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统一战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6&A=1&rec=493&run=13

巨野县的统战工作, 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的。1938年5月,中共郓城中心
县委通过爱国青年王绍一、姚紫垣、王中祥等,把巨北原以防匪保家为宗旨的联鹿
会, 改造成为以抗日救鼠为宗旨的地方武装团体。1938年6月,中共领导的巨野抗
日十一支队,发展爱国青年400多人。支队党代表兼司令员牛连文等,于7月间在城
西姚店村,主持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宣传中共团结抗战政策和《抗日救国十大纲
领》。1939年5月,中共领导的115师东进支队政委张国华,带领师直两个连驻巨野
西部, 和国民党巨野县第七区区长于兆美, 建立统战关系,支持抗日救国工作。
1940年2月, 中共巨野县工委和抗日县政府,在巨西召开有于兆美、文以之等参加
的地方士绅会议,宣传“抗战”、“团结”、“进步”等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动员
各界人士“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为抗日救国做贡献。1942年冬,中
共巨南工委开办知识分子训练班, 培训300多人,担任抗日小学教师,开展根据地
的工作, 在120个村庄建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妇救会和儿童团,建立民兵武装,
有枪900余支。 1944年春,羊山伪中队长寇福德,在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下,带领伪军一个中队反正,参加了金巨县抗日大队,寇福德任副大队长。1944年
5月, 中共巨野县敌工站长徐建国和地下党员伪五区区长李作贵,动员固堆寺据点
伪军中队长陈怀玺,率80余名伪军反正,参加了抗日武装。
在解放战争中,中共巨野县委、巨南县委和郓巨县委,一面动员和团结一切可
以团结的力量,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顽固势力进行斗争;一面大力宣传依靠贫农,
团结中农,争取绝大多数农民的农村工作政策,开展减租减息,反奸反霸,土地改
革以及大生产运动,广大群众参军参战,抬担架,送子弹,送米面,支援前线作战,
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新中国建立后,统战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知
名人士,非党知识分子干部、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原工商业者、少数
民族的上层人物、爱国的宗教领导人物,去台湾人员的家属和亲友、港澳朋友和归
国华侨,以及国外侨胞。他们比较有知识,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有强烈的爱国热
情。中国共产党与党外朋友,一直坚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但在1958年之后,由于左倾错误影响,特别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理论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下,搞政治运动扩大化,挫伤了一些知识
分子和出身于地、富家庭、历史上干过错事以及与海外有关系的人。在“文化大革
命”中,把许多统战对象当成“牛鬼蛇神”和“阶级敌人”,错误地进行了批判斗
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认真加强统一战线工作。1975年,县委恢复统
战部,继之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不仅认真平反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而且
给错划右派、侨台属、原工商业者、起义投诚人员、受株连的家属和部分知识分子,
办了“农转非”等工作。1981年1月9日至15日,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成立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巨野县委员会, 参加会议的102名政协委员,来自全县55个单位,代
表18个方面和界别,选举产生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会。1982年以后,按
照中共中央转发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纪要》精神,狠抓了网项工作。一是进行统
一战线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党对新时期统一战线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放
手让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同时认真执行“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三是认真落实各项统战政
策;四是妥善安排党外人士。经县委统战部统计,到1987年在整风反右中错处理的
486人,平反纠正485人;对错处理受株连的家庭子女,纠正和恢复公职54人。在非
党知识分子2575人和有技术职称的非党技术人员中, 纠正冤假错案324人,选拔进
入各级领导班子的537人, 吸收为县政协委员的48人,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的36人, 加入中国共产党的225人,按照国家规定为知识分子办理家属农业户口转
为非农业户口的927户、3759人。同时,还对112名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进行普查
登记和颁发证书;对黄埔军校学员建立了“同学会巨野学习组”;对“文化大革命”
中受迫害的有关人员,也进行了落实政策和平反等工作。
1988年至1990年,县委又先后增设了对台工作办公室和工商联合会,在县政协
增设了祖国联谊委员会,分别进行有关方面的统战工作。对台工作,从1982年开始
走访调查, 至1988年初对台属逐人登记建档,通信通汇的由47人增加到140人,为
台属落实政策35起, 在台湾的人员每年向本县汇款4万多元。1990年统计,全县在
台湾的共有353户,2000余人,返乡探亲的310人次。在台湾政界有影响的10人,经
济实力较强的有10余人,主要有:
赵汝汉(1902-1976) ,字子良,新城乡东赵庄人,原住台中市西区模范街21巷
15号。赵系中央军校高教班九班毕业生,抗战胜利后曾任济南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副
官处处长,王耀武部下少将军长,青岛第九分监处司令。1949年全家去台,在台更
名子良。赵于1948年3月任国大代表,直至病故。
张昭宗(1927- ),夏官屯乡张楼村人,现住台中县清水镇海风里旧庄路23—
73号。张早年曾就学于“中央训练团”、湖南震华学院文史系,先后任贵州省贵阳
师范大学教员、育仁高级中学教务主任、宜宁高级中学教师、中国医药学院总务长、
主任秘书、教授、行政院秘书等,现在蒋纬国创办的宜宁高级中学任董事会主任秘
书,时常去乡下读书写字。
侯介山 (1922- ) , 昌邑乡侯村人,现住台北县中和市园通路365号。侯于
1945年随军去台,退役前系国民党国防部次长室中校人参官,1971年退役后任南山
保险公司总经理秘书,现被聘为某“立法委员”第三助理、某“国大代表”第三助
理。侯先后三次返乡探乡,并向本村捐款一万元人民币,用于兴办公益事业。
侯文进(1927- ),薛扶集乡大刘庄村人,现住台北市中孝东路三段18号7楼。
侯在台经营四个公司,其中较大的是富乔资讯服务有限公司,拥有千万元资本。
全县台属353户, 约1200余人。他们认真学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积极工作,
为密切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积极参加各项工农业生
产,带头勤劳致富,涌现出许多种植、养殖、运输、维修等方面的专业户,有的台
属已成为全县的致富典型户。 如县台属联谊会会长魏玉博,1990年投资3万元,建
起了家庭养殖场,饲养了猪、鸡、鱼,并实行科学饲养、综合利用,当年获利1.5
万元。后又投资5万元扩大养殖业,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