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爱国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6&A=1&rec=218&run=13

新中国建立前,民间便有传统的卫生习俗。黎明即起,打扫庭院。初春清理牲
畜厩圈,为春耕备肥。初夏采集艾叶,用以驱蚊除邪。秋季拆洗衣裳被褥,清除污
垢汗渍,冬季腊月二十三日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年。但是,由于生产条件、生活
水平及科学文化水平偏低,城乡卫生状况仍然很差。
1950年后,县委、政府每年几次发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52年3月,县、区、
乡、村相继成立了防疫委员会或小组,发动组织群众,开展以反对美帝国主义细菌
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县参加签名的达19万多人。卫生宣传和卫生大扫除活
动,基本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城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都坚持每天上下班
前打扫卫生,每星期六和节日前大扫除,清除垃圾,填平污水坑, 每周进行卫生大
检查。1952年10月,县、区防疫委员会改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58年,中共中
央发出“除四害,讲卫生”的号召,全县大规模开展了以除害灭病,创建“五洁四
无”县为中心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1974年,各单位食堂、饭
店和炊事人员,普遍贯彻落实卫生“五四制”。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实行定期
卫生检查和体格检查,农村群众实行不定期卫生检查和疾病普查。粪便管理、垃圾
管理、环境卫生等,都实行了包干责任制。灭蚊蝇、灭老鼠,每年都开展几次突击
活动。1983年7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县内开展了卫生宣传月,
落实了责任制度。在全民性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和“文明月”活动
中,都把讲卫生列为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经常性的卫生活动,社会卫生面貌越来越
好, 城乡群众初步养成r讲卫生的习惯,各种传染疾病越来越少,人民的健康水平
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