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176&run=13

┌───────────────┬───────────────┐
│中共市委书记 宋法棠 │市政协主席 张梅林 │
│副书记 崔建文 王建功 周兴礼│副主席 盛钊 喻衡 平继元 │
│ 王彦善 张 华 │ 高淑源 张逸芳 林光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海涛 │ 麦加滕 │
│副主任 薛允志 李润生 蒋先明│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赵风启 │
│ 郑建栋 郑洪超 赵玉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颜振山 │
│市长 崔建文 │ │
│副市长 曲进贤 宋广吉 张敬茂│ │
│ 杨庆蔚 张又国 │ │
└───────────────┴───────────────┘

泰安市辖泰山、 郊区两个区,宁阳、肥城、东平3个县,代管莱芜、新泰两个县
级市, 共129个乡镇,7个办事处;总人口594.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08万人;
总面积9840.14平方公里(折合1476.02万亩),其中山区487.91万亩,丘陵447.48万亩,
洼地56.17万亩,湖泊及其它水面44.92万亩。
概述 1987年泰安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标准,加快和深化
了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了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商品经济的
环境得到了改善;同时立足于泰安的实际,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了产业结构
和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参与竞争的能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大的
进展。1987年实现社会总产值(现价)82.5亿元,比1986年增长13.9%;国民生产总值
实现44.3亿元,增长11%;国民收入37.3亿元,增长10.7%;工农业总产值 (1980年
不变价)59.53亿元,比1986年的49.45亿元增长20.4%。
工业 全市共有乡镇以上工业企业1463个, 其中全民企业240个,集体企业1223
个,共有职工48.9万人。1987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1.34亿元,比1986年的32.18亿
元增长28.5%(按老口径计算完成工业总产值32.03亿元,增长22.3%,高于全省平均
增长速度) , 完成年计划的112.4%; 市属及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30.86亿元,增长
35.1%。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扣除村户工业产值,全市轻工业完成产值9.82亿元,重
工业完成产值22.2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22.6%和22.2%,轻重工业的比例为30.6
∶69.4。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全市189户独立核算工业
企业实现利税2.89亿元, 比1986年增长29%; 销售收入27.69亿元, 比1986年增长
22.4%。 全市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94天,比1986年加快5天;全民、集体工业企
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比1986年增长8.86%和29.8%。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全年安排
173个技改项目, 总投资3.4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78亿元,比1986年增长91.7%;
全年竣工项目85个,更新改造设备1798台(套),形成比较先进的生产线27条,扩大了
31种名牌产品和出口产品的生产能力, 每年可新增产值2.1亿元,利税4417万元。全
市地方工业完成新产品开发162项, 其中填补国内空白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32项,
填补省内空白的34项, 新产品产值达到1.2亿元,比1986年增长30%。1987年全市有
31种产品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莱芜山东塑料机械厂生产的PC-65塑料挤出机荣获国家
银质奖,泰安皮鞋厂的网眼皮鞋和童马靴荣获首届中国鞋饰评选活动金奖。横向经济
联系有了新的发展。1987年全市共达成经济技术协作意向367项,其中正在执行的130
项,已建成投产的84项,新增产值1.54亿元,利税2800万元;引进资金1082万元,已
执行的1075万元; 引进、聘请各类工程技术人员300余人;代培各类人才1050人;物
资协作总额达到2.2亿元。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917.2万吨,比1986年增长7%;
货运周转量完成62154万吨/公里,增长18.1%;客运量完成1701.5万人,增长16.7%;
客运周转量完成76600万人/公里,增长21.4%。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54.6万元,
比1986年增长16.1%; 年末城市电话已扩大到2.4万部,自动电话机1.76万部,占电
话机总数的71.9%。
农业 198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格) 达到18.19亿元,比1986年增长
5.3%。其中林牧副渔业产值6.12亿元,比1986年增长3.2%,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
比重达到33.66%。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达到54.49亿元,比1986年增长29.6%,其
中非农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由1986年的43.7%上升到49.77%。 粮食生产战胜了干旱、
低温、 风雹等多种自然灾害,总产量达到240.78万吨,比1986年增长5%,突破了近
两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创历史最好水平;棉花总产量7900吨,比1986年增长12.1%;
花生总产量10.7万吨, 增长14.4%;蔬菜总产量130.4万吨,增长14.8%;猪肉11.2
万吨,比1986年减少3.7%;牛羊肉9804吨,增长5.71%;鲜蛋6.01万吨,增长9%;
牛奶2761吨,增长28.4%;水产品总量9885吨,增长25.1%;水果总产量11.73万吨,
增长26.6%。 1987年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33.14亿元,比1986年增长18.2%。1987年
全市乡镇企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市共安排10万元以上的项
目1722个,已投产的占70%,其中百万元以上的项目82个,已竣工40个。1987年全市
乡镇企业总收入23亿元,乡镇工业总产值5.52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30.7%、46.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1987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9.14万千瓦,比1986年
增长5.1%; 机耕、机播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59.4%和40.9%;农村通电的行政
村4344个,占全部行政村数的92.7%;农村用电量达4.97亿度,比1986年增长20.9%。
全市农村现有农民专业协会800个,科技示范乡18个,科技示范村123个,科技带头户
4万多个。全市农村科技推广网络正在形成。
财贸 1987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08亿元,比1986年增长27.9%,其中工商各税
收入完成2.77亿元,增长26.2%。全市共有集市贸易市场447处,其中城市市场40处,
农村市场407处, 城乡贸易成交额5.48亿元,增长22%。全市商业、饮食、服务业网
点已发展到63897个,从业人员20.5万人。1987年全市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22.34亿元,
比1986年增长13.6%,其中消费品零售额18.3亿元,增长14.3%;农业生产资料零售
额4.03亿元, 增长16.9%。出口商品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市有15大类180多个品
种运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7年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2.6亿元, 比1986年增长
52.9%。 1987年7月在泰城建立了生产资料市场,带动县市物资贸易中心和乡镇物资
网点的建设, 年内完成物资销售7.58亿元, 完成年计划的137.8%, 比1986年增长
75.2%。
金融事业不断发展,存贷款大幅度增加。1987年新建4处城市信用社,有104个乡
镇邮政所开办了邮政储蓄业务,组建了泰安市金融信托投资公司。1987年末各项存款
余额18亿元,比年初增加30.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9亿元,比年初增长30.8%;全
市现金收入达35.9亿元, 总支出37.7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27.9%和22.48%;现
金净投放1.8亿元, 比1986年减少9271万元。短期资金市场有了较大发展,1987年从
省内外十几个市地为泰安拆借资金3.9亿元; 全年发行金融债券2595万元,国家重点
建设债券、 企业债券1523万元;开办了外汇内部调剂业务,共办理外汇调剂126笔,
1936万美元。
山城规划工作 1987年根据省政府对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意见和要求,完
成了规划的修订和上报工作,编制了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完善了泰山东区规划,
修订和编制了青年路、龙潭路、红门路、东岳大街、奈河公园和七里小区等街区详细
规划;还组织了泰城92个单位编制了详细规划;完成了将泰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向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报工作,并于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自然遗产”。
泰城建设。 1987年续建了旧县二期供水工程,日供水增加8000吨,初步缓解了
泰城群众“吃水难”问题。完成了综合治理奈河第一期工程和洼子街建设工程,改造
拓宽了红门路和岱北街,完成了火车站改建工程,续建了煤气工程,新建售煤点6处。
新辟了岱庙厚载门至普照寺的公交旅游线路,增添了新的交通车辆,延长了行车线。
1987年完善配套了迎春小区,建设了迎胜和七里小区。泰城新增住宅面积21.8万平方
米;铺装道路74公里,下水道38公里;完成了红门路、奈河公园、东湖游园、火车站
广场花坛等处的绿化建设。 共新增绿地7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6%,人
均占有绿地3.5平方米。1987年10月经省检查,泰城达到了省定的甲级一等城市标准。
泰山建设。 1987年建成了中天门停车场,整修了1060多级登山盘道,维修了斗
母宫和部分景点, 安装了天街路灯,修复了正阳门,铺筑了遥参亭广场。1987年9月
25日~27日,泰安市举办了泰山国际登山活动,共有两万来宾参加;参加这次国际登
山比赛的共有国内外50个运动队, 305名运动员。1987年,泰安市共接待各类外宾及
港澳台同胞1.55万人, 其中外事接待外宾177批、1871人次,比1986年增长50%。旅
游者1.37万人。
科技 进一步深化了科技体制改革,把放活科技人员、放活科研机构放在突出位
置,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1987年全市从外地引进和组织政府机关、大中专
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支援乡镇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已达4126人。其中正式调入乡镇
企业工作的231人,到乡镇或乡镇企业挂职的634人。市属科研机构实行了所长负责制,
对内实行课题承包、 对外实行有偿服务。1987年4月成立了泰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年
内发布科技成果200项,其中有35项在生产中应用,8项投入批量生产。1987年全市共
举办综合性及专项技术交易会4次,参加全国性技术交易会7次,共引进新技术,新成
果140多项,全部投产后可新增产值8500万元,利税200万元;通过技术市场向全国各
地有偿转让“氮气保鲜”、“玉米秸造纸技术”、“全杆红麻造纸技术”、“旱作西
红柿”等39项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87年全市共安排科技投资1787万元,
取得科技成果183项,其中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4项属国内首创,50项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 77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1987年3月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十五届科技发明
展览会上,泰安市的“大麻化学脱胶适纺技术”获金牌奖,“唐龙健美酒”和“胃手
术吻合器” 获优秀奖;1987年9月在比利时第三十六届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唐龙健
美酒”获得“尤里卡”铜牌奖;在长春举行的国家第三届发明展览会上,“无氧异型
铜杆”获银牌奖。
教育 1987年东平县普及初等教育工作经检查验收合格,至此全市完成了普及初
等教育的历史任务。 1987年底全市共有大专院校5所,在校生9796人,比1986年增加
1418人, 专职教师1752人,增加255人;中等专业学校16处,在校生8357人,比1986
年增加590人,专职教师1088人;增加了202人;农技职业中学30处,在校生10556人;
普遍中学661处, 在校生30.95万人,比1986年增加9012人,专职教师18181人、增加
1231人; 小学4352处, 专任教师3.10万人, 增加1401人,在校生63.72万人,减少
3.46万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99%;幼儿园3509处,入园儿童15万人,学龄前
一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0%以上;盲聋哑学校5处,在校生332人,比1986年增加19%。
中等教育结构进一步调整,城乡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加强,1987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
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36.8%。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录取本科生1028名,
专科生1390名,创历史最好水平;在省以上高初中各学科竞赛中,全市有19名学生获
奖。
文化、出版、广播影视 1987年全市共有县以上图书馆5个,文化馆(站) 42处,
博物馆1个,专业表演艺术团体2个,电视台5座,电影发行放映单位899个,影剧院48
个,观众达9660万人次。在山东省首届“小飞天”舞蹈比赛中,泰安市获创作表演二
等奖1个, 创作表演三等奖3个。1987年全市共出书40种,48万多册,229.3万印张,
620.1万字; 《泰安日报》全年发行1365万份,比1986年增加45.8%;拍摄了反映泰
安各业发展的电视专题片18部,其中《泰安有三美》、《清明时节忆徂徕》、《凤凰
在这里腾飞》 、《泰山盆景》等6部专题片被省台录用,《雏凤声清桃李梅》、《何
大先的剪纸艺术》被评为全省电视好专题。
卫生 1987年底全市医疗机构636处,其中县级以上医院60处,拥有病床7644张;
卫生技术人员17052人, 其中,西医师5433人,中医师1070人,护师、护士3165人。
1987年全市有63个医疗单位实行了院、站、所、校行政领导负责制;发展医疗联合体
63处,开设家庭病床2056张;有46处卫生院交乡镇政府管理。计划免疫工作有较大发
展,各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下降45.3%,死亡率下降75.8%。争创甲级卫生室活动进一
步深入,1987年有35%的行政村卫生室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
体育 1987年泰安市组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35项次,承办了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
学校足球比赛和“鲁法杯” 男子篮球比赛。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221枚,其
中金牌60枚,银牌52枚,铜牌109枚;有5人9次打破全国纪录,13人14次打破省纪录。
1987年泰安市举办全市性的比赛16项次,参赛运动员1970名。全市中小学生达到《国
家体育锻炼标准》的47万人,占全部中小学生的49.7%。老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老
年体协组织日益完善。截至1987年底各县市区、矿务局、驻泰大专院校均建立了老年
体协组织,92.6%的乡镇建立了体协工作机构;老年体育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1427人;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太极拳、太极剑、登山、万步走等20多个项目。
人民生活 改革推动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
化生活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1987年招工11430人, 职工达到48.9万人, 工资总额
6.78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6.1%和13.3%;全部职工人均工资1433元,增长6.4%。
据对泰城居民家庭抽样调查,1987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850.87元,扣除物价上
涨因素, 实际比1986年增长8.4%;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为:电视机96
台,其中彩电24台,电冰箱14台,洗衣机54台,录音机68台。据对5430户农民家庭抽
样调查, 198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5元,比1986年增长13.3%。城乡人民的居住条件
继续得到改善, 人均住房面积城市为8.1平方米,农村为15.8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
大幅度增长。1987年末城镇储蓄余额6.73亿元,比1986年增长54.5%;农村居民储蓄
余额5.95亿元, 增长26.1%。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1987年底全市共有敬老院322
处, 比1986年增长8.4%;入院老人3339人,占应入院人数的65%;社会福利工厂达
到273处,比1986年增长49.1%;安排盲聋哑残人员4634人,增长19.5%。

(刘斌范 董树平)

泰山国际登山活动
1987年9月25日至27日,泰安市举办了泰山国际登山活动。这次活动共有2万来宾
参加,其中,中外新闻单位80多家,记者195名;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336名;
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人36万人次。泰山国际登山活动开幕当天,来宾游人达10万人以
上。泰山国际登山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登山活动。登山活动分为非竞赛性和竞赛性两种。一是万人登山,共组织了
泰城工人、 农民、机关干部、医务人员、大中小学师生和驻泰部队指战员12250人,
分10个梯队, 每5人一面旗,分别登上泰山主要山头和风景点。二是泰山国际登山活
动邀请赛。 参加这次邀请赛的共有50个运动队,305名中外运动员,其中有美国、日
本、 苏联、罗马尼亚、联邦德国、丹麦、加拿大、朝鲜、英国等9个国家的15个队。
竞赛按年龄、性别分为6个组,各奖励1/3。登山运动员从岱宗坊起跑,分别攀登到泰
山中天门、 南天门和玉皇顶。经过1个多小时的角逐,新疆队的郭海林获男子老年组
第一名,北京队的洪惠兰获女子老年组第一名;英国队的唐纳德获男子中年组冠军,
浙江队的孙汝芬获女子中年组冠军;男女青年组的桂冠分别由山东省泰安市代表队的
段崇进和山东省肥城县代表队的刘文芹摘取。不参加竞赛的内外宾也多数量力而行徒
步登山。
二、在齐鲁商业大厦举办了泰安市工农业产品展览,并广邀国内外客户来泰安进
行经济贸易洽谈活动。 这次展览共集中了泰安市15个系统、 行业的产品102大类、
5818个品种,其中重点产品2500种,优质产品100种。
三、主办了全国旅游产品及乡镇企业适用技术交易会,主要进行了旅游产品、食
品加工机械、名优食品、饮料、轻工、化工、建林纺织、仪器、医疗器械等产品的展
销和技术转让。交易会共有400个参展单位,其中泰安市有183个单位。整个交易会共
展出科技成果3000项,其中国家“星火”项目项。
四、围绕泰安的地方、民族和传统特色举办了泰山书画展览和盆景根雕艺术展览;
根据宋真宗封禅泰山的历史记载,表演了封禅泰山仪式;举办集邮展览;由泰安市酒
厂赞助举行了“泰山杯” 全国青年相声演员汇报演出;组织了8条龙、12只狮子、16
条旱船、40对腰鼓等在泰城主要街区表演以及其他传统文化娱乐活动。

(刘斌范 董树平)

莱芜市杨家横调水工程发生塌方事故

1987年12月18日上午10点55分,莱芜市杨家横调水工程下游出口处发生意外塌方,
塌方长度42米, 约计土石近3000方,当场施工的北孝义乡后宋村的10名民工,有2人
随塌方滑下埋在浅层处,8人被埋在塌方深处。当天救出5人,都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治疗,有1人右手被挤断截肢,其余4人伤势较轻;19日救出的5人均死亡。
(刘斌范 董树平)

泰山区
中共区委书记 张仁敬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黎光
区长 胡化泉
区政协主席 贾思瑞
泰山区辖3个乡、 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9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7万亩,
森林覆盖面积6.9万亩, 人口32.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81万人。1987年工农业总
产值2.1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工业总产值1.75亿元,农业总产值4195万元,
分别增长47.5%和5%。全区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4亿元,财政收入1436.5万元,
创利税1455万元,外汇501万元。全区生产粮食4.06万吨,城镇居民收入929.9元,农
民收入60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6%和8.8%。

发展商品基地,改善人民生活

1987年,泰安市泰山区针对泰安旅游城市的特点,结合本区的实际,在抓好乡街
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抓了农村5个商品基地(蔬菜基地、果品基地、水产养殖基地、
肉蛋奶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的建设,使5个商品基地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有了新的
扩大和提高。1987年底,泰山区蔬菜面积已达1.02万亩,比1986年扩大了1000亩,新
建塑料大棚67个。果品基地发展到2.93万亩,比1986年扩大3500亩,其中1000亩葡萄
基地、 2000亩泰山金帅苹果基地和泰佛公路两侧干果基地已具规模。 养鱼水面已达
1800亩,比1986年扩大546亩,其中新开挖鱼塘443亩,全区大牲畜年末存养量2559头,
主要畜禽存养量比1986年增长24.9%。花卉苗木的种植面积和栽培移接技术也有了新
的发展和提高。 截至1987年底, 5个商品基地共向社会提供蔬菜4.55万吨, 干鲜果
7600吨, 肉蛋奶5725吨,水产品250吨。分别比1986年增长14.5%、20.2%、27.8%
和93.8%,丰富了泰城的市场供应,缓解了泰城人民为菜篮子担忧的问题。1987年,
泰城肉蛋奶、水果、蔬菜等副食品供应丰富,价格低于其它县市区。

(宫继平)

郊区
中共区委书记 王景堂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石书春
区长 刘仁安
区政协主席 张锡印
市郊区位于泰山南麓, 总面积1773.5平方公里, 辖11镇, 8乡,103.07万人。
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6.4亿元, 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工业总产值2.69亿元,增长
45.2%。区直工业企业新建和续建的技术改造项目共16项,投资总额3794万元。1987
年全区工业企业共开发新产品252种,新增花色品种450个,有22种新产品填补了国家
和省市空白。 全区多种经营总收入6.86亿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502元,
比上年净增49元,增长10.8%。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7‰。

强化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

1987年,郊区继续强化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行了农村财务会计审计
制度和专业会计聘任制度,建立健全了农村技术、机械、良种、病虫害防治等八大服
务体系, 完善各类承包合同15.17万份。投资550万元,投工480万个,完成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项目5880项。 平均亩施化肥达到了24公斤,比1986年提高2公斤。推广应用
农业新技术230项,举办技术讲座30期,举办培训班146期,11.8万农民接受了技术培
训。全区58万亩玉米全部实现了良种化,65万亩小麦实现了第五次良种更新换代,全
区粮食总产量达到46万吨, 比1986年增长4.6%,创历史最好水平;花生总产量2.09
万吨; 果品总产量3.7万吨,都创1978年以来最高纪录。全区种植业总产值达到2.58
亿元。在上级科研单位的支持下,建起了商品粮、良种繁育、养蜂、商品牛、细毛羊、
淡水养鱼、 芦笋、 新红星苹果、山楂等14大商品基地。农产品商品率达到59%,比
1986年提高了2%。取得农业科研成果17项,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5项,市级7项。
作为郊区经济中坚的乡镇企业,1987年又有新发展,新上项目333项,总投资1.2
亿元, 其中投资百万元以上的骨干项目22项。年末全区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3181处,
从业人数14.52万人, 固定资产达到1.4亿元。年工业产值2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达
到13个,年工业产值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51个。

(邢长彦)

莱芜市
中共市委书记 朱应铭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何心振
市长 汪明培
市政协主席 王锦锋
莱芜市辖27个乡镇,1个办事处。面积2100平方公里,耕地86.2万亩,人口107.4
万。 1987年实现社会总产值 (国民经济数字不包括驻莱省地以上厂矿企事业单位)
12.73亿元, 国民生产总值6.67亿元,国民收入5.83亿元;财政收入6448.4万元;工
农业总产值8.51亿元, 比1986年增长28%, 其中工业总产值5.40亿元,农业总产值
3.11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44.6%和6.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01亿元,外贸出口
总值286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5%和82.5%;职工年平均工资1415元,农民人均
年纯收入602元。

向乡镇放权,强化基层政权功能

莱芜市简政放权,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自1986年5月开始,1987年加快了改革
步伐。其基本内容是:市里向乡镇下放机构和权力,健全和强化乡镇功能,建立起适
应现阶段商品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市直部门原设
在乡镇的分支机构共26个, 1987年已下放20个,另有3个正在试点。下放的20个单位
中,人、财、物三权下放的17个,涉及农、林、水、农机、畜牧、商业、物资、文教
卫生、广播、计划生育、交通、邮电、工商等部门;下放人事管理权和重大问题决策
权、实行条块共管、以乡镇为主的两个,即粮所和供销社;财权、物权下放给乡镇管
理、人员管理与业务工作以主管局为主的1个,即公安派出所。正在试点的有3个单位,
其中税务所实行人、财、物三权下放。法庭、邮电支局、农行维持原管理体制。全市
共下放干部职工1.3万多名, 移交给乡镇固定资产折款1120多万元, 下放财政支出
1410万元。与此同时,搞了三个方面的配套改革:一是组建了“五委一办一站”,即
经委、商委、农委、文委、社会保障委、政府办公室和统计站,分别负责下放单位的
协调指挥。“五委一办”主任由正、副乡镇长兼任,副主任由委办所属部门负责人兼
任。 二是指导下放单位兴办服务实体, 开展系列化服务。三是建立乡镇财政,实行
“定收定支、收支挂钩、定额补助、超收全留、欠收自补”的财政体制。
莱芜市简政放权的原则是,积极、慎重、求实、稳妥。主要做法有三点:(1) 统
一思想,加强领导;(2) 协商对话,寻求条(主管局)、块(乡镇)之间的“共利点”;
(3)由点到面,稳妥实施改革方案。
实行简政放权,给全市带来了可喜变化:
第一,乡镇政府有职有权、体制更加健全。一个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运转灵活
的管理体制开始形成。
第二,上下协调,理顺了关系,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市直部门放权后,摆脱
了行政事务纠缠, 加强了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市直各部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60期,
培训3.3万多人次,提供各种信息6200条,从自有资金中拿出700万元,贷款6700万元,
帮助下放机构兴办服务实体。 下放机构的20个市直部门中,1987年有6个受到了国家
有关部门的表彰,有13个受到省、泰安市的表彰。
第三,为市直机关精兵简政创造了条件。凡是放权的市直机关部门都程度不同地
精减了人员,有100多名行政干部和业务人员到乡镇或服务实体任职。
第四, 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1987年粮食总产41.67万吨,创
历史最高水平。 农业基本建设共投资1650万元,投工600万个,完成水利工程2800多
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8.7万亩。与近几年相比,农业基本建设在投入、规模、速
度、效益方面均有很大突破。乡镇企业完成产值4.02亿元,比上年增长55.5%。新上
乡镇企业6500个, 可新增产值2.5亿元。林业总收入4380万元,畜牧业总收入1.43亿
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20.5%和19.7%。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77亿元,比上年增长
17.5%。28个乡镇办事处共投资256万元,建起了初具规模的28个集贸市场;投资740
万元,新建、维修校舍3521间。有的乡镇投资新建、扩建卫生院,改善了医疗条件,
受到农民群众的称赞。

(侯继才)

新泰市
中共市委书记 公丕汉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延丰
市长 亓志文
市政协主席 朱尔敬
新泰市辖28个乡镇办事处, 120万人口,总面积1990.6平方公里。1987年全市社
会总产值达到19.8亿元, 比上年增长12.6%; 国民生产总值11.7亿元,比上年增长
16.4%; 国民收入8.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工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比上年
增长18.2%,其中市属工业农业总产值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财政收入7163
万元, 年末城乡储蓄余额2.33亿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51元。

加快城乡改革,优化产品结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泰市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分别以
12.3%、 15.9%和9.2%的年递增幅度增长,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
由1978年的41%、46.3%和12.7%,发展到1987年的42%、46.3%和11.7%;从事一
二三产业的人数在全县人口中占的比重分别由1978年的64.7%、 25.5%和9.8%,发
展到1987年的50.2%、33.6%和16.2%。
在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中,坚持发挥重工业优势,加快轻工业发展,走以重带轻,
以轻促重的发展路子,使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4.1亿元,增加到1987年的9.56亿元。
乡镇企业数已达18810处, 工业产值由1983年的7709万元,发展到1987年的2.64
亿元,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希望所在,在全部工业产值中,重工业比重由1978年的84
%下降为71.3%,轻工业比重由16%相对上升为28.7%。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内部林牧副渔四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
重由1980年的33.8%上升到39.6%, 种植业产值所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
66.2%下降到60.4%。
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自1984年以来,国家、集体、个人用于交通的投资累
计达6000万元,用于邮电通信投资近2000万元。到1987年底,全市集体商业、饮食业、
服务业网点已达1712个, 从业人员1.73万人,分别比1983年增长92%和137%。个体
商业发展迅速, 到1987年底,已发展到9190户、1.6万人,个体网点和从业人数分别
占全市社会网点和从业人数的81.4%和42.5%。

(王光锋)

宁阳县
中共县委书记 乔善泉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成才
县长 赵一民
县政协主席 殷修明
宁阳县辖20个乡镇,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耕地107.73万亩,人口74.3万。1987
年社会总产值9.52亿元,国民收入4.72亿元,财政收入243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85
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工业总产值3.07亿元,农业总产值2.78亿元;职工平
均工资1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元。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企业
1987年,宁阳县根据乡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突出建设四大基地,发展六个重
点行业。四大基地是:东部山区以果品、畜禽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基地,西部
平原的蔬菜加工出口基地,中部矿区的建材基地,沿汶一带的条柳编和花生、油料加
工出口基地。六个重点行业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建材业,机械加工业,轻纺工业,
化工业, 建筑业,运输业。到1987年底,全县乡村企业已发展到14572处,其中乡镇
办212处, 村办3152处,户办10406处,联户办802处;从业人员达到8.97万人,占农
村劳力总数的27.2%;1987年完成产值1.62亿元,收入2.35亿元,实现利润3145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43.9%、27.1%和24.2%。
宁阳县发展乡村企业的具体做法是:(1) 发挥资源优势,大搞农副产品加工,全
县属于农副产品加工的企业已达8大类,2401处,产值3103万元;发挥传统技术优势,
大搞手工加工业,并积极扶持引导,向一村搞一个品种的方向发展;发挥劳力多的优
势, 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和劳务输出,全县“百带丽”刺绣点已达334处,针织品加
工点9个,地毯加工点12个,从业人员1.6万人。建筑业已发展到629处,从业人员1.8
万人,有81个施工企业跻身于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2) 调整产品结构,在国内国际
市场竞争中前进。 全县已有100多种产品进入国内大中城市,有23种产品填补了省、
市空白,有6个行业的20多种产品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了国际市场,1987年出口总值400
多万元。全县新上的142个村办项目,都具有档次高、效益好的特点。(3)放宽政策,
为乡村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了《关于鼓励专业技术人
员支援乡镇企业的试行规定》 、《关于小型企业租赁经营试行办法》等6个文件,共
发展协作联合项目135项, 引进资金150万元,技术人才220名。还对新上项目减税让
利,扶持发展。同时把发展乡村企业同乡镇、村干部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工资报酬挂
起钩来,确保兑现。(4)加强领导,搞好服务。

(宁阳县政府办公室)

东平县
中共县委书记 刘静海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庆森
县长 韩振明
县政协主席 傅茂森
东平县辖17个乡镇,共有68.29万人。总面积1269.5平方公里,耕地92.27万亩。
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4.39亿元,比1986年增加0.8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13亿元,
比1986年增加0.74亿元; 粮食总产28万吨,比1986年增加0.9万吨;农村社会商品率
59.3%;农民人均纯收入382元;全县财政收入1448.6万元;城乡储蓄1.02亿元(其中
农村储蓄占61%),出口商品收购总值3150万元。

东平湖开发建设
东平湖位于县境西部,总面积627平方公里,沿湖有8个乡镇197个村庄。1987年,
县委、县政府带领库区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执行1986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开的
东平湖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开展了库区开发建设工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
方面:一、防汛蓄洪功能得到加强。县和库区乡镇村,始终把防汛蓄洪放在东平湖开
发建设的首位,强化了防汛指挥系统,落实了防汛物料和搬迁计划,架通了通讯直达
线路,完成二级湖堤吸泥淤背加固工程61万立方米,修筑3条(共45公里) 防汛撤退道
路。 二、经济建设有成效。1987年库区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比1985年增长30%。
列入省“星火计划” 的网围养鱼发展到3305亩,年产值290多万元;围坝、坑塘养鱼
12800亩;因地制宜地改造了渔农间作涝洼地6000亩;新建鱼种场4处,年产大规格鱼
种400万尾。 新建、扩建、配套排灌站18处,打机井470眼,维修排灌渠道212公里,
扩大和改善排灌面积14.1万亩。畜牧生产抓了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麻鸭、兔类和水
貂养殖等大畜禽基地建设, 同时建设牧草基地7000亩。沿黄、沿湖共植树450万株,
发展农田林网12万亩, 桐粮间作8万亩。对沙化地,采取植树、飞播牧草、种花生等
措施和发展工副业相结合的办法, 进行了综合治理。 1987年库区乡镇企业已发展到
2943个,比1985年增加1230个;年产值7526万元,比1985年增长96%。三、东平湖的
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水产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1986年东平湖管理委员会和公安分局
成立以来,认真贯彻《渔业法》,实行水面分级划片管理责任制,颁发渔业管理通告
和水产资源保护条例,从而稳定了湖上生产秩序,有效地保护了水产资源。渔类资源
明显回升, 水面亩产量由1985年的7公斤增加为11公斤。四、库区移民生活条件得到
改善,绝大多数住上了安全房屋。解决了35个山坡村庄的吃水困难,10多个村用上了
自来水。 对“一水一麦”的乡村,核减了定购任务。1987年向库区拨发统销粮975万
公斤, 布疋6.47万米,棉絮3.23万公斤,救济贫困户4282户,扶持工程项目221个。
已有51个村7.1万人脱贫。五、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一年来,扩建县属中学、
新建乡镇中学各两处, 有180处中小学达到“一无两有”的标准;推广了网围养鱼、
坑塘机械化养鱼、无铅松花蛋研制等78项新技术;修建县乡公路71.2公里;新建50千
瓦广播调频发射台1处; 架设高压线路42公里,又有38个村用上了电。同时还兴办了
社会福利事业。六、库区人民精神面貌有了改观,由畏难发愁,转向有信心、有计划
地开发建设、脱贫致富;由过去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转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出现了国
家扶持要干,没有扶持也要干的新局面。

(梁瑛)

肥城县
中共县委书记 鲍升春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肖思瑞
县长 仲崇高
县政协主席 母兴连
肥城县辖17个乡镇,总面积1263平方公里,耕地98.17万亩,人口88.84万。1987
年社会总产值16.69亿元, 国民收入7.03亿元, 财政收入4804万元; 工农业总产值
9.74亿元,其中县属工农业总产值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在县属工农业总产
值中, 工业产值3.48亿元, 比上年增长32.3%,农业总产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
5.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5亿元,职工平均工资1292.7元,农民人均收入501元。

改革推动工业生产发展
肥城县资源丰富,发展工业生产条件较好。现已探明的主要资源有煤炭、盐岩、
石灰石、花岗岩、石英、高岭土、黄沙等。据地质部门勘查,已探明花岗岩总储量20
亿吨,煤炭总储量10亿吨,优质石灰石储量约50亿吨以上。1987年又探明一个矿区面
积20.44平方公里,NaC1 D级储量50亿吨,钾盐储量944万吨的大型盐岩矿。
1987年,肥城县围绕经济发展想问题、办实事、抓服务。一是县委、县政府集中
精力抓经济,各系统、各部门、各乡镇通力协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较好的外
部条件。二是坚持把深化改革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1987年在巩固完善企业责任制的
基础上,把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和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企业经营机制
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 对全县498个国营、集体工商企业和乡镇企业,全部推行了承
包经营和租赁经营。三是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大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
县委、 县政府召开了4次专门会议,并总结推广了县机关、轻纺公司、县造纸厂等单
位的经验,发动群众算细帐、订措施、挖潜力,对滞销积压产品实行了限产、转产、
停产措施,强化了新产品开发、节能降耗、扭亏增盈的措施,压缩了非生产性建设和
不必要的支出,狠抓了企业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县属工业定额流动资
金周转加快了6天,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9.6%,万元产值综合耗能降低12.2%,百元
产值实现利税达到14.94元, 比上年提高2.48元,提高19.9%。四是坚持靠联合求发
展,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全县共达成协作项目33项,技术改造项目31项,技术开发项
目30个, 引进技术22项, 引进人才213名, 开发新产品26种。新上和技改项目投资
1.24亿元。1987年全县企业已发展到6688处,比上年增加了1747个。全县工业总产值
比上年净增8490万元。

(侯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