庄新
建了自来水设施。
交通邮电 随着交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全区交通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国营运输为主,
集体、个体运输全面发展的局面,增强了运输能力。1987年,地方交通全年完成货运
量1343万吨, 比1986年增长23.2%; 完成货运周转量8.15亿吨公里,比1986年增长
10.1%。 地方交通客运量2277万人,客运周转量完成14.36亿人公里。分别比1986年
增长8.7%和21.2%。 邮电通讯事业也有发展。1987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571.8
万元,比1986年增长15.9%。其中,出口函件增长17.1%,报刊发行增长13.2%,电
报增长29%,长途电话增长14.2%。年末市内电话户数增长10.3%,农村电话户数增
长4.7%。
财政金融 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34436.8万元, 比上年增收5595.1万元,按可比
口径计算,比1986年增长14.79%;财政支出得到控制,全年财政支出为57956.2万元,
比1986年增长10.82%,低于1986年增长幅度。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全区银行现金收入67.3亿元,比1986年增长30.2%,
现金支出67.23亿元,比上年增长27%;货币总投放量为1.83亿元,比上年减少48%;
银行存款余额达21.45亿元,比年初增长23.9%;银行贷款余额达31.03亿元,比年初
增长18%。
科技 1987年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
技术贸易活动逐步发展。与外省建立协作关系72个,与58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41
个科研部门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经济协作关系。县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建立健全了
农业、畜牧、茶果三个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立乡镇乡村科技服务网络的试点工作正
在展开。科技情报研究以乡镇企业和农村“两户”为重点服务对象。1987年全区安排
科技计划94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0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34项,获经济效益3250万
元, “星火计划”的项目正在加紧进行。全区评定各类科技进步奖102项,其中获省
科技进步奖11项。
教育 1987年在地方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教育经费仍比1986年增加1500万元,
使重点院校的校舍和试验设备进一步得到改善。1987年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567人,比
1986年减少82人; 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8147人,比1986年增加267人;职业高中在
校学生48.65万人, 比1986年增加1130人;小学在校学生119.39万人,比1986年减少
5.07万人。普及小学教育的任务基本完成。
文化 1987年对全区16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进行体制改革,已有13个剧团完成改
革任务。
1987年,全区共举办县级以上各种书画展42次,出版期刊《致富文摘》63.6万册,
报纸6种,图书11种,130万余册。电影全年放映收入187万元,发行收入258万元,提
前3个月超额完成1987年放映发行计划,在全省名列前茅。
在1987年中,地区选拔的四个小儿舞蹈节目,在省首届少年儿童舞蹈比赛中均获
奖。郯城县的中篇评书《旱天雷》获晋、冀、鲁、豫《山河杯》曲艺比赛一等奖。临
沂艺术学校学生薛冬梅获1987年山东省第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优秀歌手奖。在山东省
京剧青年演员比赛中,全区有三名青年京剧演员获“玲珑杯”奖。地区艺术馆李反修
创作并演出的舞蹈《蓝印花布》,参加了山东省首届艺术节。地区艺术馆李兆军创作
的20余幅摄影作品,参加了全国青年摄影家评选活动,荣获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称号。
日照农民画首次进京展览。莒县文化馆收集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先后到济南、香港等地
展出。临沂画院房新泉、莒南县马世治、卢景春等先后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地举办
个人画展。地区艺术馆姜奇、莒县小店文化站何乃垒创作的年画被选送出国展览。地
区艺术馆左跃国的雕塑作品获省优秀奖,根雕艺术作品参加了首次全国根艺展览,有
两件获铜牌奖。在山东省首届花卉盆景展览评比中,临沂地区参展的花卉盆景作品获
全省总分第三名。各类艺术作品,在省以上刊物发表和参加省以上展览的共有1500余
件。
文物工作取得了新成就,1987年基本完成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主体工程的建
设和三个县的文物普查工作,新推荐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46处,配合省考古所发掘
西汉墓4座,出土文物150多件。共收集社会流散文物400余件,古钱币2.5吨。
体育 1987年体育训练、竞赛工作取得新成绩。1人获得全国冠军,1人次破全省
纪录,7人次破省少年纪录。共获国家及省奖牌140枚,其中金牌19枚,银牌20枚,铜
牌23枚, 其他78枚。1987年全区有31.82万人达到国家各级体育锻炼标准。各种体育
组织有了新发展, 建立各类体育分会、协会220多个。特别是老年体协,活动频繁,
引起社会的较大反响。 全区共举办各级体育比赛1262次。有259万余人经常参加体育
活动。
卫生 1987年加强了卫生事业的基本建设, 各类卫生机构已发展到899处, 比
1986年增加23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已有18584人,各类医院287所。病床达14038张。
各级医院门诊总量430万人次。 开展疾病普查和人群健康查体54万人次,完成预防接
种520万人次。儿童“四苗”接种率平均达95%。
全区有56处乡镇实行了妇幼卫生程序化管理, 12196个行政村建立了卫生室,占
总数的97%。 乡村卫生队伍发展到20170人。14处中心卫生院建立了专科,提高了服
务能力。 有4个县市驻地达到了省级卫生文明城镇标准。通过三次突击性灭鼠活动,
野外和室内鼠类平均密度分别降到2%和1%以下。
人民生活 据对全区1.04万户农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资料推算,1987年全区农民
人均收入434元, 比1986年增加68元,增长18.58%,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的贫困户
所占比重,由1986年的18.2%下降为5.4%。
1987年末, 全区职工总数为43.7万人,比1986年增加3.3万人。职工工资总额为
5.19亿元,比1986年增长14.3%。职工全年平均工资为1188元,比1986年增长4.9%,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实际工资降低3.9%。1987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彩电34
台,比1986年末增加6台;洗衣机64台,增加10台;电冰箱10台,增加8台;立体声收
录机30台,增加8台;电风扇126台,增加22台。
1987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19.9亿元,比1986年增长37.4%。其中城镇居民
存款6.1亿元, 比1986年增长85.17%,人均存款余额865元。农民存款13.8亿元,比
1986年增长23.36%,农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32元。
1987年各级政府共投放扶贫款(含贷款)、物资折款计13225万元,使全区880个贫
困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有21.5%的贫困村实现脱贫。

(临沂地区史志办公室)

王存臻等创立宇宙全息统一论

中共莒县县委党校青年教师王存臻和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严春友共同创立的宇
宙全息统一论,于1987年夏在福州市举行的全国第四届全息生物学学会讨论会上,宣
告问世。这一门新兴学科的创立赢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宇宙全息统一论是一门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于一体的新学科,这门学科是
以宇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空间存在时的整个情况的全部信息,并从中找出其内部
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宇宙全息统一论的主要理论是宇宙全息统一律,包括宇宙同源律、
宇宙经络律、宇宙全息律、宇宙重演律、宇宙全能律、宇宙感应律、宇宙对称律等七
大定律。其中又以宇宙经络律、宇宙全息律为核心。
宇宙全息统一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统一观,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中
国科技大学副教授李志超从数理角度论证了这一理论的观点是正确的。著名哲学家、
北京大学教授张世英评价说:“宇宙全息统一论,是一门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
一体的新学科。它比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范围更为广泛。这门新学科具有广阔
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实践意义。”北京大学甘绍平博士指出:“宇宙全息统一论将中
国古典哲学中深刻而丰富的整体性思想和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融为一体,适应了当代
科学综合发展的大趋势,因而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有可能成为
下一世纪的带头科学。”
宇宙全息统一论的主要创立者王存臻1982年1月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
被分配到莒县一中任教。授课之余,潜心于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研究,阅读了大量有关
著作,写了6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先后与合作者发表了《精神全息论》、《精神全息
重演律》、《宇宙重演律》、《宇宙全息重演律》、《宇宙全息统一论简介》等有价
值的论文,并写出了28万字的学术专著《宇宙全息统一论》。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
完成了由有机物全息到无机物全息乃至整个宇宙大统一全息的飞跃,从而把整个全息
科学研究推向了全新的高度。 1987年5月,全息科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王存臻被推
选为会长。

(临沂地区史志办公室)

临沂市
中共市委书记 张敬涛
市人大常务会主任 姚学益
市长 徐志顺
市政协主席 张崇祥
全市辖30个乡、 镇、办事处,总面积1748.46平方公里,耕地136万亩,人口141
万。1987年社会总产值28.1亿元,国民收入10.34亿元(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均包括
境内省、 地企业数) ,财政收入7452.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5.15亿元,比上年增长
33.95%, 其中工业总产值10.47亿元,农业总产值4.6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5
亿元,职工平均工资13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9.9元。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业发展

临沂市198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 比上年增长66.19%。实现利税7899
万元,其中利润4993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2%和35.5%。各类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率达86.7%,比上年提高2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产值利润率和资金利税率
都有明显增长。
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市属企业全面推行了三年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承包
经营责任制,市政府委托经委与65户企业签订合同,公开招标。责任制的实行,推动
了企业生产的发展。在主要工业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电力供应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
有55个企业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其中九个企业提前两年完成三年经济目标。市机械厂
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注重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后劲。全市工交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坚持以技术进步
和名、特、优产品开发为重点,共安排技术改造项目114个,计划总投资额8384万元,
实际完成99项, 累计完成投资额5338万元,比上年增长了3.5倍;建成生产线72条,
更新设备928台(套) ,开发新产品39个,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化纤厂是全省四个
丙纶项目之一,一期工程需投资1550万元,由于属地方自筹项目,资金严重不足。为
此,市长亲自跑贷款、筹资金,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至年底,土建及设备安装已
全部完成,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在全省同类项目中均居领先地位。
拓宽横向联合渠道,增强自我发展能力。1987年,工交企业联合的范围已拓宽到
15个省、市和35个地区,联合的形式已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联合的内容从
生产协作、物资协作为主发展到以流通协作、信息协作、技术协作及联合开办企业、
组建企业集团为主。 全市共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协作项目221项,引进资金5100万元,
利用外资1695万元, 协作引进钢材3.2万吨、木材2.11万立方米、生铁8325吨、引进
和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360人次,初步形成罐头、机械、地毯三个企业集团。
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竞争能力。1987年,工交企业共开发新产品64种,有17种填
补省空白,23种填补地区空白。其中磷酸二氢铵钾、低温脱脂大豆粕、汽车排气净化
装置等10种新产品通过了省级鉴定。沂州府酒、小型手扶拖拉机等11种产品通过了地
区级鉴定。全市有10种产品新获部优、省优称号,14种产品获地区优良产品称号。

(唐毓光 康金云)

日照市
中共市委书记 王家政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史佩涓
市长 房训佐
市政协主席 赵全忠
日照市辖12个乡,9个镇,1个办事处。总面积1915.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万
亩,人口100.38万。1987年社会总产值(不变价,下同) 11.42亿元,国民收入5.39亿
元,工农业总产值8.5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01亿元,农业总产值4.50亿元。粮食
总产41.94万吨,花生总产9.19万吨,果品产量5.72万吨,水产品产量5.4万吨。全市
财政收入4347万元,比上年增长21.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92亿元,增长24.8%;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58亿元;职工平均工资1211元,农民人均收入598元。

工业生产新发展
1987年在原材料普遍涨价和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 日照市工业总产值比
1986年增长33.3%。乡镇工业、机械化工、建材、水产、交通、供销、外贸等七个系
统的增长幅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化肥厂、五金机械厂、酒厂等13家市属企业和小后
村、西湖等15处乡镇企业增长幅度超过30%。
产品产量持续增加。1987年18种产品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白条肉、
合成氨、针织内衣、碾米机、白酒、白厂丝、补偿器、纱、皮鞋等产品产量比1986年
增长20%以上。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安排技术改造项目51项,投资3938万元,开发市级以上
新花色、 新品种22种,其中5种列入省重点技术开发项目。建材总厂的泡沫石棉荣获
省科技新产品二等奖,玻璃厂彩虹玻璃灯具获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987年主要工业
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5.1%,比去年增长4.1%,主要工业产品优质品率达到7.2
%, 比1986年增长1.2%,优质产品产值1923万元,比1986年增长53.1%,部分产品
分别获省、厅、地优秀产品称号。
通过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开源节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87年工业实现利
润1490万元, 比1986年增长1.2%,机械化工、商业、建材、水产、粮食、外贸等六
个系统的工业利润增长幅度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水泵厂、化肥厂等18家市属企业和
日照两城、石臼等11处乡镇增长幅度在20%以上。
能源消耗不断下降。1987年全市节约能源折标准煤1.93万吨,万元产值耗能比上
年降低8.2%,酒厂、化工厂等13家企业被评为全区节能先进单位。

(陈岭才)

沂南县
中共县委书记 肖开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孙凤恩
县长 牛泉然
县政协主席 王九如
沂南县辖28个乡镇,总面积为1774.08平方公里,耕地76.7万亩,人口79.86万。
1987年社会总产值8.31亿元,国民收入4.02亿元,财政收入184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
5.17亿元,比1986年增长17.7%,其中工业总产值2.55亿元,农业总产值2.61亿元。
乡镇企业总收入1.75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071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28亿元,
职工平均工资10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元。

科技扶贫初见成效
沂南县是沂蒙山区七个贫困县之一。 1984年,全县有438个村、7.81万户、32.5
万人, 人均收入不足150元,占全县总人口的41.5%。198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注
重扶贫扶本,治穷治愚,在提高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加快了全县脱贫致
富步伐。主要做法是:(1) 调查研究,提高科技扶贫的自觉性。1984年,县委、县政
府组织550名干部对全县农村贫困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发现全县中专以上的科技
人员只有3284人,仅占人口总数的4.18%。在农村人口中,12岁以上文盲、半文盲有
26.4万人,占同龄人数的47%。即使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也大都缺乏实用技术
和发展商品生产的能力。因此,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造血型”扶贫的重
要内容列入了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2)在全县普遍进行科普宣传的同时,
重点突出专业培训。1984年以来,全县先后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咨询和宣传活动,
受益群众达20多万人次。同时,组织教育、科委、科协等部门对农村中的专题项目重
点进行专业或短期培训。仅县农民中专、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三所农技中学三年来就
培养专业人才1400多名。 另外,还相继建起28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和900多所农
民技术夜校。本着“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自1986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实
用技术培训班1329期, 培训农民9.1万人次,其中的多数人能够将所学知识较好地应
用于生产实践,进而走上了致富道路。有些还成为科技带头人、致富示范户和技术推
广骨干。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知识的普及应用,该县因势利导,支持帮助群众
建立了58个专业研究会和技术学会, 共发展会员1.5万人。特别是县农民蔬菜研究学
会的建立, 促进了全县蔬菜生产的发展。1987年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总收入
达5000万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5元。
到1987年底,全县已有177个村、2.5万户、9.72万人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

(岳荣传 王瑞瑾 谢发国)

沂水县
中共县委书记 刘广伦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孙隆茂
县长 莫西云
县政协主席 宋奎元
沂水县是临沂地区六个贫困县之一。全县辖31个乡镇,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
耕地117.11万亩,人口101.56万。1987年社会总产值8.92亿元,国民收入3.75亿元,
财政收入221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37亿元,比1986年增长17.4%,其中工业总产值
4.35亿元,农业总产值3.0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51亿元。职工平均工资1201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25元。

实行规范化管理,取得烤烟丰收

沂水县有悠久的烟草种植历史。1987年沂水县抓住国家提高烟叶收购价格的有利
时机,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制订了烤烟产购质量奖惩条例;乡镇政府
与烟农制订了烟粮、烟油挂钩等政策;又把1986年的生产奖售化肥全部进行了兑现,
从而调动了烟农的生产积极性,烤烟种植面积由1986年的7万余亩增加到8.5万亩。
为保证烤烟丰收,沂水县全面推行规范化生产措施,实行科学种田。(1) 技术培
训。先后举办烤烟生产技术、分级检验、保管消防等知识训练班50期,培训干部职工
烟农技术员2.7万人次,为烟农提供技术咨询4万余人次,印刷技术资料6万余册。(2)
推广良种。 全县采用优良烟草品种G140,种植面积达5.1万亩,占烤烟种植面积的60
%。(3) 合理密植。把移栽株数控制在每亩1300~1600株之间,比往年每亩平均减少
200~300株,做到生产规范化。(4) 科学施肥。在有针对性施肥的基础上,将过去一
点施肥的做法改为两点施肥和适时追肥,保证了烟叶质量。(5) 加强烟田管理技术指
导。采取技术员包片的办法,把烤烟种植面积进行层层分解,分片包干,督促打头抹
叉,检查验收。使全县烤烟基本达到了平顶生长。(6) 抓好样板。及时总结推广烤烟
生产的经验,使农民掌握烟叶成熟标准,做到采摘及时。同时还大力推广小烤房烤烟,
提高烟叶产量和烘烤质量。
1987年, 沂水县种植的8.5万亩烤烟喜获丰收,平均单产160.5公斤,收购1.3万
吨, 占全年计划的116%,比去年增购0.47万吨;上中等烟叶占86.4%,比去年增长
13.8%;上缴税金1539.2万元,比去年增加830.1万元;实现利润150.5万元,比去年
增加45.5万元。仅烤烟一项,全县人均增收37元。1987年被评为全国烤烟生产先进县。

(李长森)

莒南县
中共县委书记 邵长福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崔振远
县长 王军平
县政协主席 尚延生
莒南县辖25个乡镇,90.36万人。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万亩。1987
年工农业总产值7.33亿元,比1986年增长25.7%,其中农业总产值3.61亿元,工业产
值3.72亿元; 粮食总产36.9万吨;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57亿元,比1986年增长
18.8%,财政收入2118.8万元,城乡储蓄3929万元,农村储蓄1.31亿元,出口商品收
购总值4410万元,比1986年增加1410万元,增长45.12%;农民人均纯收入470元,比
1986年增加61元。

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
莒南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近几年由于推行了系列化改革,工业生产有了进展。
1985年,工业产值为1.82亿元,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5.3%;1986年,工业产
值为2.4亿元, 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41%;1987年,完成工业产值3.72亿元,占工
农业总产值的50.68%,首次超过了农业产值。
1987年,全县工业企业实行了层层承包责任制,引入了竞争机制。27处县营企业
进行了35项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为2523万元。先后同11个省市的40多个单位建立了
经济技术协作关系,成交项目48个,聘请技术人员500多人次,利用外资49.35万美元。
县营工业全年完成产值13638.9万元,有十种产品被评为省(部) 、地优质优良产品。
以食品加工、建筑建材、轻纺和出口工艺品加工四大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迅速
发展。乡镇企业、村办企业、个体企业、联合体企业达到10061处,从业人员7.5万人,
占农村劳动力的18%,总产值完成2.36亿元,比1986年增加5400多万元,增长30%,
其中乡镇办工业产值完成6552万元, 比1986年增长72.91%。工业产值超过1000万元
的乡镇2个,超过500万元的1个。村办企业产值超过100万元的有15个。1987年,全县
已形成苎麻、磨具、石雕、草柳编、丝绵、地毯针钩衣等六大创汇产品加工群体,创
汇骨干企业有16家, 出口产品25种,900多个规格型号,产品销往美国、日本、澳大
利亚、新加坡、香港等25个国家和地区。
1987年, 全县乡村两级出口产品的产值达1842万元,比1986年增长3.3倍,外贸
出口商品额1409万元, 比1986年增长2.3倍。大店砂轮厂被国家机电出口办公室和对
外经贸部联合批准为全国乡镇企业同行业中第一个出口扩权企业。官坊苎麻厂年创汇
额达150万美元。

(王相连 于钦学 刘建增)

临沭县
中共县委书记 张杰文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万青枝
县长 魏本建
县政协主席 张汉三
临沭县辖20个乡镇,54.16万人。全县总面积1038.1平方公里,耕地79.88万亩。
1987年社会总产值为5亿元 (80年不变价, 下同) ,比去年增加8031万元。国民收入
2.18亿元,比去年增加107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09亿元,比去年增加4034万元,其
中工业总产值为1.95亿元,比去年增加3854万元;农业总产值2.14亿元,比去年增加
180万元。粮食总产量24.67万吨,比去年增加2068吨。农村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4亿
元, 比去年增加2241万元。全县灶内财政收入1352万元,比去年增加272万元。灶内
财政支出1475万元, 比去年增加190万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3324万元,比去年增加
1076万元。年末城乡储蓄总额88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9元。

征兵工作受表彰
临沭县历届政府重视征兵工作, 27年来,全县共有13092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无一责任退兵。县政府曾被邀请参加全军兵员工作会议,多次受到军委总参谋部、省
军区、 临沂军分区的表彰。1987年8月,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征兵工作
先进单位”称号,并奖锦旗一面。
临沭县的作法有三条。一是加强政治宣传工作。他们除贯彻兵役法,利用各种舆
论工具进行宣传外,还把历年来临沭籍军人和退伍返乡的军地两用人才的模范事迹整
理成册,下发到各民兵连、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并请老红军、老八路和对
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作报告。增强了广大青年报名参军的责任感和光荣感,适龄青
年报名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次,认真做好优抚工作。县乡两级常设优抚领导小
组,把优抚对象立档建卡。对义务兵实行照分责任田,发放代耕费,并在农忙季节组
织帮工队,给军属排忧解难,为义务兵解除后顾之忧,使现役军人都能安心工作。三
是严把体检、政审和选送关。每年征兵体检都要挑选全县业务最好的医生参加,选派
责任心最强的同志负责政审,并按照“条件不降,后门不开”的原则,依靠群众逐级
选送,优中选优,保证把最合格的青年送给部队。

(刘贯让)

郯城县
中共县委书记 张传林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孟昭义
县长 马鸣皋
县政协主席 赵明亮
郯城县辖22个乡镇,人口81.50万。总面积1307平方公里,耕地99.30万亩。1987
年社会总产值10.37亿元, 国民收入5.14亿元,财政收入2501.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
6.58亿元,比1986年增长15.7%,其中工业总产值3.39亿元,农业总产值3.19亿元;
粮食总产量45.9万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495元。城乡储蓄1.1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
额2.20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3158万元。

端正党风,推进改革
1987年,郯城县加强党风建设,以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的问题为突破口,狠
刹了请客送礼,干部下乡吃喝以及化肥供应中批条子、卖高价等不正之风。县委、县
政府制定了《县产化肥供应办法》,将每月6600吨县产化肥按土地、人口各半的比例
实行计划分配,并组织力量送货到村,制止了化肥外流和高价出售,解决了农民用肥
难问题。全县还在各机关、各部门和广大干部中,开展了争创最佳服务单位活动。
1987年,全县农村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和果园承包责任制,对农村提留办
法进行改革,改按人均摊提留为按合同收取承包费,改人均承包土地为将原承包土地
分为口粮田和责任田的“两田制”,口粮田只交农业税、水费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费,
以促进农民务工经商和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加快规模经营;对统筹项目及数额作出
明确限定,禁止乱提留、乱摊派、乱开支,减轻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
的积极性。 1987年虽有风雹旱涝灾害,粮食总产仍比1986年增长3.6%,创历史最高
水平。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认真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了啤酒大麦、苎麻和蔬
菜生产。全县造林3.2万亩,其中营造经济林1.96万亩。大牲畜饲养量达6万头,养鱼
水面1.8万亩。
全县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具有食品、化工、机械、建材、造纸、纺织
等六个主要门类的工业生产体系。1987年工业产品中,又有4种获地区优良产品称号,
1种获省、 部双优称号、4种评为省优产品。9种地区优良产品继续保持荣誉称号,优
质产品率达15%。 出口创汇产品11种,产值2650万元。新开发三氯化铝、6NJ-9碾米
机、园压平纸箱机、水力碎浆机及各类罐头等10多个新产品,水力碎浆机、双锥式疏
精浆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县化肥厂全面质量管理达到全省同行业先进水平,县五金一
厂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987年共进行31项技术改造,总投资3480万元,当年完成投
资1740万元, 16个项目已投产,增加产值900万元。乡村企业发展较快,全县乡村四
级企业已发展到16220处,比1986年增加4213处,完成产值17031万元,比1986年增长
66%。全县乡镇有72家企业分别同15个省市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共80多个单
位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引进各类人才287人,达成协作项目55个。

(秦士杰)

苍山县
中共县委书记 李荣强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保忠
县长 潘本学
县政协主席 周爱三
苍山县辖28个乡镇,98.8万人口。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128.57万亩。1987
年社会总产值7亿元;国民收入3.52亿元;财政收入2381.2万元,比上年增长19.6%。
工农业总产值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工业总产值2.09亿元,比上年增长
34%,农业总产值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9%。粮食总产量49.5万吨,棉花总产量
253万公斤,花生总产量1.14万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城乡储蓄年末余额1.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元。

具有资源优势的淡水养殖业
苍山县淡水资源丰富,全县人均占有淡水量为全国平均数的两倍。境内有主要河
流12条, 大中小型水库39座,汪塘1917个,塘坝32座,故河道4条,恒温泉51处,总
水面5.2万亩。水体均呈微碱性,溶氧充足,饵料丰富,水质肥美,营养盐含量较高,
适宜养殖水产品。特别是恒温泉,一年四季水温保持在16~17℃,水量充足,恒速、
恒量、恒流,完全符合养殖特种水产品的标准。
1978年以前,全县水产品总量只有17万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推
行完善了以个体承包和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渔业生产责任制,大力推广科学技术,
1987年汪塘养鱼最高亩产达670公斤,总产量比9年前提高了14倍。名贵水产品的养殖
也有较快发展, 1987年有17处牛蛙养殖场,饲养量达5.3万只。县乡村联合投资,对
温泉群聚的池塘进行了合理规划,建起了虹鳟鱼和罗非鱼越冬鱼池,解决了发展水产
珍品的需要。 另外,全县还建起家庭养鳖池319个,地处沂河岸边的庄坞乡北多福庄
村有95户农民建池养鳖,初具专业村规模。苍山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淡水养殖的优
越条件,因而被国家列为商品鱼生产基地县。

(张富敏)

费县
中共县委书记 王宗廉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开方
县长 张伟祥
县政协主席 王爱菊
费县辖25个乡镇,80.09万人。总面积1903.7平方公里,耕地101万亩。1987年社
会总产值9.1亿元, 国民收入4.87亿元,财政收入1717.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61亿
元,比1986年增长19.4%,比1978年增长3倍,其中工业总产值2.2亿元,比1978年增
长7.5倍,农业总产值3.41亿元,比1978年增长1.7倍。全县在水库塘坝推广网箱养鱼,
山区农村引进细毛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7亿元,农副产
品商品率59.2%, 出口商品收购总额2400万元。粮食总产35.20万吨,职工平均工资
1125元。农民人均收入357元,比1978年增长5.6倍。

深化改革,企业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1987年, 费县以搞活企业为中心,把竞争机制引入34个县属工业企业和11654个
乡镇企业,同时重视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横向经济联合,增强了企业后劲,出现
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并使效益速度首次超过产值增长速度的可喜局面,完成工业
总产值2.2亿元,比1978年增长7.5倍。
1987年开发鉴定新产品23种,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94.1%。卫生纸切断机填补
了国内空白,罐头易开盖、麦胚系列饼干、鲜薯淀粉机、C561、C571黄麻精粗纺设备、
松式槽筒机等产品为省内首次生产。马庄五金工具厂的钳工锤、费县毛纺织厂的海军
呢、费县建筑陶瓷厂的陶瓷锦砖获省优质产品称号。腐竹、花生系列产品、油毛毡、
礼花弹、果肉饮料、玉皇仙酒等获临沂地区优秀产品奖。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毛纺、
棉纺、麻纺、服装为主的纺织工业,以农机、纺织机、阀门、五金、标准件为主的机
械工业,以水泥、大理石、建筑陶瓷、砖瓦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酿酒、饮料、罐头、
肉类、乳品、粮油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以化肥、塑料、导爆索、焰火礼花为主的化
工工业,以草、柳编、地毯、园林石、燕子石、金星砚为主的工艺品生产等六大工业
生产体系。 全年外贸出口商品由1986年的8大类45个品种增加到粮油、食品、土产、
畜产、轻工、机械、丝绸、工艺品、抽纱等13个大类近60个品种,产品远销日本、东
南亚、东欧、西欧、北美、港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收购额2400万元,创
历史最高水平。1987年有23个企业与上海、北京、济南、青岛等地建立了经济技术协
作关系,大部分县属工业企业与乡镇企业建立了技术协作和产品扩散关系。

(赵俊臣)

平邑县
中共县委书记 綦敦祥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崇仁
县长 杨培才
县政协主席 王继瑞
平邑县辖26个乡镇,84.7万人口。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耕地87.3万亩。1987年
社会总产值8.34亿元,国民收入3.47亿元,财政收入354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88亿
元,比1986年增长17.4%,其中工业总产值1.91亿元,比1986年增长29.8%,农业总
产值2.97亿元,比1986年增长10.5%;粮食总产量29万吨,比1986年增长12.9%;社
会商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外贸出口商品总值813万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8471万元,
农村储蓄存款余额57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元。

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1987年,平邑县工业总产值比1986年增长29.8%,利润增长37%,其中乡镇工业
产值比1986年增长41.5%,利税增长22.4%,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平邑县
已有电力、煤炭、化工、机械、电子、建材、食品、轻纺等八个行业。开展了纵向和
横向经济联系,多方争取资金4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项目89个,当年投资、当年
投产的项目65个。 全县共签订各类经济协作项目83个,引进资金844万元,招聘各类
技术人才166人次。 深化企业改革,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已初见成效。县晶
体管厂生产的微封硅平面开关二极管、县食品厂生产的“银花牌”糖水白桃和山楂罐
头、县酒厂生产的“邑乐牌”山楂饼和“双一牌”中华山楂酒被评为地优产品;县家
具厂生产的“彩凤牌”三人四用沙发获国家创新奖;县服装厂产的“乐牌”衬衣获省
二轻厅“金星奖”。以农副产品加工、服装、家具、农具、炊具、印刷工艺、建筑建
材为主体的经济优势逐步形成,并向乡镇村扩散。
1987年,平邑县乡镇企业总产值8389万元,比1986年增加2382万元,增长39.7%,
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3.9%, 比1986年提高3.1%。 到年底, 全县乡镇村户办企业
11828个,比1986年增加1566个,从业人员5.7万人,比1986年增加1.44万人。在这些
企业中, 乡镇企业212处, 其中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有7处, 200万元以上的1处。
1987年全县又新上地毯加工、绣花、草柳编、勾织绢花、毛巾厂、绒毯厂、皮鞋厂等
乡镇企业70处。

(高崇业 李有仁)

蒙阴县
中共县委书记 韩修民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彭立江
县长 于光兰
县政协主席 薛庆德
蒙阴县位于临沂地区西北部,是沂蒙山区的一个贫困县。总面积1599平方公里,
耕地51万亩。 辖15个乡镇,47.2万人。1987年社会总产值 (按1987年现行价格计算)
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国民收入(按1987年现行价格计算)2.48亿元,比上年
增加19.4%。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5.5%。
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重工强农,开发山区
蒙阴县因地制宜地发展山区经济, 工农业生产迈出新步伐。 1987年工业总产值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2.13亿元,比上年增长77.2%,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县棉纺厂创产值过亿元,年利润突破1000万元,成为临沂地区第一个产值过亿元的企
业。县啤酒厂已于10月份批量生产“云蒙雪”啤酒,经省鉴定,产品达到国家标准。
兔毛纺纱厂于12月份试产,经检查,产品已达到出口标准。县属工商企业14个技术改
造项目全部完成,增加产值7134万元。1987年全县粮食总产17.04万吨,比上年增加4
%。粮食耕亩单产508公斤,比上年增加14公斤,增加2.8%。花生2.27万吨,比上年
增长18.3%。棉花63吨。黄烟3821吨,比上年增长1.5%。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86元,
其中生产性纯收入364元, 比上年增长109元。农业总产值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4%。1987年全县造林5.94万亩,其中经济林5万亩。完成中
小水利工程项目240个, 扩大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7800亩。整地改土1.75万亩,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7.1万亩。 林业总产值695万元,比上年增长4.4%。蚕茧52.5万公斤。
全县长毛兔存养量58.9万只, 年产兔毛147吨。生猪存养量16万头。乡镇、村、户企
业新上农副产品加工、 建筑建材、编织、饮食服务等项目520个。1987年总产值达到
5560万元,比上年增长41.8%。
1987年是蒙阴县落实山区开发《总体规划》的第五年,前已有15个课题顺利完成
并通过了鉴定,其中《穴贮肥水、地膜覆盖》的阶段性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
已在全国推广150万亩左右, 1987年全省又作为改造苹果低产园的一项技术措施推广
了60万亩。《蒙山牛选育及杂交利用》课题推广,全县人工授精黄牛1100头,怀胎率
达75%。一年来,选育群的母牛已繁殖牛犊215头,繁殖改良牛550头,直接经济效益
可增加30多万元。 1987年共投放各种扶贫资金1442万元,新上扶贫项目142个,修公
路49.4公里,建经济林1.2万亩,完成农田水利工程项目25个,扩大灌溉面积6300亩,
架输电线路72.5公里。有28个村解决了人畜用水问题,39个村通了汽车,31个村通了
电,27个村的群众摆脱了贫困。全县182个重点扶贫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95元,比上年
增加39元。

(隋希武)

沂源县
中共县委书记 孙运河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白正河
县长 朱兆彬
县政协主席 冯学训
沂源县辖17个乡镇,55.04万人口。总面积17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66万亩。
1987年社会总产值5.5亿元;国民收入2.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33亿元,比1986年增
长19.3%, 其中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农业总产值1.61亿元;粮食总产15.01万吨,
比1986年增加0.59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88亿元,比1986年增长24%。社会商品零
售总额1.62亿元;财政收入1650万元;城乡储蓄1.19亿元,其中农民储蓄7030万元;
职工平均工资11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元。
工业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1987年,沂源县工业实现了产值、效益同步增长。工业总产值1.72亿元,首次超
过农业总产值,沂源经济工不抵农的格局开始改变。实现利税2802万元,比1986年增
长75%。百元产值利税率16.3元。乡镇村户个体办企业年总产值6137万元,占全县工
业总产值的36%,比1986年增长89.7%,实现利税1036万元,比1986年增长89%。
1987年,全县工业企业总数达836个,其中乡镇村户个体办企业795个,初步形成
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比较丰富的工业体系。在煤炭、机械、化工、建材、玻璃、塑
料、制革、造纸、印刷、纺织、服装、食品、酿造、木器加工、饲料加工等行业的50
余种主要产品中,优质品率达29.8%。县玻璃厂生产的西林瓶、县内燃机配件厂生产
的195汽缸盖、 县造纸厂生产的30克有光纸、县水泥厂生产的425#水泥、县化肥厂生
产的碳酸氢铵化肥等五种产品保持了省优称号,县服装总厂生产的中山服连续两年被
评为华东六省一市优秀产品,民悦食品厂生产的炒红果被国家定为运动员高级营养食
品和人民大会堂专用食品,东里皮毛厂生产的狗皮挖花挂毯,远销英、美、日、香港
等十个国家和地区,裘皮大衣等产品畅销省内外。1987年,全县有40多家企业分别同
省内外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达成协作项目26项,引
进技术23项,均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唐敬镇)

莒县
中共县委书记 任福堂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郑培松
县长 谢恩学
县政协主席 张洪举
莒县辖4镇28乡、97.18万人,总面积1952.4平方公里,耕地117.97万亩。林业用
地76.2万亩。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7.18亿元,比1986年增加1.08亿元。其中工业总
产值3.40亿元,农业总产值3.78亿元。农业商品率为58.5%,农民人均收入442.6元。
全县财政收入2343万元;城乡储蓄余额1.9亿元,其中农村储蓄余额1.5亿元;社会商
品零售总额2.51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076.03万元。

开发荒滩资源,科学营造丰产林

莒县地处沂蒙山区东部,境内最大河流沭河纵贯南北,大小26条支流网布全县,
淤积形成10万亩河滩面积,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和河淤土,中性偏酸,地下水位1~2米,
适宜杨树生长。
1976年开始,莒县在林业部、林科院以及省地林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从调整农
村产业结构入手,充分利用河多滩多的优势,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实行保、管、改、
退、建“五字方针”,做到“五个结合”。“五字方针”即:对原有成片的成材林、
防护林,坚决保护下来;对已栽植的丰产林认真管起来;把疏残林、次生林改建成丰
产林;对原来毁林开荒和宜林不宜农的实行退耕还林;把荒滩废地尽快建成丰产林。
“五个结合”即:造林与疏河清障相结合,留足行洪断面,深挖子河,修筑河堤,确
保行洪畅通;造林与兴修水利相结合,统筹兼顾,兴修水利,农林并举;林业与其他
种植业相结合,抓幼林地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造林与育苗结合,确保丰产林更新
用苗;林业与牧业结合,以林促牧,以牧养林。经过两年试点,四年大面积推广,两
年扫尾, 到1984年底,已全部完成了河滩绿化任务,共营造速生丰产林10.07万亩,
其中千亩以上林片21处,最大林片达1万多亩,其中5400亩被林业部列为科技推广林,
985亩被林科院列为中间试验林。
莒县丰产林平均年生长量在1立方米以上, 最高的达2.82立方米。到1986年丰产
林立木总蓄积量达33万立方米, 年产商品材4万余立方米,产值1000多万元。杨树生
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受到世界杨树协会执行主席和九个国家的
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并获国家级科技推广奖,林业部科技进步奖和省科技成果奖。
1988年世界杨树会议确定在莒县召开。
杨树丰产栽培措施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整个林业生产的发展。全县70万亩宜林网
面积已建起高标准农田林网63万亩, 四旁栽植的丰产树达到100多万棵。1984年莒县
被林业部评为平原绿化先进单位,198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绿化先进县。

(莒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