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rec=122&run=13

〔山东气象事业概况〕 山东省近代气象事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1880年在中国
海关总税务司任职的英国人,为索取我国沿海气象情报资料,在芝罘(烟台)、成山头、
砣矶岛设立海关测候所;1898年德国海军港务测量部,为保障本国航运和港务活动,
在青岛设置气象台,1916年日军在驻济南领事馆内设立测候所。至建国前,全省共有
5处设备简陋的气象台站, 39名气象科技人员。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随着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山东气象事业如雨后者笋茁壮成长。1952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
准, 将原山东省气象观测所改称山东省气象台。1953年10月9日,山东省军区司令部
气象科转归省政府建制,改称山东省气象科,1955年2月9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
省气象科扩编为山东省气象局,负责对全省气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从此,山东气象
事业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省气象事业有了迅速发
展,至1987年底,全省共有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台站、一般国家气象台站、
农业气象试验站126处,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综合大气探测网和省、市(地) 、县三
级气象服务网。 上述气象台站中,有省气象台1处,市地气象台13处;有44处气象台
站担负着为军航、民航提供气象情报的任务;有16处气象台站的气象情报资料参加国
际交换。
从1984年起,山东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到1987年,全
省气象台站已拥有各种型号气象雷达17部, 气象卫星云图接收设备4套,各种气象传
真机212台, 各类微机、袖珍电子计算机134台,甚高频电话152部,天气警报发射机
35部, 接收机1200部;开通了济南-北京、青岛、烟台气象电传线路;建成了泰山气
象传真发射台和我国第一个高山自动气象站;建成了省内气象辅助通讯网,并初步实
现了省、市(地)、县三级联判;在35个气象台站安装了天气警报系统;在气象预报服
务、资料整编、气象报表制作、气象电报的编码发报及人事管理、计划财务、公文传
输等方面初步实现了微机处理。 MOS预报,数值预报及“预报专家系统”等先进预报
方法也在全省气象台站普遍使用或试用。
建国后,随着全省气象事业的发展,省内加强了对气象科技干部职工的培训提高
工作。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9年来,以省气象学校为培训基地,同时通过委
托省内外大专院校代培、举办大专函授教育、短训班等形式,共培训各类气象专业技
术人员5408人(次) ,其中396人达到中专以上水平,现在仍在大中专院校学习的在职
干部有161人。 经过多年培训,干部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很大提高,据1987年底统
计,全省气象干部职工中,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占57%,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占21%,
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占31%。
(陈茂奎)
(气象预报与气象服务〕 1987年全省各级气象台站,认真贯彻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
精神,坚持以公益服务为主,以农业服务为重点。为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能
力,给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当好气象参谋,为春播、“三双”、“汛期”、“三秋”农
业生产搞好服务,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思想、组织、技术落实,改进服务方式方法,
在全省气象台站开展了“最佳县站预报技术能手”和省、市(地)气象台“灾害性天气
预报电视广播竞赛”活动,调动了广大天气预报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天气预报质量,
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的提高。1987年24小时降水预报质量,全省平均50.3分,
与1986年相比,县气象站提高1.3分,省、市(地)气象台提高3.8分;24小时灾害性天
气预报质量,全省县气象站平均为63.2分,比1986年提高1.9分;省、市(地) 气象台
全省平均为62.0分,比1986年提高1.8分。对4月下旬至6月中旬各地区出现的风雹,5
月初出现的强晚霜冻,5月中旬至6月中旬大部分地区出现的干热风,8709号台风至11
月下旬的强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各地气象台站都预报得比较准确及时,各级领导部门
根据气象预报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大大减少了损失。
在做好公益服务的同时,全省各级气象台站,认真贯彻国办发(85)25号文件精神,
进行气象服务工作的重大改革,积极开展有偿专业服务,取得很大成绩。1987年全省
有偿专业服务工作,在服务项目、服务领域、服务经济效益方面都较1986年有较大发
展或提高。据1987年底统计,全省有偿专业服务已经发展到111个行业,3315个用户,
比1986年增加12个行业,1729个用户。在有偿专业服务工作中,全省各级气象台站坚
持“用户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准确及时、优质服务。广大用户利用天气预
报信息,科学安排生产,趋利避害,获得了明显经济效益。据全省用户提供的数字统
计,1987年获得经济效益达1.6亿元,比1986年增加7000万元。莱州市盐业公司反映,
仅在1987年4月20~22日、5月22~25日两次降水过程中,由于县气象站预报准确,服
务及时,使该公司所属4个盐场能及时组织干部职工,雨前抢收成品盐18930吨,获取
经济效益176万元。 烟台市气象台在海上捕捞对虾的关键时刻,正确预报出了9月4日
强气旋过程的降水强度和海上大风及其持续时间,为市府指挥海上安全生产提供了准
确及时的气象信息,不仅使几千条渔船躲过了狂风暴雨袭击,而且使数千条渔船不失
时机地提前12~24小时出海作业,增加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游哲敬 李发增)
〔1987年全省气候分析及影响评价〕1987年度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1.3~14.8℃,较常
年偏高0.3℃;年降水总量在436.0~1012.1毫米,较常年偏少70.7毫米;年日照总时
数为2218.2~3020.7小时,比常年多10小时。年内气温、降水变化幅度大,时空分布
极不均匀,干旱、洪涝、冰雹、龙卷风等灾害天气出现频繁,危害较重。
1987年度冬季,全省温暖异常,雨雪频繁。全省平均气温在-1.9~1.9℃,比常
年偏高0.5~1.6℃;降水量较常年偏多5成左右。温暖高湿的冬季,为冬小麦及林木、
果树的安全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许多地区的冬小麦绿叶越冬,返青期提前,形成壮
苗。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病毒、害虫的越冬率,潜伏着危害。
春季,全省平均气温在8.2~14.8℃,较常年偏低0.2℃;降水总量较常年略少,
且多集中在4月份,其中4月上旬的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多4成。高湿天气为鲁东南部粘、
蝗虫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5月2~3日,全省出现严重晚霜冻,24小时降温在10
℃下,是建国以来本省出现时间最晚、危害最重的一次,造成许多地区的冬小麦小穗
受冻死亡或不结实,损失严重。
夏季气温接近常年, 前凉后热。6月份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1.3℃,8月份则
偏高0.3℃。 8月份高温及7月份气压偏低,使沿海许多养虾场的对虾缺氧浮头,甚至
死亡。季内降水较常年偏少,其中前后期雨水丰沛,缓和或解除了旱情,使春、夏播
作物长势好; 中期降水偏少,旱情一度发展。1987年夏季,尤其是8月份、局部地区
暴雨较多,洪水危害较为严重。
秋季全省平均气温在13.0~15.9℃,较常年偏高0.2~1.5℃,属暖秋年份。11月
26~30日, 因受强寒潮袭击,气温骤降15℃左右,最低气温降至-7~-13℃,全省
有57个气象台站的最低气温记录出现建站以来的月极端最低值,使冬小麦和大白菜等
秋菜受到很大冻害。秋季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多,但分布不均匀。前秋降水偏少,影
响冬小麦播种、出苗;中后期降水偏多,解除了旱情,但使小国光苹果大量裂果,降
低了果品质量。
(宋丽莉)
〔重要灾害性天气实录〕 1987年8月26日,本省鲁西北、鲁中和半岛地区南部出现了
暴雨,局部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聊城、惠民、淄博和济南等市地的部分地区相继出
现龙卷风,暴雨中心在济南,日降雨量为270毫米(省气象台无影山测站记录),1小时
最大降雨量为102.5毫米,是该市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据省水文总站解
放桥测站的记录,日降雨量为340毫米,是1916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
造成这次暴雨的主要原因是, 8月26日前期,副热带高压脊在8711号台风的作用
下,稳定少动且与中高纬度地区的高压脊互相迭加,形成强盛的沿海高压脊,西风带
有一东移的低压槽。同时在中低空,自孟加拉湾和东南沿海分别有两支强劲的暖湿气
流向北延伸,向山东中、北部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足够的原料。
8月26日地面天气图上, 由中亚地区经新疆东移的冷空气侵入西安附近的低压,使得
低压迅速发展为气旋波并向济南逼近。因为气旋有强烈的地面辐合和垂直运动,致使
地处气旋前部暖区的济南上空位势极不稳定,有效位能剧增,为暴雨的发生积聚了大
量的动能。 8月26日午夜前后,高空低压槽逼近济南,有一股干冷空气侵入其中,启
动能量释放,产生了强烈的对流天气,从而造成了济南市的特大暴雨。
(贺业坤)
〔泰山气象站〕泰山气象站旧称泰山测候所、日观峰气象台,位于泰山之巅日观峰上,
海拔1534米, 是我国自己建立的最早高山气象站之一。 泰山气象站始建于1932年,
1933年7月31日停止工作, 后因中央气象研究所决定在泰山测候所的基础上扩建为永
久性高山气象台, 经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亲临泰山视察选址,于1935年4月动工,翌
年6月竣工,开展了工作,并由蔡元培题碑纪念,门首“日观峰气象台”6个大字为邵
元冲所写。1937年12月日寇迫近泰安又停止了工作。建国后,山东省气象事业迅速发
展。1953年在日观峰气象台旧址建立了泰山气象站。泰山气象站是国家基本气象站之
一, 现有干部职工23人,其中大专程度的5人,中专程度的11人。基本任务是地面气
象观测,担负每人定时向北京提供地面天气观测报告、向多家军舰、民航部门提供航
空天气报告和危险天气通报的任务。 1984年以来,泰山气象站又先后增加了713天气
雷达探测、气象传真发射任务。1986年底,我国从日本引进的第一个高山自动气象站
在泰山气象站建成。该自动气象站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适时接收观测数据,通
过卫星发到日本气象厅处理后发回北京再转发全国气象台站使用。这套高山自动气象
站,与国际上其他自动气象观测站相比,具有观测要素多、处理功能强、自动化程度
高等特点,在世界自动气象观测站中居先进水平。它的建成对减轻气象台站工作人员
的劳动强度,加快省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邢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