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喜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6&A=1&rec=88&run=13

生孩子
新婚夫妇生第一个孩子时,生男称“大喜”,生女称“小喜”。生后先向亲友
报喜,送面条,习称“送喜面”;亲友则为婴儿打手镯子、银锁,准备米、面、鸡
蛋、 糖等。在生育9天后,一般第10天、第12天、16天,由外祖母带领亲友,去送
粥米。主要有小米、大米、江米、白面、红糖、鸡蛋、老母鸡,还有婴儿用的尿布,
衣裳、包褥等。这天,主家要摆酒席,一表庆喜,二表感谢亲友送粥米。婴儿满一
个月,产妇被请回娘家,习称“请满月”。男婴住五天,女婴住四天,俗称“五大
三粗壮”,“四大白胖”。
过生日
小孩周岁,叫“过生”,老年人到生日这天叫“祝寿”。小孩过生不很普遍,
中青年一般只简单改善一次生活。老年人,一般在过50岁以后,每年一小“祝寿”;
每十年一大“祝寿”。到66岁生日前,儿女要送一块肉;到73岁生日前,儿女要送
一条鲤鱼;到77岁生日前,儿女要送一只鸡。俗称“六十六吃肉,老人得长寿”,
“老人七十三,吃条鲤鱼窜一窜”;“七十七,吃只鸡,老人长寿后代吉”。为老
人庆寿,习以早晨吃鸡蛋,午吃肉、鸡、鱼,晚上摆寿席,菜多少不一,要点上腊
烛。80年代,又增加寿糕、鲜果、糖块等。有的地方。时兴“庆八十”,大请宾客。
吃垛馍
麦季丰收之后,旧乡俗在打完场垛上麦秸垛之后,请帮忙的人吃一顿饭,有酒、
有菜、有用麦面蒸的白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集体化、便以生产队、生产小
组为单位,集体垛垛,集体喝一场庆丰酒,妇女不习惯喝酒,就集体吃杏、黄瓜、
油条、白馍等。俗称“吃垛馍”。
秋季在场光地净之后,旧俗以完银子,交公粮、拿税收、还利债、算帐、公布
帐为名,问事的村干要集合有关人员吃喝一顿,名日“吃垛馍吃公项”。有的村民,
遇旱涝灾求神拜佛,秋后丰收,向天神还愿,烧香摆供。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生产
队、组,在总结工作、公布收益分配帐目、表彰先进、制订下年度生产计划时,举
行一次庆功表模会。习俗说:“粮入库,柴成垛,算算来年咋着过。吃过垛馍别睡
觉,一年要比一年好。”80年代后,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吃垛馍”的旧俗已
销声匿迹。
庆新业
在开办一种新的事业时,习惯举行庆祝。如建房开工、上梁完工,安设一所新
居,开办一处店铺生意,创立一所学校、工厂,兴修一项工程建筑,新出一种产品,
新的发明创造等,一般都搞点活动。旧习有烧香、摆供、放鞭炮、贴对联、挂红子、
吹喇叭、唱戏、请客喝酒等。新中国成立后,烧香摆供逐渐消失,新增举行剪彩仪
式、开业典礼、庆祝会、竣工典礼等,最普遍的是经商做生意的人种单位,过春节
后开业第一天,都放鞭炮,名日“开门”,以求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