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171&run=13

┌────────────────────┬───────────────┐
│中共市委书记 翟文孝年内离职 孙淑义 │副市长 王允琳 刘本基 褚庆方│
│副书记 朱关兴 孙淑义* 秦尧基 │汪纪戎(女) 张鹏伟 │
│段振芳 │市政协主席 高继信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炳洪* 王海一(代) │副主席 赵新哲 郑维善 龙育道│
│副主任 王海一* 周子明 孙洪业 │孙维林 李安贵 刘亚三 │
│ 黄维芬 周永俊 梁绍堂 王希文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国发 │
│市长 朱关兴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胡学田 │
└────────────────────┴───────────────┘

枣庄市是一个以发展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重点的组群型的新兴的工矿城市。
1961年11月定为省辖市。1987年枣庄市辖5区1县,即市中区、薛城区、山亭区、峄城
区、 台儿庄区和滕县。全市共有32个镇、53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4550平方
公里,年末总人口291.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38万人,农业人口246.75万人。
1987年,枣庄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
放,从枣庄的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围绕
提前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巩固加强了农业
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狠抓技
术改造和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把生产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
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注重了速度、效益和后劲的统一,实现了国民经济
的持续稳定增长。1987年,全市实现社会总产值60亿元,比1986年增长15.9%;国民
生产总值31亿元,比1986年增长14%;国民收入26.8亿元,比1986年增长15.4%;工
农业总产值41.64亿元(1980年不变价),比1986年增长17.2%。
农业 全市共有耕地面积292.15万亩,其中粮田面积227.8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196.55万亩, 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77.99%和67.28%;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0.62万
千瓦,比1986年增长8.7%。1987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完成36.89亿元,比1986年
增长23.73%, 其中农业产值达到10.38亿元,比1986年增长0.9%;农村工业、建筑
业、运输业和商业产值达到20.65亿元,比1986年增长39.43%,其产值在农村社会总
产值中的比重由1986年的49.66%上升到55.97%。林牧副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
重达到35.7%。粮食生产,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又获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
粮食平均亩产577公斤,总产达131.4万吨,比1986年增长0.7%。棉花播种面积16.12
万亩,单产70公斤,增长24.2%;花生播种面积25.24万亩,总产5.28万吨,下降2.9
%;烟叶种植面积0.70万亩,总产1394吨,下降62.5%;瓜菜种植面积34.7万亩,总
产86.39万吨, 下降3.85%。水果产量5.66万吨,增长7.6%;大牲畜存养量13.19万
头,增长5.52%;出栏肉猪60.72万头,下降22.46%。1987年猪肉产量6.14万吨,下
降7.3%; 牛肉产量1376吨,增长87.0%;羊肉产量4723吨,下降16.3%;鲜奶产量
1.81万吨, 增长10.69%;禽蛋产量4.06万吨,下降4.72%;水产品产量4036吨,增
长18.36%。1987年全市植树造林13.86万亩,其中防护林3.43万亩,用材林2.59万亩,
经济林7.35万亩; 农村人均占有林地面积由上年的0.4亩提高到0.44亩;木材蓄积量
累计达164.74万立方米。全市农产品商品率由1986年的57.52%提高到59.32%。农村
经济总收入达30.55亿元, 比1986年增长16.83%; 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319元,比
1986年增加50元。农村经济逐步转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建、运、
服等多种行业综合经营的轨道。
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1987年全市乡镇企业包括乡镇办、村办、
联户办、 个体经营四个层次发展到8.28万处,从业人员43.23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
35%;乡镇企业总收入24.3亿元,比1986年增长27%;乡村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利
润总额3.1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43.4%和28.1%。
工业 全市有乡镇属以上的工业企业1178个, 职工总数15.22万人,其中全民所
有制企业161个,职工11.39万人;集体所有制企业1015个,职工3.83万人。独立核算
工业固定资产原值23.27亿元。 全市有3个工业企业产值超过1亿元。1987年工业生产
持续、 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25亿元 (1980年不变价) ,比1986年增长
23.9%,其中轻工业产值13.03亿元,占41.7%;重工业产值18.22亿元,占58.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较大的增长。原煤完成1022.12万吨,比上年增长0.7%,其中地
方煤矿完成348.32万吨;洗精煤完成265.94万吨,增长5.5%;焦炭完成91.99万吨,
增长6.4%;发电量完成48.04亿度,减少4%;水泥完成164.2万吨,增长21%;石膏
完成143.27万吨, 增长24.6%;平板玻璃完成53.3万重量箱,减少6.8%;合成氨完
成10.95万吨, 减少0.5%;化肥 (折100%) 完成7.53万吨,增长11.9%;电石完成
2.45万吨, 减少2.4%;铁合金完成1.21万吨,增长57.1%;硫酸完成0.47万吨,增
长235.7%;机床完成717台,增长23.4%;标准件完成2.84亿件;纱完成1.69万吨,
增长17.4%, 布完成4658.6万米,增长48.3%;印染布完成2001.24万米,增长35.6
%; 针织品折纱量完成3777吨,增长39.3%;卷烟完成30.03万箱,减少10.5%;机
制纸完成4.16万吨, 增长12.4%;保温瓶完成523.6万只,增长27.7%;饮料酒完成
5.87万吨, 增长39.8%;日用陶瓷完成1763万件,增长3.3%。在重点考核的45种主
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比1986年增产的有30种,占66.7%。全面考核的44种重点工业产
品的质量稳定提高率由1986年的75%提高到88.2%。1987年全市共开发新产品48项,
新增产值1.31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5.4%,新产品利税2750万元,创汇475万美元,
有3项达到国际水平,1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创部优质产品1种,省优质产品13种,
重评省优质产品1种。 经济效益稳定提高, 1987年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为
5.76亿元,比1986年增长18.2%;实现利税6692.8万元,比1986年增长15.2%;全员
劳动生产率达到10114元,比1986年增长11.3%。
交通、 邮电 1987年,全市公路总通车里程1114公里,其中晴雨通车里程764.8
公里。 公路货运量完成2145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67714万吨公里,分别比1986年增
长16.7%和28.2%;公路客运量1332万人,增长43.3%。全市共有邮电局(所)72处,
职工1368人, 邮电业务总量完成615.5万元,比1986年增长15.2%。1987年邮政储蓄
余额达943.8万元,比上年增长86.8%。年末市内话机达10585部,比上年增加883部,
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 1987年加强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控制,合理调整投资结构,改
善了投资环境。截至年底,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97亿元,比1986年增长72.6%。
重点建设项目进度加快。1987年全市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2.62亿元,完成了国
家计划。1987年围绕扩大生产能力,改善行业结构,集中对一批轻纺、化工和机械等
工业企业进行改建和扩建。 全市共完成115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74亿元,分别比
1986年增长44%和37%, 新增产值3.1亿元,利税6405万元。1987年底全市已组建各
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487个, 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体,成立了
“鲁南台钻联合公司”,参加的企业和单位达39个,新增产值250万元。到1987年底,
与省内外、 各市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经济技术协作和联合项目累计达731个,新
增产值累计达4.84亿元,比1986年分别增长51.97%和70.4%。
财贸 全市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到1987年底已达40543处,从业人员10.75
万人。1987年,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产销结合的流通体制,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15.19亿元, 比1986年增长15.7%。城市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83亿元,比1986年增长
16.46%; 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完成1.7亿元, 增长13.8%;出口商品品种由1986年的
104种增加到110种;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8亿元,按可比口径,比1986年增长17.5
%,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要求。1987年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比上年
上升8.5%,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8.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2.6%。
金融 全市有各种金融机构329处。1987年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13.69亿元,比
1986年增长41.57%; 各项贷款余额达18.96亿元,比1986年增长26.84%;年末全市
共融通资金4.27亿元, 办理贴现1498万元,再贴现928万元。1987年底,建立金融信
托公司1处,在台儿庄、薛城、峄城区建立了6处城市信用社,全市已有34处乡镇建立
了农村合作基金会。
科技 1987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90项,其中2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
空白,38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这些科研成果已有77%在生产建设事业中推广应用,
增加产值9963万元,增加利税2585万元。全市有10项科技成果获省1987年科学技术进
步奖。枣庄矿务局科研所和柴里煤矿共同完成的“易燃厚煤层自燃火灾的早期监测预
报及综合防治”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鼓励科技人员下厂、下乡承包、承
租或领办乡镇企业, 取得明显成果。 1987年共组织下派科技人员1033人,支援企业
417个, 有69名科技人员承包了36个企业,1名科技人员租赁了1个企业,67名科技人
员领办、 创办了57个企业,到基层企业工作的达100余人,到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兼
职的达1270人。 1987年共组织3次大型技术交易会,邀请了上海、江苏等省市的30多
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及本市科研单位参加技术交流,共展出项目3000多
个, 可供转让的科技成果960个,技术服务项目175个,科研新产品234种,签订各类
合同或意向书680多项, 接待技术咨询达23万人次。截至1987年底,全市共建立市级
科技示范乡6个, 区县级科技示范乡13个,科技示范村68个,科技示范户1393个,科
技示范乡镇企业20个。
教育 1987年, 全市各类在校学生、毕业学生数同1986年相比,普通高等院校1
所,在校学生771人,增长17%,毕业学生353人,增长22.57%;中等专业学校10所,
在校学生4437人,减少25.78%,毕业生1322人,增长8.27%;技工学校7所,在校学
生2763人,增长29.72%,毕业学生602人,增长123.79%;职业中学和农业中学17所,
在校学生5273人,增长31.37%,毕业学生690人。各类成人高等、中等专业教育在校
学生4662人,减少33.53%,毕业生1671人,增长160.28%;普通中学242所,在校学
生12.31万人,减少0.18%,各类职业教育招生占整个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4.61%;
小学1383所, 在校学生33.33万人。 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86年的98.4%提高到
98.97%,巩固率为96.97%,毕业率为98.94%,普及率为96.90%。“四率”均超过
国家和省规定标准。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较快。1987年,全市幼儿园发展到1542
处, 比上年增加506处,幼儿教师由1986年的2064人增加到2320人,在园幼儿由1986
年的4.77万人增加到6.11万人。在校盲哑学生由1986年的125人增加到138人。全市农
村学前一年教育率由1986年的62.58%上升到77.7%。 1987年初中招生3.84万人,小
学毕业升学率由1986年的60.4%提高到62.4%;高中招生4240人,初中毕业升学率由
1986年的12.22%提高到12.6%;考取大专院校1146人,比1986年增长0.7%,其中本
科生427人,专科生718人;参加大、中专自学考试人数达9175人,取得大、中专毕业
证书的605人。 农村中小学实现“六配套”的占学校总数的97.3%,基本结束了农村
中小学长期以来使用危房子、黑屋子、土台子的落后状况。
卫生 1987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23个, 其中县级以上医院68个,拥有病床
7136张,比1986年增加172张;医疗卫生队伍发展到1.16万人,比1986年增加328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075人,主治医师及卫生技术人员862人,平均每万人占有病床2.5
张, 占有医务人员3.1人。1987年对基层卫生体制率先实行了改革,将乡镇卫生院全
部划归乡镇政府管理,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这一做法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卫生防疫和地方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 1987年全市完成了8种生物制品1.33万人份的
预防接种,12月龄儿童“四苗”接种率达90.4%。各种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987
年全市总发病率比1986年下降了43.93%。 疟疾发病率已连续三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
下,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
文化 1987年全市共在省级以上单位发表、演出、展览的文艺作品113件(部) ,
其中获全国及省级奖的作品15件。 1987年培训职工业余艺术团10个,演员300余人,
农民业余艺术团13个, 演员达400余人,活跃了城乡文化娱乐生活。农村科技影片汇
映活动成绩显著,1987年有28个先进集体、21个先进个人受到国家农牧渔业部、林业
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的表彰。枣庄第一大理石厂,采
用当地罕见的响石仿东周时期的编磬造型, 新制十二平均律编磬, 再现了中国古代
2300年以前的磬声。该磬声音宏亮,清脆悦耳,穿透力强,律吕准确,易于转调,经
省文化厅鉴定并命名为“泗滨编磬”。1986年获文化部科技成果奖,1987年在全国首
届艺术节中用以演奏,并出口日本,受到高度赞扬。
体育 1987年枣庄市运动员共参加省级以上运动会22次,获得金牌43枚,银牌21
枚, 铜牌35枚,其中有5人参加全国性游泳、举重比赛,获银牌1枚、铜牌1枚。在第
六届全运会上, 有7名运动员参加了决赛项目,有3个获得名次,1人获得银牌。群众
体育活动更加广泛,1987年共举办了职工、农民等各种运动会及大、中、小学生运动
会22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达1.5万人。
城市建设 1987年用于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资899万元,比1986年增长2.1%。新建
城市道路15公里, 面积20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占有城市道路由1986年的3.1平方
米增加到3.5平方米,增长12.9%;新增路灯142盏,灯明率达90%以上;新建南园立
交桥和青檀北路人行天桥各一座, 加强了城市道路维修,硬化路面5.6万平方米。高
级、次高级道路由1986年的66公里增加到80公里,增长21%,面积由78万平方米增加
到97万平方米,增长24.4%。
城市供水紧张状况得到改善。 1987年计开发新水源2处,增加供水管网26公里;
日供水能力由1986年的7.6万吨增加到9.6万吨,增长26.3%;全年完成供水总量2806
万吨, 比1986年增长11.5%; 人均日供水由1986年的95公升提高到119公升, 增加
25.3%。
城市公共交通。 1987年拥有营运车辆65部,比上年增长8.3%;出租汽车14部,
增长7.2%; 新增营运线路1条, 营运线路总长140公里, 比上年增加26公里,增长
22.8%; 行驶里程24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2%;年客运总量814万人次,比上年下
降5.6%。
居民住宅。1987年全市用于住宅建设的基本建设投资3318万元,新建住宅12.6万
平方米, 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4平方米。房屋管理进一步加强,1987年完成房屋大、
中修工程1.4万平方米,翻建危旧房屋49户,房屋完好率达69.7%。
城市煤气和集中供热有了新的发展。全市煤气管道由1986年的115公里增加到122
公里, 增长6.1%;新增煤气居民用户6505户,日供气能力10万立方米,年供气总量
达495万立方米, 比1986年增长71.3%。 气化率由1986年的21.4%提高到26.9%。
1987年联片采暖已增加到4片,面积达3.9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扩大到6平方公里。年
供热量达11.7万百万大卡,比1986年增长9.3%。
城市绿化美化。1987年市区驻地共植树11.3万株,栽花草5200平方米,完成绿化
项目28个,新增绿化面积14.1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23.8%,人均占有公共绿地
1.9平方米。1987年全市环卫职工已达653人,新增环卫专用车4辆,新设垃圾箱 (筒)
178个,新建水冲式公厕6处,道路保洁面积达101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 1987年全市“三同时” 执行率市属以上项目达100%, 区属项目达
92.6%;治理污染投资861.19万元,完成治理项目74个。大气污染防治有成效,1987
年全市更新改造锅炉104台, 茶炉101台,工业炉窑25座,市驻地建无黑烟街3条,锅
炉烟尘黑度达标率80%。 城市大气质量有了改善。市驻地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78
毫克/M3,总悬浮微粒年平均值为0.849毫克/M3,比1986年降低0.152毫米/m3。
人民生活 1987年底全市职工总数27.17万人,比1986年增长5.7%,其中合同制
工人3.4万人,占职工总数的比重由1986年的9.7%上升到12.5%,在职职工的负担系
数逐步降低。 1987年职工工资总额达36872.9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394.5元,分别
比1986年增长12.7%和6%。 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年收入为809.28元,比1986年增长
11.7%,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6%;人均生活费支出734.16元,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518.5元,比1986年增长7.5%,人均生活费支出384元,增长9.4%。
1987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92亿元, 比1986年增长38.3%,人均储蓄203元,
比1986年增加53元。

(王子锷 邵明耐 王家友)

市中区
中共区委书记 王玉中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传玖
区长 时宗堂
区政协主席 高文彬
市中区辖11个乡镇, 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5.34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耕地
16.8万亩。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3.4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74亿元,比1986年增长
42.16%; 农业总产值6960万元,与1986年持平。全区财政总收入1.82亿元,比1986
年增长11.1%。粮食总产量7.16万吨,比1986年增加100多万公斤。村民人均收入659
元,比1986年增加69元。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
1987年,市中区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增强了城市的辐射能力。
全区完成建安工程量2811.66万元, 比1986年增长42.4%。在城市开发建设方面,开
发建设商品房4.8万平方米, 新建了朝阳商场,修建了振兴北路市场,改建了新新浴
池。旧城改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对君山路南振兴路东的薛庄和公胜街东侧进行
了拆迁改造,共拆迁居民和单位用房225户,1.6万平方米,在这里建造居民住宅和商
业用房4万平方米。 在城市管理方面,组建了城市监察管理队伍,健全了城市管理网
络,强化了城市管理,解决了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脏、乱、差”问题,改善了居民
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活跃城乡交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新修了双山路、龙山路、卓
山路、汇泉路等,解决了职工行路难,农民进城难的问题。

(刘义光)

山亭区
中共区委书记 庄隆玉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继贤
区长 孙凤元
区政协主席 庄隆玉(兼)
山亭区辖14处乡镇,39.5万人。全区总面积100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2万亩。
1987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2.47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7%。其
中工业总产值1.31亿元, 比上年增长40.4%;农业总产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0.9
%。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4%。财政总收入678.8万元,比上
年增长17.9%。职工平均月工资95.99元,农村人均年收入249.8元,比上年增加14.8
元。

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推进基地化建设

山亭区是纯山区,地形地貌多样,发展农、林、牧、渔业都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1987年,全区按照商品生产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狠抓了基地化、系
统化建设,使农村经济出现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好势头。
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推广花生地膜覆盖和瓜菜保护地栽培技术。
1987年粮食总产13.82万吨,比上年略有增加。花生地膜覆盖面积从上年的700亩扩大
到2800亩,亩均单产400公斤;全区花生总产828.1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13.9万公斤,
增长29.5%。 瓜菜保护地栽培面积1500多亩,比上年增加9倍,平均亩产值1160元,
总收入174万元。
1987年,全区规划建设了苹果、大枣、花椒、板栗、山楂、葡萄、黄梨、樱桃、
柿子和杂果10大生产基地。新栽各种果树165万棵,嫁接150多万棵,万亩葡萄基地的
建设已基本完成。年底,全区林果基地已发展到20.7万亩,各种果树已达865.9万棵;
果品总产2.84万吨, 占枣庄全市果品总量的60%以上;林果业总产值698万元,比上
年增长13.5%。畜牧业以发展食草畜禽为重点,持续进行了奶山羊、奶牛、青山羊、
绵羊、 蛋鸡等饲养基地建设, 优化了畜牧业内部结构。1987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
3043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26.3%。羊的存养量达20.22万只,比上年增长87.7%,
被山东省列为第一批毛羊生产基地。养牛4600头,比上年增长5%。蛋鸡饲养111.9万
只, 比上年增长54.8%。 鹅、 鸭、 兔、蜂等饲养业初步得到开发,鹅鸭已发展到
15.36万只,兔5.1万只,蜂2329箱。全年可提供各种肉类9823吨,鲜奶3347吨,羊毛
317吨,禽蛋4524吨,蜂蜜125吨。
全区有水库、塘坝200余座,常年可利用水面2.4万亩。1987年,进一步加强了鱼
种场的建设。 通过网箱养鱼和小水库养鱼的高产开发试验,全区鱼类总产260吨,渔
业产值33万元,比上年增长3.1%。
1987年,全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五家罐头、饮料厂和恒温库、毛纺厂,新建了
肉联厂、饲料加工厂等企业,林工商、牧工商一体化的格局初步形成。

(张玉贞)

台儿庄区
中共区委书记 徐以铭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邢广河
区长 郑世瑛
区政协主席 袁均芳
台儿庄区辖10个乡镇, 人口23万。总面积533.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1.5685万
亩。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2.98亿元,比1986年增长27.5%,其中工业总产值1.69亿元,
比1986年增长60.6%;农业总产值1.29亿元,比1986年增长0.3%。粮食总产16.53万
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1063元,比去年增长14.3%。农民人
均纯收入579元,比去年增长6.4%。全区财政收入738.9万元。

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
1987年, 台儿庄区工业总产值1.69亿元,比1986年增长60.6%,比1980年增长5
倍,平均年递增29.8%。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56.7%,首次超过
农业总产值。
1987年,区委、区政府针对本区经济基础差、企业数量少、管理水平低等实际情
况,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港航运输、地方煤炭、轻纺织品五大行业作为
重点,狠抓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质量、适销产品和一批重点生产项目的建设。1987
年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1605万元,完成技改项目36项;区酒厂生产的古装特曲首
次进入国际市场; 区水泥厂水泥出厂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被上海等地用户誉为
免检产品;区棉厂连续两年被商业部命名为“优质产品轧花厂”,并通过验收,达到
了省级企业管理升级标准。全区主要产品产量与1986年相比,水泥增长28.2%,饮料
酒增长44.6%,弹力袜增长77.8%,机制纸增长26.7%,皮棉、棉短绒分别增长17.3
%和16.8%。同时,王晁煤矿、热电厂、柠檬酸厂、棉纺织厂、面粉厂和饲料厂等一
批重点建设项目正全面铺开。
台儿庄区工业企业在发展中,采取多种形式搞横向经济联合。到1987年底,全区
区乡两级有36个工业企业同外地建立了经济协作关系,联合项目45项。马兰淀粉厂同
青岛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合作,生产的酰胺变性淀粉,获国家科研专利。
1987年,台儿庄区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全区乡镇办、村办、户办、联办企业已达
5628个, 比1986年增加1049个;从业人员27337人;全年总产值1.03亿元,比1986年
增长103.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3%。全区有5处乡镇工业产值突破1000万元,其
中1处乡镇工业产值突破2000万元。

(李华)

峄城区
中共区委书记 李仲孚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焕文
区长 张延功
区政协主席 董益锡
峄城区辖15个乡镇, 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耕地55万亩,人口29.6万。1987年
社会总产值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国民收入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财政收入1114.8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工农业总产值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
其中工业总产值2.15亿元,农业总产值1.71亿元;城乡储蓄余额4938万元,社会商品
零售总额1.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3元。

加快当地资源开发
峄城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1987年区委、区政府注重发挥当地优势,加快了自然
资源开发。
石榴资源开发。峄城区是“峄县石榴”的集中产地,仅棠荫、王庄两乡连片面积
就达1.5万亩, 东西绵延25华里,有新老果树40多万株,面积之大居全国首位。现有
石榴品种30多个,其中“大青皮”是代表品种,单果重0.5公斤左右,最大可达1.7公
斤,汁多味美。1987年石榴产量超过50万公斤,并被列入山东省12种地方名特产品,
在全国农副产品和全国名特稀优产品展销会上,以个大质优受到好评;建成石榴茶厂
1处, 利用石榴树叶制成的石榴茶,具有清热提神功能,受到外商欢迎;采用保鲜技
术储存石榴获得成功,存至春节后仍能保持色鲜味美。1987年还加强了新资源的培植,
在峄城东新栽植石榴一万多亩。石榴园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又有新进展,自1985年新辟
到1987年底,共接待中外游客62万人次,其中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
矿产资源开发。峄城区有较丰富的石灰岩、石膏、大理石、石英石以及响石、方
解石、白云石、钾长石等矿产资源。1987年初,邀请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业大学、
江苏省化工地质大队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峄城区矿产资源进行了综合分析评议,
并聘请部分专家、 学者担任技术顾问。 1987年全区水泥产量14万吨;石膏产量超过
1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6,并扩建和新建了石膏制品厂和石膏粉厂各一处,进行石
膏深度加工。大理石有30多个品种,1987年已建成两处大理石厂,产品供不应求,其
中关山玉、峨山绿两个大理石品种参加了全国石材展销会。吴林大理石厂利用当地磬
石研制的仿古“泗滨编磬”获文化部科技成果奖,在首届全国艺术节上用以演奏,并
出口日本,受到高度赞扬,《东京新闻》刊文作了介绍。
自然环境资源开发。 峄城区萝藤乡三面环山, 远离市区,境内和附近没有工业
“三废”,又不受客水污染。为充分利用这一自然环境资源,在省内外有关专家、学
者帮助下,在萝藤乡建设了无公害瓜果菜生产基地。生产的瓜果菜,1987年经山东农
业大学和省农科院化验,“六六六”、“乐果”等农药残留量均低于国家规定的食用
允许标准。1987年仅萝藤乡瓜果菜面积就发展到60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26%;为市
场提供无公害瓜果菜1.85万吨, 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全乡仅瓜菜收入就达438万元,
人均251元。
(李其为)

薛城区
中共区委书记 林兆义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马洪源
区长 刘顺
区政协主席 李继全
薛城区辖13处乡镇,近37万人。1987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3.48亿元,比1986年增
长18.3%。 其中工业总产值2.28亿元;农业总产值1.2亿元;财政总收入1742万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64元。

发展庭院经济
薛城区近几年来,大田经济、乡镇企业都有了较快发展,作为农村经济三部分之
一的庭院经济成了弱项。为保证全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区委、区政府加强领导,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1987年,全区庭院经济总收入4895万元,比1986年增长18.4%。
其中种植业收入1315万元,增长19.6%;养殖业收入2118万元,增长17.6%;加工业
收入900万元,增长12.5%;商业收入250万元,增长31.5%;服务业收入312.2万元,
增长26.9%。7月份,区委、区政府组织了163人的调查队伍,对全区13处乡镇进行了
全面调查, 重点解剖了52个村、780个农户的庭院经济详细情况,收集、整理群众提
出的各类问题4491条, 建议45061条,摸清了全区庭院经济的现状,并依此制订了全
区的发展规划。
大抓基地建设。 围绕“一年见成效, 三年成规模,五年成体系”的规划要求,
1987年重点抓了庭院经济基地的推广和建设。 到年底,全区已初步建立了8个庭院经
济基地,即南常乡家庭果品生产基地,以常庄乡六炉店为中心的长毛兔养殖基地,南
石乡年产500万张镰刀的镰刀加工基地, 金马、庞庄的编织基地,薛城镇近郊2000亩
蔬菜生产基地,陶关、周营存养量10万只的肉食兔养殖基地,中部山区的万只羊养殖
基地等。
围绕发展庭院经济,1987年有关业务部门共为农民解决资金87万元,引进良种畜
禽23000只,安排饲料12.5万公斤,解决种苗3.5万株。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
全区庭院经济的发展。
(孔德贵)

滕县
中共县委书记 徐广景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芝义
县长 王裕安
县政协主席 郭良志
滕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全县辖22个乡镇,126.68万人。总面积为1485平方公里,
耕地116万亩。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15.09亿元,比1986年增加2.26亿元,其中工业产
值为10.71亿元,比1986年增加2.16亿元;农业总产值4.38亿元,比1986年增加0.1亿
元。国民生产总值11.5亿元,比1986年增加1.7亿元,国民收入9.9亿元,比1986年增
加1.5亿元。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分别比1980年增长124.8%、
161%、 169.7%,顺利实现三年翻第一番的奋斗目标。1987年,全县粮食总产58.27
万吨, 比1986年增加527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67元。财政收入6122.8万元,城乡储
蓄2.2亿元, 农村储蓄1.37亿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01亿元, 出口商品收购总值
3606万元。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1987年,滕县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工业生产
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全县工业总产值比1986年增长25.3%,其中
县属工业产值完成4.37亿元,比1986年增长16.5%。原煤、化肥、合成氨、焦炭、机
制纸等主要工业产品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81.8%,比1986
年升高4个百分点; 优质品率达到7.6%。装饰布、台案秤、旋转接头、防潮原纸等8
种产品新创省优质产品,是全县历年创优最多的一年。经济效益提高,县直工业企业
实现销售收入2.57亿元,比1986年增长21.1%;实现利税3120.1万元,比1986年增长
31.3%; 全员劳动生产率1.06万元,比1986年提高4.1%,万元产值耗能比1986年降
低17.8%。全年新上技术改造项目49个,已竣工投产的37个,完成投资4400万元,新
增生产能力5993万元,创利税1498万元。新产品研制开发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县共开
发鉴定新产品18项,其中,AS-Z型非金属汽车防滑链、铝合金自动门、西红柿脯、ZL
-15型组合打包机4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DMJ系列多用木工机床为省内首创新产品。
县钢窗厂研制开发的“雄狮” 牌铝合金系列产品畅销全国,产值由1985年的180万元
上升到1986年的360万元, 1987年发展到720万元,创利税150万元,成为全市企业产
值三年翻两番的典型。县衡器厂研制的旋转接头,广泛应用于轻工、石化、煤炭、食
品等行业,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先后在成都市和滕县召开了推广应用会。

(刘明光)

乡镇企业居全省前列
滕县乡镇企业总收入1986年名列全省县级第一, 1987年达到14.24亿元,比1986
年增长26%。全县22处乡镇,有乡镇企业54253处,其中乡镇办工业企业341处,村办
工业企业4107处, 联户办企业3675处,户办企业46130处。从业人员25.3万,占农村
劳力总数的38%。乡镇企业总收入超过亿元的乡镇有城关镇、南沙河镇、城郊乡、木
石镇; 全县1229个自然村中有270个村总收入过百万元。乡镇企业现已拥有建材、轻
纺、化工、机械、煤炭、建筑、运输、服务等12个骨干行业,其中建材业、建筑业分
布最为广泛。全县水泥、砖瓦、采石、河沙等建材企业1680处,产值1.66亿元,占全
县乡镇企业总产值的33.6%;全县建筑、安装队伍发展到1602支,从业人员5.46万,
建筑市场拓展到安徽、 新疆、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市。乡镇工业产品发展到560余种。
出口产品有:五钠、六钠、松花蛋、玛钢件、白长丝、仿古绢扇、脱水菜、肉食兔、
骨胶、 猪鬃、肠衣、镀锌铁丝等13种,出口额达1064万元,比1986年增长8%,占全
县出口额的30%。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全面振兴滕县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刘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