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138&run=13

〔惠民地区首届吕剧艺术节〕 惠民地区是吕剧的发祥地,现有专业品剧团6个,业余
吕剧演出队伍遍及全区城乡。建国以来,惠民地区吕剧事业不断发展,在历次全省性
戏剧会演、调演中,取得较好成绩,获省级各种奖励44项。为进一步振兴吕剧事业,
促进吕剧艺术的改革和发展。惠民地委、行署于1987年10月17日至21日在滨州市举办
了惠民地区首届吕剧艺术节。
应邀参加艺术节的有北京、上海及省文化厅的领导、专家、学者,新闻界的领导
和记者,山东省吕剧团、全国吕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赛“十佳”演员和其他市、地专
业吕剧团的代表, 共260多人。在10月17日晚开幕式上,惠民地区文艺工作者共同演
出了新编大型吕剧联唱《黄河入海流》。
艺术节期间,演出了新编大型现代戏《嫦娥征婚》、《攀亲记》、《田嫂》和小
戏《王邪招亲》、《赵大吹》、《小婶子》等,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了改革开
放的现实生活。演出的剧目在艺术风格上表现了本源正宗的特色及浓厚的乡土气息。
艺术节期间,召开了第二次全区吕剧艺术改革研讨会,来自上海和省直单位的部
分专家、学者也先后作了发言。
此外,还举办了美术、书法、摄影、剪纸及文物精品等五项展览。中国画院著名
画家陈维信及来自北京、济南等地的十多名教授、专家举行了书画笔会。著名吕剧表
演艺术家林建华、李岱江以及全国吕剧“十佳”演员也作了精彩表演。
(省文化厅、惠民地区文化局)
〔振兴吕剧座谈会〕《戏剧丛刊》编辑部2月3日召开振兴吕剧座谈会,应邀到会的有
省委副书记、省振兴吕剧领导小组负责人陆懋曾,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学孟,省文化
厅厅长肖洪、副厅长于占德,省吕剧团团长郎咸芬。以及省和济南市文艺单位的领导、
专家、知名演员、新闻记者等。
陆懋曾在讲话中,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勇于进取和创新、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艺
术素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其他有关同志也在会上发了言,对发展吕剧事业提出了
许多建议。
座谈会后,《戏剧丛刊》社又从该刊第二期起特辟“振兴吕剧笔会”专栏。
(王震东)
〔省吕剧团赴沪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首届中国艺术节(华东、上海) 自9月30日
至10月8日在上海举行。
山东省吕剧团的80余名演职员组成代表队,赴沪参加艺术节演出活动。他们演出
的剧目是曾获我省第三届戏剧演出月优秀演出奖的吕剧《画龙点睛》。赴沪前,编剧
孙月霞对剧本中的个别场次作了压缩及合并,对舞台美术也做了重新构思、设计,该
剧在沪演出3场。
〔全国吕剧广播大奖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青岛人民广播电台
于1987年春季联合举办了全国吕剧中青年演员“锦绣川杯”广播大奖赛。有30个专业
团体的48名演员参加了比赛,30名演员进入广播评选,参赛演员的演唱几乎囊括了吕
剧表演中各个流派、各个行当的代表性唱段。评选共收到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
区的选票1.8万余张。评选结果于6月上旬在北京揭晓。石连山 (男,35岁,滨州市吕
剧团) 、吴萍(女,43岁,山东省吕剧团),谭连华(男,24岁,章丘县吕剧团)、董砚
萍(女,45岁,济南市吕剧团)、牛娜(女,26岁,昌邑县吕剧团)、刘玉凤(女,33岁,
烟台市吕剧团)、刘福莲(女,40岁,济宁吕剧团)、韩美(女,21岁,济南市吕剧团)、
董家岭(男,24岁,山东省吕剧团)、王恒波(男,26岁,莱西县吕剧团)等10名中青年
演员获奖。
(宛柳)
〔京沪冀鲁著名京剧演员在济南联合演出〕 5月10日晚,京、沪、冀、鲁著名京剧演
员在济南鲁艺剧院,为庆祝鲁艺戏剧爱好者协会成立,鲁艺剧院开业举行联合演出。
梁庆云、王忠信、方荣翔、梅葆玖、马小曼、李慧芳、欧阳中石等同台演出了优秀传
统剧目《龙凤呈祥》。
参加这次演出活动的著名京剧演员还有赵荣琛、吴素秋、梅葆、马崇仁、魏莲
芳、孟啸伯和著名琴师姜凤山以及我省京剧演员唐世辛、薛亚萍、程青、张秀莹、周
明仁、宋昌林、白云明等。5月11日至17日,他们先后演出了《文昭关》、《铁弓缘》、
《宇宙锋》、《上天台》、《凤还巢》、《宋江杀惜》、《霸王别姬》、《大登殿》、
《白帝城》、《红娘》、《锁麟囊》、《四郎探母》等。
〔王宇获第四届《戏剧报》 梅花奖〕1987年2月28日,第四届《戏剧报》梅花奖评选
揭晓。我省青岛市话剧团青年演员王宇因在话剧《飞吧,海燕》中成功地扮演了王大
光一角,荣获“梅花奖”。
王宇,1987年28岁,12岁考入山东省戏曲学校,初学老旦,后改行演话剧,曾塑
造过6个不同类型、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先后获青岛市1986年戏剧会演优秀表演奖,
山东省第三届戏剧月最佳配角奖。王宇是我省儿童剧演出中的一名新秀,也是我省第
一个荣获“梅花奖”的演员。
〔山东儿童戏剧研究会成立〕 山东省儿童戏剧研究会于1987年5月30日成立。研
究会聘请徐学孟、周坚夫、于占德、金钊、王秀明、吴爱英、侯逾璋、王玉梅等为顾
问。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理事、中国剧协山东分会常务理事高洁当选为理事长,王欣、
代路、车吉新、单小璜、章永顺当选为副理事长,另有18人当选为常务理事,56人为
理事,研究会设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3人。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为大会发来了贺电。
(文化厅)
〔《中国戏曲志·山东卷》 审稿会在泰安市召开〕 《中国戏曲志·山东卷》是国家
“六五”、“七五”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是第一部全面记录山东戏曲历史和现状的
专著。 经过10年的编纂工作,初稿已经完成,并于1987年10月7日至12日在泰安市召
开审稿会议。
《中国戏曲志·山东卷》初稿分12册,包括1175条目,约705520字,图表248件,
曲谱64段。与会专家按照中国戏曲志的编纂要求,对山东卷某些条目的编排、语言文
字的规范化、资料取舍与核实等,提出了修改意见。
(王华莹)
〔山东省导演学会成立〕山东省导演学会于1987年12月28日在济南山东剧院成立。该
学会是导演艺术专业的学术团体。学会选举王杰为会长。兰瑛、吴健海、岳鹏、殷宝
忠、王浚洲、任豪、柳开基为副会长。发展第一批会员34人。
(文化厅)
〔“田汉戏剧奖”评奖会〕华东六省一市十家戏剧刊物 (《上海艺术家》、《上海戏
剧》、《安徽新戏》、《戏文》、《戏剧丛刊》、《戏剧世界》、《戏剧界》、《剧
影月报》、《福建戏剧》、《影剧新作》) 编辑部于1987年10月20日至28日在厦门鼓
浪屿联合举行首届“田汉戏剧奖”评奖会。
经评议, 共评选出剧本奖13个,评论奖14个。我省《戏剧丛刊》社选送的4件作
品中,有3件获奖。《未消逝的余波》(大型话剧,作者:青岛市文化局戏剧研究室刘
萍) 获剧本一等奖,《观代戏剧的内涵与外观》(作者: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戏
剧观念突破的一次实践》(作者:《戏剧丛刊》社王殿基)获戏剧评论二等奖。
(王震东)
〔山东快书研究会成立〕山东快书是流行全国的主要曲种之一。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经过一年的酝酿和筹备,山东快书研究会
于6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研究会首批会员42人,多是全国知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作者和编辑。研究
会聘请陶钝、高元钧、杨立德为名誉会长,并推选刘洪滨为会长,赵连甲、李寿山为
副会长,石永灿、孙振业为正副秘书长。研究会委托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分会代管会
务工作。
〔山东六件作品获“山河杯”曲艺创作奖〕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山西、河南、河北
4省分会经协商联合举办“山河杯”曲艺奖(1987年为创作奖) 。我省从各市、地推荐
的60余篇作品中精选出6篇参加了“山河杯”评奖。
我省程永风、徐国华创作的中篇评书《旱天雷》获一等奖。张玉贞创作的中篇故
事《继母碑》、李慎武创作的山东琴书《亲上亲》获二等奖。孙振业创作的山东快书
《一代风流》、秦世森创作的相声《五顾茅庐》、刘心科创作的山东清音《喜鹊闹梅》
获三等奖。
(石永灿)
〔青岛市话剧团〕1956年5月1日建团,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50余名演职人员组成。
1968年11月并入“东方红文工团” ,为话剧队。1970年1月恢复原建制。全团现有演
职员106人。 多年来上演了近百个剧目。主要创作剧目有:《敢想敢做的人》、《三
八红旗手》、《皆大欢喜》、《红岩》、《哥仨和媳妇们》、《飞吧,海燕》、《认
亲》、《回声》、《柜台》等。其中,《敢想敢做的人》、《哥仨和媳妇们》已拍成
影片。1964年在京公演《柜台》,周恩来、朱德、乌兰夫等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并接
见了全体演职员,《哥仨和媳妇们》参加1982年山东省戏剧月会演,获优秀剧本奖。
《认亲》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剧月演出,获剧本、演出奖。《飞吧,海燕》参加山东
省第三届戏剧月演出,获优秀剧本奖。
(文化厅)
〔淄博市五音剧团〕始建于1952年,是我国五音戏剧种唯一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全
团现有演职员70人。演出的剧目有传统戏《王小赶脚》、《王二姐思夫》、《拐磨子》
等, 改编剧目有《墙头记》 、《胭脂》、《姊妹易嫁》及现代戏《李二嫂改嫁》、
《向命运挑战的姑娘》等。五音戏唱腔优美、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
明,很受群众的欢迎。1954年,该团参加山东省和华东地区戏剧会演,节目有《彩楼
记》 、《王小赶脚》,邓洪山获演员一等奖。1960年9月,该团带着自己创编的聊斋
戏《胭脂》及传统戏《王小赶脚》等剧目,进京汇报演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
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并给予热情鼓励。 1985年1月,该团带着新创编
的大型现代戏《豆花飘香》,再次进京演出,受到郝建秀、黄火青、荣高棠等中央领
导同志的接见和鼓励。同年11月,又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戏剧月演出,演出了新创作
的大型现代戏《石臼泉》 和改编传统戏《换魂记》,两戏同时获多项奖励。1987年1
2月, 该团带着这两个戏再次晋京演出,并在中央党校礼堂和中南海怀仁堂进行了汇
报演出,得到了有关领导同志、戏剧专家和首都观众的高度赞誉。该团主要演员有邓
洪山(艺名鲜樱桃)、霍俊萍等。

(淄博市文化局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