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房屋街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1&rec=197&run=13

房屋清末民初,城内民居多为蓝砖蓝瓦的平房,楼房极少。城内及四关临街多店
铺,房前有厦,宽2尺左右,立桩支撑,门为条板,昼下夜上。1928年后,城墙毁弃
,居民多用城墙砖修建房屋。城内四角皆为大坑塘及盐渍之地,隙地甚多,贫民多筑
池淋晒土盐。公地及隙地,私人无盖房者。其时,乱战频仍,民不安居,人口逃亡,
增殖有限。城内居民多为商户,也有地在乡间的土绅,摊贩多居四关。
50年代初,社会安定,工商业复苏,机关、企业渐增,但皆利用旧房。1958年,
城内亦实行“大搬家”,在姜街将私房拆除,改建为成排房屋,由房产委员会管理,
多余者供人租住。之后,政治运动频繁,经济发展缓慢,公私房增建较少。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经济停滞,公房不敷居住,城内及四关土地、房权管理混乱,
建房无规划,干部、职工及街道居民、农民或买或卖,原有公地、隙地建成民舍,许
多人便填坑破堤建房,四关耕地亦大幅度减少。机关、企业因机构膨胀,人员增加,
拟建独院平房宿舍,遂申请移建、扩建,菏泽-商丘、许河-单店、庄寨-青集等公
路城区、城郊段两侧,城郊其他街道、村头,房屋崛起,鳞次栉比。机关、企业办公
用房多建为三层楼房,宿舍多为二、三居室的平房独院。居民多为砖混结构的四、五
居室的平房独院。80年代以来,城内改建房屋半数以上建为二层楼房。
街道明初于盘石镇建县,修筑城池,街巷渐次齐备。城有四门,城内南北、东西
主街各一条,四关大街是城内大街的延伸。路面均为鱼背式土路,除雨天泥泞难行外
,常年可通行。民国以来,商务振兴,沿街尽为店铺。
50年代初,社会安定,城内工商业繁荣,人口增殖,旧有狭窄土路甚为不便。1
958年在西大街往北拆掉民房打通了向北道路,利用东城墙基修建砖渣路面,宽12米
,将临清-商丘公路城区段由走城内移至东城墙新路。1960年,城内各主要街道改用
砖渣、煤渣、石灰等混合物铺垫半米。60年代后期,车辆增多,路面狭窄,大雨后污
水沿街流泻,路面常积水,坑洼不平。1968年,临商路曹县段铺设沥青路面,城区街
道减弯取直、拓宽,由石蛤蟆街向东在李家林南水坑中垫起路基,东抵临商公路,向
西在角粒厂内分割出道路,穿越城墙,通往县医院。1971年,城内东西大街、南北大
街铺筑沥青路面。以后数年,城内各街道均铺筑沥青路面。1980年,在东、西、南三
条环城路及工业路、北城墙路铺筑沥青路面。1982年,拓宽临商公路县城段,定名中
兴路,红线宽32米,内设绿化带3米,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道18米。经过拓宽后的城
区道路管理不严,仍有交通堵塞、人车拥挤现象,部分道路人行便道、车道不分,城
内无停车场,各种车辆沿街停靠,大型公共建筑物留出了适当的疏散场地,但多为摊
点侵占。路旁专门分隔出的人行道常被两旁建造房屋时堆放物料占压,也有商亭、摊
点据路经营,屡限屡设。行人穿插行进于车道,拥挤混乱,街口及繁华地段经常堵塞
。还有的不守交通规则,人、车常在道路上停留,居民常在非机动车道上纳凉、吃饭
,造成有路难行。部分街道无下水道,常年积水,路面损坏严重。有下水道的路,盖
板常遭碾轧、毁坏,或被人窃走,水口成了垃圾堆,虽有修补,仍是毁坏严重。198
3年后,经过整顿治理,道路拥挤混乱状况得到控制。

附:大型建筑简介
文庙建筑群位于城内县文化馆以北至盘石路,座北朝南,元代延年间建盘石镇
学宫,明洪武三年(1370)修明伦堂,堂之南为文庙,以后屡经增建、重修。主建筑为
大成殿5间,东西两庑各21间;前有戟门3间,门东西为更衣厅,再往前为棂星门,门
前东为德配天地坊,西为道冠古今坊;再往前为泮池,池东西有石桥,东名“腾蛟”
,西名“起凤”。
文庙
池南太湖石崎陆离,名“文笔峰”,石南为“九龙壁”,东为“源分洙水坊”,西
为“路接溟天坊”。宫墙外,东西两隅各有碑,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
等字。文庙庑东有学圣祠、乡贤祠各3间,庑西有节孝、忠义祠各3间,文庙前有文昌
阁3间重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河决入城,文庙仅存大成殿,其余尽皆倾圮,
后经数次重修。大成殿建于3尺高平台以上,高3丈余,宽10丈,进深5丈,8根大圆木
红漆柱支撑屋顶中心。殿为双层双檐砖木结构,四周立24根朱漆伞檐大明柱,周围离
檐口向内6尺处,砌大斗砖墙,花棂窗式样精巧。大梁与明柱构合严密,梁上雕饰二
龙戏珠和丹凤朝阳,上盖黄琉璃筒子瓦,歇山屋顶,各檐首爪角均为琉璃鱼龙制品。
北伐战争后,文庙祭祀废弃,建筑残败。日伪占领县城期间,以“尊孔”为名,曾加
以修缮。解放后,于大成殿后建县粮仓。“文化大革命”中,文庙改建为机关住地,
原建筑尽数拆除。
城隍庙位于城内县影院、文化局家属院及电影公司处。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
),弘治三年(1490)重修。有正殿5间,后殿、前轩、仪门各3间,有东西廊房、亭庐
、庖厨10余间,后增建斋堂3间和戏楼。大门外有高大照壁,门两旁立旗竿斗和一对
石狮。正殿为单层砖木结构,歇山屋顶,碧瓦丹墙,彩拱飞檐,雕梁画栋,堪为壮观
。前有复厦,再前有石坊,额书“忠孝来瞻”。东西廊房塑十殿阎君,刀山剑树,梁
盘巨龙,森然可怖。城隍夫妇偶像有二,一为金身泥塑高大坐像;一为金面红袍木雕
像,为出巡之像。城隍庙为旧时唯一的剧院和杂耍演出场。北伐后,改为“中山市场
”,神像尽毁弃,廊房隔作单间,赁与商人。50年代初,为文化馆及县业余学校,后
拆除大殿。
曹县人民政府招待所前楼位于城内东大街路北,系混合结构楼房,跨度18.37米
,中部四层全高11.4米,东西长107.2米,建筑面积5436平方米,由县建筑工程公司
设计建造。1977年7月开工,1978年底竣工,基建投资20万元。平顶卷材防水楼面,
墙体用25#水泥石灰砂浆100#机砖砌筑,砖柱用100#砂浆。内墙面石灰砂浆刷大白粉
,墙裙水泥油漆,水磨石地面磨光打蜡,外墙面水刷砂配以水刷绿石子沿;门厅两旁
透花穿格刷白色涂料。
县电业局东华营业楼位于城内东大街路北,三层,框架结构,雁尾式楼顶,建筑
面积2016平方米,楼面用珍珠岩保温。县建筑工程设计室设计,县建筑安装总公司建
造,1985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