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防治措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6&A=1&rec=298&run=13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共巨野县委和人民政府,于50年代大搞植树造林,60一70
年代大搞农田建设, 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1982年6月30日,国务院发
布了《水土保持工作条例》 。1985年3月15日,县成立“水上保持委员会”,由分
管农业的副县长任主任,农、林、水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水利局,
并制订了水土保持工作规划。坚持“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因地制宜,除害兴利”
的方针,采取沟、渠、路、林统一规划,旱、涝、风、沙、碱综合治理,水利工程
措施、生物措旋和农业措施相结合等方法。
工程措施主要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完善沟、渠、路、林配套,建立排灌体
系,整平土地,修好畦田,使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变为保水、保肥、保
土的“三保田”。 。
生物措施主要是:大搞植树造林和农田林网,实行科学种田,增加植被和林木
覆盖率。到1990年,全县桐粮间作和林网化面积已达总耕地面积的70%多。
农业措施主要是:增施有机肥料,科学灌溉,培肥地力等。
通过各种措施和多年的努力,水土保持工作已获得显著成效。在历史上风沙较
严重的太平一带,从1958年开展封沙造林以来,加上深翻整平土地和合理灌溉等措
施, 把过去的3万多亩飞沙薄地,变成了粮、棉、林、果连年丰收的高产稳产田,
1990年粮食亩产达400多公斤, 皮棉亩产达50多公斤。过去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龙缝
大洼,从1964年以来,通过排灌工程配套和农田基本建设以及粮林间作等措施,从
根本上解决了秋涝水土大搬家的状态,逐步变成了粮、棉高产基地。原来盐碱面积
最大的巨野城西和独山姜潭大洼,通过大搞水利工程和农业措施相结合,也变成了
粮、棉丰收的高产稳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