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人物(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166&run=13

潘作新(1903~1983)眼科学家、一级教授。掖县人。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
院,留院任眼科医师、主治医师。1936年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进修,任研究员。
回国后历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第十一中队队长、西北医学院教授、南京中央医院
教授。1947年应邀任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后任青岛医学院附院
院长、青岛医学院副院长、院长。先后被选为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
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九三学社青岛分社常委,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等。
他致力于医疗、教学、科研五十余年,对眼部肿瘤、屈光学等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
最早研究眼科病理学的学者之一。 主要论著有《眼内恶性色素瘤眼外蔓延二例》 、
《睫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及睫状体良性上皮细胞瘤的组织学观察》、《虹膜色素瘤》等。
主持眼科对《角膜内皮细胞观察》的研究,获得山东省和青岛市的科研成果奖。去世
后将眼球移出作为教学科研标本,将角膜移植给海阳县青年农民韩文全。
(卫生厅史志办公室)
王文介(1916~1983)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山东省寿光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历任中共寿光县第六区区委委员,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三中队指导员、
五大队教导员,山东纵队第一支队一团一营教导员,特务营政委。1943年去延安中央
党校学习。此后历任华东局党校副书记、华东野战军三纵队政治组织部部长、第三野
战军七兵团政治组织部部长、华东军区炮兵第三师政委、高级炮兵学校政委、第二炮
兵副政委兼第二炮兵技术学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荣获国家二级独
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寿光县县志办公室)
莫正民(1913~1983) 原黑龙江农机学院副院长。山东省莒县人(今属五莲县)。1
928~1944年11月, 先后在张宝昌、杨虎城、张步云、刘振车和高树勋部下任职。19
44年11月14日率所属部队起义,参加八路军,任旅长。1946年调滨海军分区参议部、
山东军区高参部工作; 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开始,历任东北区解
放团副团长,东北农场秘书处长,沙尔图国营牧场场长,黑龙江省农机学院副院长,
红色草原农垦局局长,绥化农场管理局副局长等职务。
(莒县史志办公室)
吴伯箫(1906~1982)现代著名散文作家、教育家。原名熙成,字伯箫,曾用笔名
山屋、天荪。莱芜人。1919年入曲阜师范。192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发表散文
《白天与黑夜》、《塾中杂记》、《街头记》等。1931年毕业后,到青岛大学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先后在济南乡村师范、山东省教育厅、莱阳乡村师范任职,散文
编入《羽书》 集。1938年到延安。后深入晋东南前线,写了《潞安风物》。次年5月
回延安,任陕甘宁地区文协秘书长。194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边区教育厅科长,
翻译了德国诗人海涅的长诗《波罗的海》。抗战胜利后,先后到华北联合大学中文系、
东北大学社会科学院、文学院任副主任、副院长、副教务长。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
文代会,被选为理事、秘书长,后任沈阳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
长、副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1963年出版散文集《北极星》。香港
文学研究社出版了《吴伯箫选集》。
(文化厅史志办公室)
孙德耕(1907~1980)法学家。山东省荣成县人。1925年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
业后,执教于乡村小学。1928年编辑出版了《荣成乡土地理教材》,1934年北平大学
法律专业毕业后,历任武威地方法院检察官,甘肃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推事,武威地方
法院院长,甘肃高等法院第六分院院长。1946年奉调去台湾,先后任高雄法院院长、
台湾省高等法院院长、刑事司司长,1980年于台湾病逝。主要著作有《冤狱赔偿法》、
《少年事件处理法》、《外役监条例》、《刑事诉讼法实用》、《强制执行法实用》、
《刑法实用总则》、《刑法实用分则》。
(周耀武)
崔嵬(1912~1979)著名电影艺术家、剧作家。山东诸城人。12岁当童工。从小喜
爱文艺。曾在青岛、青州读中学,1930年考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1932年在青岛参加
戏剧左联组织“海鸥剧社”。1935年在上海先后参加由左联领导的东方剧社、戏剧生
活社和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组织演剧活动,编写了《工人之家》、《流产》等剧本。
1936年写了话剧《察东之夜》和儿童剧《墙》。1937年改编了著名的街头剧《放下你
的鞭子》,参加著名话剧《保卫芦沟桥》的编导和演出,并率先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
队奔赴前线, 到山西临汾八路军总部为将士演出。1938年2月应中共中央宣传部之邀
赴延安, 参加筹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并在戏剧系任教。同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
党。1939年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任戏剧主任,先后创作了《参加八路军》、《三
个游击队的故事》、《矿工队》等话剧。1942年调任冀中军区火线剧社社长,创作了
《战斗生产》、《英雄立功》等剧,改编了京剧《岳飞之死》、《哭祖庙》、《苏州
城》等,编写现代京剧《老英雄》。1948年随军南下,先后任中南艺术学院院长、中
南文化局局长、中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编写了《是假见不得真》、《对症下药》
和京剧《东平府》等。1954年应邀拍摄电影《宋景诗》。1956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
艺委会主任兼导演。他先后主演了《海魂》、《老兵新传》、《红旗谱》等影片,导
演了《青春之歌》 、 《小兵张嘎》、《北大荒人》、《天山上的红花》等故事片,
《杨门女将》、《野猪林》、《平原作战》等戏剧片。他主演和导演的影片,大都充
满激情,生活气息浓厚,线条粗犷,感情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1962年在《大
众电影》举办的“百花奖”评选中,被评为最佳男演员奖,《杨门女将》被评为最佳
戏曲片奖。他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
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在“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于1979年病逝。
(文化厅史志办公室)
穆瑞五(1898~1979)著名皮肤病学家、一级教授,原青岛医学院副院长。北京人。
1925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留校任医师、助教。1929~1931年留学瑞士,任诸瑞喜大
学医学院皮肤科助教、研究员。先后到德国柏林、美国密西根等大学医学院参观考察。
回国后任协和医学院皮肤花柳科副教授、代理主任。并被聘为美国生物医药研究会名
誉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皮花科学会通讯会员。1940年在北京自行开设益
众医院。1949年应聘任山东大学医学院内科主任兼皮花科主任、教授。1963年任青岛
医学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解放后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华皮
肤科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编
委,卫生部教材审编委员会特约审编,青岛医学院学报主编。他从事医疗、教学、科
研50余年,擅长皮肤病学、内科学、尤精于梅毒、霉菌及职业性皮肤病学、在国内外
有很高的声望。主要编著有《皮肤病学》、《花柳病》、《职业性皮肤病》、《内分
泌》、《变态反应及霉菌药理》、《免疫与癌症》、《血清反应》等;译著有《皮花
学》、《心脏病学》等;发表论文64篇,其中在国外发表21篇。
(卫生厅史志办公室)
屈万里(1907~1979)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经学家。字翼鹏。鱼台人。北
平私立郁文学院肄业。历任鱼台县图书馆馆长,山东省立图书馆编藏部主任,国民党
中央图书馆特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教授。1967年后任
国民党中央图书馆长,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及中国文学研究部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
语言研究所长。其间先后应聘为美国普林斯顿高深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客座
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访问教授,南洋大学客座教授等。1972年当选国民
党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著作有《汉魏石经残字校录》、《诗经释义》、《尚书释义》、
《图书版学要略》(与人合作)、《诗经选注》、《殷虚文字甲编释义》、《汉石经周
易残字集证》、《汉石经尚书残字集证》、《古籍导读》、《书佣论学集》、《普林
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等。病逝台北。
(文化厅史志办公室)
孙鸿泉(1910~1979)国家一级教授,耳鼻喉科学家。博兴人。1938年毕业于齐鲁
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9年赴美国圣路易城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学习耳鼻喉
科学。回国后历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山东医学院教授,兼任耳鼻喉科教研组主任,
山医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在国内行首例内耳开窗术成功。主要著作有《耳鼻喉科
手术学》、《内耳开窗手术治疗耳硬化》、《喉癌及喉全部截除术》等。曾被选为全
国人大代表、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耳鼻喉科理事长。
(卫生厅史志办公室)
俞剑华(1895~1979)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国画家、教授。曾用名俞德,
学名俞琨,字剑华,后以字行。济南市人。长期寄居上海、南京。中学时代就长于古
汉语及中国画。1914年其题为《四十天》的暑期作业(包括图画、文章等)曾在山东省
教育展览馆陈列,获金质奖章。1918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手工科,从陈师
曾学画,擅长山水,亦工花卉,并善书法。历任上海美专、暨南大学、新华艺大、东
南联大、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曾多次举办画展,
集资赈灾。解放后,任华东美协理事、江苏省政协委员,曾出席第二、三次全国文代
会。他在中国美术理论和美术史的研究上颇有成就。出版有《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
《中国绘画史》、《国画研究》、《中国壁画》、《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王
绂》、《中国画论类编》、《历代名画记注释》、《图画见闻志注释》、《宣和画谱
注释》、《石涛画语录注释》、《画法指南》等。他创作的山水画,笔墨苍劲,沉着
泼辣。其作品编成《俞剑华国画选集》出版。1976年他将一生收藏的古籍图书、画册、
期刊等珍贵资料及其著作手稿、国画作品等,全部捐献给南京艺术学院。
(文化厅史志办公室)
耿涛(1921~1979)原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山东省沂源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党支部书记,区民运部长,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
县委副书记,县长,齐齐哈尔市第一机床厂党委书记,齐齐哈尔市委工业部长,哈尔
滨市革委会副主任,黑龙江省林业总局核心组副组长,黑龙江省生产指挥部副主任,
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一二二厂党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
一二二厂党委书记等职。
(唐敬镇)
陆侃如(1903~1978)古典文学专家。江苏省海门县人。1927年清华研究院毕业。
1932年赴法国留学,1935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就教于上海中国公学、
复旦、暨南、燕京、中山、东北、山东等大学。解放后,历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
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历任九三学社中
央常委,青岛分社主任委员,济南分社筹委会主任委员等职。重要著作有《屈原》、
《宋玉》、《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选》,与冯沅君教授合著《中国诗史》、《中国文
学史简论》。与高亨教授等合注《楚辞选》。先后与其助手合作出版《文心雕龙选注》、
《刘勰论创作》、《刘勰与文心雕龙》、《楚辞选译》等书。他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
学专家,九三学社山东地方组织创始人之一。
(省九三学社办公室)
李长之(1910~1978)现代作家,著名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授。原名长治、
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等。利津人。1929年在北京大学预科甲部
(理工学院)学习,就开始了文学活动。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后转哲学系。在
校学习期间,参加郑振铎、巴金的《文学季刊》编委会。主编《文学评论》双月刊,
出版他的第一本诗集《夜宴》 。 主编天津《益世报》文学副刊,出版经鲁迅审阅的
《鲁迅批判》。1936年大学毕业,留校任华侨生、蒙藏生导师,兼京华美术学院教授。
1938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助教,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3年任中央大学副教
授。 194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编《北平时报》文园副刊。1949年7月出席全国
第一次文代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著作甚丰,以作家作品研究为最多。主要著作
有《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中国文学史略稿》、《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李白》、《陶渊明传论》、《司马迁》、《诗经试译》、《西洋哲学史》、《北欧
文学史》、《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等,译著有《德国的古典精神》、《文艺史学
与文艺科学》、《歌德童话集》、《判断力批判》等。
(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
訾修林(1915~1978)原铁道兵副政委,少将。山东省阳谷县人,早年参加革命工
作。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地方曾任支部书记,县委组织部长等职。1939年由地
方转入部队工作后,历任游击大队长,团政治处主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
员,省军区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军区
装甲兵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工程兵工程指挥部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铁道兵副政治委员等职。
(阳谷县政府办公室)
陈少敏(1902~1977)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山东省寿光县人。1927年加入中
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青岛市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委妇女部长、秘书长,河南洛阳特委书记、河南省委组织部长,鄂中省委书记、
新四军鄂豫边区挺进支队政治委员。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
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等职,并当选为第
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
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68年1 2月,
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抵制开除刘少奇出党的错误决定,受到林彪、康生、江青
一伙的残酷迫害。1977年12月,在北京病逝。

(寿光县志办公室)
陈云涛(1905~1977) 原建筑工程部副部长。曾用名陈衡、迈千。山东黄县人。1
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政治处处长,第四路
政治特派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交际处处长,中共胶东区党委海外工作部部长。
中共旅大地委常委,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副市长。中央重工业部建材局局长,建筑
材料工业部副部长,建筑工程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以及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和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长等职。
(龙口市史志办公室)
孟超(1902~1976)现代著名作家。曾用笔名东郭迪吉、林麦、林默、迦陵等。诸
城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并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候》。1928年,同阿英组织“太阳社”,创办了春野书
店、《太阳月刊》,出版了他的小说集《冲突》和诗集《残梦》。太阳社遭到反动派
的查封后,他筹建和参加上海左翼作家联盟,和冯乃超、夏衍等人创办艺术剧社。抗
日战争时期,在五战区领导过抗日宣传队,并负责过广西国防艺术社等抗战戏剧工作。
1941年在桂林创办《野草》半月刊,出版杂文集《长夜集》和《赤偃草》,历史小说
《骷髅集》。同时,还主编《艺丛》月刊。1943年从桂林撤退到贵阳、昆明、重庆等
地,除参加文协活动外,大部分时间从事教学和编辑工作。在昆明曾编过《妇女旬刊》,
在重庆编过《西南日报》副刊、《大众报》的《漫画漫话》旬刊、《新民报》的《艺
术周刊》等。1947年在重庆西南学院任教。由于国民党的迫害,出走香港,与秦似等
人恢复《野草》半月刊。同时又与楼适夷、以群等人创办《小说》月刊,写出杂文集
《水泊梁山英雄谱》。1949年初由香港经朝鲜到北京,参加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作。
后任国家出版总署图书馆副馆长和书刊编审。1954年调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同年加
入中国作家协会。1961年编写历史剧《李慧娘》,影响很大。后在“文革”中被迫害
致死。
(文化厅史志办公室)
李嘉会(1899~1975)汽车制造专家。山东省寿光县人。1928年赴美留学。先后就
读于哈佛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获汽车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受美国福特财团聘请,担任
福特汽车制造厂工程师。1934年回国,先后任南京政府技术顾问、交通部公路总局工
程师、西北公路总局工程师、山东济南汽车厂厂长。建国后,历任第二野战军军政大
学教授、江苏农机学院教授。著有《汽车电学》、《汽车驾驶法》、《汽车驾驶规章》。
(寿光县志办公室)
张里元(1890~1975)又名之一,山东省定陶县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
先后任西北垦殖考察委员,西北军(冯玉祥部)军法处主任。中原大战冯军失败后回济
南,经何思源推荐先后任文登、沂水县长,国民党山东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
令。抗日战争初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一度与八路军合作抗战。抗战
胜利后,投奔何应钦,被委以国民党军参谋总部中将高参,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委员,
鲁南办事处主任。1949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立法委员。南京政府倒台后,留居
上海。曾在上海开办“民利实业公司”,后吸收到上海木材公司工作,1957年退职,
1975年在上海病故。
(高宪馨 苏衍岐 李文存)
冯沅君(1900~1974)女,古典文学专家。河南省唐河县人。1925年北京大学研究
院毕业。1932年留学法国,1935年获巴黎大学研究院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金
陵、复旦、中山、武汉、东北、山东等大学。建国后,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省
妇联副主席,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她是我国著名的作
家、文学史家、戏曲史家。其文学研究论著有《张玉田年谱》、《中国历代诗歌选》
(下编)、《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与陆侃如教授合著《中国文学史简编》、《中
国文学简史》、《中国诗史》;与王季思教授合编《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其戏曲
研究专著有《古优解》、《古剧说汇》、《古剧四考》、《古剧四考跋》、《说赚词》、
《说赚词跋》、《(天宝遗事)辑本题记》、《(天宝遗事)辑本题记跋》、《金院本补
说》、《金院本补说跋》、《孤本元明杂剧抄本题记》;与陆侃如教授合编《南戏拾
遗》等。
(省九三学社办公室)
王式廓(1911~1973)绘画艺术家、教授。掖县人。自幼酷爱美术。1935年在上海
美专毕业后,曾到日本国立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
活动。1938年从武汉徒步去延安。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
美术系教员,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华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出席第一、
二次全国文代会。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南昌起义》浮雕草图。曾去苏联、民主德
国等国访问。其绘画艺术,以画人物成就最大。代表作品是版画《二流子转变》和大
型素描《血衣》等。出版有《王式廓素描集》、《王式廓人物画集》、《血衣》画册、
《王式廓画集》。生前为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文化厅史志办公室)
王良恩(1919~1973)原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潍坊市潍城人,1938年春参加革命工
作, 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师
政治部主任、浙江军区和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
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央直属机关临时党委副书记等职。1948年,在洛阳战役中,他身
先士卒,率先破城,为解放洛阳立下战功。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
与兄弟部队协同,攻下双堆集外围工事,歼灭黄维兵团之“老虎团”,为12月15日全
歼黄维兵团再立战功。 “文革”中,遭江青、康生反革命集团迫害,于1973年1月26
日含冤逝世。1979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为王良恩平反昭雪。
(杨寿山)
丁履德(1912~1972)著名航空工程专家。山东省日照县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
通大学,1935年赴意大利都灵大学攻读航空工程专业,1937年回国,任国民党航空委
员会航空机械学校教官,1940~1944年先后在西北工学院、浙江大学、西南联大等校
任教。1945年再次出国深造。1946年在美国纽沃克工学院执教。1947年回国,担任厦
门大学航空系教授。1948年秋应山东大学之聘任机械系教授。1950年被任命为山东工
学院院长。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在航空工业和内燃机等方面造诣颇深,为我国工
业、科技和教育界培养了许多人材。曾被选为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并担任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第一、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
科学技术协会副会长及山东省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
1972年11月10日因脑溢血在济南逝世。
(日照市史志办)
王云生(1904~1972)原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山东省寿光县人。1924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青岛市委组织委员,青州地委农民委员,山东省委委员、常委,
寿光县委书记,青莱特委委员。1933年2月因叛徒出卖被捕,“七·七”事变后出狱。
1937年10月,参与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的组建工作,任作战科长、军法处长。
此后,历任山东纵队特务团政委,寿光县县长,山东省渤海区党委委员,渤海五专署
副专员,渤海三专署副专员,山东清河、淄博地委委员、专员公署专员,山东军区国
防建筑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山东移民垦荒局局长,中共山东省省委委员,省人民代表,
省政协常委,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197 2年病逝
于上海。
(寿光县志办公室)
徐佐夏(1895~1971)著名药理学家、一级教授。字益甫,广饶人。1917年毕业于
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医学院任药理研究员。1924年回
国,先后在北京、西北等几所大学任教授。后来又两次出国进修。回国后,曾任西北
医学院院长,江苏医学院副院长。1951年应聘任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兼药理教研组主
任、教授。1953年后,连续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兼青岛分社副主任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药
典编委会委员,山东省科协常委,山东药学会理事长,青岛市科协副主席。先后被评
为青岛市、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群英会。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专长药
理学、药用植物学、毒理学。主要著译有《简明药理学实习》、《处方学》、《药理
学》、《毒理学》等;另有论文多篇在国外发表。由他领导试制成功《血压立定片》、
《抗哮喘片》等10多种新药。
(省卫生厅史志办公室)
刘仲益(1895~1970)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海阳县人。1932年10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海阳县委书记,山东省参议会参议员,省农救会
执委,省各救总会执委,省宪政促进委员会理事,东海地委常委、群委书记、各救会
长,中海、东海地委常委、专员,胶东区党委常委、行署副主任,华东民政部优抚处
处长,山东省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手工业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省委委员,省政协常委、副主席等职。

(海阳县志办公室)
徐宗元(1918~1970)历史学家。山东省寿光县人。194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政治经
济系,毕业后留任文学系助教,兼任《国民日报》副主编及《北平时报》副刊编辑。
1946年获硕士学位,任中法大学文史系副教授、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副教授,福建协和
大学历史系代理主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代理中国史教研室主任。主要著述有《逸
周书正义》、《小尔雅正疏》、《尹文子校注》、《帝王世纪辑存》、《春秋后语辑
存》、《尊六室甲骨文字》、《左史考》、《榕城杂著》、《尊六室杂文》等,曾参
与《中国历史年表》殷商和西周部分的编纂工作。
(寿光县县志办)
向明(1909~1969)原中共山东分局代理书记。山东省临朐县人。原名巨同璞。早
年曾求学于青岛, 半工半读。1931年夏加入共青团,同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不久即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 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领导学生运动和工人罢工。193
3年被捕入狱, 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赴延安。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任豫鄂边区党委
书记,新四军游击支队二总队政委,豫皖苏区党委副书记,苏中四地委书记、军分区
政委,苏北盐埠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新四军三师八旅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
他先后任鲁中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华东第三野战军八纵队政委,胶东区党委书记、
军区政委。全国解放前夕,他去青岛任军管会主任。1950~1954年,历任山东省政府
副主席、省军区副政委,中共山东分局副书记、第二书记、代理书记。1954年,他被
错误地认定为参加“高饶反党联盟”,翌年又被错定为“以向明为首的反党宗派集团”,
遭长期隔离审查,并调河北省委工作。“文革”期间,倍受林彪、“四人帮”摧残,
1969年12月18日含冤去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中共中央和河北省委复查,认
为过去对他的认定都是错误的,实属错案。于1980年3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礼堂
为他召开追悼大会,平反昭雪,骨灰安放在八宝山公墓第一室。
(临朐县志办公室)
王普(1915~1969)物理学家。山东沂南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任中
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员。 1929年任山东省教育厅督学,青岛大学物理系讲师。1
935年到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为德国威廉皇家研究院研究生,获科学博士学位。此间,
他作为中国学者参加了核裂变的研究, 并获得铀235裂变实验的成功。后撰文在国内
《科学》杂志上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1938年受聘到美国卡奈其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1939年回国任北京辅仁大学物理系教授、主任,1946年调山东大学任物理系主任、代
理教务长。1947年,他不满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第二次受聘到美国国家标准局工
作,任射线物理研究员,对宇宙线和高能粒子通过乳胶片的原子核反应研究,取得了
新成果。1956年回国后,被分配到山东大学任物理系教授、原子能物理研究室主任、
物理系主任。还兼任青岛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政
协第一届常务委员。
(岳荣传)
彭畏三(1901~1969)原山东师范学院院长。原名彭国相,山东省滕县人。1927年
北京师范大学毕业。1928~1937年间,先后在省立七中、省立八中、省立一师、省立
女中等中等学校任教师和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受聘
为八路军115师特约高级参议。 1940年任鲁南区参议会参议长。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先后任鲁南总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长,鲁南行署教育处副处长兼曲阜师范学校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青岛文教局局长,青岛市文教委员会副主
任,山东师范学院院长、名誉院长等。
(张元灿)
谢辉(1906~1968)原河北省副省长。原名焕文,山东省莒南县人。1928年毕业于
临沂省立第五中学, 曾在家乡组织过农民协会。1937年8月,组织“十字路抗日游击
大队” 。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任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三团连长。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中共鲁东南特委军事部副部长,
莒县县长,滨海专署专员,鲁中南支前委员会副主任,华东支前司令部前方办事处主
任、赣东北办事处主任。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民政厅厅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城市建设
局局长, 中共山东省委国营工业部部长。1957年担任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副局长。196
1年调河北省, 历任中共承德地委第一书记,河北省副省长兼农业办公室副主任,根
治海河指挥部副指挥、常任副总指挥等职。
(莒南县史志办公室)
杨朔(1913~1968)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蓬莱人。青年时期曾在哈尔滨从
事外国文学翻释。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次年发表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
1939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入华北抗日根据地,转战各地,发表一些歌颂
抗日英雄人物的通讯。1942年到延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转入
晋察冀野战军,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和师政治部领导工作,参加过清风店、石家庄
及平津诸战役。作品有中篇小说《红石山》、《北线》、《望南山》等。1949年任中
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文艺部长,写有中篇小说《锦绣山河》。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
战争,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通讯集《鸭绿江南北》、《万古青春》。
停战后,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1954年调入中国作协。自
1956年起,从事人民外交工作,多次参加国际作家会议。这期间写有散文集《亚洲日
出》、《东风第一枝》、《海市》、《生命泉》,长篇小说《洗兵马》的上卷《风雨》。
1968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出版《杨朔散文选》,香港
文学研究社出版了《杨朔选集》。
(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
李广田(1906~1968)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教授。号洗岑,曾用笔名黎地、曦
晨等。邹平人。自幼家贫。大革命时,在山东第一师范读书,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与朋友组织书报介绍社。因介绍鲁迅、郭沫若的书籍及苏联作品,被捕入狱,北伐军
打到济南方被释放。后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1935年毕业后,回济南教中学。这个时
期的作品有《创作论》、《汉园集》(与卞之琳、何其芳合著)、《画廊集》和《银狐
集》。1937年抗战爆发,随济南中学流亡,经河南、湖北到四川。在国立六中任国文
教员。因在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被国民党政府解聘。后到叙永西南联大分校教书。
1939年出版散文集《雀蓑记》。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与闻一多、朱自清等来
往密切,出版散文集《回声》、诗论集《诗的艺术》。1945年出版小说集《金坛子》。
抗战胜利后,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教,因进行反饥饿、反内战活动,遭国民党政府通缉。
后转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出版长篇小说《引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出版
散文集《日边随笔》,文学短论《文学书简》、《文学枝叶》。解放后,参加第一次
全国文代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理事。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负责编辑《闻一多
选集》、《朱自清文集》,并写序。出版散文集《西行记》。1950年出版《论文学教
育》 。1952年调云南大学,先后任副校长、校长,云南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 956
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八大”候补代表。是年出版《散文三十篇》。1958年出版诗集
《春城集》 。 1960年出版叙事诗《线秀》及各民族诗选《金花银花献给毛主席》、
《一滴蜜》等。1968年于昆明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香港文学研究社曾出版
《李广田选集》。
(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
董渭川(1901~1968)教育学家。原名董涯,山东邹县人。毕业于国立北京师范大
学国文部国文研究科。1927年起历任天津南开中学教员,江苏省立涯安中学校长,江
苏省南京民众教育馆编辑部主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科长,河北大学教授,山东省
教育厅督学,山东民众教育馆长。抗日战争后历任四川省南充民众教育馆长,教育部
第一社会教育工作团团长,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广西大学、国立师范学院、国立教育
学院及北平师范学院教授。1928年加入国民党,解放前夕参加新民主主义建设协会和
九三学社。解放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校务委员,教育学院院长、副教务长。先后
担任政协全国第二、三、四届委员,北京市第一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宣
传学习委员和科学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师大学区支社委员,北京师大教
育工会副主席。一生从事教学和教育研究,在比较教育、国民教育、教育行政和教育
社会学等方面有较高成就。1934年曾由山东省教育厅派赴欧洲考察研究社会及成人教
育一年。主要著作有《社会教育纲要》、《欧旅印象记》、《欧洲民众教育概况》、
《中国文盲问题》、《家庭学校社会》、《中国民族化之路》和《旧教育批判》等。
(张信民)
郭永怀(1909~1968)著名力学家,山东省荣成县人。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后,留学加拿大、美国,获博士学位。1946年任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1956年回国,
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航空学会会长、《力学学报》主编。曾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主要科
学论著有:《粘性可压缩流体在直管中流动》、《物理体在有旋流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二元无旋连续跨声速流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著)、《绕机翼的二维跨声速
流》、《二级边界层理论》、《二元跨声速的位势流》等。
(周耀武)
刘长胜(1903~1967)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任。山东省海阳县人。中国工会的领导
人之一。1924年12月在苏联加入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加入苏联共产党(布),
后转为中共党员。 1935年回国。次年6月,在陕北任全国总工会西北局执行局主任。
1937年9月, 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副书记,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
1942年秋,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城工部副部长、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上海
局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三书记、上海总工会党组书记、总工会主席,
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中非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在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1967年1月20日在北京逝世。
(海阳县志办公室)
张霖之(1908~1967)原煤炭部部长。河北南宫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
革命工作。历任南宫中心县委书记,直南特委书记,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山东省委驻
鲁西北特委和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代表,山东省委驻鲁西、鲁西北两特委代
表,鲁西区党委书记,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冀鲁豫平原分局组织部副部长兼民运部长,
冀鲁豫区工委书记,冀鲁豫军区政委,晋冀鲁豫军区七纵政委,二野七纵政委,南京
市副市长,重庆市委副书记、书记、军管会主任,国家二机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
国家电机部、三机部、煤炭部部长、党委书记,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等职。
(聊城地区行署调研室)
王祝晨(1882~1967)教育家。名世栋,字祝晨,绰号“大牛”,山东省齐河县人。
清末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毕业。1912年任省提学司科员,后任省教育报主编。1913年秋,
同刘冠三、鞠思敏、于丹绂创办私立正谊中学,并任义务教员。1915~1918年任聊城
省立第二中学校长。1918年秋当选省议会议员。曾捐献私产,在齐河创办“强恕学校”。
1919年夏,任省立第一师范教员兼附小主任。1922年出任省一师校长。192 7年1月在
广州入农民运动讲习所,继而入武汉党人训练班受训。1929年在曲阜省立二师任教时,
领导排演《子见南子》剧,成为轰动全国的重要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至湖北、
四川, 任教师服务团团务委员。 先后主编《一师周刊》、《新文化介绍》 (后易名
《新文学评论》)等。建国后,负责济南中学、正谊中学的复校工作。195 0年后,历
任济南市政协副主席、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省政协副主席、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等职。
(张元灿)
王学书(1887~1967)农学家。山东省寿光县人。早年去欧洲当华工。1923年始勤
工俭学,1932年毕业于法国囊西大学农学院。先后获农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
1936年回国后,曾任陕西武功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兼园艺系主任及园艺场主任,甘肃
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兼园艺系主任,四川金堂铭贤农学院教授兼化学工程系代主任及酿
造组主任兼附设化工厂酿造工程师,山东农林处一级技正兼农业科科长,山东农学院
教授兼园艺系主任及代理教务长。著作有《果树繁殖法》(中华书局出版)和《果树栽
培学》、《苹果品种学》、《黄台园艺场果树调查研究报告》、《泰安果树园艺场调
查研究报告》、《益都山区各种果树的优良品种及其栽培经验》、《益都蜜桃的调查
研究报告》、《苹果腐烂病的发生过程与防止法》、《莱阳茌梨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栽
培管理技术总结报告》、《莱阳地区梨和苹果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河北昌黎果
树试验厂调查研究报告》 、 《新中国的果树育苗技术》、《山楂的栽培与加工》、
《山东农学院实习农场主要葡萄品种的特性、特征调查研究报告》等学术论文。
(省农学会)
李澄之(1901~1966)原山东省副省长。山东临沂人。原名李澄,字若秋。早年就
读济南第一中学,“五四”期间是山东学生赴京请愿团代表。192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
大学。次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平民学校、北平山东中学及师范大
学、中国大学、民国大学任教。北伐期间任国民党湖北电政监察委员会秘书,国民革
命军第三军九师36团及25团党代表,武汉军政学校政治教员,武汉政治分会组织部干
事,汉阳兵工厂党务特派员。1928年1月回山东,任国民党曹州党务特派员,5月任山
东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1929年至北平任教。1933年与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发
生联系。 1936年9月任北平冀察绥靖公署宣传处科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参议。抗战开
始,任国民党第一集团军司令部秘书。1939年7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工作,
任山东国民党抗敌同志协会主任兼国民抗敌自卫军政治部主任,山东省战时推行工作
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民众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议员。1945年任山
东抗战建国学院副院长, 山东大学校长,山东行政委员会委员。9月赴延安参加解放
区人民代表会议,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月任中共代表团顾问去重庆、南京
工作。 同年7月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解放区救济总会山东分会秘书长,济南军事
管制委员会文教部长兼济南市教育局长。建国后,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山
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山东省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1954年起,被选为第一届、第二届、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山东省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唐毓光)
安波(1915~1965)著名音乐家,现代剧作家。原名刘清禄。牟平人。早年在曲阜
师范和济南师范学习。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到延安,次年调“鲁迅艺
术学院”工作,历任教务科长、主任、研究员等职。1945年在边区民众剧团研究秦腔
和说书。1946年到冀热辽解放区,先后任剧社社长、文工团团长、联合大学鲁迅艺术
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长期在东北工作,历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党委副书记及音乐
部长,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辽宁省音协主席,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及省委
文化部部长。1964年调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
音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34年在上海《中学
生杂志》上发表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在延安时期,他被称为“小调大王”。1943年
为著名秧歌剧《兄妹开荒》作曲。解放后,他写的多幕话剧《春风吹到诺敏河》,获
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创作奖。还写过歌剧《军民进行曲》、《草原烽火》、长诗
《雷锋颂》及歌曲多首,影响很大。编著有《秦腔音乐》、《东蒙民歌选》 (与胡尔
查、许直合编)、《东北民间歌曲选》、《越南民歌选》以及戏曲音乐专集数种。
(文化厅史志办公室)
陈离生(1884~1963)原名以,山东省定陶县人。早年先后毕业于山东陆军小学、
曹州中学、 北京第一陆军中学、 保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北洋陆军模范团大学班。
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山东民军教练官、陆军第11师44团中尉
旗官、上尉连长、上尉团副官,援闽第12师24旅47团第一营少校营长、卫队第一团团
长、步兵少将旅长、中将师长,第五军上将军长兼闽军总指挥。北伐时期任第39军上
将军长兼援鲁军总司令,东路军右路军总指挥兼鲁西剿匪总司令。北伐之后,任山东
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兼山东省建设厅厅长,郑州警备司令。中原大战中,他与冯玉祥部
20名将领通电讨蒋,因军事失败下野。后长期隐居于开封南书店街。1957年加入中国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63年在开封病逝。
(高宪馨 苏衍岐 李文存)
王献唐(1896~1960)图书馆学家。曾用名家驹、王,号凤笙。著名学者。山东
省日照市人。王献唐青年时代刻苦自学,知识广博,尤善古文学、音韵学。1924年与
苏保志(德国人)创办“中德学社”,研究、翻译文学和哲学著作。1925年与丁惟汾等
共同研究音韵、古文学,著成《西周古音表》、《幽宵古韵考》二书。1929年任山东
省省立图书馆长,着意搜集文物典籍,整理文献,扩充馆藏。抗日战争开始时,他兼
任齐鲁大学教授,主讲文字学和版本目录学。与国内许多著名学者进行广泛的学术讨
论,著述甚丰。后来形势紧张,他与两名工作人员保护着馆藏撤往大后方。他身不离
书,辗转万里,保护图书。1940年在重庆他受聘为国史馆总干事。抗日战争胜利后辞
去职务,将所有图书文物送回济南。
建国后,他曾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铜器研究员,被选为
山东省人大代表。主要著作有《山左先哲遗书》、《炎黄氏族文化考》、《黄县器》、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等多种。1960年病逝于济南。
(日照市史志办)
于非(1889~1959)著名工笔花鸟画艺术家。名照,曾用名非厂、闲人、老非,
别署非,后以署行。祖籍蓬莱,生于北京。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深得书画传授。
1913~1943年任教于北京。1935年开始研究工笔花鸟画。解放后任北京新国画研究会
副会长,北京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
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6年出席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会议。
他工书法,擅瘦金体,兼善制印。所画花木禽鱼,雕青嵌绿,富丽绚烂,能再现瞬间
动态特点。白描兰、石、水仙,尤为清逸。主要绘画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
《牡丹》、《富贵白头》、《和平鸽》等。著有《中国画颜色的研究》、《我怎样画
工笔花鸟画》、《非漫墨》以及《都门养鸽记》、《都门艺兰记》、《都门钓鱼记》
等。另出版有《于非工笔花鸟画选》
(文化厅史志办公室)
丁梦孙(1911~1956)原山东省城建局局长。原名丁惟一,号愚樵。祖籍山东日照,
迁居济南。“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夏同进步青年一起在济南
组织众呜文艺社。 1936年1月因组织“抗日反蒋同盟”被捕入狱,获释后在山东省各
界救国联合会负责组织工作。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到临沂,
任中共临沂特别支部委员。 1938年初任临沂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5月任临郯
青年救国团县团部常务,后任中共临郯县委、中共临郯中心县委委员,负责青年和统
战工作。1940年3月被选为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1年4月任鲁南区第三行署主
任兼临沂县县长。1946年任滨海建国学院院长、山东大学秘书长。建国后,历任济南
市民政局长、中共济南市委委员兼统战部长、济南市副市长、济南市政协副主席、山
东省城市建设局局长等职。
(唐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