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133&run=13

〔124个县、 市、区普及初等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对普及初等
教育县(市、区)进行检查验收的指示,全省从1984年以来,经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
门的共同努力,截至1987年底已进行了七批检查验收,经省政府审批,有124个县(市、
区) 普及初等教育,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92.5%,成为全国八个基本普及初等教
育的省(市)之一。
为了进一步巩固普及初等教育成果,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打好基础,省教育厅
于1987年12月发出通知,要求对已经检查验收达到合格标准的县(市、区),由县(市、
区)组织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后报市(地)审批,由市(地)人民政府(行
署)颁发复查合格证书,并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复查标准。
(王成勋)
〔修订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1986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的要求,山东省制定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规划: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大致划
分为三类:一是约占全省人口25%的城市市区、各大企业和经济比较发达、已经普及
小学教育、初中入学率较高的县(市、区),1990年左右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二是约
占全省人口55%的经济条件较好、 已经普及或接近普及小学教育的县 (市、区) ,1
995年左右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三是约占全省人口20%的经济条件较差、尚未普及
小学教育的县(区),本世纪末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1987年国家教委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必须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实施。因此,对全
省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作了修定,要求乡镇都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
制定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规划或方案。这个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总目标和分年度
目标,师资、经费、设备以及保证的措施,各项条件达到的时间、监督机关、奖惩等。
规划制定后,请有关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由乡镇人民政府提请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通过,上级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确定检查监督机关,颁布执行,并报市、地和省
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杨文法)
〔采取措施,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方向,提
高办学效益,完成普通中学所担负的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 在1987年6月29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充分酝酿讨论
的基础上, 7月29日,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普通中学办学指导思想的基本要求》,
明确指出:各普通中学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美育和劳动技
术教育,认真搞好学生操行评定和“三好学生”评定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严格执行
国家和省颁布的教学计划,加强学籍管理,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同时,省教育厅还下发了《关于严格禁止重点高中和普通初中举
办往届毕业生全日制复读班的紧急通知》,重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都必须坚决
贯彻执行国家教委《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
率倾向的十项规定》和省教育厅《关于普通中学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凡省、
市(地)重点中学和所有初中一律不准举办任何形式的往届毕业生复读班。通知还特别
指出,欢迎和支持社会团体和离退休教师举办各类校外补习班,贯彻“堵、导”结合
的方针,减轻了学校压力,据统计,全省举办校外补习班500余个,招收学生约3.5万
人。
为促进全省重点中学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1987年9月17~27日,省教育厅
组织力量,对41所省、市(地)重点中学进行了重点抽查,同时还召开了烟台、潍坊、
青岛、济南等市各县、区教育局及其余127所省市(地) 重点中学的汇报会,逐县、逐
校汇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文件,端正办学方向,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工作情况。
经过这次检查, 全省重点中学共解散复读班230个,清退复读生13.6万人。1987年10
月7日, 省教育厅印发了《全省重点中学检查情况通报》,对部分办学思想不够端正
的单位进行了批评,同时做出五项规定:一是强调各级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复读、高一文理分科、高二学生提前报考、任意删砍课程等
错误做法;二是严格学籍管理,严禁往届毕业生挤占应届毕业生的报考名额,不准往
届毕业生以应届毕业生的名义报考,凡在全日制复读班复读或插班复读的往届高、初
中毕业生,一律取消其当年的报考资格;三是坚持“堵、导”结合,允许部分有条件
的学校举办业余补习班;四是积极支持社会团体和离退休教师举办校外各类补习班;
五是对高考未录取的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予以适当照顾。这些措施,对纠正
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冯俊华)
〔双序最佳结合整体改革实验〕这是一项把儿童的早期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作
为一个整体,从学科知识序列与儿童心理发展序列最佳结合上对中小学教育进行全面、
综合教改的实验。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教学论、儿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国内外先进
教育科研成果为依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传统教育,探讨基
础教育中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并通过教材、教法的改革,达到减轻学生
负担,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实验课题: (1)
从幼儿中班开始设置英语课,至初中毕业达到英语基本过关;(2) 小学阶段进行语文
教学扩大阅读量实验,初中阶段自编语文实验教材,至初中毕业完成中学语文教学任
务;(3)数学推迟到小学三年级开设,用七年时间学完小学、初中九年教学内容;(4)
幼儿大班开设创造游戏课,小学一二年级增设创造活动课,把智能培养、创造力开发
纳入正常教学轨道。通过上述教改课题的实验,改革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教育体系。该实验采用“五四”学制,加学前两年,
共11年为一实验周期,实验期满再跟踪观察五年。实验方案由山东师大教科所副教授
赵永福设计, 于1986年8月份在泰安进行可行性论证。省教育厅将该项实验列为省教
育科研重点项目,决定由普教处牵头,师大教科所主持,省教科所、教研室、《山东
教育》杂志社参与实验、观察和鉴定,并拨出实验开办补助费三万元。第一期实验实
施单位是泰安市教育局与省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泰安第二实验小学、省实验幼儿
园分别于1986年11月、1987年9月招生实验。两个实验单位采用就近入学,不加筛选、
随机分班的方法共招收4岁至5岁4个实验班与1个控制班。
〔初中四年制改革实验取得新进展〕 全省“五四”学制实验座谈会于1987年4月22日
在掖县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五四”学制实验座谈会议精神,听取了掖县、诸城、
莘县的24处学校进行初中四年学制实验的情况汇报,进一步论证了“五四”学制的可
行性,认定了它的优越性,提出了适当扩大试点的建议。作为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的
烟台市决定、以试行“五四”学制作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基础教育;态度
要积极, 步子要稳妥,首先每个县选择一处学校作为试点,再逐步推开。至1987年9
月, 全省进行初中四年制实验的单位已发展到6个市地23个县的122处学校316个教学
班。不少学校取得了良好实验效果,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欢迎,受到国家教委的
好评。
〔省实验小学、 实验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3月15日,省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家长
学校在隆重的开学典礼中宣布成立,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副主任高维真、原教育厅
副厅长袁驼和省教科所徐胜三教授被聘请为名誉校长,并由15人组成了校务委员会。
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有关儿童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优生学等科学知识,根据儿
童心理发展特点举行教育、管理、保健讲座,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家长学校创办
了《家庭教育》小报,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方法,不定期召开家庭教育
经验交流会。学校多次邀请家长听课,参加课外活动,和学生联欢,广泛征求办好学
校的意见。为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和劳动习惯,编印了
学生品德行为评价表和劳动手册,教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
心中有祖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的事情争着做,家里的事情帮助做,增强
自治自理能力,并组织孩子参加全国“勤巧小队”竞赛活动,结果全校有14项活动分
别获全国、全省奖,二·四班搞的“布头运动垫活动”被“中国少年报”报道,并被
评为全国最佳勤功小队,队员代表参加了全国暑期勤巧小队夏令营,受到邓颖超等中
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郝铁柱)
〔幼儿教育〕 1987年,全省有常年幼儿园44425所,比1986年增加2541所,在园幼儿
数200.1万人, 比1986年增长15.71万人,入园率为7.85%。教职工人数为95513人,
比1986年增加6690人。 其中教师81763人, 比1986年增加5560人, 占教职工总数的
85.6%。
1987年,随着经济改革形势的发展,全省从实际出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一
齐上的原则,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发展托幼园所,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农村常年
园所增加迅速。 1987年全省农村常年园所发展到39422处, 占全省常年园所总数的
88.74%。 泰安市农村常年园所发展比1979年增长3倍,入园幼儿增长2.5倍。全市新
建、扩建园所3000多处。二是个体幼儿园所蓬勃兴起。1987年全省个体园所已达3508
处。青岛和济南发展较快,两市个体园所占全省个体园所总数的92.3%。三是园所条
件不断改善。到1987年,全省新建扩建园所12482处,总投资15731万元。四是幼儿学
前班发展较快。 1987年,全省幼儿学前班已发展到71780个,其中农村学前班占全省
总数的83.65%。 省教育厅及时组织编写了以图为主的语言、计算、常识、美术、手
工等学前班儿童用书及练习册,保证了学前班教学的正常进行。
(朱德琴)
〔特殊教育〕1987年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共62所,比1986年增加10所;在校盲生254人,
入学率为13%,比上一年提高3%;聋生2721人,入学率20%,比上一年提高2%;弱
智学生813人, 入学率为1%, 比上一年提高0.5%。在职教师874人,比上一年增加
128人。
1987年4月13~16日, 在潍坊市召开了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
表大会暨第三次年会。 10月17~21日,为纪念中国聋教育100周年,中国教育学会特
殊教育研究会、中国盲聋哑人协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烟台市举办了纪念活动
并召开了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次年会。
1987年,省教育厅主持制订、颁发了《山东省盲、聋、弱智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标
准(试行)》;制定、颁发了省《全日制九年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试行)》、《全
日制九年制弱智学校(班)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全日制九年制弱智学校(班)数学
教学大纲(试行)》、《全日制》九年制弱智学校(班)感知机能训练纲要(试行)》;完
成了弱智学校语文、数学教材1~18册的编写工作。
在聋教育方面举行了“职业劳动教育”、“体育教学”、“美术教学”、“语文
教学”等五次大型教研活动;盲教育方面举办了盲人职业中专班。
〔民族教育〕1987年,全省共有回民中学18处(包括完中1处),民族高中班2处,满族
学校1处,回民小学75处。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数为:本、专科生687人,
比1986年增加237人; 普通中学11192人,比1986年增加996人;农中、职业中学86 6
人, 比1986年增加311人; 小学36017人,比1986年减少2151人;幼儿园6691人,比
1986年增加2519人; 盲、聋学校24人,比1986年增加7人。1987年各级各类学校中的
少数民族在职教师共2984人,比1986年增加133人。
1987年春,济南回民中学承办了全国部分回民中学校际协作体举行的首次“全国
回族教育研讨会”。1987年夏,济宁市民族教育研究会分会举办了回族小学课堂教学
研讨会。 12月8~10日,山东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经验交流会、山东省少数民族教育
学术讨论会和山东省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济南市东郊饭店同时举行。
1987年秋季,省教育厅、省民委委托济南师专为回民中学代培师资27人。
1987年,报考大、中专院校的少数民族考生降低一个分数段录取。
(梁斌言)
〔两万名优秀民办教师招为公办教师〕1987年,全省有两万名优秀民办教师被选招为
公办教师, 其中被录用为中学教师6162人,占30.8%;被录用为小学教师13838人,
占69.2%。
这次民办教师选招为公办教师的范围和条件是:(1) 1978年以来因教育、教学成
绩显著,由市、地以上人民政府(行署)或教育行政部门授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
称号、教龄在10年以上的现任民办教师;(2) 1960年至1965年期间由公办教师转为民
办教师,连续教龄在15年以上的现任民办教师;(3)1968年底前任教、具有中师(含其
他中专)或高中毕业学历并一直在教学岗位上的现任民办教师;(4)在国家承认学历的
函大,夜大、电大以及省、地教育学院进修取得大专毕业证书并具有八年以上教龄的
现任民办教师;(5)符合上述范围的现任校长、教导主任和县级模范教师及教学能手,
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
这次选招工作进一步稳定了民办教师队伍,提高了民办教师的社会地位,调动了
广大民办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选招工作结束后,省教育厅又在全省范围内对
现任在编民办教师进行了统一登记,形成乡镇有登记表,县教育局保留民办教师档案,
市地有民办教师备案名册,并普遍制订了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民办教师档案,使民
办教师队伍管理趋向规范化。
(谭晓防)
〔小学教育大专班〕为适应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师资水平的实际需要,山东省自
1984年起,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教育学院和烟台教育学院等三所高校,举办
了旨在培养具有从事小学教育教改实验和小学教育科研能力的高级人才大专班,招收
优秀在职小学教师153名,小学教育管理干部125名。招收的这些学员大都是当地影响
较大的、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优秀骨干,他们中有半数以上在地、市级以上的教学
研究会上介绍过教学经验,或上过观摩教学课,受到群众的好评。有的在公开刊物上
发表过教学经验文章或学术论文,也有的进行过专题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 迄今,这些学员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已有130名毕了业,其中教师80名,管理
干部50名。高校举办的小学教育大专班,为全省小学教育培养了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
优秀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从而加强了小学教改实验的科研力量,推动了全省教
改实验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考试〕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
书试行办法》 的规定要求,全省组织了26.35万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参加了1987年
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 文化专业知识考试试点。其中高中教师1万人,初
中教师11.20万人,小学教师10.20万人,幼儿园教师3.94万人。实行中小学教师考核
合格证书制度,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而采取的一项重
大措施,目的是建设一支合格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更好地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进
一步发展、提高基础教育服务。考核合格证书设《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和《专业
合格证书》两种。对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合格证书》的考试,省内已于1986年底基
本进行完毕, 95%以上的教师领取了合格证书。 1987年对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
《专业合格证书》 文化专业知识考试, 有0.26万名高中教师、7.93万名初中教师、
9.0 8万名小学教师和3.54万名幼儿园教师通过了单科考试, 及格率分别为42.3%、
11.3%、36.2%和22.8%。
(于新明)

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师资队伍情况一览表

┌───┬──────┬────────────┬──────┬────────────────────────┬──────────────────────┐
│ │专任教师总计│其中 │每一教师负担│学历情况 │政治情况 │
│ │ ├───┬────┬───┤学生数 ├────┬────┬────┬────┬────┼────┬────┬────┬──┬────┤
│ │ │女教师│民办教师│民教 │ │高校本科│高校专科│中专、高│初中及以│合格率%│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民主党派│华侨│少数民族│
│ │ │ │ │办师 │ │ │ │中 │下 │ │ │ │ │ │ │
│ │ │ │ │教总 │ │ │ │ │ │ │ │ │ │ │ │
│ │ │ │ │师数 │ │ │ │ │ │ │ │ │ │ │ │
│ │ │ │ │占% │ │ │ │ │ │ │ │ │ │ │ │
├───┼──────┼───┼────┼───┼──────┼────┼────┼────┼────┼────┼────┼────┼────┼──┼────┤
│高中 │34501 │6675 │82 │0.23 │14.67 │9751 │18615 │6135 │ │28.26 │45912 │68595 │523 │39 │915 │
├───┼──────┼───┼────┼───┼──────┼────┼────┼────┼────┼────┤ │ │ │ │ │
│初中 │198457 │46588 │65777 │33.14 │16.57 │3827 │34243 │149080 │11307 │19.18 │ │ │ │ │ │
├───┼──────┼───┼────┼───┼──────┼────┼────┼────┼────┼────┼────┼────┼────┼──┼────┤
│小学 │394296 │135453│248195 │62.94 │21.43 │ │ │270890 │123406 │68.70 │46006 │81030 │63 │10 │1534 │
├───┼──────┼───┼────┼───┼──────┼────┼────┼────┼────┼────┼────┼────┼────┼──┼────┤
│幼儿园│81763 │79362 │68664 │83.98 │24.47 │ │ │32449 │49314 │39.69 │2498 │37657 │10 │3 │292 │
└───┴──────┴───┴────┴───┴──────┴────┴────┴────┴────┴────┴────┴────┴────┴──┴────┘

〔山东省昌乐特殊教育师范学校〕 山东省昌乐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是1985年5月经省人
民政府批准由昌乐师范改建的。它是省内师范教育体系中第一个专门为特殊教育培养
师资的基地,也是继南京特师之后全国第二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师范学校。
该校招收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面向全省招生与分配。现有特师班7个,在校
生286人。 有教职员工78人,专任教师53人。其中高级讲师6名,讲师9名,助理讲师
15名,教员23名。学校现只开设聋专业,并正在创造条件尽早开设盲专业和弱智专业。
课程设置分为文化课和专业课。文化课开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生理卫生、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电化教育等;专业课开设心理学及聋心
理学,教育学及聋教育学、耳科医学基础、通用手语、聋校各科教材教法。
该校实行“省、市共同领导,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规模近期定为12个教
学班, 在校生480人,预计到1989年达到规模要求。当前,昌乐特师在深入教育教学
改革的同时,正按照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加速自身的建设,为创办第一流的标准化
师范学校而努力。
(刘逢光)
〔山东省济南一中〕是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现校址在济南市运署街43号。
1987年有32个教学班,学生2100人,教职工207人。该校于光绪29年(1903) 年由清末
山东最早的同盟会员刘冠三创办,时名山左公学。1914年与官立中学堂、公励中小学
合并为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后改为济南初级中学。1929年废除四年制中学后,设立山
东省立高级中学。1937年抗战开始,学校南迁,改名为国立六中四分校。济南沦陷后,
在省立一中和省立高中的基础上建立了济南中学。1948年解放后,于1950年改名为济
南一中。该校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运动时,该校学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的
学生运动。 1921年7月,省立一中学生邓恩铭参加了党的“一大”。抗战前,学校就
以“勤学致知、敦品励行”为校训。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形成了现在的“勤奋、严
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办学中坚持“面向未来搞改革,以严治学有特色、全面
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的指导思想。1958年被教育部和国家体委授予“全国
体育红旗学校”。1959年曾出席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许多著名人士如胡也频、李广
田、张默生、楚图南、季羡林、李何林等曾在该校任教。作家王统照、党的“一大”
代表邓恩铭、教育家张承先、名导演赵焕章、歌唱家朱逢博等都曾是该校学生。
〔山东省滕县一中〕山东省重点中学之一。该校前身是美国传教士狄乐波于1913年创
办的教会学校新民学校, 后易名为华北弘道学院、弘道中学。1946年因战争停办。1
950年江苏省铜北中学奉命迁入弘道中学旧址, 命名为滕县中学,后改为滕县一中。
1964年该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33所大改试点学校之一。实行科学管理、坚持全面发
展是该校办学的主要特色。1986年被团中央授予“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学校”称号,
1987年被评为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实验
室及仪器工作先进集体。该校学生在全国及华东数、理、化、文各科竞赛活动中曾多
次获奖。体育教学成绩突出,被命名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先进学校”。该
校男子篮球队1986年获省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篮球冠军,以该校男篮为主力的山东省
中学生代表队又获华东赛区冠军。该校劳动技术教育设施初具规模,设电脑应用、英
文打字、家电修理等六个专业。1987年山东省教育厅以该校为现场,召开了全省中小
学劳动技术教育经验交流会。该校的勤工俭学也很有特色,校办工厂和1200亩的农场
为学生劳动实习提供了场所。勤工俭学纯收入每年达50万元以上。近年来,该校自筹
资金,先后建起教学、实验、宿舍楼四座,共9000余平方米,使学校面貌大为改观。
〔山东省淄博五中〕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前身为“耀南中学”,1942年
创建于山东解放区博兴县陈户,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烈士的名字
命名。校址几经迁移,几度停办,1948年在桓台县邢家坡复校,改名为渤海第三中学。
1950年7月改名为桓台中学,1951年2月迁至淄博专区张周市张店,改名为张店中学。
1955年定名为淄博五中。在战争年代,该校教育服务生产,服务战争,形成了理论联
系实际的学风,80年代该校继承发扬了过去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求实、勤奋、创新的
新学风。学校一向重视教育教学改革,50年代建立起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
学秩序和规章制度,开展了领导、教师、学生三结合的教学活动分析;60年代进行了
中学五年一贯制的大改试验;80年代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总结出系列化、科学化、多
样化的经验,都曾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学校1982年被评为山东省学校卫生工
作先进单位和贯彻落实体育卫生两个暂行规定先进单位。1983年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
工作先进单位。1984年以来,有近60名学生在省以上学科、科技、论文等项竞赛中获
奖; 学校教师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册。该
校培养的学生有近30人成为地、市级以上干部,著名作家黎汝清是该校40年代的毕业
生。
〔烟台二中〕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烟台市实验中学。前身是美籍牧师郭
显德1866年在烟台毓璜顶创建的“文先”、“会英”两处教会义校。1896年郭将两校
合并,名为会文学校。1920年美籍牧师韦丰年将其创立的实益会馆与会文学校合并为
私立烟台益文商业学校,1934年改为商业专科学校。珍珠港事件后,为日本帝国主义
接管, 改为烟台第二中学。抗战胜利后改为毓璜顶中学,1948年称烟台市立一中,1
951年定名为烟台二中。 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风,在教
职工中建立了以绩为中心,德、能、勤、绩全面考核、择优建档、分类表彰的考核评
优制度;对学生进行理想与成才教育,开展立志、勤奋、达标和百分评优活动,取得
较好效果。该校的第二课堂活动非常活跃,曾被评为全国科技活动先进集体。1981年
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空模比赛中,该校的邢文平同学获得银牌。1982年在全省手球比
赛中,该校获得第一名;代表省参加全国比赛获第二名。该校校办工厂的年产值达百
万元,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建国前有“益文学生足迹遍五洲”之称,建国后该校为
更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培养优秀劳动者两万余人。该校是一所开放学
校,经常有国外友人参观访问,与日本、美国、西德、丹麦等国的友好人士保持联系。
〔临沂市第三实验小学〕 临沂市重点小学。前身为临沂县第一高等小学,创办于190
3年。 1928年改称临沂县立第二小学,后改为益新街小学。1939年日伪统治时改为沂
州模范小学。1946年该校回到人民怀抱,称临沂县第一小学。1982年定为临沂市第三
实验小学。1987年该校有22个教学班,1229名学生,72名教职工。半个多世纪来,该
校为社会培养了8310名毕业生。 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学校工作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1
936年12月全校师生300多人参加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大会,游行示威反对日寇
侵占我东三省,并组织童子军去南京参加检阅大会。解放战争时期,该校配合扫盲开
展送字上门的小先生活动,他们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1977年以来,通过校会、
班会、少先队会、故事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1983年省电视台曾播放该校
学雷锋活动录像。他们致力于教法的不断改革。1977年以来,该校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上采用“一课一得”教法,在数学教学上试用“发现法”,在
教师中大练教学基本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济南市制锦市小学〕济南市重点小学。创建于1906年,时名镇武庙学堂,属私塾性
质。1911年改建扩大为官立镇武庙学校,1915年改为山东省立制锦市小学,1930年改
为山东省立模范小学,1946年改为山东省立第一实验小学,1948年改为济南市制锦市
小学至今。解放后,学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在教师中提
倡勤奋、严谨、创新、求实的教风,在学生中提倡勤奋、创造、团结、诚实、向上的
学风,形成了勤学习、讲文明、有纪律的良好校风,曾被评为济南市教育战线先进单
位、济南市五讲四美文明单位、济南市体育先进单位、天桥区教育战线先进学校等。
近年来,学校进行了低幼衔接、低中衔接、中小衔接的教学改革实验,广泛开展了课
外阅读、趣味数学、声乐、器乐、舞蹈、武术、乒乓、书法、绘画等课外活动,使课
内外、校内外的教育融为一体,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校学生孙谦在1986年全国
“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中获小学组第五名;单涛绘画的“狐狸与小鸡”在希
腊举办的世界儿童画展中获最佳奖。学校1987年建成5000平方米的教学综合大楼,内
设健身房、电教室、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舞蹈训练室、图书阅览室
等,初步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该校毕业学生中很多已成为知名人士,如王丙乾、
季羡林、陆逸、欧阳中石等。
(刘凤山)
〔济南市经五路幼儿园〕该园是一所区属幼儿园,始建于1946年10月29日,当时
何思源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 初定名“思源幼稚园”。1947年6月改名为“耀武幼稚
园”。济南解放后,曾更名为“经五路幼儿园”、“市中区小学幼儿园”,隶属关系
也几经变化。1985年,济南市中区政府决定改名为“经五路幼儿园”。
该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特点突出,成绩显著。早在1964年,该园小朋友孙营的画
“湖里的鱼” 就荣获济南市幼儿画展优秀奖,并选送参加了索马里国际幼儿画展。1
965年, 来自印度尼西亚、缅甸、阿尔巴尼亚的华侨、教育界人士以及一些国家的大
使先后到该园参观访问。近几年,该园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强美育教学,她们创
作的歌舞多次在省市演出比赛中获奖,其中“山村娃娃安了家”、“捉蛐蛐”获得济
南市创作表演一等奖、省二等奖,并由省电视台录制了少儿专题节目。同时,该园还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注意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游戏化。她们开展的角色、表演、智力、
娱乐及自我服务等创造性游戏活动,受到有关人士的赞扬,为此,山东电视台专门录
制了《欢乐的一刻》,进行推广介绍。由于该园成绩突出,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
表彰奖励。 1978年省托幼工作领导小组授予该园“先进集体” 称号,1982年被评为
“山东省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受到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嘉奖。
〔烟台市芝罘区区直机关幼儿园〕1950年正式建园,定名为“烟台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其前身是“胶东育儿所”。1983年烟台地区改为烟台市,市驻地改为芝罘区,该园更
名为“烟台市芝罘区区直机关幼儿园”。该园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布局合理,设备
齐全,设施先进。在管理上,注重规范化管理,园内各项工作都井然有序;在教学上,
提倡游戏式教学,不上空课,不上说课,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在办园方针上,坚持保
教并重,并且提出了“保重于教”的观点,积极探讨保教工作的规律。1980年该园提
出了园所旅馆化的要求,统一备齐被褥等生活用品,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几十
年来,该园的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最近几年,声誉日高,
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活动达百次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
区先进单位,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冯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