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151&run=13

〔卫生事业发展概况〕1987年山东省卫生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到1987年底,全省有
各种卫生机构10634个; 各种病床161826张,其中医院病床146503张;专业卫生人员
276973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20427人。与1986年底相比,卫生机构增加235个,增
长2%; 各种病床增加8971个,增长5.8%,其中医院病床增加7478张,增长5.3%;
专业卫生人员增加7563人,增长2.8%,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7380人,增长3.4%。
在各种卫生机构中有:(1)乡镇卫生院1983个;县及县以上医院701个,内有:综
合医院507个、中医医院90个、医学院校附属医院8个、传染病院7个、精神病院36个、
结核病院17个、妇幼保健院8个、儿童医院4个。(2) 疗养院所50个。(3) 门诊部、所
7054个。(4)专科防治所、站156个。(5)卫生防疫站165个。(6)妇幼保健所、站143个。
(7) 药品检验所、室121个。(8)医学科研机构16个。(9)高等医学院校9个。(10)中等
医药学校30个。(11)县卫生进修学校63个,卫生干部进修学校6个。
与1986年相比,综合医院增加14个,中医医院增加12个,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增加
2个,精神病院增加1个,疗养院所增加1个,门诊部、所增加187个,专科防治站、所
增加3个, 卫生防疫站增加4个,药品检验所、室增加12个,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增加3
个。
〔城市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1987年,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以解决群
众“看病难、住院难”为中心,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改革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体制,增强其内部活力,山东省卫生厅在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试行) 》、
《关于实行业余和超额医疗卫生服务收入提成的试行办法》,各地各单位结合自己的
实际进行了认真的贯彻。 到1987年底,全省有397个卫生单位实行了院、站、所、校
长负责制, 比1986年增长了55%。 其中大多数单位都配套建立了民主监督系统,即
397个单位成立了基层工会, 332个单位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220个单位建立了医院
管理委员会,66个单位建立了专家委员会,使卫生单位的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济宁
市卫生局所有直属单位和部分县以上医疗单位推行了职工评议干部制度,对保证院长
负责制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级卫生单位普遍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把业务工作、服务质量同科室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提
高了医疗服务质量。1987年全省县及县以上医院的诊疗人次为75943654人,比1986年
增长了7%; 入院人数为1745773人,比1986年增长了9%;床位周转率、床位使用率
也都有所提高。即墨县卫生系统改革吃“大锅饭”的做法,实行经费包干和浮动工资
制,改变了过去管理混乱、连年亏损的局面,受到了中央领导和卫生部的重视。赵紫
阳总书记曾批示:“即墨的经验值得重视”。
医疗协作联合体、家庭病床也都有所发展,为缓解群众看病难、住院难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个体开业行医人数不断增加,全省已有4371人,较好地发挥了社会主义卫
生事业的补充作用。
继续开展了职称改革工作。到1987年底,共有4682人获得了卫生技术高级职务的
任职资格。 有21704人获得了卫生技术中级职务的任职资格。这一工作的开展,调动
了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调整了人才结构,为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深化卫生改革,
铺设了道路。
〔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1987年,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农村卫生工作
的领导,大多数市地都以政府的名义召开了由分管县长和部分乡镇长参加的卫生工作
会议,有的市政府、行署下达了文件,对县(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提出了具体的
工作要求。淄博、济宁市政府还拨出专款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由于各级党委、政
府的重视和支持,推动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得到了加强。1987年,省政府下发了《批转省卫生厅关于将卫
生院划归乡镇政府管理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发 〔1987〕75号),要求各级政府要
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先行试点,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各地
积极工作,全省有742个卫生院划归乡镇政府管理,比1986年增加了336个,占乡镇卫
生院总数的37.4%, 其中已有346个得到乡镇政府增拨的经费,共计1653万余元。这
一做法初步改变了卫生院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的状况,增强了乡镇政府管好卫生工作
的责任感,使卫生院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全
省有327个乡镇卫生院发挥自己的优势, 办成了具有专科特色的卫生院,增强了内部
活力;中心卫生院普遍得到了加强;已经或正在成为县以下农村区域性的技术指导中
心。有的卫生院在“以工助医”、“以副养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办起了
织布厂、成立了综合性服务公司,向医院提供一定的经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行政村卫生室整建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全省已建立卫生室的行政村有87935个,
占行政村总数的98.9%,比1986年增加了1119个,其中30.8%的行政村卫生室达到了
甲级标准。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已达143506人,其中乡村医生为95378人。为加强对乡
村医生队伍的管理,已成立了山东省农村卫生协会,1987年会员发展到38392人。
(茆绪鹏)
〔山东省1988~1995年中医事业发展规划〕 为使山东省中医事业实现8年全面振兴,
本世纪末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山东省卫生厅制定了中医事业发展规划。
一、机构建设。1988年建立1所480学生席位规模的中医职工中专学校。“七五”
后3年建立省针灸研究所、中医研究临床部和960学生席位规模的中医护理学校各1处,
尚未建立中医院的市、地,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相应规模的中医院。把省中医学院附
属医院、省中医药研究所、省骨伤研究所发展成为全省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的基地
和指导中心; 扩建市地级中医院,使其床位不少于200张;达到县县都有中医院,并
搞好总体规划。加强综合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科建设,未建立中医科的要建起来,
其床位不少于医院床位总数的5%, 力争达到10%。乡镇卫生院至少要有2~3名经过
考核取得中医(药)师职称的人员;对乡村医生进行中医、中药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
建立技术档案。
“八五” 期间建1200学生席位规模的省中医专科学校和300张床位规模的省中医
研究院各1处。在文登骨伤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450张床位的省骨伤研究所1处。
“七五”后3年,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增加床位2600张,其中省级中医院增加300张;
市地级中医院增加650张;县(市区) 级中医院增加1650张,到1990年底,预计全省中
医床位由现在的10150张,达到12750张,增加25.6%,平均每千人占有中医床位由现
在的0.12张增加到0.16张。
“八五” 期间,计划全省中医床位增加8950张,使总床位数达到21800张,平均
每千人占有床位0.25张。
二、 人才培养。“七五”后3年,全省中医机构计划增加中医、中药、护理人员
2350人,其中中医880人,中药470人,护理1000人。到1990年,预计达到29070人(中
医15860人,中药9710人,护理3500人) 。平均每千人占有中医、中药、护理人员0.3
5人。
“八五”期间,计划增加中医、中药、护理人员8100人,其中中医2750人 (本科
生1750人,专科生400人,中专生750人),中药1250人(本科生250人,中专生1000人),
护理4100人。到1995年,预计达到37171人 (中医18610人,中药10960人,护理76 00
人),增长27.86%,平均每千人占有中医、中药、护理人员0.42人。
三、中医科研。搞好科研攻关,力争在中医治疗急症、肿瘤、肝炎、心脑血管病
以及中药剂型改革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强辩证诊治规律和新药开发的研究,抓紧中医
古籍文献整理,名老中医经验继承、针灸原理研究等工作。抓好中医临床、理论及中
药等研究。
(李仲军)
〔基层药品质量大检查〕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根据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山东
省卫生厅于1987年4月初至5月底开展了基层药品质量大检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
抽调检查人员4000余人, 检查药品生产企业74个,医药经营单位799个,集市药摊18
86个,检查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2476个,占医疗单位总数的91.3%,检查村卫生
室及个体诊所54285个, 占村卫生室总数的62.5%。全省共查处假劣中药材104461.7
3公斤,假劣药品(包括淘汰药品等)2800多万件(支、盒、袋),总金额133万多元。对
查出的假劣药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根据不同情况作了处理。
这次全省检查的单位数占全国检查单位总数(卫生部公布) 的1/5;查处假劣药品
金额仅占全国的1/15(其中市场上的假劣药品绝大多数是从省外流入的)。这表明自贯
彻实施《药品管理法》以来,全省药品质量较1985年前有了明显提高。制售假劣药品
案件及市场假劣药品的数量明显减少。
(李国庆 李仲军)
〔对贵细中药材实行监督投料制度〕为了加强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有效, 山东省卫生厅确定,从1987年10月1日起,对生产含有贵细中药材的药品实行
监督投料。
实行监督投料的贵细中药材暂定有虎骨、豹骨、麝香、熊胆、牛黄 (包括人工牛
黄)、犀角(广角)、羚羊角、海马、三七、人参10个品种。
投料监督工作由各市、地卫生局及药检所(包括有条件的县药检所)承担,在各药
厂投料生产时派员到现场监督检查,并在投料单上签字。
对贵细中药材实行监督投料制度规定,各药厂对购进的中药材品种、数量、等级、
价格等有关情况要及时抄送当地卫生局及药检所,药检所要建立生产厂的贵细中药材
购进及使用专档,并定期检查。
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强化了药品生产厂领导的质量管理意识,使全省各
药品生产厂贵细中药材投料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李仲军)
〔爱国卫生运动〕1987年全省的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创建卫生城市、灭
鼠防病、农村改水为重点,取得了显著成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各地普遍制订了城区管理条例、规定和管理办法等地方
性法规,坚持以法治城,搞好经常性监督管理。全省各地共设置各类监督人员6360人,
查处违章事件32万多起,罚款33.7万多元。各地加强了城市卫生设施的建设,共修建
下水道61.8万多米, 制做垃圾箱、果皮箱4111个,新建和改建水冲式厕所821个,植
树1052万余株,铺草坪247万平方米,修花坛、花池1.7万余个,新增绿地52万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平均达25.3%,人均占有绿地达3.55平方米。全省普遍开展了创建爱国卫
生先进单位的活动,据统计,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普及率已达60%以上,爱国卫生先进
村普及率已达20%以上。经检查评比,1987年共评出28个爱国卫生先进县(市、区)。
掖县在创建卫生县城活动中实行全面规划、治本为主、综合治理,街巷道路硬化
率和人行道铺装率分别达到80%和95%,主要街道已普及了水冲式厕所,花坛、绿地
遍布全城,食品卫生合格率已达92.5%,卫生先进单位普及率达80%以上,蚊蝇鼠不
足为害,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达到了洁齐美和经常化、制度化的要求,成为全省
第一个卫生县城。
灭鼠防病工作在大面积普及“一役达标”的基础上,重点抓了毒饵盒的普及和使
用管理,进一步扩大了灭鼠成果。至1987年底,经省组织考核鉴定达到无鼠害标准的
县(市、区)28个,比1986年增加了8倍多,相当于全国无鼠害县(市、区)的1/4,惠民
地区7县1市全部达到了无鼠害标准,被命名为山东省第一个无鼠害地区,也是全国第
一个无鼠害地区。济南、青岛两市同时进入了全国百万以上人口无鼠害城市的先进行
列。
在农村改水工作中,各地认真贯彻了国务院(1987)51号文件精神,努力落实省政
府批转的《1983至1990年农村改水工作规划》要求,省内采取“三集资”的方式解决
农村改水资金缺乏问题, 使农村改水有了较大进展。 1987年, 农村改水受益人数
431.67万人, 全省累计已达5030.69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72.8%,全省改水地区
饮用自来水受益人口已达1308.6万人,占已改水地区人口的26%。
(李信业)
〔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公共场所
卫生管理条例》后,各地在宣传、贯彻、执行《条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全省公
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卫生状况不断改善。省卫生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省旅游局、省商业厅、省交通厅、省供销社、省体委、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济南铁
路局等部门于5月份联合下达了 《关于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的意见》 〔(87)鲁卫防字第22号〕。各级人民政府都把宣传贯彻《条例》工作列
入了议事日程,制订了具体实施办法,成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小组,下设具体办事
机构。为了抓好宣传和普及工作,各地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布告等大造舆论;共
印发《条例》10万余份,办学习班培训公共场所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其中培训从业
人员8.8万人;许多市地还把《条例》列入了普法教育的内容。
针对公共场所数量大、卫生人员少的实际情况,各地在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
作中,首先抓住重点场所,如宾馆、旅馆、招待所、理发店、浴池、影剧院、游泳池
等,建立卫生技术档案,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查体,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进行经常性
卫生监督。有的还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实行了预防性卫生监督。据统计,
公共场所监督率平均达50%,从业人员查体率达70%。
通过上述措施, 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山东省卫生厅等10个部门联合对2
31个公共场所检查的结果表明:好的占30%,一般的占60%,差的占10%。
(李信业 刘同祥)
〔贯彻《食品卫生法》〕1987年山东省各级食品卫生机构继续认真开展了《食品卫生
法》的学习、宣传和普及活动,狠抓了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了食品卫
生监督管理,食品卫生质量逐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印发各类食品卫生宣传材
料40余万份,培训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53万余人;并在全省举
办了一期“食品卫生法、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竞赛”,推动了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知
识的普及。 到1987年底,全省有专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1830人,其中卫生检验人员3
88人,食品卫生监督员5116人,食品卫生检查员6418人。1987年全省各级食品卫生监
督检验机构监督检查食品卫生经营单位(不包括个体户)251407户,对食品卫生不合格
单位警告并限期改进19954户次, 责令追回违法食品2418户次,责令企业改进5276户
次,吊销营业执照51单位(户),罚款9772户次,没收销毁各类违法食品2238282.89公
斤。 1987年从业人员健康查体853697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6.14%,查出“五病”
(菌痢、伤寒、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 患者10320人,调离9923
人。发放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346958个单位(户) ,占生产经营单位数(355281户)的9
7.66%。
各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也加强了自身的监督管理。 全省食品企业已建化验室2
912个,有专职管理、检验人员19000人;全省商业系统设内部食品监督员1235名,兽
医卫检人员400多名,全省98个肉联厂已有59个建立了化验室,占总数的60%;229个
酿造厂已有186个建立了化验室,占81.2%;全省轻工部门的234个食品企业全部建立
了化验室;全省粮食部门16个浸出油厂都建立了化验室;供销社系统80%的饭店配备
了冰箱,50%的饭店配备了消毒柜。各食品生产经营部门还开展了“食品卫生信得过”
和达标挂牌活动。
随着监督管理的逐步强化,食品卫生质量逐步提高。据监测,1987年全省食品卫
生合格率由1986年的75.32%提高到78.65%。1987年食物中毒的起数、人数和死亡人
数比1986年分别下降12.21%、52.90%和20.8%,重大食品污染事故基本杜绝。
(李信业 刘同祥)
〔新泰市发生一起食污染狗肉中毒事故〕1987年10月31日新泰市新汶镇协庄农民将临
沂市潘家胡村农民刘宗沂等人从山西运来的狗肉煮熟后在当地农民和新汶矿务局职工
中出售, 约售出200余斤,有1000余人食用。当日即在食肉者中出现恶心、呕吐、发
热、腹痛、腹泻等症状,11月2日发病达到高峰,该次中毒事故累计发病531人。事故
发生后, 引起了各级医疗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卫生防疫部门在11月2日立即查封了
尚未售出的狗肉,并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各级医院积极组织医务人员抢救中毒者,
由于抢救及时,中毒者全部脱险。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验,确定该中毒是一起食污染沙门氏菌狗肉引起的食物
中毒事故。
(省卫生厅)

医疗防疫

〔传染病防治工作及计划免疫实现第一个85%〕1987年全省各级卫生防疫机构狠抓了
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粪便管理和预防接种,广泛开展了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从而
使各项急性传染病的总发病率比1986年下降50.82%。
1987年肝炎流行较广,由于省内预防措施得力,年发病率比1986年下降25.55%,
实现了年初提出的“削平流行高峰,降低发病”的预定目标。
儿童计划免疫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点。所谓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
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其目的
是为了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为了扩大儿童计划免
疫,我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进行了合作,并在国家“七五”规划中确定:全国儿童
计划免疫接种率在1988年底以前以省为单位达到85%,1990年底以县为单位达到85%。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加强了领导,健全了组织,培训了专业队伍,
并从1985年开始,大力推行了计划免疫保偿制,狠抓了冷链建设。至1987年底,全省
有89个县(市、区) 实行了计划免疫保偿制,占县(市、区)总数的65.92%;15个市地
和135个县(市、区) 全部装备了冷链并投入了运转;全省“四苗”接种率平均超过85
%(其中卡介苗达96.82%,麻疹疫苗达95.87%,百白破三联疫苗达到94.99%,脊髓
灰质炎疫苗达到94.73%),提前1年实现了国家规定的目标,另有115个县(市、区)还
提前3年达到第二个85%的目标。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人群“四苗”免疫水平
不断提高, 1987年与计划免疫相应的传染病的发病率比1986年下降了28.86%,其中
白喉无病例发生;麻疹发病为3.27/10万,比1986年下降50.63%;脊髓灰质炎发病为
0.091/10万,比1986年下降40.60%,百日咳为5.61/10万,比1986年也有下降。
(李信业 刘同祥)
〔地方病防治〕1987年山东省在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坚持了防病治病与脱贫致富相结
合的方针,取得了新的成绩。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又完成了718个村的除氟改水任务,
受益人口达56万人,至此全省已累计完成4427个村的除氟改水任务,占发病村总数的
55.05%。 其中中重发病村3068个,占中重发病村总数的87.65%,使384万病区人民
摆脱了氟害。
疟疾防治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巩固了疟疾监测系统,
狠抓了各项措施的落实。 1987年全省发生疟疾病例121人,平均发病率降至0.16/1 0
万,较1986年的352人下降了65.3%,并出现了91个无疟县,占县 (市、区) 总数的6
8.1%。121个病人分布在44个县(市、区)的85个乡镇,疟区范围明显减少。全省现有
134个县(市、区)的疟疾发病率已连续3年在万分之一以下。经省级考核,1987年又有
菏泽、德州、济宁、枣庄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 (青岛、烟台、威海、济南、淄
博、泰安、聊城已于1987年前达到该标准) ,至此,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的市已有
11个。
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等地方病的防治,也都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取得
了新的成绩。
(李信业)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职业病危害日益突出。
为了加强劳动卫生管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山东省卫生
厅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进行了调查,初步摸清了全省乡镇企业职
业危害状况。在此基础上,山东省卫生厅与省乡镇企业管理局联合制订发布了《山东
省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办法》、《山东省职业病报告暂行规定》,省政府办公厅批
转了省卫生厅《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报告》,各地也都制订
了地方性劳动卫生法规,从而促进了乡镇企业劳动卫生工作的开展。根据工作进展情
况,山东省卫生厅又与有关厅局在滕县联合召开了全省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环境保护
管理会议,交流了近年来开展乡镇企业劳动卫生工作的经验,部署了今后劳动卫生工
作的任务,各级卫生防疫站认真贯彻了上述法规文件和会议精神,加强了乡镇企业劳
动卫生监督管理,广泛开展了建档工作,广大卫生防疫人员深入企业,为从业人员查
体。部分地区开始实行乡镇企业劳动卫生许可证制度。同时,各地还加强了县以上工
矿企业劳动卫生监测工作, 全面开展了振动、高频、微波、噪声等4种物理因素职业
危害普查工作。
(李信业 刘同祥)
〔开展优生咨询服务活动〕优生咨询即医生或遗传学专家,根据个人和家庭的要求,
提供关于这个家庭中某些疾病或畸形是否会出现,以及发生概率的忠告,医生在咨询
中,必须具体分析、研究,悉心谨慎地做出判断。开展这一活动对减少各种先天性遗
传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每年降生140万婴儿,约有20‰(计2.8万名左右)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和各种
出生残缺。通过对7个市地的112749人抽样调查,发现遗传病149种,患者6840人,患
病率为6.07‰;非遗传性先天性残伤28种,患者758人,患病率为0.67‰。并有108个
家庭被列为遗传性疾病的高危家庭,作为重点监护。
1986年7月山东省卫生厅下达文件, 要求在县以上综合性医院和妇幼保健单位普
遍建立优生咨询门诊,按全省统一的要求抽调内、外、妇、儿、神经、精神、眼、耳
鼻喉、皮肤等专业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或高年住院医师组成优生咨询组。为开
展好这一活动,山东省卫生厅还委托山东医科大学承担全省的优生咨询师资培训和实
习调查任务。
截至1987年底, 全省已建立优生咨询中心96个,乡镇优生咨询站400个,村优生
咨询点1345个, 逐步形成了一个优生咨询网络。以潍坊市为例,该市建立咨询中心1
1个,咨询站230个,咨询点395个,仅1987年就有18.8万人接受咨询服务。
(李仲军)
〔全省医疗事故简况〕1987年,全省发生医疗事故21起,其中责任医疗事故12起,占
医疗事故总数的57.14%; 技术医疗事故9起,占医疗事故的42.86%。在责任医疗事
故中,一级责任医疗事故11起,其中发生在市地医疗单位的5起,发生在厅直单位的4
起,企业医疗单位的2起;三级责任医疗事故1起。在技术医疗事故中,一级技术医疗
事故3起, 二级技术医疗事故1起,三级技术医疗事故5起。这些技术医疗事故全部发
生在市地医疗卫生单位。
在责任医疗事故中, 有8起是因为医护工作者缺乏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不执行
规章制度, 在注射药物时,不进行“三查七对”造成的。其中有2起因用药过量中毒
死亡。如一例,因药剂人员发放利多卡因时工作粗心,发错剂量,执行医嘱的护士又
没有认真查对,错将大了10倍的利多卡因给患者静脉注射,患者当即死亡。此外,因
工作失误造成发错血、输错血、错误地给青霉素过敏病人注射了青霉素而导致患者死
亡的医疗事故,每年均有发生,这是应该引为教训的。
(姜历生)
〔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该院是一所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省级综合性中医院,
建于1955年,其前身为山东省立中医院,1962年更名为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该院
占地42240平方米,建筑面积25688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64万元,万元以上的医疗
设备35台件。
该院现有床位404张;职工803人,其中行政人员61人 (包括兼职专业技术人员36
人) ,专业技术人员574人,工人168人。专业技术人员中,主任医师16人,副主任医
(药、护、技)师48人,主治(管)医(药、护、技)师140人,医(药、护、技)师212人,
医(药、护、技)士160人。现设14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和14个行政科室。
该院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和肝炎方面效果突出。已有16个
项目获省级以上成果奖。其中1项获国家1级成果奖,3项获卫生部2级成果奖,12项获
省级成果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外科开
展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研究工作已有近30年的历史,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方
面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一级成果奖。妇科在以中医中药为主
治疗不孕症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治疗男性不育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社会上有较
大影响。其科研项目“男性不育的临床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骨科在中医正骨方
面具有独特之处。竹板或硬纸壳固定治疗四肢骨折,闭合复位治疗陈旧性骨折畸型愈
合、肱骨外髁翻转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
节脱位等取得良好效果。其科研项目“闭合穿针加压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获省级成果
奖。
(王东梅 舒德峰)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该院是一所以干部保健为中心任务的省级综合性医院,1960年
建立,1977年与省中医药研究所合并,改名为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研究院,1979年又复
名为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该院占地130亩,建筑面积54378.75平方米,设13个临床科室。共有职工843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0人(高级业务职务者68人;中级业务职务者98人;初级业务职务
者264人) 。有病床384张,家庭病床44张。1987年门诊诊疗人次241407人,住院病人
5327人,病床使用率102.02%,平均住院日25.38天,病床周转率13.9次。
全院有大型医疗仪器54台(件),其中比较先进的有:心脏超声诊断装置MK-600、
SSD-800、 SSD-710;彩色超声诊断系统77020AL;B型超声诊断装置SAL-50、SS D
-256、SAL-35A;X线血管造影仪等。
该院在心血管内科方面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正、副主任医师有9名,配有现代化
的心电生理记录仪、中心监护仪、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动态心电图等,对冠心病的早
期诊断、综合治疗有一定的经验;与心外科配合对预激综合症的手术治疗,填补了省
内空白。普外科在胃癌、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扩大根治、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乳癌早期
诊断等方面均处省内领先水平;在胸外科、口腔外科、骨外科以及消化内科等方面都
有独到之处。
1987年, 该院科研成果“丙酮酸激酶动态测定早期诊断心肌梗塞”、“微机在X
线摄影质量综合控制中心的研究” 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X线阈值摄
影计算尺及摄影条件换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胸部食管癌淋
巴转移规律的研究”和“正常人心电向量图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共在全国
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方志红 张导治 逯高远)
〔山东省花园庄医院〕 该院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46号, 由山东省结核病防治所
(1951年4月建) 和山东省结核病院(1953年建)于1958年合并而成。1985年经省编委批
准改名为山东省花园庄医院。
该院是省级专科医院,以结核病防治为重点,以诊治胸科疾病为主,除担负全省
结核病防治任务外,还开展肺癌防治及部分综合门诊。共有床位250张。
据1987年底统计, 全院有职工363名,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33名,主治医师26
名,住院医师48名;主管护师19人,护师27人,护士58人;主任药师1人,主管药师3
人, 药师9人; 主管检验师6人,检验师3人;主管技师1人,技师4人。1987年门诊2
9254人次, 住院734人次,病床使用率94.6%,病床周转率3.9人次,平均住院床日7
8天。
近年来, 该院科研工作有较大进展。 科研项目--煤矿工人肺功能20年动态观察
(1963~1983)获1985年煤炭部2级科技进步奖、1987年获国家3级科技进步奖。
(邱惠兰 舒德峰)
〔山东省精神病医院〕 该院位于济南市东郊文化东路33号。1956年6月建院,先属山
东医学院领导,1979年4月划归山东省卫生厅直属单位。
该院负责济南地区精神疾病的医疗、山医大精神医学的教学、全省精神卫生业务
的指导及精神病科医护人员的进修工作。
该院设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人事科、总务科、财务科、医务科、防治科、
精神医学鉴定科、药械科、护理部、门诊部及临床一、二科等科室。现有病床350张,
家庭病床60张,并与历城锦绣川医院、平阴县孔村医院、章丘县枣园医院组成医疗协
作联合体3处。 大型医疗设备有脑电图机、 脑诱发电位仪、B超、高压液相色谱仪及
500毫安X线诊断机等。
该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250名,主任医师及研究员5名;副主任医(护)师19名;主
治(管)医(护、药、技)师56名;医(护、药、技)师76名;护(医、药、技)士96名。
30多年来,该院共诊治病人77万人次,入院治疗23084人次;经过躯体治疗(中、
西药物、胰岛素、电痉挛)、精神治疗及精心护理,85%以上的病人有疗效。
在医学科研方面,该院开展了临床精神医学、社区精神医学、司法精神医学、儿
童精神病、老年精神病、精神病遗传等多方面的研究,并在精神疾病的临床与流行病
学调查、多巴胺受体、心理测验等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曹会龙 舒德峰)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该院坐落在青岛闻名遐迩的八大关风景区。现有楼房86处,均
为别墅式建筑。 院落占地1142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1430平方米,疗养和康复床位
505张,招待床位50张。
该院前身是青岛市招待委员会, 1950年8月成立,隶属市委统战部,招待来青休
假的中央领导。1952年4月划属市公安局。翌年3月直属卫生部,改为青岛休养区管理
委员会。1954年3月19日,更名为青岛疗养院。夏季以接待行政8级以上的高干休养为
主,同时担负常年性的干部疗养任务。
1958年4月,该院下放给青岛市。同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青岛疗养院并于该院,
疗养对象,夏季以高干为主,其他季节可接收行政17级以上的干部。
“文革”期间,疗养任务长期中断,1979年10月划属山东省卫生局(厅)后,有了
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床位由300张扩大到450张。
1986年开始走疗养与康复结合的路子,建立了康复病房和家庭病床。1987年扩为
两个康复疗区, 在济南、包头、诸城等地设立了5个气管炎基层康复点,治疗患者11
00余名, 就诊达4万人次。在本市设立的社区康复一条街为万余人作了康复普查。19
87年9月11日, 山东省康复中心在该院成立,该院又担负全省康复医疗的技术咨询和
康复医学人才的培训任务。
该院设有门诊部、体疗科、药剂科、物理康复科、中医科、老年医学研究室、康
复医学研究室和5个疗区、24个科室。有医务人员187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的20人,
中级技术职务的44人,初级技术职务的113人。
大型医疗器械有丹麦产除颤器2台,日本产心脏监护仪1台,国产体外反搏机2台,
美国产动态心电图机2台等。 主要的康复器械有电动按摩椅、截瘫治疗仪、颈椎牵引
器等30多台。
该院坚持以预防为主、疗养与康复结合的原则,在治疗慢性病、老年病方面,积
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
统疾病等病症的疗养与康复有比较独特完善的治疗方法,有效率达99.9%。
该院的理疗大楼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亚洲第一流的理疗部” ,其建筑面积300
0多平方米, 设有体疗科和物理康复科的13个物理诊疗室。1987年12月,动工兴建50
00平方米的现代化康复大楼, 内设几十个室,其中的会议厅能举办500人参加的学术
交流会。
(郝玉成 舒德峰)

卫生科技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病毒分离和实验诊断的研究〕1978年以来,流行性出血热在
全国和山东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探讨本病传
染源、病原学和早期实验诊断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治疗,降低发病率有着
非常重要的意义。
济宁医学院路步炎、曲晶毅、金朝杭、党锡连、黄爱田等通过对流行性出血热传
染源、病毒分离和实验诊断研究,查明了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山东重点疫区的传染源,
巴氏厉螨、格氏血厉螨、厩真厉螨为可疑传播媒介,并摸清了黑线姬鼠的生态规律,
这对预测出血热发病趋势和防治出血热具有重要意义。病毒分离的成功,对研究山东
重点疫区出血热病毒的类型和疫苗的研制以及向临床诊断提供标准抗原片具有重要意
义。本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用已知流行性出血热提纯抗体,测定患者尿中未知
抗原系首次创用,此法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病人无痛苦,易于
推广。微量血快速免疫酶染色法检测出血热血清抗体的研究,自行设计改进了底物染
色剂,系属首创,该法明显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诊断效率。
〔纤维导光胆道镜碎石清洗器〕原发性胆管、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及亚太地区常见病。
发病率高(占胆石病的30~80%),危害性大,治疗困难,就是手术也难取净碎石,术
后残石率可达10~90%,常需再次或多次手术,最终可造成严重肝损害和全身情况衰
竭。如何取净肝管、肝胆管残石是国内外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即便使用纤维胆道镜
能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应用取石钳、取石网也不能完全取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碎
石、电气碎石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也难将碎石取尽。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寿楠海、牛军、李兆亭研制的纤维导光胆道镜碎石清洗器
能将纤维胆道镜主体插入微钻,用微泵注入冲洗液,在直视下对准结石,不损伤胆管
而磨碎结石,同时由水泵注水,冲击碎石,快速方便。整个器械为一套完整的控制器,
可无创伤地彻底清除肝内胆管结石。
本器械的设计和制造属国内外首创,它为胆石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直接器械,
经有关专家鉴定,该器械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于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全息治疗仪〕系运用全息生物学原理及中医理论,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仪
器,由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莱田等人发明的。该仪器可代替针灸、推拿诊治各种
疾病。如头、颈项、肩背、胸肋、胃脘、腹部、四肢、肌肉关节痛、痛经等功能性疾
病及疼痛病症,经1290例临床诊治,诊断符合率达87%,治疗有效率达85%。
该治疗仪不仅能对穴区进行定位监测,而且能定量显示穴位变化。治疗探头为半
自动机械按摩,具有诊断迅速、见效快、疗效显著、对人体无损伤、无毒副作用、体
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功能齐全、使用方便、能解除医生施治疲劳等特点,是目
前国内外进行全息生物诊疗的良好工具,在1987年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十五届国际发
明博览会上获金牌奖。
(李仲军)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该所建于1975年3月,前身是山东省立医院放射科。占
地面积3676平方米, 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现有职工200人,其中高级职务的技术人
员15名,中级职务的34名,初级职务的100名。有万元以上医疗器械45台件,其中X光
机29台, 全身、头颅CT各1台,B超诊断仪14台,脉冲胆结石治疗仪及体外反搏仪各1
台。设有X线诊断、CT诊断、B超诊断、心血管诊断、X线摄影、设备维修、情报资料7
个专业技术研究室。该所承担着山东省立医院的临床放射任务,还承担着省内外有关
医院的会诊,以及省科委、省卫生厅下达的科研任务。
该所是我国建立的第一所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在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方面均属全
省该学科的第一流水平。1987年该所完成了肾上腺病变CT、超声诊断对比研究 (附正
常组CT、超声各100例) 、环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解剖变化和X线诊断、蝶鞍正位体层
定点法及蝶鞍正位体层定点取层尺研制、蝶鞍正位体层的临床应用价值(附140例蝶鞍
正位体层影像分析) 等研究项目;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建所以来,除担
任山东医科大学、济南卫校、泰山医学院教学任务外,还负有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任务,
在导师连世海、汤洁指导下,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此外,培训放射技术人员3 53
名,培训B超诊断技术人员480名。
近年来,该所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多次派员去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等
国家学习考察。1986年和日本岛津株式会社合作,成立了山东省医学影像设备技术服
务站,成为省内卫生系统第一个中外合作企业,面向全省开展X线设备维修业务。
1987年9月该所牵头成立了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现有会员近400人。
(康永军 刘林 德峰)
〔山东省生物制品研究所〕该所是以生产生物制品为主的科研事业单位,隶属于山东
省卫生厅,于1971年8月3日经山东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批准建立。所址设在泰山南麓,
占地54.4亩,共分为生产科研区、实验动物区以及生活区三个自然区。从1972年开工
建设至今,共投资190万元,建成生产科研楼、办公楼及辅助用房13600平方米,宿舍
楼5254平方米。为生产科研服务的水、电、汽、冷以及运输设施齐全,各类生产实验
设备完善,总固定资产达430万元。
该所现有职工143人, 其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9名,高中级技术人员15名,
初级技术人员34名。
截至1987年,该所先后生产研制生物制品11种,其中破伤风类毒素、卡介苗、结
核菌素三项制品均填补了省内空白。1982年根据卫生部指示,把生产科研的重点转向
人血制品。现有人血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冻干血浆 (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联
合) 、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人胎盘组织液以及胸腺素等产品,其
中血液制品产量居全省之首。1987年总产值达355万元,利润65万元。
1984年以来,该所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并大力开展了横向联合,取得了
较好的社会、技术、经济效益,仅1987年的产值就相当于该所自建所到1985年的累计
产值。
(王克义)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该所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济南市卫生局药品检验所。建所初
期仅有一座1193平方米的实验楼; 28名职工;设技术、理化、生测、生药4个组;拥
有旋光计、折光计、光电比色计、电PH值、分析天平、显微镜等一般仪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该所有很大发展,至1987年底,有实验楼2座,计4297
平方米;职工100名,其中主任药师9人,副主任药师14人,主管药师13人,药师32人,
药士4人, 另外有会计师2人,助理会计师2人,会计员1人,档案助理馆员1人,图书
管理员1人。 设有业务管理、仪器分析、化学药品、药理、抗生素、中药、办公室、
总务等8个科室。 大型仪器设备有:气相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氨基酸分析仪、荧光光度计、
热差分析仪、元素分析仪、旋光光谱仪、生理入导仪等。
该所隶属省卫生厅领导,是执行国家对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法定性专业机构,是
全省药品监督检验指导中心和全省药检人员的培训中心。1987年,该所共完成检品检
验1660件。该所在完成正常检品检验任务的同时,承担了产品质量评优检验和药检科
技咨询工作, 完成了新药审批技术复核21件, 移植品种审批技术复核88件,修订了
《山东省药品标准》1986年版。
(刘寅 德峰)

医护教育

〔青岛医学院〕该院是省属重点学校,其前身为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独立建院,
更名为青岛医学院。
该院现有临床医学、 儿科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医学营养学5个系,并开
设夜大学。有14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设教研室40个,研究所(室) 6个,实验室38
个。有两处附属医院,床位1100余张。教职医护员工290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163人,
讲师150人,教员132人;主任、副主任医师170人,医师334人。现在校本、专科学生
1900人, 硕士研究生76人,夜大学生206人。院内图书馆藏书26万册,有中外文杂志
1400种,有现代化大型教学、科研和医疗设备数十台。
几年来, 学院科研不断取得新成果,有54项科研项目获省及全国奖,其中2项获
重大发明奖。

(李健宪 超德峰)
〔山东中医学院〕 该院成立于1958年10月6日,是我国解放后创办最早的中医院校之
一,为省属重点高等院校。
建院初期设有中医专业,培养本科生(6年) 和专科生(4年),年招生规模300人。
还开办了西学中班、中医进修班、中医夜大学和中医函授大学。
现设中医、中药、针灸3个系,中医、中药、针灸、骨伤4个专业和基础部、进修
部和社会科学部3个部,有61个教研室和26个教学实验室。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
方剂学、 伤寒论、中医文献、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针灸学、中药化学9个学科硕士
授予点和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文献2个博士授予点。目前已成为能培养研究生、本科
生、专科生、少年班预科生和函大、夜大生的多层次办学单位。
现有教职工79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90人,讲师175人。在校学生2674人,
全日制学生1327人。其中研究生79人,本、专科生1101人,中医少年班147人。函大、
夜大生1294人,进修生53人。设1所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以及1处中医药研究所。
建院30年来, 该院为国家培养研究生76人,本科生2638人,专科生134人,函授
生1810人,夜大生383人,各类进修生3592人。
在科研方面,自1978年以来,有37项科研项目通过鉴定,其中获国家发明奖1项、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项, 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1项,获厅局级科技成果奖23项。朱
云瑞教授、陈荔香副教授与山东大学联合研制的“贲门癌吞水音图及音图描记仪”获
1986年第14届日内瓦世界发明和科技进步展览镀金奖、1987年国家发明三等奖和山东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尚德俊教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研究获全国
科技大会优秀成果奖。陈连尧讲师与他人合编的《针灸穴位解剖图谱》获全国优秀科
技书目奖,并被译成日文和英文出版。该院还出版学术著作46部,发表省级以上学术
论文400余篇, 其中有18篇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奖。该院编辑出版《山东中医学院学
报》,并与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联合主办《山东中医杂志》。办有《山东中医
学院报》。
该院占地面积118667平方米,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56万元,其
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3.31万元。图书馆藏书16万册。
(臧守虎)
〔泰山医学院〕该院为省属高等医学院校。其前身是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1974年建
于新泰县楼德镇,1980年搬迁至泰安市市区,改称为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1981年,
国务院批准命名为泰山医学院。
泰山医学院傍倚闻名中外的泰山, 占地170余亩,建筑面积为4.98万平方米。学
院主要设置5年制本科医学专业和3年制专科放射技术专业以及高级护师专科班,在校
学生1497人。 现有教研室33个,实验室45间,在职教师27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9
人,讲师114人,助教100人。高、中、初职务比例为1∶2∶2。
医学专业每年招生204人,开设36门课程,安排1年毕业实习。放射技术专业是医
学和放射技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每年招生50人,开设24门课程,培养适应医院医疗设
备现代化需要的放射技师。该专业于1983年被国家卫生部认可为全国医用放射技师培
训基地,还与美国伯恩斯坦公司建立了协作关系。高护、夜大等成人教育每年招收学
员约300人。
附属医院临床科室齐全,现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74人,技术力量较强;还有省
千佛山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等数所省市级医院约2500张床位,供临床见习、实习用。
图书馆现藏书刊11万余册,中文7.8万册,外文3.26万册。
该院科研不断取得新成果, 学校设有10个研究室,专职科研人员25人,兼职100
余人。 学校每年都承担并完成国家或省下达的一些科研课题。如“星模研制及其在X
线成像系统中应用研究”和“胎儿监护仪”系列研制等项成果,都接近或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并填补了国内数项空白。另外,校内学术空气浓厚,不仅国家和省级一些学
术活动经常在本院举行,而且学校内部的学术活动亦十分活跃。编辑出版的学报,在
国内正式发行。
泰山医学院是一所新校,近年新建了十几幢教学、宿舍大楼。新图书馆和外籍专
家楼正动工兴建;大批中外先进教学、科研、医疗设备陆续购进。院内有省内高校一
流的电教、微机、视听三个中心,各间教室都安装上了彩色闭路电视,大大促进了教
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崔世华 舒德峰)
〔济宁医学院〕该院是省属本科高等医药院校,其前身是济宁医学专科学校。1952年
10月, 经山东省卫生厅批准,建立济宁医士学校,设医士专业。1956年9月,济宁医
士学校与济宁专区人民医院护士学校合并, 改为济宁卫生学校,学制3年,设医士、
护士2个专业。 1958年8月济宁卫生学校改建为济宁医学院,当年招收本、专科学生1
80人。 1959年7月,济宁医学院改为济宁医学专科学校,学制3年。1964年7月,学校
改名为山东省医学专科进修学校。1965年又改为济宁半工半读医学专科学校,恢复对
外招生,设医疗专业,学制3年。
十年动乱期间, 该院停止招生5年。1971年恢复招生,学制2年。1974年7月经国
务院批准改名为济宁医学专科学校,设医疗专业。1977年改革招生制度后,学制改为
3年。1987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济宁医学院,确定发展规模为2500人,设临床
医学、预防医学、学校医学和精神医学4个专业。
该院现有35个教研室、26个实验室,还设有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和局部振动病等
6个研究室。有1所400张病床的附属医院和3个教学医院,共有病床1400张。议院所设
的学校医学专业是国内首家,精神医学专业也是省内第一家。
该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科研工作有其特色。“局部振动病对人类健康影响及诊
断指标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山东肿足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
“血液稀释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栓塞的研究”、“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病毒分离和实
验诊断的研究”、“肠道致病菌快速培养方法的研究”等11个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
奖或科技成果奖。编辑出版的《济宁医学院学报》(季刊),在国内发行。
该院1988年在校学生1054人,其中本科学生199人、专科学生855人。院本部有教
职工45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34人,讲师及实验师78人,助教及助
理实验师120人。
该院占地110亩,校舍建筑面积40228平方米。有一座3080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
14.5万册。
(秦建中 舒德峰)
〔潍坊医学院〕原名昌潍医学院,建于1958年,是省属5年制本科院校。建院30年来,
共培养医学专门人才6000多人, 培训各级医务人员2000多人。该院现有教职工110 0
多人,专任教师334人,正副教授62人,讲师120人。设29个教研室,51个实验室,有
中心实验室、 电教中心和实验动物园各1处。能开设40门必修课和20余门选修课。有
附属医院1处, 教学实习医院8处,教学用病床2000余张。有2万元以上教学仪器设备
25台件,价值120万元。
该院有权授予硕士和学士学位。现设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教育师资班,3年
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年制生物学专业,在校生1800余名;还开设4年制医科夜大学
和3年制医疗专修科,并举办各种培训班,为当地培训医务人员。
该院医学科研工作不断发展。现设免疫学、心血管药理学、眼科角膜病等10个研
究室,几年来共承担科研课题205项,取得科研成果34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28项。
现已形成角膜病、免疫学、人文医学和气功科学等一批带头学科。全国中华眼库协会
中心设在该院附属医院,该眼库为全国4大眼库之一。
院本部占地200亩,建筑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
1000多种。出版季刊《潍坊医学院学报》供国内学术交流。
(孙瑞杰 舒德峰)
〔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山东省中医药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之一,
坐落在著名的梨乡--莱阳。
该校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莱阳专区中医进修班,1958年改为烟台专署中医学校,
1960年改为烟台中医学校。 1962年8月,山东省卫生厅将烟台中医学校和创建于1959
年的泰安中药学校合并为山东省中医药学校,由省卫生厅直接领导,设中医、中药两
个专业, 中医专业学制4年,中药专业学制3年。1978年曾招收了两个4年制的中药本
科班,并于1983年和1987年分别增设了针灸医士专业和中医护士专业。
目前, 学校占地面积130多亩,建筑面积2345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450余万元。
设中医、 中药、针灸、护理4个专业,在校学生近700人,教职工296人,专职教师94
人,其中高级讲师15人,讲师36人。门诊和实验药厂的技术人员中,有正、副主任中
医、药师8人,主治、主管中医、药师25人。
学校设有中医基础、热病、中药方剂、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儿科、中医
护理、针灸、炮制、中药鉴定、药剂、药理、中药化学、化学、西医基础、西医临床、
语文、数理、体育等18个教研组,设有中药鉴定、中药化学、药用植物、药剂、无机
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解剖、生理、药理、针灸等11个实验室,并具
有一定数量的先进教学仪器。 中药标本室陈列标本2000余种,图书馆藏书7万多册,
每年订阅中文期刊300余种, 外文期刊近40种。新落成的电教中心,配备了一整套先
进的摄录编制设备,为中医药学的直观教学提供了新方法。
学校门诊部设有内、 外、妇、儿、正骨、针灸、电疗、心电图、X光等诊室和药
房。教学实验药厂设有提取、颗粒、片剂、针剂、包装等车间和化验室,从事膏、丹、
丸、散等传统剂型和中药片剂、针剂等项生产。药用植物园共引种药用植物500多种。
门诊、药厂和药用植物园不仅是教学与科研的实验基地,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
建校以来,共培养中医士2510余人,中药士1770余人,中药师78人。还为地方和
部队举办了西学中班、中医药师资班、中医药进修班和中医护理班等,共34期,培训
了1940余人。此外,还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村医生1.09万余人。
近几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坚持教育
改革,在教学、医疗和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曾被当地政府评为“文明
学校” 、“花园式单位”。1986年7月被山东省“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
授予“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同年12月又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
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1984年,该校的“抗骨髓炎片的研制”和“山东省栽培中药
材病虫害调查研究”两项科研项目通过鉴定,分别达到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

(绍卿 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