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群众体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6&A=1&rec=234&run=13

项目 巨野县传统体育项目有武:术、摔跤、游泳、滑冰、风筝、秋千、踢毽
子、跳绳、滚铁环、拍线蛋、舞狮子、玩龙丁、杂技等。男女老幼,各有所好,自
行组织,从城镇到乡村,相当普遍。巨野镇魏海村的“竹马社”,主要项目有跑竹
马、玩花船、舞狮子等。每逢正、二月,常持续表演10余天,虽在夜间,附近¨余
里内的群众,成群结队地赶赴现场,争相围观。
新中国建立后,巨野县的体育项目逐步增加。主要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田
径、足球、越野赛、太极拳、武术、气功等。60年代中期,全县兴起了篮球热、乒
乓球热。80年代又兴起台球热,气功热。在老年人中又兴起了门球热、太极拳、太
极剑、象棋等。
武术巨野县武术活动,约从17世纪开始,逐步推广。爱好者,出于强身自卫的
目的,在农闲季节,走乡串村,拜师访友。全县多数村庄,都有一、二处临时武场,
大村有四、五处武场。各村部分青少年参加习武。那时的武术,主要项目是枪、刀
剑、戟、拳、棍、棒等,有的武术活动与杂技结合。民国时期,因军阔混战,武术
活动大为减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多数村庄停止武术活动。
新中国建立后,有些村庄陆续恢复武术活动。逐步掀起武术热潮,先后自行设
立训练点、训练场、训练馆280余处,重点武术村50多个,参加人数2万多。1985年,
成立了“巨野县武术协会”,60岁以上的老拳师37人,杂技师10余人。到1990年,
巨野县的武术, 方兴未艾。 在武术种类上,有拳、架子、武术配以软硬器械等。
1989年建立了县武术学校,后相继成立了大李集乡耿庄村“精英武术学校”、田桥
乡王楼村“兴龙武术学校” 、夏官屯乡冯桥村“麒麟武术学校”等。4处学校有学
员300余人,学制3—5年。
巨野县著名武术师是大李集乡耿庄村耿广民。他先后收徒1000余人,遍及大江
南北。1986年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辅导员之一。大义镇孔楼村的孔凡春,男,1989
年27岁时,被评为国家高级武术教练。
巨野县武术,最著名的是大义镇孔楼村。在山东省誉为“武术杂技之乡”。
孔楼, 在大义镇西南2公里,距县城14.5公里。全村852户,3550人。武术活
动始于明万历年间, 由河北沧卅I两位江湖匿名武师收徒传艺。最初有孔广梅、孔
广检、孔广丽、孔广田等拜师。教授内容有:八卦拳、八卦掌、大兴门、二兴门、
八卦刀、杨家枪、岳家枪、子龙枪、张飞棒、关公刀,最后传授绝技“明趟子刀”
(已失传)。到清末、民国初年,全村的男子汉,几乎人人都学会几手。
1930年前后,老艺人孔凡令和妻子韩仰芝,辗转于大江南北,打拳卖艺。1949
年, 结识了江苏省马戏团的掌班夏友祥。 随后,孔楼村不少青年前往学习杂技。
1949年以后,孔凡令夫妇回到孔绥,并请:来江苏名演员吴凤英为教练。从此,学
习武术杂技的人越来越多,并自愿组织一个团体,开始称“山东大兴棚”,1953年
更名“山东胜利马戏团”。由于武功较好,不断到各地表演,日久天长,孔楼村便
成为山东闻名的“武术杂技之乡”了。
孔楼村的干部,历来重视武术杂技活动。1968年,成立了“武术杂技学校”。
1980年,在中共巨野县委主要负责人的关怀下,更名为“巨野县杂技学校”。1981
年,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长林萍到校视察。该校建立20多年来,人才辈出,为中华
民族争得了荣誉。孔庆春曾跟随周恩来总理到亚洲国际贸易会,为国际友人表演。
1985年春, 孔瑞萍、孔丽丽、邱爱莲、孔庆忍、孔宝珠、孔忠民、孔庆春7人,代
表国家赴加拿大、美国演出。1970年至1985年,先后为国家和九省市自治区输送人
才428名, 其中国家体育队和杂技团30名。同时,有30多人参加了香港制片厂拍摄
的《浪子燕青》 和电视连续剧《杨家将》 。巨野县文化馆拍摄的《老当益壮》、
《少女献技》 等四幅照片,于1979年4月由《中国体育报》用四国文字发行国外。
《大众日报》、山东省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报道孔楼武术杂技之乡的事迹,因而孔楼
村名扬海内外。
比赛清末和民国时期,体育活动甚少,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体育比赛。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没有统一举行过综合性的大型体育比赛。50年代、60年代,
多在“五一”、“八一”、国庆节、元旦,分别举行工人、民兵、干部、职工的篮
球和乒乓球比赛。各由工会、共青团、县武装部和县直机关的党委组织。60年代中
期,从县城到乡村,都有篮球活动,县乡间、乡村间的邀请赛、友谊赛、正式比赛,
经常在业余时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