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正规化建设】精简整编以后,山东省军区以三大条令为依据,紧密结 合实际,狠抓机关、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建立了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 四个秩序。 1 986年,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依据条令健全了各项规章制 度。 守备部队制定了“四个秩序细则”,抓了3个正规化建设先行团;通过召开 现场会、观摩评比等各种形式,总结推广了经验。年底有89%的建制团、91%的 建制营达到了共同条令验收标准。省军区针对县(市、区)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的 新情况,制发了《县(市、区)人武部科室工作职责》,使人武部门保持了工作的 连续性。二、进行“八个不准”的教育。各部队制定了贯彻“八个不准”的若干 规定,青岛警备区还组织“爱兵”、“尊干”标兵在全区进行巡回报告。为了提 高干部的带兵能力,各级共举办干部、骨干培训班60多期,培训4000多人次,增 强了干部、 骨干文明带兵的能力。经检查,全区9 5%以上的干部达到了“八个 不准”的要求,上下之间、官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三、狠抓作风纪律的养 成教育。全区先后进行了七次全面整顿,认真贯彻杨得志总长和济南军区的指示, 掀起三次严整军容风纪的高潮,加强了军容军姿训练,在10月份总部、济南军区 组织的军容风纪检查中,受检人员全部合格。四、加强了武器装备管理工作。3- 9月份自上而下地进行了装备管理大检查, 各类武器完好率都在96%以上。装备 技术革新取得新成果,共完成8个革新项目。 (张勇) 【团以下单位整党工作】山东省军区所属团以下单位的整党工作,于1986年 3月12日陆续展开, 到10月底全部结束。参加整党的党员中,“文革”前入党的 占37%,“文革”中入党的占31%,“文革”后入党的占32%。 团以下单位整党是梯次展开, 分批进行的。团级单位整党于3月12日展开, 到7月底结束; 营以下单位整党于7月5日展开,到10月底结束。这次整党基本达 到了中央整党决定中规定的五条标准。 (郭庆海) 【预备役部队建设】山东省于1983年8月和1984年6月先后在德州地区和烟台 市各组建了一个陆军预备役师。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组成部分, 平时归省军区建制,战时按照上级命令转为现役部队,组建以来,主要抓了预备 役部队的巩固提高工作。1986年,预备役部队建设,主要是贯彻三总部《关于解 决当前预备役部队建设中几个问题的通知》,抓了以下几方面:一、按编制调整 配齐了现役干部,进行组织整顿,及时调整补充缺额,保证了组织落实和建制巩 固。二、加强了政治教育和干部、分队基础训练,组织了首长、机关带通信工具 和部分实兵的演习,部队的军政素质进一步提高。三、师、团机关实行单独办公, 建立健全了整组、训练、点验、考核、会议、档案资料等项制度,战备、训练、 工作、生活秩序初步走向正规。 (陈传亭 尼同良) 【制定“七五”期间基干民兵调减规划】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山 东省的民兵组织在1981年调整的基础上,1986年根据上级指示制定了《山东省一 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年基干民兵调减规划》,按此规划,基干民兵将比1985年降 低31.25%。在19 86年民兵组织整顿工作中,减少基干民兵的数量已占“七五” 期间调减任务的28%。通过整组,使农村89%的行政村、64%的城市厂矿企业编 组了基干民兵,较好地体现了民兵组织的群众性和普遍性。 (陈传亭) 【基干民兵军事训练】1986年,山东省民兵军事训练认真贯彻减少数量,提 高质量的原则,共训练基干民兵×万人,合格率为99.5%,比往年有所提高,其 中专业技术兵的比例达到59.5%,比1985年增加19.7%。训练中主要抓了以下几 项工作:一是压缩训练任务,训练人数比1985年减少57.6%,同时免除了国务院 和省政府认定的8个贫困县的训练任务。二是改革训练形式,由过去乡(镇) 分散 组织实施普遍实行了县(市)集中训练。三是训练手段正在向电教化发展,有50% 的县(市、区)人武部实现训练四机(录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配套。四 是加快了县(市、区)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步伐,到12月底为止,已建成训练基地87 个,占应建数的71.9%。其中有61个训练基地开展了以劳养武活动,生产经营42 个项目,年收入151万元,有43个县(市、区) 基本实现了民兵训练经费自给或半 自给,减轻了群众负担。 (尼同良) 【县(市、区)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 根据中发[1986] 5号文件和济南军区《体制改革、精减整编实施方案》的 要求,县(市、区)人武部由军队建制改归地方建制。这是县级人武部自1951年编 入军队序列之后领导体制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军队和地方的交接工作从5月24日 开始,到6月2 6日全部结束。 省委、 省政府、省军区联合下发了贯彻中发[1986]5号文件的通知,并在 新泰市和烟台市福山区进行交接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了交接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省、 地、县三级都成立了交接办公室,负责承包承办交接工作。5月21日省在济 南召开了交接工作会议。省委书记梁步庭、济南军区司令员李九龙、副省长马连 礼、省军区司令员刘玉德、政委曹生到会并讲了话。交接中,军地密切协作, 派出68个工作组具体指导,妥善解决具体问题,使整个交接工作进行得安全顺利。 (陈传亭) 【征兵招飞工作】1986年的征兵工作,改变了过去靠临时发动、集中突击的 做法,狠抓兵役法的宣传教育,实行了依法征兵。广大适龄青年提高了依法服兵 役的自觉性,全省有120万人踊跃报名应征,占适龄青年总数的98%;有2.7万多 个万元户、专业户积极送子参军,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参军热”。征兵工作中, 各级普遍实行了定任务、定指标、定奖惩的目标管理,全面落实了领导、体检、 政审、运送责任制,简化了工作程序,缩短了征兵时间。11月26日所征新兵全部 送往部队, 兵员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其中党、 团员占36.16%,比1985年增加 11.7%; 高中毕业生占37.14%,比1 985年增加15.7%,责任退兵率为0.2‰, 有128个县无责任退兵。6月底,还完成了飞行学员的招收任务,学员质量好于往 年。 在部署征兵任务的同时,完善了优待政策。农村实行了“两书”(优待证书、 入伍通知书)一起发,入伍战士优待款“三统一”(统一标准、统一提留、统一发 放) ,并制定了军属优先的若干规定。经检查,优待兑现率达到95%。城市的优 待工作进行了改革,如济南、青岛等市,实行优待金从各厂企统一提取、入伍与 就工相结合、优待与在部队表现挂钩,激发了青年参军的热情和安心服役的积极 性。 (陈传亭) 【民兵武器装备实行县(市、区)集中保管】自1981年以来,省军区按照减少 武器数量,缩小分布面的原则,改革民兵武器装备管理方法,民兵武器装备保管 形式由民兵连分散保管逐步过渡到乡镇集中保管, 到1986年4月底,除部分沿海 乡(镇)、岛屿和少数厂矿外,全省的民兵武器全部集中到了县(市、区)民兵装备 仓库保管,同时各级不断加强对民兵武器库的管理,完善安全设施,落实规章制 度, 各种事故逐年下降,1 986年杜绝了武器和弹药丢失、被盗事故,实现了解 放以来全省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的第一个安全年,受到总部的通报表扬。 (陈传亭) 【学生军训试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和全国学生军训 工作会议精神, 1985年9月,省政府、省军区确定在山东大学、山东化工学院、 潍坊师范学校、泰安一中、济宁二中、临沂二中等六所院校进行学生军训试点, 1986年9月又增加华东石油学院为试点单位。 六所试点院校的3180名学生于1985 年9月--1986年9月参加了第一批军训,按计划完成了规定的训练内容和时间,全 部取得了合格证书。 在试点过程中,省教育厅与省军区司令部积极配合,周密组织,主要抓了以 下几项工作:一、设立了军训工作机构。省成立了学生军训办公室,有试点任务 的院校都成立了军事教研机构;省还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学生军训教学研究会。二、 选配军训教员。各试点院校共选拔专职教员15名,兼职教员6名,聘请教员82名, 并普遍组织了集训。三、把军训纳入院校教育轨道。普遍把军事课作为一门必修 课纳入了教学计划、同其他课程一样对待。四、搞好保障工作。各级共拨款16万 多元购置训练教材、器材,保证了训练顺利进行。通过军训试点、增强了学生的 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促进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和总参谋 部转发了山东省的试点经验。 (尼同良) 【民兵带头参加两个文明建设活动】 自贯彻全军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汇报会精神以来,省军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 个大局,从抓点开始,在全省民兵中开展了带头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活动,发动民兵创建“文明村”、“文明单位”。1986年全省民兵“带建” 点已达7300多个,其中有4200多个被评为“文明村”或“文明单位”。 (宋忠厚) 【民兵扶贫工作】1986年,山东省军区把沂蒙山区作为扶贫重点,发动民兵 带头脱贫致富。省军区在对14个贫困县进行“百村调查”的基础上,党委常委于 8月18-20日在临沂军分区进行集体现场办公,专门研究解决扶贫工作的具体问题, 并于9月份在临沂召开了脱贫致富现场会, 总结推广了典型经验。各级人武部门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 积极开展扶贫工作。据统计,全省一年来共抽调800多名 人武干部和专武干部到贫困村蹲点; 帮助部分贫困村发展工副业项目250多个, 纯收入240多万元; 举办科技培训班463期,培训民兵2.3万多名;通过信息网、 信息快报提供致富信息1700多条, 其中600多条发挥了效益。到年底,各级人武 部门抓的681个扶贫点中有350个基本脱贫。省军区的扶贫工作得到国务院和总部 的肯定,在11月份全国扶贫扶优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受到了 表彰。 (宋忠厚) 【拿出空闲营房支援地方建设】 1986年, 山东省军区将守备部队精简整编时空闲出来的6万多平方米营房, 以租赁、出借、合用等形式,支援地方建设。沿海9个县、市的32个乡(镇) 企事 业单位利用这些营房办起了4所学校、2所敬老院、31个企业、10个养殖场,还有 的作为仓库使用。这些空闲营房的利用,缓解了部分单位用房紧张的状况,为乡 (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对促进地方的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顾正余) 【向地方举荐军地两用人才】1985年以来,各级人武部门与地方有关部门联 合建立了退伍军人两用人才介绍所(点)3700多个,到1986年12月份向地方举荐两 用人才12万余人,经有关部门考核,录用8.8万余人,开发使用率为73%。其中, 进入乡(镇)、村办企业的有3万多人,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2万多人,发展为专业 户、联合体的有1.1万多人,有3万多人担任了乡、村干部。1986年10月29日,山 东省政府和山东省军区在济南联合召开了全省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工作会 议,交流了经验,研究部署了今后工作任务。各地也采取多种形式总结推广开发 退伍军地两用人才工作的经验,有71个县(市、区)还组织了两用人才“回乡创新 业”事迹报告会,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 (祁庆杰) 【部队离、退休老干部工作】1986年,山东省军区向地方民政部门移交离休、 退休干部2152名,其中原山县(市、区) 人武部管理、按照中发[1986]5号文件 规定移交的1164名。 全年新建、续建干休所7处,安置离休干部114名,批准226 名离休干部分散安置。 根据济南军区1986年5月21日《关于做好接受铁道兵、基 建工程兵在我区的干休所和离休干部工作的通知》,铁道兵干休所归属省军区建 制,交接工作于1986年1 2月31日结束。 全区离休、退休老干部积极参加“献余热”活动,休息生活也比较充实活跃。 有51人撰写了62篇价值较高的史料, 有60余人在军内外作传统教育报告100余场 次, 有149名离休、退休干部参加了山东省老年人大学的学习,各干休所普遍开 展了书法、钓鱼、登山、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省军区还成立了“诗书画 学习研究会”举办了“山东省军区首届老干部诗书画展览”,并到各地进行了巡 回展出,有3位老红军的7幅书法作品参加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 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览》。 (吕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