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乡镇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1&rec=14&run=13

曹城镇位于曹县中部。北邻莘冢集乡和普连集镇,南与郑庄乡和阎店楼镇相接,
西邻倪集乡, 东与王集乡和孙老家镇相毗连。 总面积82平方公里, 耕地50325亩,
28362户, 106215人,其中非农业48225人,有回民6000余人,辖7个居民委员会,58
个居民组和42个村委会, 141个自然村。该镇为元代盘石镇旧址,建县以来向为县署
驻地。
清代分属东隅、南隅、西隅、北隅4里。清宣统二年(1910) 改4里为第一区(城关
区) ,民国因之。新中国建立后,仍为第一区。1952年定名为城关镇,1958年设东方
红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复名城关镇,1985年11月改为今名。
该镇为全县经济文化中心,商店栉比,工厂林立,中、小学校遍布全镇,也是粮
棉主要产地之一。
庄寨镇位于曹县城西北37公里庄(寨) 青(集)公路西端,220国道过境。北、西
北与东明县的大屯、马头两乡为邻,南与大寨集乡接界,东与桃源集镇毗连,西与兰
考县接壤,北与菏泽市大黄集乡相连,总面积57.8平方公里,耕地58796亩,12978户,
53987人,辖35个村委会,37个自然村。
清代初,庄姓自山东青州迁此围村筑寨而得名。清代分属辛安里、东明里、桃源
里。1928年属曹县第十区(桃源区),1943年8月属齐滨县第三区,1949年8月属曹县第
七区(桃源区)。1957年设庄寨乡。1958年设宇庙人民公社,1959年称桃源人民公社,
同年底更名庄寨人民公社,1984年1月建镇。
该镇地势平坦,西部略高,北有新冲小河,西有赵王河,滨(州) 郑(州)公路(22
0国道)与庄(寨)青(集)公路于此相会,是曹县、菏泽、东明、兰考四县交界处重要
物资交流集散地。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高粱等。该镇小王庄培育的黄
瓜颇出名,生长快,产量高,为曹县优良品种。80年代工副业有很大发展,年产值在
100万元以上。教育也有很大发展,1985年有中小学10处。
韩集镇位于曹县城西北25公里。北境与定陶一千王、张湾两乡接壤,西北与桃源
集镇相毗连, 南连常乐集乡,东邻申楼乡、砖庙镇。总面积64.7平方公里,耕地553
65亩,9745户,43575人,辖77个自然村。
宋代焦、韩二氏于此建村。明末,附近吴岔口集市迁此,遂名韩家集,后简称韩
集。清代分属田村里、大丰里、安陵里、三英里。1928年属曹县第十区(桃源区) ,1
943年8月齐滨抗日县政府建此。属齐滨县第三区。1949年属曹县第六区(韩集区) ,1
957年设韩集乡,1958年设人民公社,1984年1月称韩集镇。
新冲小河从其腹地穿过,另有排灌沟渠14条,有效灌溉面积3万余亩,庄(寨) 青
(集)公路横贯全境。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地瓜、大豆种植为大宗。是鲁西
南黄牛的生产基地。境内“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鲁西南烈士陵园(安陵堆),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砖庙镇位于曹县城西北17.4公里。北邻申楼乡,西北接韩集镇,西连常乐集乡,
西北毗连魏湾镇,东南邻倪集乡,东与莘冢集乡接壤,东北与青岗集乡接界。总面积
60.7平方公里。耕地53168亩,7523户,31898人,辖45个村委会,78个自然村。
宋代,曾姓居此。明初,武、田二氏自山西洪洞迁此,三姓傍砖砌三官庙居住,
形成聚落,遂名砖庙。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属曹县沛郡里、大丰里,民国间分属
曹县第二区(魏湾区) 、第十区(桃源区)和第四区(莘冢集区);1943年8月属齐滨县,
1949年8月改属曹县第六区(韩集区) 和第九区(申庄寨)。1952年为砖庙区,1958年设
红星人民公社,1959年属北李集公社,同年底北李集公社迁砖庙村,易名砖庙公社,
1984年1月建镇。
东鱼河南支由西南流向东北,至该镇李庙建有大型控制闸及扬水站。新冲小河、
定新河、纸坊沟三河流交汇于镇西北境。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庄(寨) 青(集)公
路与菏(泽)民(权)公路相交于该镇大杨庄西。农作物除小麦、玉米、地瓜外,棉花种
植在3万亩以上, 其次是大豆、花生、芝麻。是青山羊、大黄牛产地之一。工副业近
年有较大的发展,年产值约20万元。教育也有很大发展,有初中2处,小学25处。
普连集镇位于曹县城东北11.5公里。北接青岗集乡,西连莘冢集乡,南与王集乡、
曹城镇为邻, 东南与安仁集乡毗连, 东邻古营集镇。 总面积78.7平方公里,耕地6
7310亩,12239户,53085人,辖61个村委会,135个自然村。
明初,都堂路普连率众在此治水筑寨故名。一说当地多生蒲莲,后成集而得名。
清代分属丁荣里、怀惠里。民国时期分属曹县第四区(莘冢集区)和第五区(古营集区)。
1949年8月分属曹县第三区、 第四区、 第五区;1953年为第十五区,下设8个小乡;
1957年设普连集乡。 1958年设立五一人民公社, 1959年改名为普连集人民公社, 1
984年1月建镇。
白花河自西向东由南部边境流过,三干沟斜穿西北部。聊(城)商(丘)公路位于西
部边境,鱼(台)曹(县)公路由中部穿过通向成武、济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
大豆为主,花生、芝麻亦有种植。是大黄牛、青山羊生产基地之一。普连集大耳猪,
体长耳垂,出肉率高,肉质鲜嫩,母猪产仔多,小猪生长快,为曹县的特产。工副业
有条帚、地毯、毛皮、食品加工等,1988年产值超过100万元。该镇有初中3处,小学
32处。
魏湾镇位于曹县城西北17.8公里。西北与砖庙镇、常乐集乡相邻,西接楼庄乡,
南与河南省民权县相毗连, 东与倪集乡接界。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耕地65876亩,1
3225户,60119人,辖65个村委会,156个自然村。
明初,魏氏建村于白花河湾,故名魏家湾,简称魏湾。清代属云赵里、王泽里。
民国时期属曹县第二区(魏湾区) ,1943年属齐滨县;1949年分属曹县第八区(驻大马
庄) 和第九区(驻申庄寨)。1952属魏湾区,1957年分属魏湾乡、王泽铺乡,1958年设
太行堤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为魏湾人民公社,1984年1月建镇。
境内多堤埝,地势高低不平,东部较平坦。东鱼河南支流经北部,白花河流经中
部,定新河自南北流,至境内的姜楼与东鱼河南支相汇。赵轮车至张菜园的一段水塘,
跨太行堤水库二、三两个库区。菏(泽)民(权)公路、许(河)单(县)公路纵贯全境,两
条公路于镇机关驻地相交。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芝麻等,林果、
牧、渔等副业兼有,工业年产值约100万元。文教事业发展迅速,有镇中学(高中) 一
处,小学51处。
侯集回族镇位于曹县城东17.6公里。北邻安仁集乡,西和王集乡相连,南接孙老
家镇和龚楼乡, 东界苏集镇,东北一隅与成武县接壤。总面积57.5平方公里,耕地4
9770亩,10261户,39316人,其中回族70%,辖37个村委会,100个自然村。
元顺帝(1333-1368年) 年间,侯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后成集市,故名侯集。清
代分属曹县景山里、向善里,民国时期分属曹县第五区(古营集区) 和菏泽属区。194
5年9月属复程县第四区(侯集区) 。1956年3月改属曹县孙老家区,1957年撤区并乡,
属侯集乡,1958年设立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称王集人民公社,1962年称侯集人民公
社,1984年1月建侯集镇,1984年11月更名侯集回族镇。
四干沟由南向北流经西部边境,五干沟、六干沟由西向东流经中部,建扬水站和
排灌工程10余处,可灌面积3.3万亩,古(营集) 南(园)公路、许(河)单(店)公路纵横
贯穿全境。农作物主要是小麦、棉花、玉米等,花生、芝麻、油菜也有大面积的种植。
工副业年产值已超过300万元。文教卫生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现有初中6处,小学24
处。境内的梁堆遗址,即《诗经·商颂》中的景山,所谓“陟彼景山,松柏丸丸”
即指此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集镇位于曹县城东23.4公里。北邻成武县天宫庙乡,西连侯集镇,南接龚楼乡,
东与单县接壤, 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69534亩,14969户,50633人,辖49个村委
会,104个自然村。
明洪武间,苏氏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成集而得名。清代分属曹县万春里、乐
亭里、黄岗里。民国时期属曹县第七区(黄岗集区)。1945年9月改属复程县第五区(苏
集区)。1956年3月改为曹县苏集区,1958年设立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为苏集人
民公社,1984年1月建镇。
五干沟流经西部,胜利河流经东部。胜利河上建有东田庄水闸,五干沟上建有曹
楼水闸,可控灌溉面积4万亩。许(河) 单(县)公路穿越西北部,聊(城)商(丘)公路穿
越东部, 另有一二级公路6条,交通四通八达。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是曹县
棉花生产基地,花生、大豆、芝麻,也有大面积的种植,白扁豆、红小豆为该镇的特
产。工副业年产值已超过100万元。该镇有中学2处,小学50余处。
孙老家镇位于曹县城东15公里处。北连侯集镇,西邻曹城镇,西南与大义集乡接
界, 南与安蔡楼乡为邻,东与龚楼乡接界。总面积57.5平方公里,耕地57096亩,11
536户,48808人,其中回族占5.1%,辖88个自然村。
明初,孙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永庆寨。清时改称孙氏老家,简称孙老家。
清光绪十年(1884)前属阜城里。民国间分属曹县第六区(孙老家区)、第七区(黄岗集)。
1945年9月分属曹县第二区(季集区) ,复程县第四区(侯集)、第三区(安蔡区)。1956
年3月改属曹县孙老家区, 1958年建超英人民公社, 1959年更名孙老家人民公社,
1984年1月建镇。
境内水利条件较差,灌溉沟渠、水利工程设施多为小型,庄(寨) 青(集)古(营
集) 南(园)公路横穿全境,与相邻乡镇均有公路相通,交通方便。农作物以小麦、棉
花为主, 花、芝麻也有大面积的种植。是青山羊的重要产地。工副业年产值超过200
万元。中、小学遍布全镇。
阎店楼镇位于曹县城南11.7公里处。北连曹城镇、孙老家镇,西接郑庄乡,西南
与邵庄乡接壤, 东邻大集乡,南抵朱洪庙乡、梁堤头镇,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5
9127亩,11872户,51064人,辖56个村委会,129个自然村。
清顺治(1644-1661)年间,阎氏自本县今安蔡楼乡阎楼迁此,因开设客店而得名。
清代分属曹县盘石里、 南隅里。民国时期属曹县第三区。1949年8月分属曹县第十一
区、 十二区。1958年建大同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为阎店楼人民公社,1984年1月建
镇。
西南临太行堤水库,团结河、四干沟、胜利河分别源于土山集、酒店姜庄和何楼,
皆自西南向东北流经镇境。境内有排灌站、节制闸5处,可控灌溉面积3万亩。临(清)
商(丘)公路纵贯全境,阎(店楼)、青(集)公路横穿东西。农作物以小麦、花生、棉
花为主, 其次是芝麻、大豆等。工副业年产值170万元。境内有汤王陵遗址、商汤都
城亳遗址。
青集镇位于曹县城东南28.2公里。北接龚楼乡,西与安蔡楼乡为邻,南与南李
集乡接界,东北与苏集镇相通,东与单县曹叵集等乡镇毗连。总面积82.7平方公里,
耕地60577亩,12715户,52315人,辖52个村委会,113个自然村。
青集镇人民政府驻青集。明朝洪武至正统年间,韩、樊等数十姓由山西洪洞
县迁此建六村。清咸丰年间因战乱联合筑寨,并将寨北的青寺之集市迁入寨内,改
名青集。清时分属黄岗里和大彰里。民国时属曹县第八区(青集) 。1945年9月复
程县抗日政府驻该地。 1956年3月撤销复程县后改属曹县青集区。1957年属青集
乡, 1958年设曙光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为青集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建青集
镇。
西部有小河名幸福河,系1977年开挖,北通黄白河,成为与安蔡楼乡衔接的界河,
境内长17公里。有排灌支渠四条,可控灌溉面积2万亩。105国道与聊(城)商(丘)公路
相交于镇驻地,庄(寨)青(集)公路至此,公路遍布全境,为曹县东南重镇。农作物
以小麦、玉米、棉花、地瓜、高粱为主,兼种花生、芝麻、油菜等经济作物。工副业
年产值150万元。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第二棉花加工厂建于此。镇有中学2处,小学48
处。
梁堤头镇位于曹县城南22公里。北连阎店楼镇、大集乡、安蔡楼乡,西界朱洪庙
乡,南邻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孙福集乡、李庄乡,东邻仵楼乡。总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46583亩,9705户,41006人,辖37个村委会,77个自然村。
梁堤头镇人民政府驻夏庄。明洪武年间,梁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依黄河堤头建
村,名梁堤头。清咸丰年间,邻村居民迁入避乱,围村筑寨,改名大同寨。光绪年间
复称梁堤头。清朝时分属英贤里、敦信里。民国时属第十区(仲堤圈)。1949年属曹县
第十一区。1952年属梁堤头区,1957年属梁堤头乡,1958年设红旗公社,1959年更名
为李新集公社,年底更名为梁堤头公社,1974年迁夏庄,1984年1月建梁堤头镇。
杨河由西北边境流向东南, 5条排灌沟渠流布全镇。有排灌站三处,可控灌溉面
积2万余亩;其北部有太行堤六库和七库。临(清) 商(丘)公路穿其西境。土地肥沃,
素有“曹南粮仓”之称。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其次是棉花、芝麻、地瓜等。工
副业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上。有职业中学1处,初中2处,小学32处,医院2座。
桃源集镇位于曹县城西北34公里。北至东鱼河与菏泽大黄集乡相望,南与大寨集
乡相连,东与韩集镇、常乐集乡接壤,西与庄寨镇为邻。总面积为52平方公里,耕地
41074亩,9163户,38497人,辖49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
桃源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据《清实录山东资料选》载,乾隆元年(1736)曹
州府督捕同知署设此,后改建为桃源镇,相继设立桃源营守备府与飞虎厅,民国三年
(1914)撤时辖三省七县讼狱。清末及民初分属夏侯里、辛安里。民国十九年属曹县第
三区(区公所设此) 。1943年8月属齐滨县第三区,1949年8月改属曹县第七区(区公所
设此) 。1959年改称桃源集人民公社,年底改为庄寨人民公社,1979年析庄寨公社东
半部,成立桃源集人民公社。1984年1月建桃源集乡。1997年撤乡设镇。
东鱼河流经北境,新冲小河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有扬水站1座,排灌沟渠十余条,
有效灌溉面积2万余亩。庄(寨) 青(集)公路横穿全境。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
其次是玉米、大豆、花生。是青山羊的主要产地之一。工副业年产值50余万元。现有
初中4处,小学28处。
申楼乡位于曹县城西北20.2公里。北界定陶县的马集和力本屯两乡,西邻韩集镇,
南连砖庙镇, 东接青岗集乡。总面积46.7平方公里,耕地41094亩,5960户,2490 5
人,辖31个村委会,69个自然村。
清初申氏自县内西申楼迁此,初名申庄,建楼后改名申楼。清朝时分属重岗里、
青岗里、大丰里。民国时属曹县第四区(莘冢集) 。1943年8月属齐滨县第四区,1949
年8月改属曹县第四区(后姜楼) 、第六区(韩集)。1958年设立红星公社,1959年先后
更名为北李集人民公社、 砖庙人民公社,1979年分设申楼公社,1984年1月改名为申
楼乡。
东鱼河流经北部,定新河纵贯中部,二坡河流经东南部,另有排灌沟渠10余条,
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菏(泽) 民(权)公路沿西境南去。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
为主,其次是谷子、地瓜、大豆、花生。是黄牛、青山羊重要产地之一。工副业年产
值70万元。有乡办中学2处,小学18处。
青岗集乡位于曹县城北18公里。北界定陶县马集、南王店两乡,西邻申楼乡,西
南与砖庙镇接壤,南与莘冢集乡、普连集镇为邻。总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64403亩,
8871户,34292人,辖45个村委会,99个自然村。
宋末,难民因战乱流落于此定居建村,明正德年间村前建一青岗寺庙,因名青岗
村,后于此成集,遂改名为青岗集。清朝时分属青岗里、重岗里、吕布里、黄里。
民国时属曹县第四区。1943年8月归属齐滨县第四区,1949年8月改属曹县第四区 (后
姜楼) 。1959年其西北属北李集公社,东部属普连集公社。1965年建立青岗集人民公
社。1984年1月改称青岗集乡。
东鱼河流经北境,为定(陶)曹(县)界河;东鱼河南支由东边境向东北流去;二坡
河贯穿中部,东赵庄、宗庄、郭花园建有3处扬水站,可浇地4万亩。青(岗集)韩(集)
公路横穿中部与临(清)商(丘)公路相连。农作物除小麦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
工副业年产值已超过20万元,境内有燕陵堆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乐集乡位于曹县城西北26.9公里。东北邻韩集镇,东抵砖庙镇,西北连桃源集
镇, 西南界楼庄、大寨集两乡,东南与魏湾镇接壤。总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53214
亩,8773户,38317人,辖48个村委会,85个自然村。
据清道光(1821~1850)年间《泰山奶奶庙碑》载,常乐集村建于周朝,原名长乐
,明初成集后改为常乐集。清朝时属三英里。民国属曹县第二区(驻魏湾)、第三区
(驻桃源)和菏泽属区。1943年8月属齐滨县第三区,1949年8月分属曹县第六区、第七
区和第八区。 1952年区划调整后分属韩集、桃源、大寨、魏湾4个区,1956年改属韩
集、 桃源、魏湾3个区,1957年设常乐集乡,1958年改为团结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
为常乐集人民公社,是年底与楼庄公社合并后更名为留庄集人民公社,1962年又恢复
常乐集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为常乐集乡。
东西流向的纸坊沟在米家建有排灌闸。庄(寨)青(集)公路由西北部通过。地质
沙碱,宜于种植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为青猾皮的产地,工副业年产值在30万元以
上。有中学2处,小学41处。
古营集镇位于曹县城东北17.7公里。北与定陶县的田集乡接壤,西接普连集镇,
南邻安仁集乡,东界成武县九女集乡。总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68562亩,10507户,
46134人,辖51个村委会,112个自然村。
据传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曾在此扎营。明洪武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在此建村,
成集后,名为古营集。清朝时期属大苗里、大黄里。民国十九年后属曹县第五区。抗
日时期属成曹县抗日政府, 1945年改属曹县抗日政府,1949年8月归属曹县第三区。
1952年属古营集区, 1957年属古营集乡,1958年9月设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改为古
营集人民公社, 1979年南部划出安仁集公社。又从普连东部拨入15个大队。1984年1
月改古营公社为古营集乡。
该乡地势低平,东北部海拔仅46米,为全县最低点。土质沙、淤皆有,盐碱地居
多。东鱼河流经西北境。鱼(台)曹(县)公路穿越中部,古(营集)南(园)公路由此发端。
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为主,其次是油菜、芝麻等。畜牧业较发达,工副
业年产值50万元。有中学2处,小学39处。境内李秉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寨集乡位于曹县城西北31公里。北连桃源集镇,东接常乐集乡,东南与楼庄乡
接壤,西北至庄寨镇,西南与河南省兰考县南彰乡毗连。总面积24.8平方公里,耕地
23938亩,4749户,20737人,辖20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
明洪武(1368~1398)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于此建村,后筑寨成集名大寨集。清
朝属板城里。民国十九年后属第二区(魏湾)。1943年8月属齐滨县第二区,1949年8月
归属曹县第八区。1952年属第七区(桃源区)。1957年属张堤圈乡。1959年该乡南部属
楼庄公社,北部属桃源集公社。1959年底调整,南部改属留庄集公社。1962年楼庄公
社恢复后南部仍属楼庄。1979年建立大寨集公社。1984年1月建大寨集乡。
东鱼河南支由界牌村西入境流向东南,大部土地在太行堤水库内,库内地势低洼。
农作物以小麦、 玉米、棉花为主,其次是高粱、地瓜、花生等。该乡有初中1处,小
学13处。
莘冢集乡位于曹县城西北8.2公里。 北与青岗集乡接壤,西与砖庙镇为邻,南与
倪集乡毗连, 东与普连集镇接界。总面积42.57平方公里,耕地43053亩,8971户,3
0244人,辖39个村委会,68个自然村。
莘仲国君墓及莘仲故城位于莘冢集村南500米处, 据考此处夏朝为有莘国,禹母
修己为有莘氏女,商相伊尹曾躬耕于此。明初山西洪洞县移民迁此建村,名为伊尹耕
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村南有莘仲国君墓,故名莘冢集,亦名莘仲集。清朝时分
属春墓里、丁荣里、向化里、黄里。民国时属第四区(莘冢集) 。1943年8月属齐滨
县第四区, 1949年8月归属曹县第五区。1952年区划调整后,归属莘冢集区。1957年
撤区建乡,属莘冢集乡,1959年分属倪集、普连集两公社,1979年建立莘冢集人民公
社,1984年1月建莘冢集乡。
东鱼河南支流经北部边境,白花河自西南部流向东北,曹北河流经南部边境。境
内水利设施齐全,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临(清) 商(丘)公路沿东边境与普连集分界。
农作物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其次是地瓜、芝麻。工副业年产值30余万元。
安仁集乡位于曹县城东北16.7公里。北连古营集镇,南接侯集回族镇,西与普连
集镇接壤, 西南邻王集乡,东界成武县智楼乡。总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40487亩,
6194户,25997人,辖20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
明洪武(1368~1398)年间,李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名安仁,成集后称安仁集。
清朝时属安仁里。民国十九年后,属曹县第五区(古营集区) 。1949年8月属曹县第三
区(古营集)。1957年设安仁集乡。1959年分属古营、侯集两公社,1979年建立安仁集
人民公社。1984年1月建安仁集乡。
白花河、曹北河流经本乡,至苗楼汇为一河,至孙庄又有团结河来汇;四干沟自
南部流向东北。共建控制闸1座,排灌站2处,有效灌溉面积2万余亩。古(营集)南(园)
公路纵穿全境。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为主,兼种豌豆、扁豆及芝麻等。
为黄牛、 青山羊重要产地之一。工副业有较大发展,仅建筑业年收入就达100万元。
现有中学2处,小学25处。境内有青山堆遗址。
倪集乡位于曹县城西北6.8公里。 北接砖庙镇,西靠魏湾镇,南与郑庄乡接界,
东南与曹城镇毗连, 东北和莘冢集乡相连。总面积为56平方公里,耕地51017亩,10
151户,45643人,辖43个村委会,99个自然村。
明末,左都督镇淮总兵刘泽清于此置佃户村,后成集,名兴隆集。刘泽清叛明降
清后,又因谋叛清被处死,刘的佃户村转卖给倪寨倪氏后改名倪集。清朝时分属西隅
里、 安业里、春墓里、黄里。民国十九年后分属曹县第一区、第二区和第四区。1
943年8月西部属齐滨县第四区, 东部属曹县第一区,1949年8月分属曹县第五区、第
九区、第十区。1957年分属莘冢集乡和王吕集乡,1958年属幸福来公社,次年改称倪
集公社,1984年1月改建为倪集乡。
东鱼河南支流经西北边境与砖庙镇为界,白花河流经中部,曹北河流经南部,三
干沟沿东南边界向东北流去。可控灌溉面积3万余亩。庄(寨)青(集)公路横穿中部,
许(河)单(店)公路由南边境通过。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其次是玉米、大豆、地
瓜。 是青山羊重要产地之一。工副业年产值100万元以上。境内有初中3处,小学3 8
处。春墓岗遗址,位于春墓岗村的东南部。
楼庄乡位于曹县城西25.6公里,东邻魏湾镇,东北以太行堤水库为界与常乐集乡
相连,西北一隅邻大寨集乡,西南与河南省民权县的张君墓乡、北关镇接壤。总面积
37平方公里,耕地29285亩,7141户,32986人,辖34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
清同治(1862~1874)年间,谢氏由本乡琉璃阁迁此建村,相继建楼五座,因名楼
庄。清朝时属留庄里。民国时属曹县第二区(魏湾) 。1943年8月属齐滨县第二区,19
49年8月属曹县第八区。1957年属大马庄乡。1958年9月设立乐园人民公社,1959年改
名为楼庄公社,1984年1月撤销公社建楼庄乡。
东鱼河南支由西北入境,至黄水口与从河南民权北关镇流来的贺李河汇合后折向
东北。 太行堤水库境内长7.4公里。1979年修的琉璃阁水库,面积2000余亩,能畜水
100万立方米,可灌溉土地4000亩。许(河)单(店)公路经其南部,至楼庄东折向东北。
农作物以小麦、 玉米、棉花为主,其次是花生、芝麻、大豆。工副业年产值逾100万
元。有初中2处,小学23处。
王集乡位于曹县城东9公里。 北接普连集镇和安仁集乡,西与曹城镇相毗连,南
与孙老家镇为邻, 东与侯集镇接壤。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42458亩,7611户,32
849人,其中回民3532人,辖26个村委会,74个自然村。
明嘉靖(1522~1566)年间,张氏自曹县城北张岗迁此建村。清康熙(1662~1722)
年间,王氏自定陶县冉集迁入该处后名为和益寨。清末王氏于该村起集,改和益寨
为王集。清朝时分属东隅里、万春里、向善里。民国十九年后分属曹县第一区、第六
区及菏泽县属双铺集特别区。1949年8月属曹县第二区(驻季集)。1952年改属季集区,
该乡景庙村则归属复程县。1957年除景庙村属侯集乡,泰山庙等村属姚庄寨乡外,其
余均属季集乡。1959年火箭人民公社驻地移驻王集,更名王集公社。1962年王集公社
驻地迁侯集,更名侯集公社。1979年1月复置王集公社,1984年1月建王集乡。
团结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排灌沟渠纵横交错,可控灌溉面积2.5万余亩。许 (河)
单(店)公路横穿南境。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为主,其次是花生、油
菜。工副业年产值150万元以上。有初中5处,小学21处。
郑庄乡位于曹县城西南5.2公里。 北接曹城镇、倪集乡,南连邵庄乡,西与河南
省民权县顺河乡接壤,西北一隅与魏湾镇相连,东与阎店镇接界。总面积91平方公里,
耕地62210亩,12623户,53202人,辖45个村委会,115个自然村。
明洪武(1368~1398)初年,郑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郑庄。清朝时分属盘
庚里、 南隅里、安业里。民国时分属第一区、第十区。1943年8月,西半部属齐滨县
第二区,东南部仍为曹县一区。1949年8月属曹县第十区(郑庄区) ,1952年分属城关
镇和土山集区。 1957年属郑庄乡。1958年11月分属邵庄、倪集、城关3个公社,1979
年建郑庄公社。1984年1月建郑庄乡。
太行堤水库四库约占全乡面积的一半,自1962年库区停蓄返耕以来,库内挖一条
土塘及诸多排灌沟渠,并建起了扬水站,可控灌溉面积2.5万亩。临(清) 商(邱)公路
穿过东部,曹(县)邵(庄)公路纵贯其东部。农作物以小麦、棉花、花生、玉米为主。
为黄牛、青山羊生产基地之一。工副业年产值120多万元。该乡有初中5处,小学32处。
境内有王茂墓遗址。
龚楼乡位于曹县城东20.6公里,东北连苏集镇,西接孙老家镇,南界青集镇、
安蔡楼乡,西北与侯集镇相通。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42333亩,8029户,33229人,
辖28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
龚楼原为鸡山集,明初龚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建楼遂改名为龚楼。后龚姓虽绝,
仍沿旧名。清朝时属楚天里、万春里。民国时属曹县第七区(黄岗集) 。1949年9月属
复程县苏集区。 1956年3月属曹县苏集区。1957年分属安蔡楼、孙老家、苏集、青
集、 柳窑5个乡,1959年分属安蔡楼、孙老家、青集、苏集四公社,1979年元月建
龚楼公社,1984年1月建龚楼乡。
胜利河流经东南部边境。境内有排灌沟渠三条,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许(河) 单
(店)公路自孙老家镇横穿其腹地。农作物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其次是花生、谷
子、芝麻等。工副业年产值20万元。该乡有中学6处,小学27处。
大集乡位于曹县城东南14.4公里。北与孙老家镇接壤,西连阎店楼镇,南达梁堤
头镇, 东界安蔡楼乡。总面积45.7平方公里,耕地45501亩,8565户,38655人,辖3
3个村委会,80个自然村。
明洪武(1368-1398) 年间,胡氏等十多姓迁此建村成集。因村东建有大义寺,故
名大义集。清朝时属大义里。民国时分属曹县第六区(孙老家) 和第九区(王堤圈)。1
945年9月分属曹县第十二区(大义集) 和复程县第三区(安蔡楼)。1956年3月分属曹县
土山集、孙老家、梁堤头3个区,1957年其北部属大义集、姚庄寨乡,南部属高庄集、
梁堤头乡。1959年属阎店楼公社。1979年建大义集公社,1984年1月建大集乡。
胜利河自西南入境北流,至前胡楼村北折向东流,四干沟斜穿东北部,胜利河北
岸的曹海建水闸一处,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阎(店楼) 青(集)公路自西向东横穿全
境。农作物以小麦、花生为主,其次是棉花、芝麻、油菜等。工副业年产值40万元。
有中学8处,小学33处。
安蔡楼乡位于曹县城东南19.2公里。北邻孙老家镇、龚楼乡,西连大集乡,西南、
东南各有一隅分别与梁堤头镇、南李集乡相望,南与仵楼乡毗连,东与青集镇为邻。
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62077亩,13973户,55374人,辖44个村委会,143个自然村。
明成化(1465~1487)年间,蔡氏于此建村,名蔡楼。清乾隆年间,转卖于安氏。
民国初年改名安蔡楼。清朝时分属榆林里、望鲁里、大义里、楚天里。民国时分属第
六区(孙老家区)和第九区(王堤圈)。1945年9月分属复程县第二区、第三区。1956年3
月改属曹县孙老家区。1957年建安蔡楼乡,1958年设立超英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为
安蔡楼公社。 1979年将北部3个大队划归龚楼公社, 南部3个大队划归仵楼公社, 1
984年1月建安蔡楼乡。
胜利河于陈庄村南入境,向东流至孙庄转向东北流。沿河建排灌站1处,节制闸1
处,开挖排灌沟渠5条,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古(营集)南(园)公路纵贯中部。农作
物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其次是花生、芝麻。工副业年产值45万元。该乡有初中
4处,小学36处。
邵庄乡位于曹县城南16.2公里。北接郑庄乡,南与西邻河南民权县褚庙店乡、王
庄寨乡、顺河乡,南与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孙福集乡隔黄河故道相望,东南与朱洪庙乡
接壤, 东北与阎店楼镇毗连。总面积72.5平方公里,耕地64595亩,12360户,51407
人,辖49个村委会,107个自然村。
据《邵氏族谱》记载,清嘉庆十七年(1806),邵永清自城西邵堂迁此置田建村,
名邵庄。清朝时分属咸睦里、青山里。民国时属曹县第十区(仲堤圈) 。1949年8月分
属十区(大郑庄)和十一区(仲堤圈)。1952年分属土山集区和仲堤圈区,1957年分属王
集乡和仲堤圈乡, 1958年建灯塔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为邵庄人民公社。1984年1月
建邵庄乡。
杨河自河南民权县褚庙店而来, 沿北部边境东流,沿河建排灌站3处;西南境的
黄河故道于界牌集形成潭坑, 由潭坑引挖南北干渠一条,两侧开挖支渠5条,可控灌
溉面积3万亩。曹(县) 邵(庄)公路纵贯东部。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又是
花生的重要产地,素有曹县西南粮仓之称。林果发展较快,“五月鲜”桃行销数省、
市。工副业年产值已超过500万元。该乡有高中1处,初中2处,小学49处。
朱洪庙乡位于曹县城南20.9公里。北临阎店楼镇,西接邵庄乡,南至黄河故道与
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孙福集乡相连, 东与梁堤头接壤。总面积57.7平方公里,耕地299
43亩,6674户,32298人,辖26个村委会,81个自然村。
明初,丁姓自山西洪洞县迁至今曹县城南建村,名丁胡同,继有朱姓迁入,并于
村中建朱洪武庙,随改名朱洪庙。1958年修太行堤水库时将该村迁至水库南。清朝时
属敦信里。民国时属第十区(仲堤圈) 。1949年8月属曹县第十一区。1952年分属仲堤
圈区和梁堤头区, 1957年分属仲堤圈、李新集、梁堤头3个乡,1959年分属邵庄、梁
堤头两公社,1979年设刘集公社。1982年刘集公社迁驻地于朱洪庙,遂更名为朱洪庙
公社。1984年1月建朱洪庙乡。
黄河故道沿西南边境折向东南成为豫、 鲁两省的分界线。杨河流经东北部。197
6年于任庄处建一水闸,引排杨河水,可控灌溉面积2万亩。梁(堤头)邵(庄)公路横穿
其中部。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是曹县林果主要生产基地,杨堂苹
果运销外地。该乡有初中1处,小学26处。
南李集乡位于曹县城东南31公里。北连青集镇,西北接安蔡楼乡,西与仵楼乡
相邻,南隔黄河故道与河南商丘市睢阳区的刘口乡相望,东与单县高韦庄接壤。总面
积60平方公里,耕地33518亩,8350户,33217人,辖31个村委会,91个自然村。
明正德(1506~1521)年间,李氏由曹县城内迁此建村,因临黄河而有商旅往来,
渐成集市,名李集。后因地处曹县城南故名南李集。清朝时属望鲁里。民国时属曹县
第八区(青集)。1945年9月分属复程县第二区(王堤圈)、第六区(高韦庄)。1956年3
月改属曹县青集、王堤圈两区,1957年属李集乡,1959年属青集公社,1979年建
南李集公社,1984年1月建南李集乡。
该乡地势高亢,土质多粘壤。西部位于太行堤水库七库区,西南角有鸭子圈潭坑,
南临黄河故道。由黄河故道花园水闸处顺大堤开挖引水干渠一条,建有兰庄、张庄集、
王堤头、 王堤口、缪堤圈、曾楼6处扬水站,可控灌溉面积为1.3万亩。105国道穿越
全境。农作物以小麦、棉花、花生为主。是青山羊的重要产地。工副业年产值3 00万
元。有中学1处,小学21处。
仵楼乡位于曹县东南28.8公里。北接安蔡楼乡,西连梁堤头镇,南和东南隔黄河
故道与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刘口乡相望,东北与南李集乡相毗连。总面积71.7平方公里,
耕地34125亩,8399户,33818人,辖19个村委会,68个自然村。
民国初年,今望鲁集乡仵楼仵氏迁此置佃户村,王、李、韩数姓迁此耕种,名小
仵楼, 1949年后改为今名。清朝时分属望鲁里、英贤里。民国时属曹县第九区。194
5年9月属复程县第二区(王堤圈)。1956年3月改属曹县王堤圈区,1957年属王堤圈乡,
1958年属红旗公社, 1959年改称梁堤头公社,1979年建仵楼公社,1984年1月建仵楼
乡。
北部为太行堤水库的七库,南部为黄河故道,东部有鸭子圈潭坑。沿黄河故道建
扬水站3座,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古(营集)南(园)公路穿越中部。农作物以小麦、
玉米、棉花、大豆为主。林果业发展迅速。工副业年产值200万元。有中学1处,小学
20处。