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测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123&run=13

〔地震测报事业概况〕1908年秋,由德国人在青岛建立的“青岛观象台地震台”是我
国最早的地震台之一。
1966年邢台地震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在泰安、定陶、莱阳、苍山建立了第
一批地震监测台。1969年7月渤海发生7.4级地震后,中国科学院、地质部、国家测绘
总局等单位又先后来潍坊、 临沂、烟台、长清等地建立了12个地震监测台。同年8月
山东建立了地震机构。1971~1972年将上述台站全部接收。在此基础上,根据地震预
报和科研的需要, 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扩充和改造。特别是1975年2月海域地震和19
76年7月唐山地震后, 台站建设有较大发展,截至1987年底,省地震监测台网已初具
规模,计有30个专业台、5个企业台、3个地方事业台。并建有4000公里的流动水准路
线、5230公里的流动磁测路线、5100公里的流动重力测线。建有24口井的地下水动态
观测网。1987年10月山东省第一个较现代化的鲁西南无线传输台网经国家地震局验收
正式投入运行后、 全省便组成了多学科、多手段综合性较强的地震监测台网。还有1
028个群众观测点与之配合, 控制、监视着本省沂沐、聊考等断裂带及其他地震活动
较多地区的地震活动。
1987年12月建成了山东省地震局C14定年实验室, 暂归属省地质地质队,
测试仪器KOUANTNLUS-1220-681从芬兰购置,并由该国LKB公司派皮克(PEKKA) 来华安
装调试。此仪器系低本底测定α和β粒子谱(LSC) 仪,其作用:①C14测量(地
质及考古定年);②H3测量(环境保护及其他应用)。
1987年投测的主要观测仪器达225台(套)。其中测震仪器121台、地形变观测仪器
23台、重力仪10台、地磁仪15台、地电观测仪2台、水化学及地下水观测仪4台,地应
力观测仪1台、专用标定仪器10台、通用仪器设备12台(套)、工程振动测试仪器9台、
400W单边带电台1部、微型电子计算机7台(不含25台PC-1500型) 、群众观测点监测仪
器10台。另有400W单边带电台流动车1辆、地震水化流动监测车1辆。
截至1987年底,全省地震系统科技人员共有359人(不包括各级地震办公室) ,占
地震系统总人数的70.9%, 其中有高级技术职务的23人、中级技术职务的122人、初
级技术职务和未定技术职务者214人。
全年开展测报工作主要有:1.前兆资料分析。据30个地震前兆监测台和24口地下
水井观测资料分析,除临沂地电台和鲁15井出现过非地震异常变化外,其他均无异常
情况。
2.流动测量。1987年对德茌线(恩城-高唐段)40.8公里、陵县-临邑46.2公里、临
清-茌平54.1公里3条水准路绒的复测,认为聊考断裂带的东侧,在茌平、高唐一带存
在着一个上升趋势,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背景异常。流动重力对鲁南网的59段进行复
测,流动地磁对鲁南30对测点、鲁西20对测点复测两次,均无异常情况。
3. 地震活动性分析。1987年省内小震ML〉4级地震活动主要分布于聊考带以东地
区。普西及鲁西北地区除有个别2级左右的小震外,未发生ML〉3.0级地震。上述两区
尚未出现明显的地震活动性异常情况。但聊考带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的b值正向低
值发展,其趋势尚需注意。
在渤海区,1987年小震活动频度和强度虽然稍低于去年,但与1980年以来的活动
水平相当,而地震活动的b值、自1986年已恢复正常,1987年未出现新的异常。
4.对山东省1988年度地震活动趋势估计。根据山东省内陆及渤海区的地震活动及
前兆观测资料都没有发现明显的前兆性异常情况分析,还看不出1988年省内有发生强
破坏性地震的迹象。但考虑到聊考带北段的地震地质条件、复测水准的趋势性上升及
流磁测值的趋势性下降及聊考带附近地区b值正在向低值发展的趋势,该区存有发生
中强地震的背景。另外,莱州湾及胶东半岛北部沿海一带仍会保持中小地震相对活跃
的状态。

(杨松坤)
〔1987年山东省内陆及其附近海域地震活动概况〕梁山东地震台网测定,1987年山东
省内陆及其附近海域共发生ML〉1.0级地震227次,其中,ML〉3.0级地震18次(表) ,
2.0~2.9级地震73次,1.0~1.9级地震136次。
3月12日12点23分58.9秒,在滕县西南 (北纬35°03′,东经117°03′) ,发生
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滕县城内和洪绪乡一带,大部分人有感,有地声,门
窗振动。
3月14日9点45分17. 秒,在蒙阴西(北纬35°44′,东经117°42′),发生3.1级
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当地有感。
3月15日5点38分38.2秒,在莒南西北(北纬35°21′,东经118°39′),发生2.6
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当地有感。
3月17日18点11分14.5秒,在渤海(北纬38°02′,东经120°28′) ,发生3.1级
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长山县南长山、大黑山岛有感。
8月13日2点46分5.3秒,在黄海(北纬37°48′,东经123°20′,) ,发生4.3级
地震。胶东南部沿海部分地区有感。
9月6日17点17分45.7秒,在平度西南(北纬36°37′,东经119°49′),发生3.5
级地震。震源深度25公里。姜庄、夏庄一带有感。
9月9日21点零9分5.1秒至11日5点57分49.4秒,在梁山 (北纬35°48′,东经116
°05′),发生了由15次地震组成的小震群,其最大地震1.9级,最小地震0.4级。
〔《重新评定鲁南地震区划》项目二、三级课题通过国家地震局验收〕《重新评定鲁
南地震区划》,是对山东国民经济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工程地震科研项目,对该项目投
资220万元。
1977年国家地震局颁布的全国1∶300万地震基本烈度图,鲁南郯城一带确定为我
国东部大陆百年内唯一的8级地震危险区,震中烈度高达X度以上,山东省境内Ⅶ度区
以上的面积达3.25万平方公里,致使鲁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乃至山东省工业建设布局
受到很大限制,不少大型厂矿工程建设项目被迫下马或迁址,个别必须上马的工程建
设耗资极高,以兖石铁路及石臼港两项工程为例,在20亿元的总投资中,抗震加固费
高达3~4亿元。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地震研究的深入和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在部分科技人员提
议下,逐渐对原确定的鲁南烈度的原则和依据提出了异议。为此,经山东省地震局与
山东省科委、山东省建委等部门协商后,1984年12月邀请了省内外的地震、地质、建
设等16个部门的专家和负责同志,在济南召开了鲁南地震基本烈度重审工作方案论证
会。论证会后,在山东省政府、国家地震局领导的关怀下,国家地震局与山东省科委
于1985年5月正式签订“重新评定鲁南地震区划” 工作的协议,共同投资,由国家地
震局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实施, 用三年时间完成。同年5月底国家地震局在京召集全国
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专家对重新评定鲁南地震区划工作设计任务书进行了审定,并予
以通过。同时专门成立“鲁南项目”工作指挥部,在山东省地震局设立办公室具体领
导和执行计划的实施。
3年来, 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组织有关方面的科研勘探力
量投入工作,除直接承担项目的山东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球物理
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外,还有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河南、广东、江苏、
甘肃、陕西、福建等省地震局和同济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山东地矿局等参加部分野
外工作。先后投入野外调查、勘探、资料分析处理等工作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5 00
余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25名,动用了包括钻机、水车在内的大小车辆90余部和2 00
多台(套)观测仪器设备。主要工作有:鲁南地区活断层调查、古地震开挖和地震复发
间隔研究、第四系地层的划分、大地电磁测深、磁测深、转换波观测、人工地震测深、
微震近场观测、 流动形变、重磁复测等。1986年11月野外勘探工作基本结束,1 987
年转入室内资料整理、 数据处理、样品分析。整个项目设三级课题26个,二级课题5
个,投入工作量之大,居全国同类项目前列。

1987年山东省内陆及附近海域ML≥3.0级地震目录

┌──┬──────────┬───────────────┬──┐
│序号│发震时间 │震中位置 │震级│
│ ├─┬─┬─┬─┬──┼────┬─────┬────┤(ML)│
│ │月│日│时│分│秒 │纬度 │经度 │地点 │ │
├──┼─┼─┼─┼─┼──┼────┼─────┼────┼──┤
│1 │1 │15│16│13│56.5│38°10′│121°27′ │长岛东 │3.9 │
├──┼─┼─┼─┼─┼──┼────┼─────┼────┼──┤
│ │ │ │ │ │ │ │ │北海域 │ │
├──┼─┼─┼─┼─┼──┼────┼─────┼────┼──┤
│2 │2 │8 │20│25│36.0│35°48′│120°04′ │黄海 │3.0 │
├──┼─┼─┼─┼─┼──┼────┼─────┼────┼──┤
│3 │2 │27│13│08│46.6│36°50′│121°43′ │乳山东 │3.0 │
├──┼─┼─┼─┼─┼──┼────┼─────┼────┼──┤
│ │ │ │ │ │ │ │ │南海域 │ │
├──┼─┼─┼─┼─┼──┼────┼─────┼────┼──┤
│4 │3 │12│12│23│58.9│35°03′│117°03′ │滕县西南│3.0 │
├──┼─┼─┼─┼─┼──┼────┼─────┼────┼──┤
│5 │3 │14│09│45│17.3│35°44′│117°42′ │蒙阴西 │3.1 │
├──┼─┼─┼─┼─┼──┼────┼─────┼────┼──┤
│6 │3 │17│18│11│14.5│38°02′│120°28′ │渤海 │3.1 │
├──┼─┼─┼─┼─┼──┼────┼─────┼────┼──┤
│7 │3 │30│15│56│49.4│36°27′│123°07′ │黄海 │3.3 │
├──┼─┼─┼─┼─┼──┼────┼─────┼────┼──┤
│8 │6 │20│12│55│18.5│37°03′│119°55′ │掖县南 │3.2 │
├──┼─┼─┼─┼─┼──┼────┼─────┼────┼──┤
│9 │6 │28│21│07│32.8│38°09′│119°27′ │渤海 │3.3 │
├──┼─┼─┼─┼─┼──┼────┼─────┼────┼──┤
│10 │7 │5 │00│04│54.5│38°07′│120°16′ │长岛西 │3.0 │
├──┼─┼─┼─┼─┼──┼────┼─────┼────┼──┤
│ │ │ │ │ │ │ │ │北海域 │ │
├──┼─┼─┼─┼─┼──┼────┼─────┼────┼──┤
│11 │7 │6 │09│49│54.0│38°15′│119°29′ │渤海 │3.8 │
├──┼─┼─┼─┼─┼──┼────┼─────┼────┼──┤
│12 │7 │7 │13│45│37.9│34°31′│212°14′ │黄海 │3.2 │
├──┼─┼─┼─┼─┼──┼────┼─────┼────┼──┤
│13 │7 │7 │18│29│07.5│34°46′│122°54′ │黄海 │3.3 │
├──┼─┼─┼─┼─┼──┼────┼─────┼────┼──┤
│14 │7 │28│18│16│10.4│38°18′│119°37′ │渤海 │3.9 │
├──┼─┼─┼─┼─┼──┼────┼─────┼────┼──┤
│15 │8 │13│02│46│05.3│37°48′│123°20′ │黄海 │4.3 │
├──┼─┼─┼─┼─┼──┼────┼─────┼────┼──┤
│16 │9 │6 │17│17│45.7│36°37′│119°49′ │平度西南│3.5 │
├──┼─┼─┼─┼─┼──┼────┼─────┼────┼──┤
│17 │12│10│15│19│02.6│38°12′│119°28′ │渤海 │3.0 │
├──┼─┼─┼─┼─┼──┼────┼─────┼────┼──┤
│18 │12│12│14│07│41.7│38°11′│119°27′ │渤海 │3.5 │
└──┴─┴─┴─┴─┴──┴────┴─────┴────┴──┘
(徐学炎)

1987年6月下旬,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在山东召开了“鲁南项目”三级课题验
收会, 同年12月对2级课题工作研究报告进行了审议通过。审议的主要结论有两条:
一是认定1668年郯城地震的地震断层,使这次巨震的震中定位不再是简单地从属于极
震区的几何中心,而使之更具有地球物理含义和地质含义,为划分鲁南潜在震源区提
供了新的资料和主要依据;二是通过大量的古地震遗迹开挖及岩石样品年代测定,认
定在沂沭断裂带上八级地震的复发间隔为3000~3500年。从而解决了鲁南地震区划的
关键问题。
本项目预计1988年3月进行终审,以便在1988年5月如期向山东省政府提交鲁南项
目的最终成果。
〔鲁西南无线传输地震台网建成使用〕鲁西南无线传输地震台网是山东省第一个
较现代化的地震监测系统,位于华北平原强震构造带之一--聊考断裂带东侧,设有泰
安、 梁山、邹县、彩山、郭里、菏泽和单县等7个子台,传输记录、分析中心设在嘉
祥县城。
该台网为1985年国家地震局下达的合同制项目,工程投资总额54万元。除单县于
台(需配深井摆)在建外,其余部分均已建成,1987年10月通过国家地震局验收,投入
运行使用。 台网工程的总体设计采用“768”无线遥测传输设备,一次传输方式和无
钟差的统一时间服务系统;在地震参数测定上,采用人机结合方法,在定位精度和速
度上比人工值守台有较大提高;在台站管理上,部分采取无人值守,节约人力、财力,
便于管理。此外,该台网将二次数据,以数话兼用方式,通过泰山无线通讯中继站和
省地震局联系的工程设施,已竣工试通成功,即将投入使用。
嘉祥接收中心在原嘉祥地震台院内, 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一层为记录机房、
维修室、五倍强震仪摆房和值班分析室,二层为嘉祥地震台办公用房。记录机房配备
“768”记录器3台,苹果计算机1台和电磁波前兆观测仪1台。现有工作人员10名。接
收记录中心在台后山(萌山) 顶,海拔108米,设有接收铁塔一座,“768”接收天线6
副,建有9平方米接收机房一间,安置“768”接收机及其他通讯设备,用20对电缆与
记录中心联通。接收记录中心直接连接原嘉祥台64型三分向地震仪拾震器。
郭里子台和彩山子台均为新增无人值守台,采用135瓦太阳能电池及200AH的碱性
电瓶供电, 配置垂直向DS-1-V拾震器及“768”发射机,发射天线及太阳能电池均
放在摆房顶。
邹县子台在原邹县地震台院内、 天线架设在14米高的避雷水泥杆顶上,配备135
瓦的太阳能电池和200AH电瓶,采用垂直向65型拾震器和“768”发射机。
梁山子台系利用梁山地震台的摆房, 配置垂直向65型拾震器和“768”发射机,
发射天线架在摆房旁海拔80米高的凤凰山顶,电源为声内使用的220伏电压电源。
菏泽子台利用原台站井下垂直向摆, 摆的位置在地面下370米,建有高54米天线
铁塔一座, 前置放大及压控部分放置在原观测室内,经50多米电缆与“768”功率放
大部分相连,电源为220伏市电。
泰安子台利用泰安台原64型地震仪拾震器摆房,配置DS-1-V拾震器,前置放大及
压控部分放在摆房, 天线架在摆房旁海拔300米的北山坡上,发射机功率放大部分放
在天线附近小屋内,电源为220伏市电。
正在筹建中的单县子台, 利用原有深井,安放垂直向井下摆,深度预计400米,
建52米铁塔架设天线,采用太阳能供电。
根据理论估算与试记、 考核期间观测记录分析,传输台网以嘉祥为中心,监测M
L〉2.2级地震的范围,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长约170公里,监控面积略似椭圆。
(张孟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