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条 农作物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160&run=13

农作物病虫害病虫害种类 1986~2009年,境内农作物病虫害种类近200种。小麦
病害有纹枯病、根腐病、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叶枯病等,虫
害有麦蚜、麦红蜘蛛、麦叶蜂、蛴螬、蝼蛄、金针虫等;玉米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
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细菌性软腐病、粗缩病、花
叶病毒病等,虫害有黄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一代玉米螟、二代玉米螟、三
代玉米螟、二代粘虫、蓟马、红蜘蛛、玉米蚜、秋毛虫、灰飞虱等;花生病害有黑斑
病、褐斑病、细菌性叶斑病、茎腐病、根腐病、锈病等,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蛴螬、
柿铃虫、甜菜夜蛾等;棉花病害有黄萎病、枯萎病、炭疽病、立枯病、红腐病、铃期
病等,虫害有棉蚜、红蜘蛛、小地老虎、黄地老虎、棉铃虫、甜菜夜蛾、棉盲蝽象、
象鼻虫等;瓜菜病害有瓜类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芹菜斑枯病、大葱紫
斑病、细菌性叶斑病、病霉病、大白菜软腐病等,虫害有菜蚜、烟粉虱、美洲斑潜蝇、
桃蛀螟、小菜蛾、甜菜夜蛾、菜螟、菜粉蝶、茶黄螨、黄守瓜、跳甲等;杂食性害虫
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蝗虫、粘虫,地下害虫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以及黑线仓鼠、
黑线姬鼠、 大仓鼠、鼢鼠等。发生面积 1986年,境内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40万公
顷(次),其中发生病害16万公顷(次),虫害面积24万公顷(次)。1987~1988年,
花生红蜘蛛大发生, 年发生面积0.6万公顷,占花生播种面积的90.1%,造成落叶减
产30%~50%。 1989~1992年,棉铃虫爆发成灾,平均每年发生面积5.4万公顷,虫
口密度一般每株8头~16头, 最高每株有虫46头,年损失棉花2000余吨。1990年,小
麦条锈病病菌生理小种——条中29号成为优势种,造成当年小麦条锈病大流行,损失
小麦16816.5吨。 1991年,境内田鼠爆发成灾,危害盛行,以体形大、食量多、繁殖
力强的大仓鼠为主, 平均每亩有田鼠80只,年损失粮食1.8万吨。1993年,小麦全蚀
病传入曹县,全县各乡镇都有分布,严重地块发病率达到30%~50%,小麦产量和品
质受到严重影响。 同年起,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逐年加重,每年发生面积2万公顷,
年损失小麦3500吨。1995年,美洲斑潜蝇在曹县首次发现,后遍布全县,除瓜菜以外,
豆类、 棉花、果树、花卉等数十种作物受害,年发生面积5万多公顷。1996年,首次
发生玉米锈病,1998年发生严重,年发生面积5000公顷。1999~2002年,花生田蛴螬
连续大发生,年均发生面积2万公顷。此后,小麦蚜虫每年均有发生,年发生面积7万
公顷,年损失小麦3000余吨。2008年起,玉米粗缩病发生较重,2009年发生面积2400
公顷,其中有14公顷早茬玉米因玉米粗缩病危害近于绝收。2009年,全县农作物病虫
害发生面积72.8万公顷次;其中发生病害面积25.6万公顷次(小麦病害15.1万公顷次、
玉米7万公顷次、 棉花1.7万公顷次、 瓜菜0.8万公顷次) ;发生虫害47.2万公顷次
(小麦虫害19.3万公顷次、 玉米虫害18.2万公顷次、棉花虫害7万公顷次、瓜菜虫害
1.4万公顷次),均得到有效防治。防治措施生物防治 20世纪70年代后,全县陆续推
广生物防治的办法。80~90年代,利用微生物青虫菌、杀螟杆菌、蚜露菌、白僵菌、
黑僵菌防治玉米螟;利用瓢虫、蚜茧蜂防治麦蚜;利用瓢虫、蜘蛛防治棉花苗蚜;利
用瓢虫、草蛉、食虫蝽、蜘蛛等防治棉铃虫;利用鸟类防治大袋蛾等。其中,1990~
1999年利用素云金杆菌、 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防治面积达7万公顷。2000年后,
棉花面积减少,棉铃虫发生减轻,生物制剂用量减少,主要在蔬菜等作物上使用。至
2009年,全县生物防治面积一直维持在0.2万公顷左右。化学防治 防治方法,以叶面
喷雾为主,以拌种、滴心、涂茎、颗粒剂丢心、粉粒剂撒施、诱饵毒杀、烟雾剂熏蒸
等为辅。防治用药,20世纪80年代,常规农药主要有久效磷、氧化乐果、辛硫磷、对
硫磷、甲基异柳磷等有机磷类。新型除虫菊酯类农药敌杀死、百树菊酯、氯氰菊酯等
也陆续使用。90年代初期,由于害虫抗药性持续增强,棉蚜、棉铃虫连续大发生,使
用农药单剂防治效果很差,难以控制其危害,农药复配制剂应运而生(农药复配就是
将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按一定配比混和施用),复配剂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
剂,害虫抗药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后在生产上广泛应用。随着农药行业的快
速发展, 农药新产品更新较快,陆续试验推广了新型农药,如Bt、NPV生物制剂、大
环内酯类、吡咯类杀虫杀螨剂;三唑类、杂环类杀菌剂;磺酰脲类除草剂;芸苔素、
多效唑、甲哌啶(缩节胺)类、复硝酚钠系列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敌鼠钠盐、溴敌隆
等杀鼠剂;盐酸马啉胍病毒抑制剂等。2000年后,新型农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004
年为解决由于大量、长期使用毒性高、污染重的有机磷农药,造成农田天敌被杀伤,
生态环境恶化,人畜中毒事故增加等问题,国家决定从2004年6月30日起,对甲胺磷、
久效磷、氧化乐果、对硫磷、磷胺等五种农药,逐步限制其登记和使用范围,至2007
年1月1日全面禁止其登记、生产和使用。此后,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得以推广应
用。 2009年,全县农药使用量2422.9吨。预测预报 1986年以来,农作物病虫害预测
预报水平和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县植保站一般有测报人员5人~8人,采用定点系统
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办法积累预报依据。在全县分区域建立粮、棉、油、菜、瓜
等农作物测报点2个, 配备专职测报员1人、兼职测报员1人。按照省农作物病虫害调
查规范进行调查。病虫测报对象包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病虫害。
年发布病虫情报21期、1000余份,向农业部、省、市植保站拍发模式电报16次,旬报
24次,每年定期向区(市)站汇报虫情34次。至2009年,测报短期准确率达95%以上,
长期准确率在85%以上,为及时防治病虫害起到预警和指导作用。植物检疫 1986年,
植物检疫工作由县植保站负责,配备检疫员4人。1986~1999年,每年对小麦、玉米、
棉花、蔬菜等制种基地实施产地检疫2000公顷以上,开展调运检疫80批次;对种子生
产经营单位或个人进行检疫登记, 依法进行植物检疫登记500份次。2000年,在全县
范围内开展农业有害生物普查。 2001年8月,在曹城镇五里墩村林果生态园,新发现
检疫性有害生物苹果绵蚜。 2002年春,将5棵发生苹果绵蚜的果树清除。2003年,曹
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省百县”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示范县。2005年后,植物检疫工
作力度逐渐加大。2008年,出动检疫执法876人次,检查单位231个,进行植物检疫登
记13个, 复检小麦、 棉花、 玉米等种子270吨,检疫小麦制种面积1200公顷,其中
2.34公顷发现小麦全蚀病,查处违规单位11个,处理种子29吨。同年,曹县被山东省
确定为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监测县,共安排4个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监测点,
分别设在魏湾镇魏湾村水果批发市场、韩集镇于庄村蔬菜种植基地和批发市场、倪集
乡赵庄蔬菜种植基地和批发市场、郑庄乡孔庄西瓜种植基地,重点监测苹果蠹蛾、柑
桔小实蝇、瓜类果斑病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西红柿溃疡病菌等,经监测未发现
检疫性有害生物。2009年,产地检疫小麦良种面积4067公顷、芦笋面积1250公顷、蔬
菜面积600公顷,生产健康小麦种子24390吨、芦笋16300吨、蔬菜16060吨;开展调运
检疫166批次。新办理植物检疫登记16个。年末,全县共有专职植物检疫员5人,兼职
植物检疫人员9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