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6&A=1&rec=146&run=13

清代,县内管理教育的官员,多是县府内的亲信,地方有权势的土豪劣绅等,
真正懂教育的人很少。他们管教育,一是通过教化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和利益;二
是从中索取利费,发财肥己;三是培养选拔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教育经费要
由他们亲自掌管;增设学校要由他们当家作主;学校教学人员要由他们支配;开科
考生要经他们推荐,教学课程要按他们的需要设立。教师没有主动权,学生没有自
由权。
民国时期,由于战争混乱,管教育的很少过问教育事业,官办学校只城镇有,
农村多数是村办、私办。县府管教育的人员每学期到学校视察一次,对教师登记造
册一次,作为发薪、奖惩依据,也是他们从中收款、贪污学费的机会。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和人民政府设有教育科,由
于处在游击战争环境,无固定办公地点,主要是通过地下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发
展革命组织,培养教育人才,为建立新中国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管理机构日益健全,县、乡镇、村各级都有专人
负责,分级管理各级学校的教育行政、教学业务、教育经费、教师队伍等。同时建
立了教育局党组、学校党支部、党小组、共青团小组、教育工会、少先队等组织,
分别管理教育界的政治思想、组织工作和教职员工的生活福利等。1990年底,全县
共有教职员工3693人。其中教育管理人员188人,建立党支部43个,党小组205个,
党员:1011人。上述组织人员在管理中,分工负责,各尽其职,并建立了各种责任
制度,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发挥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