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医疗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6&A=1&rec=213&run=13

清末以来至1949年,全县医疗以中医为主。中医最多时百余人。其中较著名的
40余人,分居城乡各地,没有统一的组织。有的按祖传关系、师徒关系,结为一体,
联合开药铺、诊所。有的为药铺坐堂就诊;也有的自带少量药物或针灸器皿,走乡
串户,送医送药上门。
民国初年,有河北武安县人来巨野开设“方和胜”、“德聚和”,“德和胜”
三家医药行。1919年,西医开始传入巨野县。太平乡前邓楼村邓子光,在县城办起
第一个西药行,名“宏济药行”,兼营医药。之后,江西等地人,在巨野相继开设
“树德堂”、“恒德堂”、“福寿公”、“仁寿堂”、“义也堂”等医药店。内有
坐堂医生的三家,各店资金约一千至两千元银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
政府在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常组织卫生医疗队,下乡串户,为群众防病治病。
新中国建立后, 医疗机构和卫生队伍不断扩大。1949年8月13日,始建县公立
卫生诊所,1950年6月改称县卫生院,1957年扩建为县人民医院。1952年6月,按行
政区划设立卫生医疗所11处。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改称公社卫生院。1956年,
以行政乡为单位, 由个体开业者组建集体联合诊所76处。1971年9月,增设县直机
关公费医疗门诊部。1979年,增建乡级卫生院15处。1987年1月1日,县中医院正式
成立。随着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农村卫生室、诊疗所也相继增加。1990年,全县
共有卫生医疗机构34个, 病床951张,卫生医疗人员2060名。其中全民所有制卫生
机构12个, 1250人; 集体所有制卫生医疗机构22处,768人,乡村卫生室903个,
12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