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170&run=13

┌────────────────┬──────────────────┐
│中共市委书记 赵志浩 │市政协主席 牛良 │
│副书记 王怀远 杜祥荣 韩新民 │副主席 秦永文 唐玉存 王裕民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韬 │ 王吉人 陈懋镇 王锡庶年内离职 │
│副主任 巩乃圣 周晓 姜瑞芝(女)│ 魏锡文* 洪立成 赵蔚芝 │
│ 万钧 顾安娜(女) 孙化梓│ 马保平 李庆萱 王守贞 │
│市长 王怀远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逄景贵 │
│副市长 柴金起 刘建业 陈庆照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亓善仁* 于润义 │
│王裕民 康寿美(女) │ │
└────────────────┴──────────────────┘

淄博市辖5区1县,即张店、博山、淄川、周村、临淄区和桓台县。下辖11个街道
办事处、56个乡、40个镇。总面积3471平方公里,人口283.1万人,比1986年增加4.7
万人,增长1.7%。其中非农业人口83.2万人,比1986年增长6.5%。全市人口出生率
为17.9‰,死亡率为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5‰。
1987年全市各项工作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工业走上大体协调稳定发展的轨道,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商品经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开始发育,第三产业繁荣兴旺;城市功能不断
增强,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科技教育在改革中前进,各项社会事业迅速
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1987年全市社会总产值达到
122亿元, 比1986年增长20%。工农业总产值91.8亿元,比1986年 (按不变价计算为
74.1亿元)增长24%。国民收入48亿元,比1986年增长13%。财政收入4.9亿元,按可
比口径计算比1986年增长9.28%,财政支出3.3亿元,实现当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工业 1987年,通过狠抓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措施和广泛开展“双增双节”运
动,全市10179个工业企业(新口径) 克服原材料、能源不足等困难,提前一个月完成
全年计划, 实现工业总产值84.7亿元,比1986年增长25.9%,比1981年增长1倍,是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在工业总产值中,按经济类型分:
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49亿元,比1986年增长14.3%;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33.7亿元,
比1986年增长41%;个体工业产值2亿元,比1986年增长138.4%。按隶属关系分:中
央、省属企业工业产值36.6亿元,比1986年增长15.5%;市及以下企业工业产值48.1
亿元, 比1986年增长40.2%, 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6年的51.0%上升到
1987年的56.8%;乡村工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1987年实现工业产值23.3亿元,比
1986年增长60.3%,其新增产值占全市新增产值总数的5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
产值24.5亿元,比1986年增长25.4%;重工业产值60.2亿元,比1986年增长26.1%;
轻重工业所占比重为28.9%和71.1%。全市乡镇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163个,完成
产值68.1亿元,比1986年增长19.8%。市属预算内工业利润总额为1.25亿元,实现税
金0.78亿元。1987年,全市企业升级试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山东新华制药厂、齐鲁
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博山电机厂、第四砂轮厂等21个企业晋升
为省级先进企业;淄博制酸厂、山东农药厂等62个企业晋升为市级先进企业。企业升
级活动的开展, 促进了全市工业企业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的提高。据264项重点质量
项目检查结果表明, 达到标准或比1986年提高的有232项,全市优质产品产值比重为
24.5%。1987年,全市104个企业的116种产品获得省优以上称号。其中获国家银质奖
1种--淄博生建机械厂生产的山川牌DT75型带式输送机, 获部优产品称号38种,获省
优产品称号77种。1987年是淄博市技术改造项目最多,新增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全
年共安排技术改造项目543项, 当年投资54161万元。至年末,完成223项,完成投资
27306万元,开发新产品286种,比1986年增长88.2%,项目投产率80.2%,新增产值
3.59亿元, 新增利税4605万元,创汇568万美元,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13种,
填补国内空白的有35种, 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或填补省内空白的208种。1987
年, 淄博市组建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32家,产值达16.02亿元;乡镇企业横向经济联
合在巩固城乡“挂网联”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至年末,
已与80家院校和科研单位挂钩联合;与外省市横向联合的着眼点,放在拓宽市场、增
强自身经济的活力上。全年约从外地协进物资5.97亿元。1987年,淄博市与河北邯郸
市、北京崇文区结为友好市区,与黑龙江佳木斯、新疆石河子、福建厦门、陕西西安、
海南海口、上海虹口等市区建立了经济关系。1987年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4亿元,
比上年增长35.0%。 地方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成交项目13个,成交额693万美
元。其中对外借款项目3个,成交额24万美元;客商直接投资1个,成交额29万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1987年在基本建设中,通过认真执行“三保三压”方针,
投资效益、项目竣工率都好于往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万元,比1986年增长
79.4%,其中生产性建设完成投资24.7亿元,比1986年增长79.4%,占完成投资总额
的74.4%,其中中央和省属项目投资增长90.7%,市属项目减少29.5%。列入1987年
计划的2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2亿元, 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4.3%,有9项
工程如期和提前竣工。 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54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1%;住宅施工
110万平方米,比1986年减少5.0万平方米。全市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1986年的
44.5%, 上升为51.0%。全市全民独立核算建筑企业总产值完成2.4亿元,比1986年
增长14.3%。
农业 1987年,全市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干旱、低温和特大风雹等自然灾害的情
况下,继续获得好收成,粮食生产以秋补夏效果明显,农村商品经济全面发展。全年
农业总产值完成7.11亿元,比1986年增长4.0%。其中林、牧、副、渔业产值2.6亿元,
比1986年增长10.8%,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86年的34.8%上升为37.0%。粮
食生产在粮田播种面积减少4.6万亩的情况下, 总产量达到90.7万吨,是历史上第三
个高产年。 粮食播亩单产达到285公斤, 创历史最好水平。花生总产量0.7万吨,比
1986年增长4.5%。棉花总产量0.4万吨,比1986年增长11.2%。蔬菜总产量56.3万吨,
比1986年降低3.7%。水果总产量4.1万吨,比1986年增长35.8%。畜牧业生产稳步发
展。主要畜禽产品产量比1986年有所增长,大牲畜、羊年末存栏数大幅度上升,牛奶、
牛羊肉、 禽蛋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大牲畜年末数6.2万头,比1986年增长36.2%;猪
年末数28.5万头,比1986年下降7.6%;羊年末数8.9万头,比1986年增长83.1%。猪
肉总产2.3万吨,比1986年下降19.0%;牛羊肉总产0.3万吨,比1986年增长169.2%;
牛奶总产0.4万吨,比1986年增长35.1%;禽蛋总产2.1万吨,比1986年增长20.8%。
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完成43.4亿元,比1986年增长38.6%,其中工业、建筑业、商业
产值所占比重有所提高, 农业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达到52.52万人,占农
村社会劳动力总数的53.7%;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4.4%。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过亿元
的乡镇由1986年的6个增加到12个; 工业产值过千万元的乡镇由1986年的42个增加到
64个。农业科研取得新成绩,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1987年,淄博市被国家科委列
为全国3个星火技术密集区试点城市之一。 1986年安排的11个星火计划项目,截止到
1987年底已完成5项,其余项目也完成了阶段性计划;实现产值1700万元,获利税430
万元。1987年共安排星火计划项目20项,总投资为3970万元,计划年增产值7761万元,
利税2130万元。农村科技和科普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全市农村普遍建立和健全了农业
科技推广网络。1987年,全市乡(镇) 村科普协会有1593个,会员23628人;乡(镇)科
普学校59所,其中多数达到了教材、师资、经费、场地、计划五落实。村科普夜校发
展到432所。乡(镇)村共举办培训班1752期,培训农民8万余人次。全市农民专业技术
研究会已发展到143个,会员达3878人,其中种植业108个、养殖业27个、加工业3个;
农村科普服务部已发展到23个,有76名专职工作人员。1987年取得农业科技成果26项,
这些科技成果已有部分项目得到推广应用,为发展农村经济起了推动作用。
商业 1987年,全市商业企业的改革在继续深化。商业、供销系统下放了41个三
级批发企业, 基层供销社普遍实行了双重领导体制,有432个小型商业、供销企业实
行了租赁制。开辟了钢材市场,新建了物资贸易中心,扩大了物资协作网,商品流通
进一步搞活。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0.8亿元,比1986年增长23.1%,其中生产资
料零售额3.3亿元, 消费品零售额17.4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37.8%和20.7%。以
国营商业为主体的“三多一少”的流通体制已开始形成。在社会商品流通总额中,全
民企业7.6亿元, 集体企业9.3亿元,个体2.8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12.9%、36.2
%、 12.2%; 集体和个体企业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44.7%和
13.7%。 商业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商业饮食服务网点达4.7万个,从业人员12.4
万人。 其中个体网点40910个。网点分布日趋平衡,行业配套比较齐全。年末,全市
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168.5处。全市市场建设1987年投资284万元,比1986年
增加181万元,新建集贸市场16处,改建扩建20处。全市集贸市场发展到243个,并逐
步形成了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市场结构,并向配套
方向发展,全年综合集贸市场成交额3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8.77%。一年中,
为城乡居民提供蔬菜7.11万吨、鲜蛋2018吨、猪肉7253吨,分别相当于国营商业零售
量的182%、168%和85.8%。
金融 1987年,全市新建金融机构55处,其中综合机构10处,储蓄机构45处。建
立了淄博市资金中心市场,并先后与北京、天津、郑州、济南、陇海等大资金市场建
立了业务联系,全年全市累计拆出拆入资金553笔、21.12亿元,其中从外地净拆入资
金7420万元,调入外汇额度25万美元。在全省首先实现了全市辖区内的票据交换,并
形成了市、区(县)、乡(镇)三级票据交换网,缩短了结算时间,加速了资金周转。全
市1987年票据交换总额达74.97亿元, 票据传递时间比1986年加快3~4天,日均节约
在途资金4916万元,为企业节约贷款利息389.35万元。办理商业票据贴现10694万元,
再贴现3140万元。通过发行各种债券,聚集资金8272万元,其中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和
电力债券2144万元,省重点债券2024万元,金融债券4104万元,创淄博市历史上社会
融资最高纪录。 1987年, 全市银行、 信用社各项存款达33.94亿元,比1986年增加
10.1亿元、 增长42.40%。1987年末各项贷款总额达37.97亿元,比1986年增加10.31
亿元,增长37.29%。1987年全市保险事业发展很快,开办国内外业务保险种类44个,
总保额达125亿元,比1986年增长6.47%;保费收入3897万元,比1986年增长70.2%;
涉外保额达3702万美元,保费收入20.2万美元,比1986年增长25.8%。全年共处理赔
案8341起、 支付赔款841万元, 比1986年赔案增加1474起, 赔款支出增加67万元。
1987年淄博市国内外业务保费收入、人均保费收入、人均利润、综合赔付率、人身保
险人均交费、乡镇企业养老保险金收入、小麦火灾保险承保比重均居全省首位。
城市公用事业 1987年,淄博市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和生活环境明显
改善,组群式城市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市用于城市维护和建设的投资6547万元,
比1986年增长6.4%;新安排治理项目35项,总投资357.9万元。年末,城市道路面积
为252万平方米,比1986年增长6.3%。市内公共汽车339辆,比1986年增长7.6%。企
业、 个体车辆参与了公共交通, 市内乘车难得到缓解。年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
1876公顷,人均4.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1%。建成一批街心、河滨公园,
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较好的生活休憩场所。年末,城市住宅竣工面积51.2万平方米。新
增石油液化气储备能力340吨, 液化气普及率由1986年的40%上升为50%。采取集体
供热等措施, 使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6个城区基本建成无黑烟区,环境污染得到一
定程度的控制。
科技 1987年, 全市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取得科技成果296项,其中达到国际
水平的17项, 填补国内空白的37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20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的100项。有247项已应用于生产建设,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市安排实
施星火项目20个, 完成5个,被列为全国三个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科技、劳务、人
才市场初步建立,促进了人才流动,加速了科技成果商品化。人才市场已交流各类专
业人才3000多人, 技术市场已推出科技成果4200项,劳务市场已开办7处,介绍各类
用工两万多人。
教育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前进,多层次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基础教育得到巩固加
强,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开始实施,中等教育结构趋向合理,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
成人教育成绩突出。农村中小学校舍“六配套”已基本实现。1987年,全市各类学校
在校生45.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0.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0.6万人,技工学校0.8万人,
职业高中、 职业中专1.3万人,普通中学17.9万人,小学24.8万人。全市有中等职业
技术学校83所, 在校生2.6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由1986年的17.1
%上升为47.4%。 年内向社会输送了970名大专毕业生和1947名中专毕业生。全市各
类成人高、中等专业教育在校生达1.7万人,比1986年增长13.3%。
文化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有影剧院和电影放映单位347个,其中剧院5
个。全年影剧观众人数达5088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有图书馆6
个,藏书达76万册;文化馆(站) 110个。全市全年主要报纸发行3300万份,出版图书
68万册。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有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电视转播台和电
视差转台35座, 卫星地面接收站7座。广播电台、电视台自办节目水平有所提高,获
得全国或省级奖励的节目29个。其中五集电视连续剧《还给大地》获省优秀电视连续
剧奖和华东地区优秀电视剧“银燕奖”,《我的故乡锦秋湖》获全国城市电视台名城
掠影“金牛奖”评比一等奖。
卫生 1987年, 全市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年末, 全市医疗床位达10363张,比
1986年增长6.4%,其中医院病床9618张,比1986年增长4.4%。全市农村大部分建起
了村卫生室。 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7万人,比1986年增长2.5%,其中医师、医士0.6
万人;护师、护士0.3万人,分别比1986年增长4.6%和4.1%。
体育 1987年,全市体育工作又上新台阶。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一批优
秀运动员在国内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年末,全市有19.2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
标准。举办区县级以上体育运动会280次,各类运动会参加人数达5.8万人。在各级竞
赛中共夺得金牌42枚,其中全国竞赛金牌7枚。
人民生活 1987年,全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城
市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945.6元, 比上年增长15.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
6.4%;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687元,比1986年增长13.4%。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
1987年末,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15.9亿元,比年初增加4.6亿元,比1986年增长40.4
%,人均储蓄565元,比1986年增加159元。城乡人民居住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城乡
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由1986年的7.57平方米和16.8平方米, 提高到7.63平方米和
18.0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开始实行职工退休费用统筹,乡镇企业开
展了职工劳动保险业务, 社会福利企业发展到179处,安置残疾人员3257名,敬老院
发展到89处。1987年,全市共安排城镇就业人员2.4万人,年末职工人数达52.1万人,
比1986年增加2.5万人,增长5.1%。职工工资总额75640万元,比1986年增长14.3%。
职工年平均工资1501元, 比上年增长8.5%,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升因素,基本
与上年持平。 其中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514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0.3%;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40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降低3.4%。

(苏振兴)

淄博纺织业
1987年,淄博纺织业以改革统揽全局,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齐抓,克服了原材料
紧张,原料、燃料、染化料涨价和各种增支因素带来的困难,实现了速度、效益、后
劲同步增长。在产值、利税、出口收购值上均列淄博市13个公司(局)第一位。到1987
年底,淄博市有市属纺织企业19个,职工24932人;有乡镇企业134家;有棉毛麻纺织、
针复制合成纤维、纺织机械等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术比
较先进的纺织工业体系。
1987年全市纺织工业(包括乡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8亿元。其中:系统内19
个企业完成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25%,是1980年工业总产值的4倍多;乡镇企业
完成2.44亿元, 比上年增长200%。主要产品产量均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化学纤维
完成4887.83吨, 为年计划的122.2%;棉纱完成20005吨,为年计划的101.03%;生
产棉布4420.31万米,为年计划的109.14%;针棉织品折纱线量完成11273.5吨,为年
计划的102.98%;生产毛线4827.13吨,为年计划的122.08%;生产麻袋226.4万条,
为年计划的150.93%。纺织工业产值由原来全省纺织行业的第十位上升到第五位。
经济效益方面, 系统内实现销售收入4.71亿元, 比上年增长32.66%; 利润
4413.2万元,比上年增长34.31%;利税合计为7663.1万元,比上年增长21.32%;人
均创利税2266元, 比上年增加641元,提高39.45%。1987年百元工资创利税279元,
比上年提高8.17%;百元工资创利润169元,比上年提高26.12%。公司系统19个企业,
人均收入1344元,比上年增加132元。实现利税,在全省纺织行业中居第四位。
各企业1987年纺织品出口收购值达9097.58万元, 比上年提高51%。其中:巾被
类占26.58%;毛线占26.39%;棉布占31.31%;其他占14.22%。出口创汇出现好势
头。
继1986年淄博毛巾厂生产的4002-2提花毛巾荣获部优产品后,1987年淄博合成纤
维厂生产的六旦腈纶毛型纤维和淄博织染厂生产的靛蓝坚固呢,分别荣获部优产品称
号。同时,有5种产品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种产品获省优良产品称号。

(于庆才)

柳泉路建成通车
淄博市柳泉路原名张店西三路,南北穿越张店城区中心,南与张博路相接,北与
张北路、张桓路毗连,是张店城区总体规划的主要交通干线之一。该路始建于1958年,
为八米多宽的砂土路面。 随着张店经济及交通的发展,先后7次改修,逐步形成了基
础、结构各异的19~21米宽不等的沥青路面。根据淄博市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全市人民
的愿望,1986年2月5日,淄博市决定改建西三路。
改建工程由淄博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 张店区市政工程公司施工。1986年2月
开工建设,共拆除各种建筑物2.9万平方米,清运土石2万多立方米,新铺沥青混凝土
路面10万多平方米, 铺混凝土花砖人行道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52盏。1986年9月建
成通车,淄博市政府将该路正式命名为柳泉路,1987年全部完成配套及绿化。
建成后的柳泉路,全长3120米,规划断面宽47米,其中快车道宽16米,两侧各有
2.5米宽的花坛隔离带,慢车道宽6米,4米宽的人行道和3米绿化带。该路南段和朱龙
河之间建有5.1万平方米的柳泉路游园。 在人民路和桑北路交叉口各建了直径50米的
中心花坛环岛。共青团路口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岩、大理石、铝合金装饰的人
行地道。沿路每隔30米,在快慢车分隔带内对称安装两座高压钠灯,十字路口安装了
对称的水泡组灯,桑北路环岛中央耸立着省内第一盏25米高升降式独杆球形高压钠灯,
入夜整个柳泉路灯火辉煌。全路设5个变电室,安装了3种变换装置控制照明。交叉路
口埋设了交通电磁感应信号装置,不设固定岗哨,车辆畅通有序。改建后的柳泉路,
成为淄博市一条集先进设施、风景观赏于一体的重要交通干道。
(省建委)

张店区
中共区委书记 张福信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孝儒
区长 宋锡坤
区政协主席 吕复恒
张店区辖6镇5乡, 4个办事处, 总人口48.26万。 总面积349.1平方公里,耕地
26.97万亩。 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5.0亿元, 比上年增长42.71%。 其中工业总产值
4.23亿元,农业总产值0.77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77亿元,比上年增长42.11%;
财政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2%;城乡储蓄余额3.76亿元,人均储蓄780元。
全区农村人均收入865元, 人均收入超1000元的村由上年的18个增加到34个,全区实
现了人均收入村村超过500元的目标。

第三产业大发展
1987年,张店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全区商业、饮食、修理等各
类服务网点发展到8497处,比上年增加2653处,从业人员6.15万人。千人占有网点,
由上年的11.5处增加到17.6处。劳务、物资、金融、科技、建筑、房产、商业批发等
七大市场先后成立开业,为理顺市场机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商业、供销、物资等部
门在市场淡季和关键生产环节,积极组织副食品上市和生产资料供应,基本保证了人
民生活和生产的需求。
1987年,张店区投资40万元,移动1000个土石方,新建改建市场11处,新增货台
310平方米,新增摊位250个,覆盖面积达6000平方米。到年末,全区城乡市场已发展
到39处, 年成交额4151.93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7.45%。全年为城区居民提供
蔬菜730多个品种, 共10516.33吨; 提供肉、蛋8509.33吨。全区个体业户由上年的
5100户发展为9265户, 从业人员16619人,比上年分别增长81.7%和44%,年经营额
达12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孙业民 牛余星)

后南定村简介
南定镇后南定村共有514户,1700口人,1200亩土地。1978年前,粮食不能自给,
人均分配不足100元。 198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9万元, 到1987年达1500万元, 比
1980年增长17倍多,人均收入2000多元。几年来全村办起13个村办企业,保证了农业
生产的稳步发展,调动了全村务工务农的积极性。自1986年开始,该村试办了全市第
一家“绿色车间”,将850亩土地(余下的350亩分给农科队) 全部分给7个村办企业管
理,实行了“以工带农,同工同酬”,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大量资金,全年粮食亩产达
到900公斤。 为进一步解决农民晚年的后顾之忧,该村还实行了养老统筹保险制度,
即从村办企业的工资总数中提取20%作为农民养老保险金,农民退休后,每人每月可
领得60~200元的养老金。 村民生活日趋富足讲究,宽敞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新
式楼舍,先进的小学教育设施,与家庭设施相得益彰。目前,后南定村家家液化气,
户户洗澡间,电冰箱、彩电、收录机、电灯电话样样齐全,给省内外参观者和到后南
定村作客的外国朋友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87年5月3日,江苏省13所大专院校的客人
和38名外国专家参观了该村。英国朋友马林达·麦克福说:“了不起,后南定村是中
国新农村的缩影。”

(孙业民 牛余星)

临淄区
中共区委书记 王谋洪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魏振章
区长 张守增
区政协主席 周振山
临淄区辖18个乡镇, 51.69万人口。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耕地56.15万亩。1987
年工农业总产值4.92亿元。 其中农业总产值1.80亿元,比1986年增长2.5%。粮食、
瓜菜虽遭严重风雹灾害, 仍然获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24.92万吨。瓜菜总产28.5万
吨,总收入7627万元,塑料大棚6079个,成为全国北方地区保护地生产瓜菜的重点基
地之一。 工业总产值3.12亿元,比1986年增长50.7%。有4个工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
白,7个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全区财政收入674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7亿元,
比1986年增长10.37%, 外贸出口总额1269万元。城镇职工人均工资收入比1986年增
加70元, 达到1200元,农村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比1986年增加64元,达到697元。城
乡居民人均储蓄553元。

乡镇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

1987年临淄区以抓工业重点项目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务实创新,克服原材料紧张、
能源不足等多种困难, 完成工业总产值3.12亿元, 比1986年增长50.7%,实现利税
2868万元, 比1986年增长21.84%。工业总产值在全区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6
年的54%上升到了63.4%。特别是乡镇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全区有乡镇
工业企业1191个, 比1986年增加111个, 从业人员3.02万人, 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
2.39亿元, 比1986年增长63.21%,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其中新增产值占全区工
业新增产值的88%。8个乡镇工业产值超过1500万元,两个镇工业产值超过2000万元。
全区有24个村办工业产值超过百万元。路山乡的岩棉、孙娄乡的塑料助剂、朱台乡的
淀粉、皇城乡的食用油等产品,不但畅销全国,还进入了国际市场。全区共开发40个
新产品。 乡镇工业就占了30个,其中塑料助剂ZB-74、ZB-16、ZB-10,PO-1填充母粒
料4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银粉浆、推制无缝弯头、二氯异尿酸钠、华丽绒、舒美
绒、耐温蝶阀等6个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耐温蝶阀还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还有3个
乡镇工业产品填补了市内空白。

(朱学文 韩兴柱)

淄川区
中共区委书记 常志钧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翟慎祥
区长 傅景鸿
区政协主席 李清泉
淄川区辖23个乡镇, 64.1万人口。 总面积999.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万亩。
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8.65亿元,比1986年增长50.89%。其中工业产值达到7.3亿元,
农业产值达到1.35亿元。 粮食总产14万吨, 果品总产2.8万吨。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3.87亿元,比1986年增长19.7%;财政收入6352.1万元;城乡储蓄余额3.03亿元;出
口商品收购总值1074.5万元。 农民人均收入686元,比1986年增加68元。工农业总收
入过亿元的乡镇由1986年的4个增加到6个, 总收入超千万元的村由1986年的9个增加
到21个,人均收入千元以上的村由1986年的20个增加到37个。淄川区1987年被评为全
国首批体育先进县。 淄川籍运动员崔爱红在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中获得3个项目的金
牌。

经济体制改革带来勃勃生机
淄川区是淄博市的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区,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改革置于一切工作
的首位,不断排除各种僵化思想,增强干部群众的改革意识和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
围绕搞活企业这个中心,实行了以两权分离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承包经营责任制,进行
了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乡镇、村办企业进一步完善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区属和乡
镇办企业中有191个实行了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 乡镇企业多数实行了以利带资和计
件工资制,区属企业全部实行了计件、浮动工资制。商业系统的76个门店落实了租赁
制,区供销系统下属29个单位全部签订了经济承包合同。在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绿色车间、农牧综合试验场相继
出现。种养大户发展到1000多户,13个粮食副食品基地初具规模,基建工、义务工制
度逐步落实和完善。区直机关37名农业科技人员走出机关,下乡开展技术承包或技术
服务, 农业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金融改革收效显著,城市信用社达到4处,建立了
全省第一家城市信用社区联社。通过开展资金融通,区农行发放各项贷款29729万元,
拆入资金2150万元。劳动部门建立了劳务市场,实行“供需见面,择优录用”的办法,
招收合同制工人2275名, 为乡镇企业招收城市待业青年148名,在3900名乡镇企业职
工中实行了劳动保险制度。1987年引进各种技术和管理人才2000多名,为乡镇选聘非
脱产干部65名。通过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淄川区史志办)

博山区
中共区委书记 邹大民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田超云
区长 韩其诰
区政协主席 罗兴奎
博山区总面积682平方公里,耕地16.1万亩,林地29万亩,荒山秃岭30万亩。辖9
乡11镇及4个街道办事处, 45.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18万人,占41.9%,人口
密度671人/平方公里。
1987年博山区工农业总产值5.95亿元,比1986年增加1.7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5.32亿元,比1986年增加1.74亿元。
工业结构的调整初见成效,轻工业产值达到1.54亿元,比1986年增长0.55亿元。
农业总产值(不变价格)0.63亿元,现行价格1.06亿元。粮食总产量5.65万吨,比1986
年减产670万公斤。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其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1.47%
(不变价格)。财政收入完成8950万元,比1986年增长7.9%。城乡储蓄余额2.26亿元,
农村储蓄余额0.8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22亿元,外贸收购总值818.1万元。

乡镇企业进入新阶段
1987年,博山区工业总产值已突破5亿元,比1986年增长48.73%,其中乡(镇)、
村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4.07亿元,比1986年增长54.5%。全区陶瓷、琉璃、耐火材料
等传统工业持续发展;塑料制品、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纺织工业异军突起,产
值已达4644万元, 比1986年增长2.9倍。淄博第四毛纺厂、淄博合成纤维中试厂已经
建成投产,岜山等6个村的工业产值超过千万元,有3个镇的工业产值超过5000万元,
12处山区的工业产值达到5585万元, 比1986年增长47.75%。通过技术改造和企业整
顿, 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普遍提高,有7种产品获省优称号,16种产品获市优
称号,20个企业达到三级计量标准,3个企业达到市基础级企业标准。
1987年,全区乡(镇) 、村企业已达4291个,从业人员75566个,全年总产值4.07
亿元,比1986年增加1.44亿元。乡(镇) 工业128处,其中产值达到100万元至300万元
的27个; 500万元的3个;1000万元的1个。这些工业的兴起,标志着博山区的乡镇工
业已开始走向大发展的新阶段。

(博山区史志办公室)

周村区
中共区委书记 王存荣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马基茂
区长 沈旭东
区政协主席 晋河泉
淄博市周村区辖9个乡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7.4万人,比1986年增加5291人,
区内非农业人口88469人。总面积为262.99方公里,耕地面积22万亩,粮田18.5万亩。
1987年全区社会总产值14.68亿元, 比1986年增长33.5%,财政收入6734万元。全区
工农业总产值13.40亿元,比1986年增长33.7%,其中工业总产值12.48亿元,比1986
年增长35.4%;农业总产值9260万元,比1986年增长14.8%;农村经济总收入3.46亿
元,比1986年增长29.7%;粮食总产量8.40万吨。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7亿元,
比1986年增长14.8%; 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370万元,比1986年增长4.9%;城乡
储蓄存款余额17172万元, 人均储蓄额626元, 比1986年增加171元。 职工平均工资
1268元, 比1986年提高10%;农民人均收入677元,比1986年提高14.1%。城乡人均
居住面积由1986年的7.3平方米和16.3平方米,分别提高到8.1平方米和17.3平方米。
全区安置城镇待业人员1509人,比1986年增加237人。

乡镇企业向外向型发展
1987年周村区乡镇工业企业实现了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并向外向型经济
发展,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48亿元,其中乡镇企业完成3.42亿元,比1986年增长
53%, 人均创企业产值和工业产值列全市5区1县之首,涌现出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乡1
个, 企业产值超千万元的村10个,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4个。实现利税2751万元,比
1986年增长47%。全区工业开发35种新产品,其中4种填补国内空白,5种填补省内空
白, 4种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1种获部优产品称号,2种在全国同类产品评比中
获第二名, 3种获省优产品称号, 6种评为厅、市级优良产品。全年外贸出口收购值
1200万元,比1986年翻了一番,出口产品由16种发展到28种。
周村区乡镇企业的发展,首先是充分发挥本区经济优势,开展与本地区省、市属
大中型企业的经济联合,如淄博市第一家联合企业淄博第七毛巾厂,是由淄博毛巾厂
投设备、技术,周村乡投劳力、厂房,区经委投流动资金联办的。其次是开展全方位、
大跨度、 多层次的经济联合。如天津化工厂投资250万元,与周村区南营乡联合建立
了卫津化工厂周村分厂;北京丝绸总厂与萌水镇联合建起了丝绸成衣厂;大姜乡的周
村纺机二厂与省有关公司联合, 1986年试制生产了VC442化纤机,填补了省内空白,
1987年又试制成功了A513W细纱机, 产品供不应求;建国村与山东省合成纤维研究所
联合建立了丙纶丝合成纤维厂, 年产值200万元以上;新建村与中纺部设计院联合,
建立了静电植绒厂,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山东大学化学系帮助前进村化工厂,研制
成功了无机粉和改型氧化镁粉,通过省级鉴定,其性能均超过进口产品。横向联合为
发展周村经济拓宽了道路。1987年周村区与中国拉丁美洲贸易总公司签订了长期经济
技术协作的协议,还与阿根廷国家代表进行了丝绸、服装加工等贸易洽谈,签订了意
向书。周村乡与省外贸公司、淄博织染厂联合建立出口服装厂,引进日本先进服装生
产线,年产牛仔服装50万件,年创产值近千万元。

(泽春 振声 湄生)

桓台县
中共县委书记 王玉良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徐孝平
县长 赵奎
县政协主席 李凤林
桓台县辖6镇7乡, 45.8万人,全县总面积509.5平方公里,耕地51.4万亩。1987
年社会总产值10.96亿元,国民收入4.4亿元。财政收入2790.6万元,比上年增长11.7
%;工农业总产值5.88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工业产值3.95亿元,比上年增
长53%,首次超过桓台县建筑安装产值。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1932处,实现产值2.77
亿元,比上年增长70.9%,首次超过农业产值。粮食单产640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6亿元, 比上年增长33.7%;农民人均收入651元,比上年增加
66元;年末城乡储蓄余额1.39亿元,比年初增长44.8%。

不断提高建筑业水平
为不负“建筑之乡”盛名,围绕着提高建筑队伍素质和施工水平,桓台县狠抓了
建筑业向“智力型”系列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型的转变。县建筑技工学校招收两个中专
班正式开学; 投资60万元,向大专院校输送学生320名;各乡镇建筑公司自培和请人
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000多人次, 有8个乡镇成立了建筑安装装修公司,向一条龙系列
化生产迈出了新的步伐; 建筑业自办、 联办工业企业46个,开始向多种经营转变。
1987年全县建筑队伍发展到5.5万人,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300人。建筑机械装备
达到9.6万千瓦,竣工面积143万平方米,实现建安产值3.3亿元,劳务收入1.15亿元。
承建了24层高的山东外贸大厦和北京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楼和教学楼,向高层次建筑
和服务全国迈出了新的步伐。

引黄补源第一期工程竣工
引黄补源水利工程,横跨惠民、淄博两地市,始于高青县境内刘春家引黄闸,穿
支脉河和小清河入桓台境内,工程全长23.15公里(含3公里沉沙池),设计入境流量25
立方米/秒。全年引水1亿立方米。自1987年9月10日始,至11月15日止,桓台县干部、
职工和农民群众集资1027万元,出动15000多名劳动力,完成工日46万个,土方131万
立方,按时完成了第一期补源工程。

(宋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