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旧县志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6&A=1&rec=592&run=13

旧志序(一) 明万历知县
殷汝孝
尝读《周礼·职方氏》,办其邦国都鄙及财用男女畜谷之数,要以周知其利害。
夫以周公之立政也,既以灿若视掌,洞如观火,犹退而稽政于职方;秦越人之视病
也,必五脏症结,洞见一方,然后键石导引,割皮解肌,应手而效。故世人称曰:
“周公善治治, 而越人善治病。"长令绾朝廷三尺之绶,方寸之篆,奔走八百里之
内,抚之则日慈母,虐之则日破家≯其所寄非眇小也。《书》不云乎:“凡民刚柔
缓急,声音不同,系水土之风气;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今以圭
窦抑首。酱不谙事之夫,而寄以一同,所谓未能登车而命之学御,鲜不坠矣。余筮
仕,得兖之巨野,凛凛抱尹何之惧,乃考其文献,而故志存焉。木几壹啮,而文亦
豕亥。夫前事之不忘,后世之师也。古者太史,每于岁终吹律以听四方风气;而诸
侯于三岁悉陈诗贡俗。矧兹志自嘉靖丙午之后,四十四年之行事,缺然无传矣。倘
责予以亡羊,予其奚辞。且巨野之迹,著自获麟。其地固姬公太和之业所首被也。
士业已诵法周孔,学古入官,而授之阱政,不达,则奚解乎。俗儒之嘲古,称不善
为吏,视已成事。余有味乎其言,故于簿书钱谷之隙,退而蔸诸故牒,访诸遗老,
仍旧志而加倍焉。是举也,宁日获麟之遗,抑亦续貂之业,令继今者知我以旧令尹
之政告尔。
旧志序(二) 明万历十八年御史
马文健
夫志本史而作,而史乃又有名日鉴,盖往事之纪,今日之鉴也,谓后进之观是
书者,足“考见目前之得失也。然则志非所以备后人之观览者耶? 观之而有益于修
身,有益于治人,则志为不虚矣。巨野,孔孟之乡,麟凤之薮。其中可纪载而垂法
于后者,有非他邑可比。旧有志锓诸梓,岁久,字画湮模不便省阅。南畿华亭殷公
舜石尹兹邑也,通前任三载有奇。善政既成,业已报宏绩于上矣,公务之暇,取旧
志并其采罗迩年堪纪之事绩、人物,续集而裁订之。再分别纲目款类,又逐类首末
各发其所以作之之义。其间为大纲者五:方舆也,官师也,版籍也,人物也,艺文
也,此志之纲也。方舆之类十,官师之类五,版藉之类三,人物之类六,艺文之类
二,此志之目也。其有情节相似该载未详者,又类附于各目之下。而于其旧,则核
者因之,讹者正之,溷者厘之,无序者裒集之或更定之。修饰编次,俱有指归。大
略志方舆则垠迹辨而政令可稽,志官师则治教明而风俗淑美,志版籍则民数在而法
错可凭。人物有志,则民之颖异者有所观法而起其锐砺。艺文有志,则士之染翰者
有所考见以资其菁英,其诸类分之下,各有其故,兹不悉具。大都事在纪往而意在
开来,无非为后世计也。以是知仁人君子,为政于当时,所以善天下;立言于载籍,
所以泽后世。留心于史于志也,其用意良深远哉。帙既就,余乃漫笔其概于首简。
旧志序(三) 明天启癸亥知县
吕鹏云
余不佞,自丙辰岁释褐巨野县令,甫入境而问志焉。志则漶漫不可读,其可读
者又帝虎错讹,质以旧卢开艏闻乌有也。大惧不称,计所以修之者而未发也。会比
部公家居,间以为请,余逡巡谢曰:“志,吾
志也,吾事哉,愿与诸公共成之。”于是裒载籍,稽掌故,苋只字片语于残碑断简
之间,复取所谓一统志、通志、兖州志诸书及接壤州县者参阅之。为凡例者一,为
卷者十,册者四。于旧志则存者什伍,而益者什七焉。业已斌斌就绪矣,属比部公
北上,余亦随蒙召北征,方仅草创属掌记未竣也。既而邑有中更兵火之事,又寄梓
之未皇。顷余始以南中巡视之暇,得更寓目成帙,遗方君刻之。客有谓余日:“公
以经术用世,蜕簿书而操黄白之简,为耳目之臣,天下事固有大万于此者。抑且于
巨野释负担矣,何有一志志土苴耳,而亟何为也? ”余怅然太息日:“客何言哉,
何言哉。余闻之,按方舆者知响往,视谱谍者知世系。邑之有志,邑之方舆、谱谍
也,庸可废乎?”余又谓:“今之郡县,古之侯国也。古者天子有史,诸侯亦有史。
国有事则书之,大书特书,或不及书,则为其后嗣者继书之,亦大严重矣。试观今
之所称为史者,非司马班掾耶,其名目史,日书,后世宗之。乃陈寿于二国称志,
然则志亦史也。志可废,史可废乎! 余不佞,学不逮古人,才识中下,非必承明之
述作而滥竽柱下之名,何敢言史。第世受春秋知春秋,夫春秋之初,亦史也,吾夫
子笔之,遂为悖典。庸礼命德讨罪之书,而华衮斧钺,昭然而春,肃然而秋,错举
之,而四时之气备焉,所谓存王迹而继诗亡者也。乃吾夫子之说诗,则尤可绎已,
日读者可以观。嗟,诗之旨亦闳博矣,而概可观之一言何? 居人情观则兴,不观则
否;观则事父事君,无之不可,而鸟兽草木皆举之矣。今夫巨野,古武城地,为孔
子过化之墟,而春秋获麟之乡也:有志不备,文献不足,其曷以观焉?今其志行矣,
不能无挂漏,无龃龉,无亥豕,然于古诸侯之所谓土地、人民、政事,则厘然备也。
就其中所谓评骘为弥赞者,虽蹇浅乎,然率本古昔,验当世,参物情,皆小有发明,
颓若指掌。大如入鲁陈诗,别大小而差兴亡,若铁炭之低昂有效而可信者也,日户
分旰列,而一邑之大观备矣,令邑人读之有不仰而思,俯而噗、蹶然而兴起、为忠
臣、为孝子、为魁人杰士者,非夫也。又窃以小徵大,以大徵小,即比之里巷歌谣,
可备采纳,狂瞽之谈,可赞邦理,即以通之于史,依附于经,可矣。此不佞之所以
成之迟而图之亟者也,不则余于巨野,且有武侯不备之讥,而何以释负担哉。昔宋
废《春秋》而王安石为三不足之说,目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而国脉随之,天下其何赖焉。咄! 经可废,志于何有。乃于朱子簿同安,则下车而
问志,不知当时所以修之者何如?以今度之,当必亟加点定成一家
言,如纲自之继获麟而作者无疑也。嗟,知此可以语志矣。比部公今为风阳守,于
余为同姓。,以毛苌诗起家,而敦宿《春秋》。亡论考异,如董断狱,如隽癖,如
杜元凯,其诸所著作,皆凿凿不可易置,虽谓《吕氏春秋》可也,以不故与余意合。
而田生其友也,方君名家子,以经术起家者,于余为新令尹,故以此告之,以共图
不朽,乃知我罪我恶无问矣。”客敞恍避席日:“公之言志者,大矣,远矣,吾小
子何敢与知。”因次其语为志序。
日志序(四) 清零熙戊子布政使
高启桂
天下之道,有本有末,有精有粗。为治者网罗一切,囊括众有,兼综而条贯之,
而后能因时以制宜,随势而利导。其为之也有方,而其施之也不拂。苟为不然,识
其本或遗其末,得其精遽略其粗,是犹工虽良而不尽木之能,驭虽善而不尽马之情,
规矩绳墨周旋罄控之道灼见于胸中,而施之于用有时而失据,未必毫厘无进退跬步
无欹侧也。古之治天下国家者,明天人之故,究性命之原,其为道可以无所不该,
而又清心寡欲,防其逸豫,理其性情,以为临民出治之本。是以公而不私,爱而不
忮,视百姓如其子,视天下之事如其一家者然,此所以作民父母而无愧也。然其所
以为政之具,则职方有考,版籍有登。太史氏采风谣以达于上,而当天子巡狩之岁,
则又命太师陈诗,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虽至纤至悉,必取而加之意,谨书
而备察之,若是者何哉? 亦以九州分域,风土固殊,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
其宜,夫如是而后为治之道尽。故有所不得而略也。由前之说,所以立其体;由后
之说,所以达其用。体用完,内外备,此王道之全而学问之至也。后世之士志功名
者,非不留意于经济,而身心之内,阙焉不图,无以为敦本之地。其讲道德者,又
或不屑屑于天下之细,而昧于世务,使之当官,往往迂疏于不切。且宜于彼者不能
移之于此,以取笑于天下。本末精粗之间,两有所遗,而体用之不全,固不可以居
官,而出政名臣之所以少,而吏治之所以不如古也。夫治贵裕之于平时,而亦不可
不讲之于临事。仕优则学,先贤固云。况平时所学,徒以悬揣知之,不若临事之际,
情形具在,一可睹,利害得失,如指诸掌;酌而行之,宜乎少有不得其理者矣。为
一方者当知一方之事,为一郡者当知一郡之事,为一邑者当知一邑之事,其道一也。
而邑令亲民,自其邑之山川、城郭、人民、谣俗,与夫贡赋、物产之宜,津梁道路、
公私建立之制,凡所废兴沿革,悉得以寓之于目而施之于政,又非为一方一郡徒总
其大纲者之比。是故邑之治与不治,视其令之加意与否而已矣。巨野之名,首见于
《禹贡》。在春秋为武城地,大贤所治,固名胜之区也,康熙庚辰,县令章君宏来
莅是邑,洁己爱人,士民怀之,于是新学校,缮桥梁,兴废举敝,以大有为于其邑。
用其暇日,取故志而详考之,补其所未备,将谋梓焉。章君之意,岂徒以夸胜于他
邑,资好奇博洽者之见闻乎哉? 亦将与其邑之贤人君子,察知其利病,酌古准今以
为之方,而并以遗后之人,使得以有所考而承袭之也。是可不谓砺志于体用之学,
以庶几于古善治之意者乎?余奉命守藩,固宜知一方之事者
,书成来视余,余乐夫章君之用心,而冀其治之克用有终也,于是为之叙。
旧志序(五) 明嘉靖丙午知县
江廷藻
夫志何法乎?法太史而作者也。太史何法乎?法麟经而作者也。知所以法太史,
又知所以法麟经,斯可以语志矣。麟获于巨野,笔绝于麟经,巨野之志尤所当究心
矣。夫志也者,志也,识也。志也者,将以明其志也;识也者,将以识不忘也。一
以明其志于既往,一以识不忘于将来,作者之志如斯而已矣。是故志县鄙以昭沿革,
志分野“辨方位,志城池以昭兴废,志景绩以照形胜,志学校以昭隆替,志祠墓以
昭常祀,志风俗以昭好尚,志祥瑞以昭灵异,志食货以昭贡赋,志庸调以昭程度,
志官师以昭淑慝,志科第以昭风声,志人物以昭轨范,志艺文以昭才术,志时政以
昭理乱。斯志也,首自禹贡,而下至于汉唐宋,逮我国朝,中间天地否泰,相禅之
迹,人事因革,损益之宜,大略尽之矣,诚博而有要,文而有理也。君子观县鄙之
沿革也,而忠君爱国之心生矣;观方位有定所也,而安土敦仁之心生矣;观城池废
兴之故,而思患预防之心生矣;观地理形胜之迹,而修德恃险之心生矣;观阙里之
尊严,而希圣希贤之志奋矣;观祠墓之森列,而天明地察之敬凝矣;观地不爱宝,
而中和位育之效期矣;观任士作贡,而阜民丰财之政懋矣;观庸调繁苛之困,而用
一缓二之矜切矣;观官师淑慝之分,而思齐自省之念兴矣;观风声所树之都,而彰
善惮恶之机劝矣;观艺文之高下,而崇雅黜浮之习慎矣;观时政之隆污,而振蛊倾
否之道见矣。夫天时有生也,地利有宜也,人官有能也,是皆所以承天之道、达地
之宜,以成人官之能者也。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吾于斯志,重有感焉。
县志序(六) 清道光二十年庚子知县
黄维翰
昔江文通有言,作史之难,无出于志。郑氏夹潆亦谓,志之大原起于《尔雅》。
自班孟坚以志名其书,各史家率承班氏之旧,由来久矣。洪维我朝,命儒臣纂修一
统志,炳炳麟麟,超越前古。各省通志外,下逮郡县,莫不各有纪载。此非铺陈鸿
藻,拨搞才华之谓。其谓彰往镜来,衮冕钺枯,为政为教,肯于是乎。在焉巨野志
书,托始于前明天启年间,吕令鹏云、方令时化。至我朝康熙戊子,章令宏续修之
后,阅今一百三十余稔矣。虽规模粗具,而字迹漫漶,不堪卒读。且此百三十余年
中,所有科目,缙绅、忠孝、节义、文章、功烈等类,遗佚既久,湮没必多。及今
采订,已不免有杞宋无征之憾。倘过此以往,更历年所,势必并此残阙之旧志,亦
归于乌有。后即有通达治体,究心掌故者,将欲编辑而无从矣。准职其咎,而竟昧
程子所谓第一义耶?维翰下车时,即慨然有重修之志:缘经费无出,兼虑簿书旁午,
杀青为难,坐是因循不果。幸比年以来,田谷顺成,间里静谧,因集僚属绅士而商
之,咸同心协志,踊跃赞襄。凡有关于风俗,有裨于政治者,一皆采诸舆论,准之
乡评,并旁考《山东通志》、《曹州郡志》各书,旧者正舛讹,新者补其阙略,一
文一义悉出。公余手订,怀铅握椠,两载如兹。经始于道光己亥夏五,越明年冬月
蒇事,共得若干卷。虽不敢谓尽无遗憾,而要其矢公矢慎,不谀不刻之心,固可以
自信,并可与乡君子共信者也。且夫前事者,后事之师也。前车者,后车之戒也。
伏愿览斯志者,官以氏一邑,则当思学道爱人之风,士以首四民,则当思非公不至
之义。为臣思忠,为子思孝,为弟思恭,为妇思顺,为友思信,贪夫廉而懦夫立。
行见邑之薰德而善良,感发而兴起者,腥眼乎日进于古则斯志或不无小补耶。后之
君子,吊古衡时,采风问俗,知必有同余志而重加编订,踵事增华,视此而更昭隆
备者。视以上之蝤轩,登诸国史,永垂异平之令典,而今日之秉笔而书者,以得藉
以传不朽焉,则幸甚矣。是为序。
县志续编序(七)民国九年岁次庚申知县
郁洁生
《巨野县志》,自明天启万历间县令吕鹏云创修,方时化续修,至清康熙间章
令宏又赓而续之,中更一百三十余年,黄令维翰复纂修,道光庾子易代至今,停修
缺略又近百载矣。此百年间粤氛北犯,流寇横行,长枪会、大刀会此仆彼起,势豪
土匪纵暴里闾,悍卒溃兵杀人盈野,荡析剽劫棼若乱丝。又值民国初基,人心浮动,
其间时事变迁、治术沿革之故,殆不可胜纪。鸣呼! 不有述载,其何以昭来祀,振
前修,彰劝兆庶,敷理政教乎! 昔汉高入秦,萧何独收图籍,具知天下形势;朱子
薄同安,下车问志,周知一方利病。所以历代递嬗之交,典修方志尤为急务。民国
四年春,生来宰是邦,经获麟之台,过澹台故里,想
像武城弦歌之治及彭侯昌王之遗迹,未尝不叹山川磅礴之气,孕毓贤杰,着为名区。
既而蔸考方志,近百年间缺焉未备,慨然有续貂之志。卒以时方多故,款绌事繁.
未遑事此。六年秋,受代南征转徙湘赣。而
此间师旅饥馑,民生凋瘵,更有不忍言者矣。八年夏五,被命重来,伏莽未清,标
本并治,一切废事,先后粗举。地方耆秀明达之士,旋以续修县志为请。渚乃作而
起日:“此吾之素志也。今幸群丑荡殄,民乐安居,官政虽繁猥,吾民率义向方忠
贞卓立之操,及今弗纪,陵夷放失,后将无可网罗,顾不重可惜乎! ”爱于九年春
正,属毕君鸿宾、黄君维准,主持局务。 一时乡里士夫,奔走采访,相与列史籍,
稽公牒,蔸家乘,扪残碑. 举凡封域陵谷、建置兴废、灾祥政事之纪,忠谊伟节、
循吏名贤、.教子悌弟、贞妇淑妇之行,风俗繇赋、版籍斋祀之数,祠基遗迹、诗
文谣咏之传,关梁险阻之所倚,川流移徙之所经,总括明辨,别类分门,不数日而
搜罗备具。诸君之功,可谓勤且敏矣。先是,许前令玉瓒曾属崔明经凌霄,于光绪
廿三年重修,稿就未刊,顾惜其少略而多未备,兹特踵旧稿而增益之,故事半而功
倍。许、崔两君之功信不可没,而清亦不敢掠前人之美。今十月稿成,将付剞劂,
故略溯其缘起如此,用以彰显阐幽,拾遗补缺,庶几班扬法令,寻绎遗规,当官而
行,兢惕自奋。若云化民成俗,语于循良之选,则吾岂敢。乃为之叙日:
昌邑故都,济州旧郡。星应奎娄,或分或并,瑞洽凤鸣,祥微麟定。星络绮连,
川阻山峻。计里开方,式遵古训。述县境图第一。
山川名胜,地灵人杰。游钓所经,风景清绝。述名胜名图第二。
三十为世,中经变更。波谲云诡,奕局纷纶,角雄逐胜,假扰我氓,日经月纬,
是究是程。述编年志第三。
周原臁庶,禹迹茫茫。洙水东流,金岭南翔。裒举原隰,附之津梁。嘹若指掌,
规方画疆。述山川志第四。
觥觥学校,伦纪攸饬。山川秩祀,辅相有德。保厘邦土,新法是式。除道成梁,
三时不失。实业振兴,群力群策。分道程功,各循典则。述建置志第五。
丁漕民屯,国帑正供。缓二用一,府庾是充,为解为支,损益旧制。课盐榷酤,
因民所利。土宜繁殖,各厘以类。述食货志第六。
为吏而良,职责固宜。职如未称,厥咎奚辞。前哲所为,敬而志之。先事之劳,
后事之师。述职官志第七。
矫矫群产,纡绶端详。徵庸殊途,宣力则一。进矢贞悫,退守恬谧。仪尔邦族,
为士用佶。述选举志第八。
麟野降灵,笃生英岳。或出或处,先民有作。纬武经文,邦家之杰。忠孝勇义,
砥行砺节。发潜显幽,往则斯托。述人物志第九。
妇德无名,遘闵乃章。艰贞蹈义,风列郁芳。具昭幽嫩,式资表扬。述人物志
第十。
汉贤蔚起,振轹今古。唐宋以降,扬鳞刷羽。灿然高咏,缅尔元矩。吉金乐占,
昭兹来许。余膏胜馥,轶文咸举。述艺文志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