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河道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6&A=1&rec=281&run=13

清末至民国期间,巨野县内兴修水利工程很少。有时挖沟、修桥,多是为城防、
作战和交通需要,而且以治水为名,向群众派款、派工。清光绪二十年,在洙水河
上建高家桥、田家桥各一座。民国九年在城西关修石桥5座。
1949年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从1949年至1990年,国家对水利建设
投资共6500多万元。另外,很多乡、村自办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用经费比国家
投资还多。
河道治理大致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初,涝多于早,兴建工程基本上
以治涝为主。先后开挖了洙赵新河、巨龙河,郓巨河、友谊河、毕海水沟、柳丰河、
尚村沟等;疏竣和扩大治理了万福河、老洙水河、赵王河、彭河、吴河、邱公岔、
木河等。其支流也得到相应治理。基本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排水系统。
70年代以后,旱多于涝,在除涝的同时,注重了引河灌溉。先后开挖了丰收河、
二支、幸福沟、五连河及旧河加深清淤,提高了引水灌溉能力。按引水灌溉要求治
理工程,又使部分河道的除涝能力有所加强,提高和超过了原有设汁除涝标准。到
1990年,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洙赵新河和万福河为骨干的两大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