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价格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4&A=1&rec=253&run=13

第二节 价格管理

1986~1990年,围绕保障价格改革的顺利推进,遵循“进一步稳定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改革总揽全局”的方针,控制物价过度上涨。
商品价格开放 根据国务院“放调结合、小步前进”的方针,1986年,成武县全部放开日用小商品价格、地产品价格和供销社、物资局计划外采购商品价格;放开黑白电视机、电冰箱、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录机、电风扇和棉纺织品价格;调整钢材、东北木材和部分不合理的生活资料价格;平价尿素和碳酸氢铵等化肥价格;放开工业生产资料价格,扩大浮动价格范围,部分工业品实行花色、季节、批量和质量差价;取消生猪派购,猪肉不再统一定价,实行产销协商成交;粮油改统购为合同定购,实行“倒三七”比例计价,即30%按原统购价格计算,70%按超购加价计算;棉花收购改为“倒三七”方针结算,价格略有下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商品的购销价格已由原来单一的国家统一定价发展为国家统一定价、浮动价和企业定价等多种价格形式并存。1986年10月始,在全县国有、集体和个体工商户中,统一实行红(国家定价)、蓝(国家指导价)、绿(市场调节价)三色商品标价签。
商品价格控制 1987年,成武县市场零售物价开始上涨,成武县出现商品“抢购风”和“涨价风”。零售物价总指数逐年上涨,1988年,全县零售物价指数上升17.1%,比全省18.3%低1.2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19.8%,上升最多的是副食品和医药及医疗用品类,分别为39.2%和33%。副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受1985年放开蔬菜、猪肉等副食品价格,同时取消财政补贴影响,城镇居民的蔬菜、猪肉等副食品完全由市场供应。为控制成武县物价过高上涨,采取制定粮食收购最高限价。对计划外购的农药、化肥、农膜、石油,用于糕点加工的红、白糖,已经放开价格的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黑白电视机等商品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对计划钢材、石油等规定最高销售价格等措施。1990年全县零售物价总指数大幅度回落。
调整商品价格 农产品价格。提高部分农产品的合同定购价格,1988年,每50公斤小麦由22.63元提高到24.13元,桑蚕茧由214.5元提高到362.5元,柞蚕茧由70元提高到94元,红麻的中准价格由52.3元提高到58.6元,棉花的实际购价由176.42元提高到196.42元。1989年,从新粮、新棉上市起,小麦提高到25.8元,玉米提高到17.6元,棉花标准级提高到197元。1990年,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对粮食实行专项储备制度,制定保护价格,对收购生猪、黄红麻制定指导价格,大幅度调高棉花收购价格。标准级(327)皮辊棉每50公斤由236.42元提高到300元。基本放开并理顺肉、蛋、菜的购销价格,放开价格的农副产品在供求驱动下,有较大幅度上升。
工业品价格:一是提高煤炭、工业用盐、生铁、铝及铝材、铜系列产品、纯碱、电石、甲醇等40多种(类)能源矿产品,冶金、化工、轻纺原材料价格;并对工业用电加收电力建设基金。二是配合外贸、物资等体制改革。提高一些相关产品的价格,主要是纸张、保温瓶及瓶胆、搪瓷制品、塑料制品、腈纶短纤维、腈纶毛条、绵浆粕、家用电器等60种(类)产品的价格。三是放开13种名酒、名烟价格,调整粮食白酒、啤酒和中高档卷烟价格,成武县市场价原盐由每公斤0.28元提高到0.48元。四是配合上述能源、原材料价格改革,相应理顺部分相关制品的价格,主要是肥皂、洗衣粉、药品、铝制品、丝及丝织品、油漆、染料、液氯、黄磷、硫酸铝、铁丝、圆钉等价格。五是调整农药、农膜、化肥、部分农机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六是配合放开理顺肉、蛋、茶价格,相应调整糕点、糖果、肉制品、奶制品、蛋制品等相关制品价格,推行主要副食品价格补偿制度。七是扩大棉纺织品价格的浮动幅度,对彩色电视机实行浮动价格和牌誉差价。提高城市供水价格。经过调整与改革,工业品内部比价变化是: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出厂价总水平提高8.5%,零售价格也相应提高。
到1990年底,成武县企业自行定价(包括在浮动或限价以内的定价)的商品范围,消费品按零售额计算,工业生产资料按产值计算,均达到70%以上。而国家能够直接控制的商品范围(即国家定价部分),已剩下不足30%。
企业价格 为加强企业价格管理,1991年初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企业价格管理制度,即企业定价许可证制度。其主要内容:一是颁发“企业定价许可证”。二是对企业物价员进行培训、考试。三是进行价格登记。四是完善3项制度,即价格台账制度、明码标价制度、提价申报或高价备案制度。五是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定价许可证制度的实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计划调整、整顿不合理商品价格,放开部分商品价格管理权限。
农产品价格 1991年调整20多年来未动的平价粮油统销价格,大米、面粉、玉米面3种粮食的全国统销价格每500克平均提价0.1元,提价幅度67%;6种食油统销价格每500克平均提高1.35元,提价幅度169%,实行购销同价,同时对粮油制品及其他粮油品种的销售价格、大豆的购销价格、中成药厂销价格也做了相应调整,放开食品类及国家和省下放的农产品、中药材、红麻等120种(类)商品价格。1992年10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放开粮油销售价格,实行随行就市,同时食油退出国家定购,放开经营,真正实现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为加快改革步伐,摆脱财政补贴包袱和粮食企业经营困难进行有益的尝试,取得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夏粮上市之前,又提高小麦定购价格,每50公斤提价6元,提价幅度为18.8%。
工业品价格 为增强企业活力,1991年首先取消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等20多种商品的提价申报制度,放开服装类、衣着类、日用品类、五金类、交电类、化工类、建材类和文化用品类等52种商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1992年又相继放开国家和省下放的机电设备、纸张、保温瓶、食糖等20种轻工商品价格;放开石油沥青、中煤泥、润滑油、纯碱、平板玻璃等580种重工商品价格;放开交通运输价格和装卸、搬运、理货、小型机动车、人(畜)力车、短途运输、宾馆招待所和打字复印等7种收费标准,并修订价格管理目标。在放开价格管理权限的同时,提高煤炭、农地膜、化肥、自来水和部分医药器械等计划内商品价格;提高计划内钢铁产品价格,其中一类价格提高20%,二类价格提高8%;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其中汽油、柴油提价幅度分别为16%和37%;取消统配水泥价格双轨制,实行计划内外统一出厂价格,提价幅度为41.2%。至此,成武县除少部分属国务院、省政府管理的部分农业生产资料、重工产品、交通运输价格和邮电资费外,其他商品价格全部放开,由企业自主定价,实行市场调节,在全县零售商品总额中,放开价格商品比重已占95%以上,它标志着成武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平抑物价 1993年和1994年,成武县零售物价总指数分别为107.3%和120.6%,比上年同期上升7.3个百分点和20.6个百分点;居民销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8.7%和121.4%,升幅之高,是改革开放以来继1988年之后的第二次。
1994年4月,进一步完善红、蓝、绿三色标签管理制度。1995年成武县零售价格指数为115.9%,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基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8%,下降3.4个百分点。1996年,进一步规范价格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促进公平、公开、合法的市场竞争,使成武县零售物价指数逐年下降。到1998年全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平均为9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为99.7%,价格出现负增长,实现中央强调的“降低物价上涨幅度”的总要求。
管理服务 1997~1998年,成武县对小麦生产成本进行调查,为粮价改革提供科学依据,监督落实小麦定购价、保护价政策。搞好电价调查,核定农村电价,贯彻执行目录电价。对全县各村每台变压器的最高限价和用电村的结交价进行核定,并列出表格公布于各村,对照省规定的目录电价,对现行电价进行清理整顿,取消附加在电价上的还本付息、教育附加、计划外加价等不合理收费,使成武县电价每千瓦时降低5分5厘;取消城网改造基金、农电配套费、春防费、电表校验费等,使电价每千瓦时又降低7分4厘。
1998年,通货紧缩崭露头角,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平均为98.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为98.2%。1999~2005年,以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中心,加强和改善价格调整,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抑制通货紧缩,防范通货膨胀和价格异常波动。
1999年,国家发布《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规定》,2002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制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为物价部门监管价格秩序提供全面、具体的法律依据和行为准则。政府工作的中心也随之转变为扩大内需,促进需求。1998~2002年,成武县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分别比去年下降2.6%、3%、1.5%、0.8%和1.3%。价格总水平持续低价位运行是成武县社会总供求关系呈现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供大于求状态的直接反映。
2001年,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成武县物价局积极参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食价格,协调定购价格和收购保护价格,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调整理顺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价格。2002年6月对成武县城市供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等情况进行调查,提出成武县关于改革城市供水和农业用水价格的合理化建议。自1998年开始,成武县对农村电网改造,2001年结束,规范农网改造收费,严格电价管理权限,确定成武县农村用电到户结交价,制定还息定价标准,实现农村分类用电同价。2002年4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0.52元/千瓦时。
2003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在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产业优化升级和国际环境回暖等诸多因素的促动下,克服“非典”及旱涝等多种灾害的影响,三大需求的全面增长拉动价格上升,加之受国际市场重要产品价格不断上扬等因素影响,成武县工业品出厂价格与上年相比上升3.64%。2003年4月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和周边县市抢购商品的带动,成武县的防非典药品价格猛涨,消毒液价格倍增,食用油、盐、醋等价格出现波动。
2004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促使中国粮食价格逐步提高,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一路走高,至2005年上半年成武县93#汽油零售价格创历史最高,为每公升4.25元。由于电力、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增加煤炭的需求,拉动全县煤炭价格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