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148&run=13


    农业产业化经营199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农村经济要走贸工农一体化、产
加销一条龙、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之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1996年,县
委、县政府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芦笋、饲草、杞条、林果等种植面积,发展
芦笋、畜牧、桐柳加工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1997年,曹县成立第一家
芦笋加工龙头企业——曹县中粮大宝食品有限公司。之后,曹普公司、鲁艺公司、银
香伟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崛起,带动芦笋、林业、畜牧基地的发展。1999年,
全县芦笋基地面积发展到6667公顷,年产芦笋8.5万吨;林业基地3.1万公顷,木材蓄
积量248万立方米,年产木材6万立方米;杞条种植基地0.53万公顷,年产杞条1.27万
吨。同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优化畜牧内部结
构、发展规模经营、提高畜牧含量、抓好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等实现畜牧产业化的措
施和意见。2000年,县政府成立芦笋蔬菜、林业、畜牧食品、纺织等产业发展领导小
组,相应部门设立办公室,配专人编制生产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对产业化的实施情
况,实行有效奖惩,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向良性方向发展。至2005年,全县芦笋、林
木、 畜牧等产业化经营组织达3000余个,年销售收入9.4亿元,年利税5141.2万元,
年创汇3119万美元。市及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
级3家,市级5家。同年,曹县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委、省政
府表彰。2006年,全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到5.53万公顷,带动农户15.8万户,实现
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基地和农户分别达到30%、25%。市级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发展到13家,形成银香伟业、巨鑫源、森园、曹普、鲁艺、中粮大宝、丽得食品、
紫山信达、百隆等龙头企业产业群。“伊尹”牌西红柿、“三村”牌西芹、“华永”
牌仙蜜果、“神源”牌芦笋罐头、“黄河故道”牌大闸蟹等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认
证;“永升”牌系列等级面粉、“鲁闽”牌鲜绿芦笋、“红克”牌鲜鸡蛋通过国家绿
色食品认证。先后培育出有机肽奶、有机犊牛肉、王光烧牛肉、芦笋罐头、芦笋茶等
一批闻名国内外的品牌产品。至2009年,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到1.33万公顷,
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公顷; 产业化经营生产基地和农户分别达到60%、50%。获无公害
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达16家,产品种类37
个,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家,品种12个;绿色食品认证10家,品种25个。规模
以上农业企业发展到221家, 市级及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4家,其中,
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建立各类农产品交易市
场120个。 初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
业化格局。2008年和2009年,曹县被评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进县”。


    农村合作经济农村合作基金会 1987年, 中央提出“搞活农村金融、开拓生产要
素市场”的要求后,县政府制定《关于建立和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意见》,基金会
采取吸收会员投资入股,年底结算利息和按股分红等形式运作。股金主要投向种植、
养殖、加工等产业,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至1995年,全县农村合作
基金会发展到10个, 融资总额达6000万元,共向12000余户农民提供5834万元的资金
支持, 扶植一大批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和个体工商户。1999年6月,因资金收回困
难等,对农村合作基金会进行清理整顿,并全部清盘关闭。至2005年,农户的入会股
金基本兑付完毕。 农民专业合作社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颁布后,全县开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联合农户、自愿入股、利润分红。当年
3月, 曹县成立第一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曹县良西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该社共有社员255户,年销售收入430万元,社员人均增收2650元,被菏泽市确定为市
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之后,相继成立恒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浩瀚蔬菜种植专
业合作社、银香伟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众人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等。至2009年,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2个,吸收社员2.28万户,吸纳股金24815万元,年销售
收入12747万元,社员人均年增收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