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肥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6&A=1&rec=561&run=13

1950年前,农田施肥主要有农家肥,即牲畜圈肥、灰土粪、老屋土、坑土等,
极少数用豆饼、油渣等。据典型调查综合统计,年施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5—30%
左右,亩施肥量(土杂肥)1000至2000公斤左右。
1950年后至农业合作化前,由于在土改中按人平分土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一面广开肥源,大积大造土杂肥,一面发展养殖,增加农家圈肥,再加大淤洼边远
地块增种绿豆等掩青作肥料,年施肥面积扩大到70%左右,亩施肥量提高到2500公
斤左右,个别农户开始试用化肥。
农业合作化后至人民公社时期,主要是在1956年以后至1978年,年均农田施用
土杂肥面积比合作化前减少25—30%左右,亩施土杂肥量2500公斤左右,主要用在
村庄较近的地块。在这时期,虽然不断开展大积大造土杂肥突击运动,由于养殖业
下降,特别是牲畜减少,所以肥料质量降低,群众反映是“黄土搬家”。但在这个
时期,施用化肥面积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施用化肥,始于1952年,主要是地
产铵水、进口尿素等氮素肥料。1972年,县内建化肥厂一处,年产合成氢铵5000吨。
后因亏损较多,于1984年停产。施用化肥主要靠国家按计划分配指标和供销部门采
购供应, 年销售施用量最少时为5000多吨,最多时13万多吨。1 972年后,陆续增
加磷肥、复合肥、钾肥等多元素化肥。在公社化时期,年施用化肥面积占耕地的30
%左右,亩旋化肥量一般20公斤左右。
1979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施用农家肥、土杂肥和各种化肥,面积、数量
都有显著增加。承包农户一般采取近地多施农家土杂肥,远地多施化肥,或分季轮
旋,农家土杂肥和化肥结合施,底肥、追苗肥结合施等方法。一般一、二年内为一
个施肥轮期,在耕地内普施一遍以上。1976年,县新建磷肥厂一处,年产磷肥1.5
万吨, 主要供给全县施用。1 980年后,全县年均施用农家土杂肥面积占耕地的50
%以上,亩施2500至4000公斤;年旅用化肥面积占耕地70%左右,亩施化肥量15公
斤以上。另外,随着棉花产量增加,施用棉籽饼做肥料,已成为普遍现象。有的高
产地块,年施肥量每亩达到2500公斤以上农家肥、50公斤化肥、50公斤饼肥,创出
了亩产500公斤小麦、 500公斤玉米、100公斤皮棉等记录。但在施用过程中,有的
出现有机肥料缺,氮、磷肥料比例不适量、施肥技术跟不上等现象,以致造成用肥
投资较高,效益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