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130&run=13

〔1987年教育事业新进展〕1987年,山东省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得到较快发展。全省共
有小学60495所, 在校生844.8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3%,小学毕业升入初中
的升学率为69.08%。普通初中7076所,在校生328.93万人,比1986年增加3.16万人。
普通高中801所,在校生50.61万人,与1986年在校生数基本持平。各类高中阶段的职
业技术学校966所,在校生35.5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由1986年的38.47
%升至40.54%。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为27.39%。普通高校达到50所,
在校研究生2405人, 本、专科在校生9.59万人,比1986年增加2761人,增长3.8%。
共有毕业研究生和大中专毕业生52085人, 比1986年增加7847人,增长17.7%。成人
高校104所,在校生11.03万人,基本保持1986年的水平。成人中专 (农民中专、干部
中专、职工中专)达到300所,在校生16.9万人。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745处,村
办农民业校36139处,共为农村培训各类技术人才200万人次。

(卫景华)

山东省“一五”至“七五”期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情况一览表

普通高校 成人高校 普通中专
总计 252438 136022 607409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8976 66345
1953年 1931 23488
1954年 1759 9812
1955年 1825 11553
1956年 1775 9403
1957年 1686 12089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23194 109165
1958年 2249 15584
1959年 2409 21286
1960年 5821 32699
1961年 5567 22687
1962年 7148 16909
调整时期 19718 22807
1963年 6810 13814
1964年 6806 6751
1965年 6102 2242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24491 246 66571
1966年 293 3403
1967年 5288 49 11544
1968年 6992 197 28731
1969年 2756 10537
1970年 9162 12356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15592 382 40277
1971年 11758
1972年 1313
1973年 4098 1980
1974年 5461 187 9440
1975年 6033 195 15786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 33338 46212 96673
1976年 6072 6201 19908
1977年 7203 29045 29665
1978年 7015 6445 9006
1979年 5364 1304 2882
1980年 7684 3217 35212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 76518 40204 138046
1981年 6311 1145 32661
1982年 23679 9385 26782
1983年 16806 10439 21413
1984年 13563 4692 27166
1985年 16159 14543 30024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 50611 48978 67525
1986年 21183 18626 31278
1987年 29428 30352 36247
注:以上数字,成人高校未包括电大单科结业生及业余大学毕业生数。
(刘秀琴)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6月30日至7月4日,省委、省政府在济南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
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国家教委1987年工作会
议、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加强学校思想政
治工作、端正办学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等问题,并对下一步教育工作作出部署。会上,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苗枫林传达了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副省长马长
贵、省委副书记陆懋曾分别就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
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期间,省委副书记、代理省长姜春
云召集与会市长、专员、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高校负责人举行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
话。
这次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研究提出了端正办学
思想,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讨论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城乡职业技术教
育的改革和措施;对精心组织好九年制义务教育施工问题作了全面部署。会议讨论的
《山东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关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几个问题
的通知》、《关于加强师专基本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经进一步修改后将下发执行。

(侯典明)

1987年城乡教育费附加征收及使用情况表
单位:万元
┌────┬──────────────┬───────────────────────────────────────┐
│ │收入情况 │支出情况 │
│ ├────┬────┬────┼────┬────┬────┬────┬────┬────┬────┬────┤
│ │合计 │城市 │农村 │合计 │民师工资│校舍 │购置修理│购置仪 │公务费 │业务费 │其他支出│
│ │ │ │ │ │及福利 │修缮费 │课桌凳 │器设备 │ │ │ │
├────┼────┼────┼────┼────┼────┼────┼────┼────┼────┼────┼────┤
│合计 │42265.08│5158.70 │37106.38│40610.66│18171.89│11283.82│979.59 │1652.89 │4437.95 │1579.32 │2505.20 │
├────┼────┼────┼────┼────┼────┼────┼────┼────┼────┼────┼────┤
│济南市 │2198.87 │686.59 │1512.28 │228.66 │735.22 │1051.86 │18.87 │79.15 │136.01 │38.75 │168.80 │
├────┼────┼────┼────┼────┼────┼────┼────┼────┼────┼────┼────┤
│青岛市 │5095.33 │1182.93 │3912.40 │4638.64 │1787.97 │1488.78 │115.38 │367.18 │239.10 │519.90 │120.33 │
├────┼────┼────┼────┼────┼────┼────┼────┼────┼────┼────┼────┤
│淄博市 │2208.14 │706.67 │1501.47 │2130.58 │802.52 │865.31 │52.16 │158.08 │120.95 │65.83 │65.83 │
├────┼────┼────┼────┼────┼────┼────┼────┼────┼────┼────┼────┤
│枣庄市 │1828.58 │178.29 │1650.29 │1548.87 │532.35 │501.79 │29.16 │100.50 │168.29 │52.26 │164.52 │
├────┼────┼────┼────┼────┼────┼────┼────┼────┼────┼────┼────┤
│东营市 │755.37 │209.64 │545.73 │630.72 │323.98 │127.15 │29.21 │72.11 │71.52 │4.62 │2.13 │
├────┼────┼────┼────┼────┼────┼────┼────┼────┼────┼────┼────┤
│烟台市 │3469.74 │470.79 │2998.95 │3466.29 │1645.09 │740.21 │83.40 │75.47 │583.30 │183.24 │155.58 │
├────┼────┼────┼────┼────┼────┼────┼────┼────┼────┼────┼────┤
│潍坊市 │5524.42 │453.16 │5071.26 │5414.47 │2567.56 │1279.63 │60.04 │293.00 │896.83 │140.02 │177.39 │
├────┼────┼────┼────┼────┼────┼────┼────┼────┼────┼────┼────┤
│济宁市 │3123.14 │284.61 │2838.53 │3012.24 │1072.61 │998.39 │85.58 │168.86 │486.63 │155.08 │63.09 │
├────┼────┼────┼────┼────┼────┼────┼────┼────┼────┼────┼────┤
│泰安市 │3069.56 │202.53 │2867.03 │2929.34 │1399.28 │493.07 │44.91 │49.91 │497.06 │60.30 │384.81 │
├────┼────┼────┼────┼────┼────┼────┼────┼────┼────┼────┼────┤
│威海市 │1711.05 │101.73 │1609.32 │1810.84 │819.76 │365.70 │26.09 │40.26 │279.57 │89.06 │190.40 │
├────┼────┼────┼────┼────┼────┼────┼────┼────┼────┼────┼────┤
│惠民地区│2155.86 │115.16 │2040.70 │1753.47 │883.59 │397.29 │37.43 │12.54 │277.94 │24.56 │120.12 │
├────┼────┼────┼────┼────┼────┼────┼────┼────┼────┼────┼────┤
│德州地区│2709.54 │131.99 │2577.55 │2742.91 │1551.71 │817.80 │90.51 │38.88 │85.07 │65.54 │93.40 │
├────┼────┼────┼────┼────┼────┼────┼────┼────┼────┼────┼────┤
│聊城地区│1585.52 │89.55 │1495.97 │1575.97 │1036.37 │265.75 │13.10 │13.68 │58.86 │29.14 │159.07 │
├────┼────┼────┼────┼────┼────┼────┼────┼────┼────┼────┼────┤
│临沂地区│3905.64 │243.30 │3662.34 │3814.31 │1563.07 │964.85 │245.35 │108.74 │470.64 │78.29 │383.37 │
├────┼────┼────┼────┼────┼────┼────┼────┼────┼────┼────┼────┤
│菏泽地区│2924.32 │101.76 │2822.56 │2913.35 │1450.81 │926.24 │48.40 │74.53 │84.18 │72.73 │256.46 │
└────┴────┴────┴────┴────┴────┴────┴────┴────┴────┴────┴────┘

(刘世祥)

〔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普遍完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山东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校舍改造工作的
指示,从全省实际出发,采取依靠群众办学的方针,有步骤地对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
了全面的改造。校改工作从1979年起步,经过八年奋斗,截止到1987年底,全省共新
建校舍838659间, 改建和大修校舍414704间,建大门66302个、院墙1188.5万米、厕
所340194间,扩建操场5820万平方米,不仅普遍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
学生人人有课桌凳” ,而且有63351处学校达到了校舍、院墙、校门、厕所、操场、
课桌凳“六配套”,占农村现有中小学的95.6%,从而使全省农村中小学的面貌发生
了根本的历史性的变化。
八年中,全省用于校改的总投资累计达26.6亿元,其中群众集资24.27亿元(含工
料折款),国家补助1.52亿元,其他投资(包括勤工俭学收入用于校改等)0.81亿元。
在农村中小学校舍普遍达到“一无两有”、“六配套”的基础上,省教育厅与有
关部门正着手制订加强校舍校产管理维修工作的意见,以加强校舍的维护和管理,并
进一步加强学校设备建设,充实实验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电教设备等。与此
同时,还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国办中小学校舍改造的路子。

(郭思民)
〔省人大颁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1987年9月1日,山东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
七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
《条例》总结了近几年来,经过全省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方针政策
和行之有效的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其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
《条例》在总则中规定了制定《条例》的根据,适用范围,办学方向及培养目标、
学制等内容。
《条例》还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设置原则,领导管理体制,师资与教学,招生
与毕业等项问题也作了具体规定。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要招收对象,其培养目标是“各类中级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中级技术的工人、农民和其他从业人员”。这类学校的设置
原则,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
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
各级政府全面领导本行政区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
区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对于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修业期满,经考试合格,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有技术等级标准的由市、地教育行政部门、劳动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技术等级考核,
按考核成绩发给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
《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马钊)

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统计资料

┌────────┬───┬───┬───┬───┬───┬───┬───┬───┬───┬───┬────┬────┬────┬────┬────┬───┐
│市地完成情况和 │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惠民地区│德州地区│聊城地区│临沂地区│菏泽地区│合计 │
│投资额 │ │ │ │ │ │ │ │ │ │ │ │ │ │ │ │ │
├────┬───┼───┼───┼───┼───┼───┼───┼───┼───┼───┼───┼────┼────┼────┼────┼────┼───┤
│情况 │完处 │1765 │3245 │1684 │1396 │1229 │4632 │6750 │3680 │4736 │1591 │5229 │7571 │3743 │10941 │5159 │63351 │
│六配套完│成数 │ │ │ │ │ │ │ │ │ │ │ │ │ │ │ │ │
│成 ├───┼───┼───┼───┼───┼───┼───┼───┼───┼───┼───┼────┼────┼────┼────┼────┼───┤
│ │占处 │98.7 │98.1 │100 │97.5 │98.1 │97.3 │99.9 │93.2 │99 │94.1 │95.1 │86.5 │92.6 │100 │92.2 │95.6 │
│ │现数 │ │ │ │ │ │ │ │ │ │ │ │ │ │ │ │ │
│ │有% │ │ │ │ │ │ │ │ │ │ │ │ │ │ │ │ │
├────┼───┼───┼───┼───┼───┼───┼───┼───┼───┼───┼───┼────┼────┼────┼────┼────┼───┤
│(万元) │国投 │670 │1480 │633 │1040 │388 │1420 │2015 │1381 │1035 │285 │603 │1031 │592 │2009 │638 │15220 │
│投资总额│家资 │ │ │ │ │ │ │ │ │ │ │ │ │ │ │ │ │
│ ├───┼───┼───┼───┼───┼───┼───┼───┼───┼───┼───┼────┼────┼────┼────┼────┼───┤
│ │村投资│7839 │11722 │6228 │10838 │6794 │18562 │26501 │21359 │21117 │6844 │16568 │18786 │14223 │24801 │30487 │242669│
│ │乡(镇)│ │ │ │ │ │ │ │ │ │ │ │ │ │ │ │ │
│ ├───┼───┼───┼───┼───┼───┼───┼───┼───┼───┼───┼────┼────┼────┼────┼────┼───┤
│ │其投 │703 │523 │76 │99 │109 │1291 │754 │952 │439 │171 │278 │948 │264 │448 │1064 │8119 │
│ │他资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9212 │13725 │6937 │11977 │7291 │21273 │29270 │23692 │22591 │7300 │17449 │20765 │15079 │27258 │32189 │266008│
└────┴───┴───┴───┴───┴───┴───┴───┴───┴───┴───┴───┴────┴────┴────┴────┴────┴───┘

(孙鹏 刘振鹏)

〔教育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
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山东省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同外国教育团体和学校之间的教
育交流不断扩大。 到1987年底,全省已有20所高校、7个市地同国外开展了教育对外
交流,并取得了一定效益。现已有15所大学同美、日、英、加等国家的41所大学签署
了校际交流协议。14所中小学与外国中小学建立了校际关系。几年来,山东省高校先
后接收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留学生。
山东省的教育对外交流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 互聘学者、专家讲学、
任教;(2) 互派留学生;(3)互换学术资料;(4)根据双方协议,组织教育代表团(组)
互访。
(王绥之)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正面教育〕1987年,山东省教育战线,以高等学校和城
市中等学校为重点,普遍进行了一次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正面教育。
1987年初,党中央发出一系列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
要指示。中共山东省委和各高校党委抓住时机,旗帜鲜明地进行了工作。在正确解决
学潮问题的基础上, 发动全省100多万干部群众利用寒假做10万大学生的工作,收到
了良好效果。 1987年2月,省委召开了全省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市地委宣传部长、教
育局长会议, 就全省教育战线如何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进行了部署。4月,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组织专题研讨会,推动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深入。7月,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
习《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把反对资产阶
级自由化的斗争引向深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各校抓住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问题,分层次、有重
点地进行了专题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联系学
校实际,总结在办学方向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广大党员在
学习中央指示,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的大讨论,深入进行党性、党纪和党风教育。广大学生主要是通过思想理论课等形式,
解决实际认识问题,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方向和青年成长的正确道路。广大教师通过
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加深对党的路线的理解。
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正面教育中,各校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一系列
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的指示,明确重点和范围,认真掌握知识分子政策,对学生从
爱护出发,采取团结教育和疏导的方针,对犯错误的学生的处理采取了慎重态度,重
在教育,这些做法保证了斗争健康发展。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正面教育,加深了广大师生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在一些根本原则问题上清除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
进而促进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积极性,促进了深入社会实践,
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的自觉性,促进了各校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了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教学科研的正常秩序。
(刘鸣泽)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工作暂行条例》颁布〕1987年10月17日,省教育厅颁发
了《山东省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工作暂行条例》。《条例》规定,兼职辅导员、班主任
一般任期为2年,至少要有1/4的时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其工作实绩应作为教师
职务聘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条例》强调。聘任教师职务,要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必要条件。在现行教学、
科研、社会贡献考核内容中增加教书育人项目,所占比例由各校自定。考核办法是个
人总结、教研室评议、系校审核,每个教师都要提交一份联系班级实际的调查报告、
工作总结或研究论文。青年教师晋升讲师及讲师以上教学职务,须兼做一年以上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并经系考查,认为合格。对公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参照本人
的教学总结,学生学习小结等,主要考查其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评
议时,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学生思想教育做出突出成绩的要优先考虑。教师
在公开或内部刊物以及会议上发表的有关教书育人的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理论文章
等,都应作为科研成果。
《条例》 规定,要建立教师教书育人评比制度。学校每学年评1次教书育人优秀
奖,全省每3年评1次。对获奖者除给予一定的奖励外,其先进事迹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作为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对省级教书育人优秀奖获得者和连续三年获得学校教书育
人优秀奖者,各级评审委员会和学科评议组在评审任职资格时,应优先考虑,学校要
优先安排进修、考察和疗养等。
《条例》指出,学校教书育人工作在党委领导下,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
日常工作由教务处牵头,系主任组织实施;学校工会组织,系党总支,教师党支部要
密切配合。
(田建国)
〔山东省首届学生军事教学理论研讨会〕为加强学生军事教学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
学生军训工作的开展, 山东省学生军事教学研究会于1987年1月14~16日在济宁市召
开了山东省首届学生军事教学理论研讨会。
会议认真总结了一年来学生军训试点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探
讨了学生军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研究提出了加强学生军训管理机构、教员队伍建
设、改进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等问题的意见。
会议指出,学生军事训练必须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
紧紧围绕我国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这一目的,严格训练,
严格要求。为使学生军事教学尽快走上正轨,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 要把军
事课教学真正摆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应有位置上,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安
排。(2) 要花大气力抓好军事教员队伍建设。加强对现有军事教员的业务培训,提高
教学能力。切实关心军事教员思想政治上的进步,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3)有足够的训练经费及器材保障。(4)必须从学生军训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一
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尤其要建立学生军训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将学生军训考核
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册,其表现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升学、就业的重要依据,从制度上
保证学生军训质量。
(于瑞在)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概况〕1987年,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又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高了认识,
加强了领导。济宁、淄博、德州、聊城、潍坊、枣庄等六市、地教育局,在机关编制
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成立了体育卫生科。其他市、地教育局也正在酝酿和
筹建。区县一级教育局也基本配齐了专职体育卫生干部或教研员。二是学校体育活动
的开展趋向普及。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积极推行《国家体
育锻炼标准》 , 全省有431.25万名学生达到相应年龄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比
1986年增加92.66万名。三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配套工作基本完成。省、市(地) 、
县三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由1986年的1144所发展到1236所。为保证质量,调整布局,
省教育厅、 省体委对省属150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了检查调整。在此基础上,根
据国家教委、 国家体委的部署,确定在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华东石油学院等3
所大学和省实验中学等20所中学试办“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学校。淄博十一中、青岛
十五中、 滕县一中、金乡一中、博兴县实验小学等5所学校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授
予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促进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
术水平,先后举办了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学生田径、足球、游泳比赛,中专学生
篮球比赛和大学生篮球、排球、乒乓球、艺术体操、田径等比赛。四是会同省体委、
省卫生厅在全省大、中、小学中举办了优秀体育教师、优秀卫生保健人员评选活动。
全省评选出优秀体育教师656名,优秀卫生保健人员235名,并有50名体育教师 (或体
育工作者) 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工作者。五是在全省中学普遍施行了国
家教委发布的《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对在校中学生进行体育考核,毕
业时不合格者,只发给结业证书,不准报考高一级学校。六是加强了学校体育教材建
设。组织编写了省建国后第一套初级中学、小学体育课本,共16册,约52万字,并于
9月份开始在全省试行; 组织编写了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拟于1988
年试用。七是组织在职体育教师参加高师体育专业自学考试,有2853名在职体育教师
报名参加考试。从而,调动了体育教师自学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体育教师素质。
八是制定了(1987~1996年) 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追踪调查实施方案,并对全省350 0
名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追踪调查,取得了有效数据。
(李崇岗)
〔平度县坚持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和农牧渔业部在平度
县召开了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会议肯定了平度县的经验,认为
平度的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平度县抓教育工作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教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不断
提高对教育的认识,懂得“今天的经济是10年前的教育,今天的教育是10年后的经济”
的道理,树立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战略指导思想。凡是教育工作中涉及全
局的重大问题,县委都要认真调查研究,作出决策,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县委、县
政府每年都要为教育办一两件大事、实事,每件事都要真正抓出成效来。
紧紧抓住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个根本,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县委、县
政府把教育与经济建设当作一个整体统盘考虑,从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教
育发展规划,使经济建设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他们
把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一项重点工程,花大气力准备条件,加快实施,大力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培训各类中初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提高劳动者的
文化技术素质。
发动全社会办教育,多渠道解决教育资金不足的困难。县政府保证国家所拨教育
事业费逐年增长。 从1984年起建立了人民教育基金制度,按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2%
和乡镇企业税前利润的3~5%征收,到1987年已征收4500万元。从1979年开始发动全
社会集资办学,共集资近5000万元,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修建了县城小学、
中学、建起了师资培训中心和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中心。县里决定,在城镇建设
维护税中提取10%用于城镇中小学校舍建设,城镇建新校免征土地开发税。
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培养培训师资。县里与有关师范院校、电视大学、教育
学院联合举办师专班、电大师资班、专科培训班和高师函授班等,并且单独举办中师
培训班、中师函授班及非学历教育的各种短训班,不仅保证按计划提供实施九年制义
务教育所需师资,而且使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师资得到妥善解决。
树立大教育观念,对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进行统筹。县委、县政
府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对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实行
分级、分部门、分行业办学,把办学的责任明确落实到乡镇、村和县直各业务部门,
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
(马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