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154&run=13

〔全省人口概况〕山东是我国人口稠密的省份之一。1987年末,全省总人口为7889.5
万人, 仅次于四川、河南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占全国总人口的7.4%,人口密度为
每平方公里503人。
1987年,全省出生人口为136.5万人,比上年增加22.78万人,出生率达17.31‰,
比上年增加2.6个千分点; 死亡人口为44.1万人, 比上年增加1.21万人, 死亡率为
5.59‰, 比上年减少0.2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为92.4万人,比上年增加23.98万
人,自然增长率为11.72‰,比上年增加2.87个千分点。
在全省15个地市中,出生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青岛、枣庄、东营、惠民、
德州、聊城、临沂7个市地,其他都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济南、烟台、潍坊、济宁、
泰安、 菏泽等市地达到了18‰以上,其中济宁达到了20.43‰。死亡率低于全省水平
的有: 淄博、枣庄、东营、济宁、泰安、聊城、临沂、菏泽8个市地,济南、青岛为
5.9‰,烟台、潍坊、威海、惠民、德州达到了6‰以上。
近两年来,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而死亡率逐年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有较快增长。
增长较快的有济宁市,15.33‰;菏泽地区,14.86‰;济南、淄博、烟台、潍坊、泰
安在12.3~13.3‰之间,青岛、东营、德州、聊城、临沂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性别构成。 在全省总人口中,男性为4029.2万人,占总人口的51.1%,女性为3
860.3万人,占总人口的48.9%。
年龄构成。 0~14岁的为2153万人,占总人口的27.3%;15~49岁的4342万人,
占55.1%;50岁以上的为1387万人,占17.6%;基本属于稳定型人口。
文化构成。全省大专以上毕业生、肄业生及在校生为41万人,占总人口(扣除0~
14岁的人口数)的0.64%;高中生为499万人,占7.72%;初中生1770万人,占27.4%;
小学生为2663万人,占41.2%。即具有初中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仅占35.8%,文
化素质较低。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山东城镇人口不断增加。1987年末,
全省城镇人口达4673.96万人, 比上年增加224.82万人, 增长5.1%; 乡村人口为3
215.52万人, 比上年减少111.70万人,下降3.4%。农村剩余劳力逐步向非农业领域
转移。 1987年末,全省农业人口为6844.4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6.8%,比上年增
长0.7%;非农业人口1045.0万人,占总人口的13.3%,比上年增长6.7%。
(姚嘉琳)

主要年份人口构成
(单位:%)

┌──┬─────┬──────────┐
│年份│按性别分 │按农业与非农业人口分│
│ ├──┬──┼──┬───────┤
│ │男 │女 │农业│非农业 │
├──┼──┼──┼──┼───────┤
│1949│48.3│51.7│94.3│5.7 │
├──┼──┼──┼──┼───────┤
│1952│49.6│50.4│94.0│6.0 │
├──┼──┼──┼──┼───────┤
│1957│50.1│49.9│91.9│8.1 │
├──┼──┼──┼──┼───────┤
│1962│50.1│49.9│92.4│7.6 │
├──┼──┼──┼──┼───────┤
│1965│50.2│49.8│92.1│7.9 │
├──┼──┼──┼──┼───────┤
│1970│50.3│49.7│92.6│7.4 │
├──┼──┼──┼──┼───────┤
│1975│50.6│49.4│91.9│8.1 │
├──┼──┼──┼──┼───────┤
│1978│50.6│49.4│91.2│8.8 │
├──┼──┼──┼──┼───────┤
│1979│50.6│49.4│90.9│9.1 │
├──┼──┼──┼──┼───────┤
│1980│50.6│49.4│90.5│9.5 │
└──┴──┴──┴──┴───────┘

┌──┬─────┬──────────┐
│年份│按性别分 │按农业与非农业人口分│
│ ├──┬──┼──┬───────┤
│ │男 │女 │农业│非农业 │
├──┼──┼──┼──┼───────┤
│1981│50.7│49.3│90.0│10.0 │
├──┼──┼──┼──┼───────┤
│1982│50.8│49.2│89.7│10.3 │
├──┼──┼──┼──┼───────┤
│1983│50.9│49.1│89.3│10.7 │
├──┼──┼──┼──┼───────┤
│1984│50.9│49.1│87.7│12.3 │
├──┼──┼──┼──┼───────┤
│1985│51.0│49.0│86.8│13.2 │
├──┼──┼──┼──┼───────┤
│1986│51.0│49.0│87.4│12.6 │
├──┼──┼──┼──┼───────┤
│1987│51.1│48.9│86.8│13.2 │
└──┴──┴──┴──┴───────┘

主要年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单位:‰)

┌──┬──────┬─────┬──────┐
│年份│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
│1949│28.10 │12.20 │15.90 │
├──┼──────┼─────┼──────┤
│1952│31.50 │12.20 │19.30 │
├──┼──────┼─────┼──────┤
│1957│35.80 │12.10 │23.70 │
├──┼──────┼─────┼──────┤
│1962│38.10 │12.40 │25.70 │
├──┼──────┼─────┼──────┤
│1965│35.50 │10.20 │25.30 │
├──┼──────┼─────┼──────┤
│1970│33.89 │7.34 │26.55 │
├──┼──────┼─────┼──────┤
│1975│21.56 │7.53 │14.03 │
├──┼──────┼─────┼──────┤
│1978│16.80 │6.50 │10.30 │
├──┼──────┼─────┼──────┤
│1979│16.94 │6.15 │10.79 │
├──┼──────┼─────┼──────┤
│1980│13.91 │6.40 │7.51 │
├──┼──────┼─────┼──────┤
│1981│16.48 │6.41 │10.07 │
├──┼──────┼─────┼──────┤
│1982│17.05 │6.10 │10.95 │
├──┼──────┼─────┼──────┤
│1983│12.76(15.10)│5.87(6.73)│6.89(8.37) │
├──┼──────┼─────┼──────┤
│1984│12.99(13.80)│6.03 │6.96(7.77) │
├──┼──────┼─────┼──────┤
│1985│11.75(15.12)│5.90(6.64)│5.85(8.48) │
├──┼──────┼─────┼──────┤
│1986│14.71(19.90)│5.86(7.28)│8.85(12.62) │
├──┼──────┼─────┼──────┤
│1987│17.31(23.35)│5.59(7.07)│11.72(16.28)│
└──┴──────┴─────┴──────┘

注:括号内数字是根据40个市、县(区)的抽样调查数。(下同)

〔计划生育事业〕山东省的计划生育工作60年代初期初步开展。1963年至1969年省、
市(地)、县均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1983年机构改革后,计划生育委员会成为同级政
府的职能部门,乡(镇)、厂矿、企事业单位也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
1987年底,全省已有10个市(地) 建立了宣传教育分中心,122个县(市、区)建立
了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已有2237个乡(镇)建立了计划生育服务站,有不少村成立了
计划生育服务室。 初步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 至1987年底,全省乡
(镇)以上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专职人员达25000人,其中国家正式干部、职工7000人。
1987年各市(地)举办培训班45期,培训计划生育干部7211人次,县(市、区)举办
培训班451期,对乡(镇) 、村计划生育专业人员培训176335人次,提高了计划生育干
部的素质。
截至1987年底,省和青岛、临沂、惠民、济宁、菏泽、聊城等市(地)建立了计划
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有人员79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
3人。各种仪器、设备价值130多万元。省计划生育科研所“冷冻精液保存和人工授精
的研究”通过鉴定,被评为省科研进步二等奖。“提高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研究”、
“A型超声波对宫内节育器诊断扩大临床应用研究” 筹新技术成果,已经推广使用。
开展了IVI(子宫内授精技术)的研究,应用临床58例,已有两例妊娠获得成功。
〔1987年计划生育工作概况〕1987年我省人口正值生育高峰期。由于各级党委、政府
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努力,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
较好的成绩。全省共做四种节育手术299.6万例,其中男扎36.2万例,女扎35.7万例,
放环147.3万例, 流引产80.4万例。四术总数比1986年增加45.9%,年末已婚育龄妇
女节育率为89.7%,独生子女领证率为68.4%,晚婚率为67.03%。
1987年全省人口增长形势严峻, 人口回升速度比较大。据省统计局1%抽样调查
推算, 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28‰, 比1986年回升3.66%, 超过当年人口计划
4.28%。
1987年,全省计划生育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坚定不移地树立从严控制人口的思想。
二、稳定并从严执行现行生育政策。1984年以来,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从山东的
实际出发,逐步完善了生育政策,制定了照顾二胎生育《十六条》规定,逐步实行了
农村独女户有间隔地生育二胎和海岛渔民生二胎的政策。实行这些政策,有利于团结
广大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减少基层工作阻力,从长远看,也有利于调整人口结构,
效果是好的。但由于工作没有很好地跟上,一些干部群众产生错觉,认为“计划生育
政策变了,可以生二胎了”,还出现了“男孩攀女孩”、“城市攀农村”等攀比思想。
针对这些问题,各级都注意加强宣传教育,并组织力量对基层执行生育政策的情况普
遍进行了检查。
三、抓后进单位的转化工作。1987年省政府召开了两次现场办公会,从省到各地
都层层建立抓后进责任制,把后进转化作为工作重点。各地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
中力量普遍开展了三次大的活动,为经常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四、 广泛深入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 各地利用新年春节、春季集中活动和七月
“世界50亿人口日”活动,掀起三次大的宣传热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烟台、
威海、济南、青岛、淄博等市地涌现出一批符合生二胎条件但坚持只生一个及自觉实
行晚婚的好典型。1987年,农村“独女户”不再生二胎的,烟台市有9700户,威海市
有6500户,青岛和淄博分别有1000多户。
五、积极探索和推进计划生育改革。不少地方实行了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和各种形
式的责任制,基层组织与育龄夫妇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开展了独生子女平安保险、独
女户养老保险等计划生育方面的社会保险,进行了“人口计划、手术经费和药具管理”
三项包干试点,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开展向育龄夫妇提供各种服务活
动。
六、加强了计划生育系统的组织建设,全省88%的县和90%的乡建立了计划生育
服务站,不少村也建立起计划生育服务室。15个市、地、80个县(市、区) ,792个乡
(镇) 和街道办事处建立了计划生育协会,村级协会发展到12093个,全省协会会员已
达613275人。许多地方还建立了育龄妇女服务小组、党员干部联系户等群众组织形式。
各地依靠这些组织形式,在基层开展了宣传、药具、技术三项服务,方便了群众,也
为基层开展经常工作创造了条件。
1987年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计划生育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据抽样调查推算,去年全省计划外生育约74万
人,占全年出生人口的40%。这些计划外生育主要集中在鲁西北、鲁西南一些地方,
原来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计划外生育也有增加。
二、一些地方执行生育政策不严,对照顾生二胎没有严格按照省有关规定办,有
的甚至不按条件或降低标准乱开口子。
三、早婚早育、非婚生育和非法抱养孩子的现象近两年比较严重,冲击了人口计
划。
四、农村基层组织比较薄弱。特别是村一级计划生育工作不落实,有的地方领导
不得力, 没有机构和人员抓计划生育工作,全省目前尚有520多个乡、镇没有计划生
育专职干部,这些地方的计划生育工作只靠上边派人搞突击,经常工作不落实。
(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